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衔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y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高中生物实验在课程目标、实验操作方法训练、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内容的关联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引领、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注意知识内容的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 衔接
  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都强化实验探究的教学,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初高中生物教材已注意整体设计初、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注重初高中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初中实验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能力为高中生物实验学习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可从显微镜的使用、徒手装片的制作、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程序、特别是通过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等方面来实现初高中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
  1.探究能力的衔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乐趣。我们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把检测“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和气体”实验改成“探究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实验,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先小组讨论分析土壤中可能有哪些化学成分,然后分组探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2.实验操作的衔接
  实验操作的规范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很重要,每个实验都需要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及分析,让学生通过每个实验学会分析注重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例如,在初中“显微镜使用”的实验中,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低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还有相关常用实验工具的识别,例如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等。学生通过操作显微镜,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高中教材则要求学生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以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质壁分离等生命活动现象。高倍镜的使用也要遵循着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的原则,所以初高中教材中关于如何科学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实际作为一种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是一个整体,应注重实验操作规范的衔接。
  3.知识内容的衔接
  3.1酵母菌
  初中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实验学习了酵母菌的结构,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很容易理解酵母菌有明显的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是一种真核生物。细胞中一般含有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学生很容易理解酵母菌是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另外,初中教材中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实验,并介绍了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定二氧化碳的方法,这就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理解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并对细胞呼吸的产物进行鉴定实验奠定了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觉顺理成章,获取知识循序渐进。
  3.2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
  初中通过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能力和显微镜的操作技术,另外,通过观察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将同样的萝卜条放在不同溶液中观察其吸失水情况),使学生对植物失水、吸水有一定的直观感觉。高中教材中用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际上是初中阶段的上面两个实验是一脉相承的,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的操作技术直接用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后一实验又为进一步理解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奠定了基础。
  3.3根尖
  初中通过对根尖与根毛的观察实验,学生对根可以分为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成熟区(根毛区)已有所了解,高中阶段观察植物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首先要学生能准确取材,取到根尖生长点的细胞,没有初中的基础,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只能看到长方形的细胞,从而无法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如果注重初高中这两个实验的衔接,学生就会较容易理解实验原理来准确取材并结合规范操作,实验很容易成功。
  3.4光合作用
  初中探究光照或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的实验,主要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如水和阳光。而光合作用内容是高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高中关于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则侧重于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初中的探究实验是将同种同数量的植物分别置于有光和黑暗的条件下,看两组植物的生长状况的差异,然后通过比较得出植物生长需要光,进行的是空白对照;初中阶段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比较简单,只关注生长状况的好与差;实验结论,初中阶段的实验只有是与否的判断(植物生长是需要光还是不需要光)。而高中阶段则是探究光照的不同强度对光合作用这一具体生理过程的影响,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同样时间内上浮的叶圆片的数目);实验结论,而高中阶段实验则需要在几组对照实验的结果比较中得出结论(哪一组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大)。
  3.5土壤中动物
  初中调查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实验和高中探究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的实验,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初高中学生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初中实验只限于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所属类群,即根据小动物足的对数的多少将它们分别归入环节动物、昆虫类、蜘蛛类、甲壳类和多足类等五大类,而高中实验则要求列出每一种所找到的动物的具体名称,教材提示可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初中实验中对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不做要求,而高中阶段的实验则要求借助放大镜或实体镜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初中对取土的体积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而高中阶段的实验则要探究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所以对所取土壤的体积是有要求的。
  总之,初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应从多个方面实现有效衔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第1版.
  [2]赵占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建议.生物学教学,2007(第32卷)(6).
其他文献
通过对14株食用真菌的抑菌试验筛选,发现杨树菇(Agrocybe aegerita)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且抑菌谱广,可以有效抑制细菌、酵母和部分霉菌的生长.与不同浓度(0.05﹪、0.1﹪、0.2﹪、0.
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世界上危害最大、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植物病害之一,至今尚无有效防治办法。不同地区、不同寄主来源的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城市卫生害虫,在蜚蠊目中也是最难以治理的种类,它们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德国小蠊还是我国重要的媒介生物控制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病毒病,每年全世界登革热患者达一亿。目前对于该病尚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登革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11Kb,含有单一开放读码框架。
摘要: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思想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既符合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本文以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具体探讨了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中思、学中悟、做中研”的高效物理课堂。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  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自然学科,其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
卤虫是一种在地球各大陆广泛分布的小型甲壳类动物。它对高盐度有着极高的抵抗能力。并且为应对周期性的低温,干旱,缺氧环境等极端环境,卤虫在进化中产生了一种机制,它产生对各种
摘要: 问题情境由问题和情境复合而成。新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实验现象、生活实例、物理史料等,营造一种特定的情境,并把问题蕴含于这种场合之中,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困惑,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激起疑惑、惊奇的情感,进而积极思维,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激活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境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实验探究 物理学史
摘 要: 思维导图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普遍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呈现”、易混淆知识点教学、章节知识复习等诸多范畴,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纠正对概念理解的偏差,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是新课程教学中一项值得探索与实践的崭新教学模式。本文具体阐述思维导图及其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思维导图高 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应用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是当前新
为了满足现代通信设备的小型化趋势,将射频前端进行集成设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同时,超宽带(UWB)无线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按照美国联邦通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常见问题。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模式 实施方法 常见问题  新课程的使用已经七年了,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校本论坛等途径,使我对新课程的认识逐渐由陌生到熟悉,由怀疑到认同。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知,标志着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