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发行商业性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在此问题基础上,分别从坚持科学稳健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强化防范风险意识,实行全程风险管理、加强信贷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商业性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近年来,农发行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信贷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农发行的经营环境和客户群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商业性贷款业务出现快速增长和扩张的态势,信贷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范商业性贷款风险成为现阶段基层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发行商业性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一是制度流程设计存在缺馅。在基层行的客户服务部门,既抓客户营销,又抓贷后管理,可能造成难以及时发现贷款风险,或者即使发现风险问题也不愿上报的状况,潜在风险较大。二是风险防范体系不尽完善。为了加强商业性贷款管理,总行、省分行出台了一系列贷款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对有效防范贷款风险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基层农发行自身对防范风险认识不清晰,对企业风险缺乏全面了解和评价,管理手段单一,有针对性的各类贷款风险防控机制不到位,信贷管理制度措施不尽完善,全面全程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滞后,直接影响到贷款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操作风险控制把关不严。一是近年来,农发行业务范围逐步放宽,因拓展业务心切,急于扩大信贷规模,风险控制不严。在贷前调查环节中,调查不深入、不细致,致使未能完全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或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从而造成调查报告的不全面、不真实、不准确,不能充分揭露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二是部分企业会利用农发行的支农政策,蓄意进行包装,也进一步加大了农发行的营销风险。三是贷款监管不到位,特别是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及时不深入,或是检查形式化、简单化,未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资金运营情况,对客户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丧失消除风险的最好时机。
(三)银企信息不对称。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农发行难以从根本上全面把握贷款对象的真实情况。一是商业性贷款客户大多发展历史短,规模不大,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低,其有限信息中主要以定性的、不易进行量化的信息为主,从而造成农发行信息搜集、甄别难度加大。二是农发行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现有技术和条件决定了信贷人员难以全面掌握企业法人代表及其主要股东的信誉状况、资产情况等全面内容。三是农发行获取的财务信息不准确。目前农发行贷前调查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调查的主要依赖企业的报表,但从目前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企业报表数据往往真实性不高,信贷员难以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即使是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会计报表,其真实性也大打折扣,受利益驱动,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在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企业形成“默契”,造成报表审计质量不高。
(四)风险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在现行的信贷制度办法下, 一笔贷款对各级行、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管理责任划分界定仍不够明确,造成的贷款风险往往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清收处置,而客户、信贷等有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没有完全落实,这既影响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风险的防控、化解、处置的联动协调。信贷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县支行作为基层行,承担了业务发展的一大部分,却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风险人员,使得很多的风险管理措施在县支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给风险的滋生和蔓延留下了空间。 考核问责也存在不足。一笔贷款出了问题,真正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时,有的侧重对一般人员的考核问责;有的搞平均主义,使考核结果达了折扣。
二、加强商业性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稳健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一要坚持发展意识与风险意识并重。牢固树立发展业务的重要性意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风险的客观性,既要排除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业务发展和总量扩张的片面认识,又要克服存在畏难情绪、畏缩不前、怕承担责任的不良心理。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全面协调。摆正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发展规模与管理能力相匹配,与队伍素质相匹配,与区域客户资源相匹配、信用环境相匹配。
(二)强化防范风险意识,实行全程风险管理。一严格把握客户准入条件防风险,加大对客户结构的调整。一是将风险防控的关口前移,把好客户准入关,这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关口和关键环节。在客户营销过程中,要提高对客户风险和发展前景判断和识别能力,收集和分析贷前信息,利用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来查询,努力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防止“病从口入”。健全预警机制防风险,构筑信贷风险的“三道预警防线”。第一道防线是行业定期分析预测和预警预报,提高应对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不仅要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产品供求、产业发展现状、困境、趋势,揭示经济周期与行业周期之间的关系,还要充分利用客户贷款申报资料和CM2006数据,定期采集反映客户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揭示客户经营情况和所处行业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农发行信贷支持客户及产业的主要风险,并对相关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应对。第二道防线是客户资金和库存的预警预报,主要是对客户的资金流和贷款物质保证度的适时监测,密切关注客户的不正常关联交易,及时预警。第三道防线是客户贷款到期或逾期的及时介入。要进一步理顺、明确客户和风险两个部门之间的风险管理职责和工作协调机制,客户部门要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发现风险就要及时向风险部门预报,风险部门及早分析调查,及早处理风险,提高信贷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三)加强信贷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针对农发行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应采取积极对策,通过加大信贷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来防止在实际工作可能出现操作风险,在具体的实践中,农发行要经常性地举办的信贷业务培训班,讲授法律、经济、信贷管理等综合知识。每当信贷业务发生变化时,先召集业务素质精良的干部,研究开展这项业务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做为信贷警示,提示信贷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应避免出现操作差错;还可以采取派遣信贷人员到其它商业银行学习的方法,来解决农发行自身因不熟悉法律等知识而导致的操作风险。此外,农发行可收集本系统内因操作不当而形成信贷风险的案例,让身边发生的事情来教育身边的人,以警示后人,杜绝因操作不慎而形成的信贷风险。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发展银行)
近年来,农发行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信贷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农发行的经营环境和客户群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商业性贷款业务出现快速增长和扩张的态势,信贷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范商业性贷款风险成为现阶段基层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发行商业性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一是制度流程设计存在缺馅。在基层行的客户服务部门,既抓客户营销,又抓贷后管理,可能造成难以及时发现贷款风险,或者即使发现风险问题也不愿上报的状况,潜在风险较大。二是风险防范体系不尽完善。为了加强商业性贷款管理,总行、省分行出台了一系列贷款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对有效防范贷款风险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基层农发行自身对防范风险认识不清晰,对企业风险缺乏全面了解和评价,管理手段单一,有针对性的各类贷款风险防控机制不到位,信贷管理制度措施不尽完善,全面全程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滞后,直接影响到贷款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操作风险控制把关不严。一是近年来,农发行业务范围逐步放宽,因拓展业务心切,急于扩大信贷规模,风险控制不严。在贷前调查环节中,调查不深入、不细致,致使未能完全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或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从而造成调查报告的不全面、不真实、不准确,不能充分揭露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二是部分企业会利用农发行的支农政策,蓄意进行包装,也进一步加大了农发行的营销风险。三是贷款监管不到位,特别是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及时不深入,或是检查形式化、简单化,未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资金运营情况,对客户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丧失消除风险的最好时机。
(三)银企信息不对称。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农发行难以从根本上全面把握贷款对象的真实情况。一是商业性贷款客户大多发展历史短,规模不大,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低,其有限信息中主要以定性的、不易进行量化的信息为主,从而造成农发行信息搜集、甄别难度加大。二是农发行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现有技术和条件决定了信贷人员难以全面掌握企业法人代表及其主要股东的信誉状况、资产情况等全面内容。三是农发行获取的财务信息不准确。目前农发行贷前调查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调查的主要依赖企业的报表,但从目前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企业报表数据往往真实性不高,信贷员难以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即使是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会计报表,其真实性也大打折扣,受利益驱动,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在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企业形成“默契”,造成报表审计质量不高。
(四)风险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在现行的信贷制度办法下, 一笔贷款对各级行、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管理责任划分界定仍不够明确,造成的贷款风险往往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清收处置,而客户、信贷等有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没有完全落实,这既影响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风险的防控、化解、处置的联动协调。信贷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县支行作为基层行,承担了业务发展的一大部分,却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风险人员,使得很多的风险管理措施在县支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给风险的滋生和蔓延留下了空间。 考核问责也存在不足。一笔贷款出了问题,真正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时,有的侧重对一般人员的考核问责;有的搞平均主义,使考核结果达了折扣。
二、加强商业性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稳健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一要坚持发展意识与风险意识并重。牢固树立发展业务的重要性意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风险的客观性,既要排除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业务发展和总量扩张的片面认识,又要克服存在畏难情绪、畏缩不前、怕承担责任的不良心理。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全面协调。摆正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发展规模与管理能力相匹配,与队伍素质相匹配,与区域客户资源相匹配、信用环境相匹配。
(二)强化防范风险意识,实行全程风险管理。一严格把握客户准入条件防风险,加大对客户结构的调整。一是将风险防控的关口前移,把好客户准入关,这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关口和关键环节。在客户营销过程中,要提高对客户风险和发展前景判断和识别能力,收集和分析贷前信息,利用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来查询,努力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防止“病从口入”。健全预警机制防风险,构筑信贷风险的“三道预警防线”。第一道防线是行业定期分析预测和预警预报,提高应对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不仅要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产品供求、产业发展现状、困境、趋势,揭示经济周期与行业周期之间的关系,还要充分利用客户贷款申报资料和CM2006数据,定期采集反映客户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揭示客户经营情况和所处行业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农发行信贷支持客户及产业的主要风险,并对相关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应对。第二道防线是客户资金和库存的预警预报,主要是对客户的资金流和贷款物质保证度的适时监测,密切关注客户的不正常关联交易,及时预警。第三道防线是客户贷款到期或逾期的及时介入。要进一步理顺、明确客户和风险两个部门之间的风险管理职责和工作协调机制,客户部门要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发现风险就要及时向风险部门预报,风险部门及早分析调查,及早处理风险,提高信贷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三)加强信贷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针对农发行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应采取积极对策,通过加大信贷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来防止在实际工作可能出现操作风险,在具体的实践中,农发行要经常性地举办的信贷业务培训班,讲授法律、经济、信贷管理等综合知识。每当信贷业务发生变化时,先召集业务素质精良的干部,研究开展这项业务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做为信贷警示,提示信贷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应避免出现操作差错;还可以采取派遣信贷人员到其它商业银行学习的方法,来解决农发行自身因不熟悉法律等知识而导致的操作风险。此外,农发行可收集本系统内因操作不当而形成信贷风险的案例,让身边发生的事情来教育身边的人,以警示后人,杜绝因操作不慎而形成的信贷风险。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发展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