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cw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文明进化足迹记录;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人类的文明程度体现。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贯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造就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型人才,学校应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而这一切,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山高人为峰,海尽天是岸”。
  【关键词】传承 传统文化 道德教育 实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發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作用,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涵的现代性力量,争做中华文化的笃信者、传承者、躬行者是现代人的正确追求。
  一、触目惊心的现状与引发的思考
  道德是维持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它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的团结和稳定。当前一系列“道德滑坡”现象使得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道德建设问题。当硫酸泼向无助的黑熊,当枪弹射向无辜的教师,当汽油浇向熟睡的流浪者,当因学习上的分歧而掐死同窗,当因一句骂人的话而去投毒,当好心车主扶起摔倒的老奶奶被敲诈,当18位路人无视躺在路边濒临死亡的小女孩的时候,人人自危便在所难免。深层次思考,此类社会问题的出现,难道我们的国民真的是连最基本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都没有了吗?其实不然,有些时候,人们的本性还是那么的淳朴,但是,社会上发生的很多的有关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将人们乐于助人的热情同样浇灭了,由此导致了人们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为乐,于是,社会上的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对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被人们蒙上了怀疑的面纱,我们已经“被冷漠”。我们已经在道德滑坡的环境里越走越深,我们的国民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不能正确的分析具体的情况,已经处于道德规范的迷茫期,困惑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坚持自己原有的价值观。那些冷漠的人,就是价值体系正在发生转变的人,就是道德判断上迷惘的一群人。道德的缺失,是周边正能量的缺失,正能量的缺失正是道德文化底蕴缺失的体现。
  学校的教育是“校正教育”,去校正他们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中形成的不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大面积缺失和错位,基本行为准则教育的错误,给我们校正教育提出巨大的挑战。许多人感慨社会、家庭的巨大威力,叹息教育的苍白和无奈。有人说,“禾(稻谷)黄到处都黄”,“春天来啦,再冷也冷不到哪里啦”,说的就是大气候与小环境的重大关系。因此,学校教育应以时代精神为着力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力戒“高、远、虚”“假 大、空” 的德育虚浮现象,根除“重认知,轻体验;重物质,轻心灵;重公德,轻私德;重结果,轻过程”的德育模式。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把感恩教育作为切入点。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也受到了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仁爱为主题,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弥补现社会道德缺失的一济良方。但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应该立足长远,遵循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规律,探寻一种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
  二、我校的做法主要有如下五方面
  1.开发系列校本教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
  以《弟子规》、《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及名言警句等儒家经典为蓝本,结合博罗本地文化和学校校情实际,取其精华,整理汇集成《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做到人手一本。以蒙训经典《弟子规》为主体,从做人最起码的道理教起,引导学生“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百善孝为先,从孝道开始,引导学生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从礼义廉耻开始,引导学生懂礼仪、知善恶;从美文警句开始,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印发校本教材,利用家长会及家访之机,发至每一个学生家长,通过学生及家长的共同学习,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形成道德教育大气候。
  2.利用课堂阵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
  磨刀不誤砍柴功。每学期伊始,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为期一周的传统文化学习,平时每周安排两节课的传统文化学习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课堂。一方面,我们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炼、升华,开展渗透教育,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另一方面,我们以班团队会活动、国旗下的讲话、早(晨起自勉文)、午(感恩词)、晚(夜暮省思文)诵读等等课堂活动进行集中的专题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每天都能以传统文化的教导对照自身的行为作自我检查,做到“吾一日三省吾身”,不断提升自己道德言行。通切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净化心灵。进而大大增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效促进学生自我健康成长。
  3.搭建活动平台,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成长
  创设传统校园文化环境,注重开展有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以“道德讲堂”为依托,每周开展两次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围绕孝文化,开展了“孝心少年”、“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组织收看全国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感受这些先进典型孝敬长辈、自强不息、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和美好情操;开展讨论、主题班会、征文、手抄报等相关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尊老、爱老、敬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围绕节庆文化,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之机,组织学生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爱自己、爱家庭、爱学校、爱社区、爱祖国的情怀;通过校园广播,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标兵,播放优秀的经典歌曲,陶冶学生情操;结合读书节,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写读后感、举办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 “读经典文句,与圣贤为友”;结合学校文艺汇演,开展“学经典汇报表演”等等。通过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道德素养,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k-ras基因状态与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客观缓解率、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转移性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传承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反应人类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产品。中学美术教育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启蒙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作为创造美的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显得比获取美术知识更重要,没有创造力的美术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遑论价值。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拥有无限的创造空间呢?几十年中学美术工作的实践使我对这一研究领
板书能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用精要的书面语言展示给学生,能将教师的教学思路以直观、清晰的形式交代给学生;能用较快的速度吸引并“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顺利引入教
泥石流作为一种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但由于泥石流孕育与形成的复杂性,至今对其发生的危险性进行准确预测还比较困难。通过对西南地区数十条已发生的泥石流沟实例进行统计分析
【摘 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改变为“研究”数学,由此優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必然。  【关键词】新技术整合 发挥优势 新型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
今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而对于王小明来说今天却并不灿烂。因为,今天要进行语文考试。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边发试卷边提醒大家:“请同学们独立认真完成试卷,希望你们考出自己的
田秋被誉为“贵州科考教育之父”,他一生为贵州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田秋为人正直善良,为官勤政廉洁,心系百姓,对贵州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重教兴学,还重视育人,认为一位
近年来,在校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顺境中长大,很少受到批评,从来没遭遇到过挫折,心理非常娇嫩。现在慢慢长大了,需要融入社会,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一时间非常的不适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018年3年内收治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55例,纳入标准: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排除标准:有重大疾病史患者
【摘 要】数学学习的过程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本枯燥的数学课堂上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兴趣的热情。这不仅能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针对数学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情景的创设 教学效率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