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粒种子只有在适合它的土壤中,才能破土发芽、茁壮成长。吴登亮找到了最适合他的那一片土地。他谢绝到机关工作的机会,在最艰苦的戈壁大漠,在科研生产的最前沿,躬耕22年,从一名普通采油工、技师、高级技师,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中石化西北油田数得着的采油“大工匠”,去年被西北油田聘为采油主任技师,从一个“起跑者”变成“领跑者”。
一路艰辛一路成长
1998年2月,吴登亮从华东石油技校毕业,来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中石化西北油田,成为一名石油工人。如果把他的成长比喻成一条路,那么途中经历的无数次艰辛挫折,像一个个深浅不一的脚印,伴他我成长,让他成熟。
报到的艰苦情景历历在目。吴登亮和同门学子一行16人,来到DK12井基地报到。说是基地,其实就是钻井队遗留下来的房间。印象最深的是“抢狗窝”的故事。因住房紧张,他和两名同学被分在了一间养狗的房间。经过他们一下午的铲、清、扫、洗,总算有一个“窝”了。一张床板,80块砖解决了床的问题。60块砖,一片木板,拼成了可以吃饭的餐桌。200块砖,一块木板,成了学习的课桌。待一切安顿就绪,已是繁星点点。他们带着对狗深深的内疚进入了梦乡。室外的几只狼狗拼命地用前蹄使劲扒门,这种声音整整持续了一周时间……
S86井,是吴登亮出成绩的地方。该井距离队部50公里,距离厂部80公里,是个“行走一腿泥,吃饭一嘴沙”的地方。两组营房、一套餐车、7个人、1辆皮卡车、两台4135发电机,从此有了“加强班”这个称谓。他有幸成为加强班班长。日产330吨的油井,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兄弟,696天的坚守,23万吨的原油贡献,成就了S86井这个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S86井成为了采油厂、分公司标准化井站点。他因此获得“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从此点亮了他的人生,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中石化集团公司“青年岗位操作能手”、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的“石油、石化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
工作室的风景最美好
吴登亮办公室门上,镶嵌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颁发的 “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奖牌。这是属于他的世界,他在这个世界里有过天马行空,也有过寸步难行,他和同事一起在这里领略技术高峰上的无限风光,而留恋忘返。
在一次不经意之间,吴登亮被回流管线炙热的温度灼伤了一下。这不经意的“亲吻”让吴登亮发现,在掺稀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掺稀量较低的油井,大部分稀油经回流针阀返回柱塞泵进液口,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柱塞泵产生“气锁”,导致泵效降低、泵压不稳,发生稠油上返事故。经过大家协同攻关,仅通过一根管线改变回流位置,就实现了柱塞泵高效运行。该项目获得年度分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建议“一等奖”。
“掺稀流量在线快速标定技术”在采油二厂23座计转站的全面推广,打开了吴登亮创新的“任督六脉”。该技术仅用一根高压软管和两个快速接头,就实现了在线快速标定流量计,即高效、又快捷,能快速甄别在用流量计误差,实现快速在线调整,有效防止了油井异常躺井,仅此一项年实现综合降本近千万余元。
吴登亮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光杆盘根盒密封导向装置”1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年节约成本近1500万元。
我从没有离开家
吴登亮来塔河油田已经22年了,要算起来真正在家的日子,也就二三年。他说,这没啥稀罕的,咱石油人不都这样吗?所不同的是我从没感觉离开过家,他们永远在我心里。
说起妻子,一脸的自豪。他说:我老婆是个特别能干的女人,一个人带着孩子,既当爹又当妈,把15岁的女儿教育得非常好,自己的事业也干得风声水起,由班主任、教务主任,现在是巴州尉犁县第八小学的副校长。
“我老婆真是不容易。”正说着,吴天亮话题一转,满脸的内疚。
虽说塔河前线离尉犁不到300公里,还有干两个月休息一个月的假期,可他从来没有兑现过。从妻子怀孕到孩子出生,他就回去了两趟。他当时是采油二队生产运行组组长,正在井上组织新井投产,那时还没有手机,对讲机上大声传来消息:吴登亮,你老婆马上要生了,赶快想办法回去!他在当晚才匆匆赶到医院。每个孩子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可女儿的哭声特别大,吴登亮觉得是女儿受了委曲。
当晚孩子就出生了。假期加上陪护他有两个多月的假,可当时8区产能建设任务正紧,他在孩子满月的当天赶到了队上。当吴登亮再次见到女儿的时候,孩子已经五个多月了。
吴天亮说:家是我永远的港湾。感谢父母,感谢妻子,感谢女儿,是你们让我多了一份对生命和幸福的理解。正是因有了你們,我才会绽放生命的光彩!
一路艰辛一路成长
1998年2月,吴登亮从华东石油技校毕业,来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中石化西北油田,成为一名石油工人。如果把他的成长比喻成一条路,那么途中经历的无数次艰辛挫折,像一个个深浅不一的脚印,伴他我成长,让他成熟。
报到的艰苦情景历历在目。吴登亮和同门学子一行16人,来到DK12井基地报到。说是基地,其实就是钻井队遗留下来的房间。印象最深的是“抢狗窝”的故事。因住房紧张,他和两名同学被分在了一间养狗的房间。经过他们一下午的铲、清、扫、洗,总算有一个“窝”了。一张床板,80块砖解决了床的问题。60块砖,一片木板,拼成了可以吃饭的餐桌。200块砖,一块木板,成了学习的课桌。待一切安顿就绪,已是繁星点点。他们带着对狗深深的内疚进入了梦乡。室外的几只狼狗拼命地用前蹄使劲扒门,这种声音整整持续了一周时间……
S86井,是吴登亮出成绩的地方。该井距离队部50公里,距离厂部80公里,是个“行走一腿泥,吃饭一嘴沙”的地方。两组营房、一套餐车、7个人、1辆皮卡车、两台4135发电机,从此有了“加强班”这个称谓。他有幸成为加强班班长。日产330吨的油井,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兄弟,696天的坚守,23万吨的原油贡献,成就了S86井这个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S86井成为了采油厂、分公司标准化井站点。他因此获得“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从此点亮了他的人生,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中石化集团公司“青年岗位操作能手”、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的“石油、石化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
工作室的风景最美好
吴登亮办公室门上,镶嵌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颁发的 “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奖牌。这是属于他的世界,他在这个世界里有过天马行空,也有过寸步难行,他和同事一起在这里领略技术高峰上的无限风光,而留恋忘返。
在一次不经意之间,吴登亮被回流管线炙热的温度灼伤了一下。这不经意的“亲吻”让吴登亮发现,在掺稀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掺稀量较低的油井,大部分稀油经回流针阀返回柱塞泵进液口,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柱塞泵产生“气锁”,导致泵效降低、泵压不稳,发生稠油上返事故。经过大家协同攻关,仅通过一根管线改变回流位置,就实现了柱塞泵高效运行。该项目获得年度分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建议“一等奖”。
“掺稀流量在线快速标定技术”在采油二厂23座计转站的全面推广,打开了吴登亮创新的“任督六脉”。该技术仅用一根高压软管和两个快速接头,就实现了在线快速标定流量计,即高效、又快捷,能快速甄别在用流量计误差,实现快速在线调整,有效防止了油井异常躺井,仅此一项年实现综合降本近千万余元。
吴登亮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光杆盘根盒密封导向装置”1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年节约成本近1500万元。
我从没有离开家
吴登亮来塔河油田已经22年了,要算起来真正在家的日子,也就二三年。他说,这没啥稀罕的,咱石油人不都这样吗?所不同的是我从没感觉离开过家,他们永远在我心里。
说起妻子,一脸的自豪。他说:我老婆是个特别能干的女人,一个人带着孩子,既当爹又当妈,把15岁的女儿教育得非常好,自己的事业也干得风声水起,由班主任、教务主任,现在是巴州尉犁县第八小学的副校长。
“我老婆真是不容易。”正说着,吴天亮话题一转,满脸的内疚。
虽说塔河前线离尉犁不到300公里,还有干两个月休息一个月的假期,可他从来没有兑现过。从妻子怀孕到孩子出生,他就回去了两趟。他当时是采油二队生产运行组组长,正在井上组织新井投产,那时还没有手机,对讲机上大声传来消息:吴登亮,你老婆马上要生了,赶快想办法回去!他在当晚才匆匆赶到医院。每个孩子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可女儿的哭声特别大,吴登亮觉得是女儿受了委曲。
当晚孩子就出生了。假期加上陪护他有两个多月的假,可当时8区产能建设任务正紧,他在孩子满月的当天赶到了队上。当吴登亮再次见到女儿的时候,孩子已经五个多月了。
吴天亮说:家是我永远的港湾。感谢父母,感谢妻子,感谢女儿,是你们让我多了一份对生命和幸福的理解。正是因有了你們,我才会绽放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