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中,薄伽丘为何写《十日谈》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eng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历史的演化过程中,瘟疫时时与人相随。欧洲历史上更是暴发过多次,14世纪发生的“黑死病”更是让人难忘。由此缘故,西方作家写瘟疫的,当然不止加缪的《鼠疫》一本。比如“黑死病”猖獗的时代,便有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的《十日谈》,为西方文学史上的名著。此书的写作背景,至少按照作者交代,正是“黑死病”发生的那个世纪。薄伽丘讲的是七女三男为了避疫,躲进了一座山庄。为了消磨时光,各人讲故事度过了十天,于是取其为书名。
  瘟疫降临,逃向一处“人造的”世外桃源
  与《鼠疫》不同的是,《十日谈》中的内容,除了在起始的部分交代此书的写作缘由之后,几乎没有怎么涉及瘟疫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薄伽丘似乎只是以瘟疫的发生作为契机,像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和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那样,其收入的故事嬉笑怒骂、应有尽有,似乎以猎奇、新颖为主要目的。其笔调亦轻松戏谑,并不着意探讨瘟疫下的艰难人生及其痛苦的应对。我读了几篇之后,便将之放下了。
  2月开始,病毒已经走出中国、亚洲,在世界各地大规模流行。3月之后,我所在的美国东部更迅速成为疫情的中心,感染、死亡人数急剧增加,至今尚未看到好转的拐点。学校、图书馆关门,我闭门不出,时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疫情和人们的应对,时而伤感、时而悲愤、时而又欢喜振奋,情感上的波动可谓五味杂陈,感触良多。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重新展读《十日谈》,对薄伽丘的处理方式,忽然有了一种别样的感受。
  首先,薄伽丘的写作突出了瘟疫降临之出乎意料,如何让人措手不及。此次新冠病毒的来袭,亦是如此。欧美各国对于疫情在当地的传播之快,均缺乏心理准备。薄伽丘在书的起始写道:“在硕果累累的一千三百四十八年,意大利最美丽的城市,出类拔萃的佛罗伦萨,竟发生了要命的瘟疫。不知是由于天体星辰的影响,还是因为我们多行不义,天主大发雷霆,降罚于世人。”
  在科学发达的21世纪,大多数人自然不会视病毒为天主的惩罚,但对这次病毒的根源,医学界仍然莫衷一是。而如果我们遵中国的传统思维,将“天”视为自然界的代表,那么我们还是可以基本认定,人类的自以为是,对自然界和其他生物所持之颐指气使、任意对待的态度和行为,应该是这次病毒暴发的最终原因。
  薄伽丘对瘟疫传播的描述,读来也让人感慨唏嘘,不得不叹其逼真和形象。他说“那场瘟疫来势特别凶猛,健康人只要一接触病人就会传染上”。他接着形容道:“更严重的是,且不说健康人与病人交谈或者接触会染上疫病、多半死亡,甚至只要碰到病人穿过的衣服或者用过的物品也会罹病”。此次新冠肺炎的传播,又何其相似!
  瘟疫对人类社会的突然袭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加缪虽是小说家,但选择“记事”式的方式来描绘其危害。而薄伽丘则别具一格。他在交代了瘟疫的猖獗之后,笔锋一转,向读者描绘了一个“人造的”世外桃源:俊男美女选择了一处风景秀丽的场所,衣食无忧、嬉戏玩耍,讲故事取乐,而他们所讲的故事,则主要以各式各样的爱情、情爱为主题,似乎与当时人们所经历的那场灾难,毫不相干。
  只有遇到巨大灾难,才有对爱情的痴迷
  《十日谈》一书共有十章,以十位男女在山庄避难的十天为框架,每天一章,记录他们所讲的故事。除了第一章之外,几乎都以男女之间的情爱为主。这些情爱的故事,有着喜怒哀乐的各种不同结局,反映了男女情人为了博取、获得爱情(包括满足私欲)而做的种种努力,其中也有让人觉得有损道德的行为。前人的研究已经指出,薄伽丘此书曾一度被认为伤风败俗而列为“禁书”,而其价值正是在于他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通过此书写出了人生百态、人性之复杂——人之为人既有高尚、勇敢的品格,又有怯懦、自私等种种缺点,展现了那时开始兴起的个人主义思潮。
  中国有句老话:大悲若喜,与大智若愚相仿。鄙以为薄伽丘在瘟疫盛行的时刻,以情爱为主题写作,歌颂爱情,写出了人们为爱所做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欢喜,正是这一成语背后之深切含义的写照。他在书中描绘的情爱故事,往往超越了常理,跨越了阶级,虽然有些结局不够理想,甚至滑稽,但大多成皆大欢喜之结果。比如薄伽丘借人之口说道:“爱情的力量不是我们所能抗拒的。”在另一处,他又描述了一个妇人为了心爱之人,不顾自己地位的高贵,执意相爱。她的弟弟们嘲笑她,她的回答则是:“我的好兄弟,你们说的情况我很清楚,不过我嫁的是人,我宁愿要一个没有财富的男子汉而不要没有男子汉的财富。”
  薄伽丘笔下这种对爱情的痴迷,或许只有在人类遇到巨大灾难的时候才能体会。这次新冠肺炎病毒的袭击,人们看到许多生离死别。但这些大悲,又显现出大爱。有多少人在看到电视上对李文亮父母的采访、读常凯给家人的遗书和看着护士长蔡丽萍追着其夫刘智明院长的灵车奔跑的场景落泪,对其中表现出的大爱所深深感动。
  笔者所谓的“大爱”,指的是在生离死别的时候,那种穿越了过去、原谅了一切,唯有让爱凌驾一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家人、亲人和爱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一直和谐无间,而是常常有争吵、矛盾的时候。但在疫情袭击之下,当所爱之人猝然离世、告别亲人的时候,对于生者来说,似乎最重要的就是要向其表示自己尚未说出的深爱。笔者以为,薄伽丘在面对瘟疫流行的时候,选择以爱情为书的主题,足以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揭露和讽刺教会的虚伪与丑陋
  今天阅读《十日谈》之价值,除了看到瘟疫中人类所表现出的爱,还应该看到书中所表达的憎。那就是薄伽丘对说谎、欺骗、虚伪等丑行的讽刺和揭露,而書中犯有这些行为的人,几乎都是有头有脸的上层掌权人士,如教父、法官和修士。他们道貌岸然,表面上光鲜无比、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充当普通人的救主,但其实男盗女娼、无恶不作,以欺骗、说谎为能事,根本不顾大众的利益。
  在他的笔下,那些加入教会的人中,不少人本来就是无耻之徒,只是为了私利、私欲而成为了教士,但本性不改。比如一个故事讲到,一个荒淫之徒披上了法袍,但仍然垂涎一个妇人,而当她拒绝他的时候,他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道:“夫人,假如我脱掉这身法袍——这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我就不是教士,而和任何男人一样了。”
  而书中最有讽刺意味的一个故事是,巴黎有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商人,与一个犹太商人亚伯拉罕是莫逆之交,十分希望后者能放弃犹太教而皈依天主教。在他的竭力劝说下,亚伯拉罕说他要眼见为实,去一次罗马观摩一下天主教的内幕。这反而让他的朋友觉得为难,因为他知道如果亚伯拉罕去了那里,深入了解了天主教会的腐败丑行,一定不会皈依了。亚伯拉罕去了罗马,看到了教皇、红衣主教和其他神职人员的行为之后,对他的朋友说:“我在那里根本没有看到什么圣洁、虔诚、慈善、模范的生活,或者称得上教士的人。我在各处看到的仿佛只有淫乱、贪婪、饕餮、欺诈、妒忌、傲慢……以致我觉得不是一个神圣的温床,而是罪恶的策源地。”但亚伯拉罕的最后决定却让其朋友大出意外,因为他居然放弃了犹太教,加入了天主教,并在“后来成了一个德高望重的好人”。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的这些描写,深入骨髓,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他的爱憎。而他在瘟疫猖獗的时刻对这些上层人士的丑行加以如此揭露和鞭挞,堪称一绝。因为在病毒肆虐全球的时刻,我们不但目睹了人间的挚爱深情,也看到不少谎言、自大、欺诈、轻狂和虚假的行为。后者助纣为虐,为全人类的抗疫造成了阻碍。笔者由此觉得薄伽丘此书,在这个非常时期,非常值得一读。
  (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教授、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4月5日写于为疫情所困之美国新泽西州)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種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一个重要方式便是阅读。  另一种人,即
期刊
挪威北部的阿诺尔岛有着许多驯鹿群,每年冬季,这个岛上食物短缺,驯鹿群必须进行一次大迁徙,到450公里以外的地方才能找到它们的食物——地衣。而为了到达目的地,它们必须横渡阿诺尔海峡。在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挪威姑娘爱丽·海莲娜·斯瑞就带领她的鹿群完成了一次大迁徙。  爱丽一出生就分到了近200头的驯鹿群。如今她二十出头,刚从挪威驯鹿学院毕业回来管理鹿群。眼下,她必须确保鹿群安然度过严冬,顺利找到食物。 
期刊
全国政协举办“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的又一项创新之举。在汪洋主席的亲自领导下,全国政协党组制定了“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方案”,并成立委员读书活动指导组,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担任组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潘立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刘晓冰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部分委员、特邀专家组成,统筹指导委员读书活动,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活动指导组
期刊
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   我不是个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   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主角、畫中人物了。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便断言生活是一味地
期刊
关山脚下树木掩映的山坳里,一座白墙青瓦的村落映入眼帘:村道平坦,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委会二楼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里,政治经济、农业科技、文学艺术等各种图书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架上……这是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秦亭镇麦池村农家书屋给人的第一印象。  秦亭镇党委副书记汪茂才说,村里依托农家书屋,开办了麦池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将农家书屋和农业科技培训结合在一起,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而且拉近了科学文化知识与贫
期刊
第一次听到太史公司马迁这个名字时,还在初中。历史老师说:“他承受腐刑加身,却铸就第一史书,让人可叹可敬。”我却暗自摇头,七尺男儿宁死不屈,怎能受此大辱?  那个时候年少轻狂,心中的英雄都是热血的,或如李广,不愿受辱,引刀自刭;或如金庸、古龙笔下的豪杰,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但到而立之年,再读《太史公记》,再读《报任安书》,才明白,对于中年来说,死亡是一种解脱,而活着才是一种勇气。  01  “闻陵降
期刊
劳动,是人生教育的必修课,热爱劳动更是我们祖先自古以来的光荣传统。畅游于古诗词中,欣赏其中的劳动赞歌,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记述歌咏劳动的名篇,如《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全诗表达出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强烈怨恨,反映了被剥削者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
期刊
名著里的鼠,大都写得不甚猥琐卑微,而是有褒有贬,甚至褒多于贬:或因其聪明黠智,或赞其本领高强。  《西游记》里多处写到鼠。20回写黄风怪,此怪本是灵山脚下得道的老鼠,因偷吃了如来琉璃盏中的清油,潜逃到黄风山兴妖作怪。与悟空拼斗时,他噀起怪风,悟空“被那怪劈脸喷了一口黄风,把两只火眼金睛,刮得紧紧闭合,莫能睁开”,泪水止不住地流,到处寻眼科医治,可见鼠怪的厉害。末后,他才被吉灵菩萨收伏。  第80回
期刊
从前,有一位汉子,一直在找一条万能的真理,希望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用得上,然而苦寻无果,于是去向一位智者请教。智者听后,送给他三个锦囊。  汉子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三个小纸条,依次写着:冷静、转弯、释怀。汉子看着这些纸条,一时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收好了锦囊,拜别了智者。令汉子意想不到的是,当时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三个词,竟让他受益终生。  每当面临一些令人纠结的难题时,这三个办法,总有一个能帮他顺畅地解决
期刊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  我就是这样坦然,你舍得伤,就伤。  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我,我不会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  如果有一天,你说还爱我,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一直在等你;  如果有一天,我们擦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视你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  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然而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