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字形透视词义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f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形体与表示的意义有密切关系,借助字形结构,成为认识词义的一条重要途径。
  六书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由于字形古今变化太大,往往需要追溯到最早的形体才能了解其本义。比如“南”这个字,据研究像一种悬挂着的乐器,所以《诗经·小雅·鼓钟》有“以雅以南,以不僭”的说法。
  比起形声字,会意字对意义的显示会更加清楚。比如“盥”,《说文》解释为“澡手”,下从“皿”,上中从“水”,水的两旁为双手,合起来表示以水冲洗手垢,下有一个接水的盘子。所以古书里有“奉匜(yí)沃盥”的说法(匜是注水的器具)。
  就形声字而言,有一部分字的义符对我们理解词义也很有帮助。有些词的意义几经引申,我们可以借助义符了解它们的古义。拿“题”字来说,从页是声,本义是额头,所以古书里关于牲畜野兽有“白题”“雕题”(雕是有花纹的意思)的说法。题在最顶端,由此引申为事物的前端、端头(题目是文章的端头)。这类例子可以举出不少。
  了解汉字的字形结构不仅对理解词的本义和词义的引申有帮助,还有助于我们辨析词义。《说文》:“追,逐也。”又:“逐,追也。”凭《说文》的解释,我们看不出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杨树达先生在《释追逐》一文中说:“逐字从豕,其后宾语为兽名,本义是逐兽。追,甲文表示人追(duī)。 在甲文中常用来表示师众之师,表示追人。”他还说:“余考之卜辞,则二字用法划然不紊,盖追必用于人,逐必用于兽也。”
  (摘自张联荣《字与词》,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其他文献
“导读派”是针对语文教学长期沿袭的“讲读”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指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和“读”构成“师生互动”。导读派教学法的创立者是钱梦龙,其代表人物还有蔡澄清。1985年,钱老师的著作《语文导读法探索》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形成。  钱梦龙老师系统阐述导读法教育理论主骨架——“三主四式”。三主即“教师为主导
期刊
“没承想”这个说法是从“承想”来的。“承想”的意思是“料到,料想,想到”,且多用于否定式。例如:“涛他娘还以为运涛是十年监禁,不承想这一辈子娘见不到儿,春兰也见不到运涛了。”(梁斌《红旗谱》)  “没承想”是“没想到”的意思。有时也说“不承想”“谁承想”。例如:  (1)他小的时候有点儿蔫,学习成绩中等,不承想如今这么有出息。  (2)谁承想他们几个人的矛盾,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过去也有人把
期刊
作者:斯宾塞  翻译:才永发 王帅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这是一本平民化的精英培养指南,畅销全球的早教圣经。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这样形容“斯宾塞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他的思想值得每一位家长和老师聆听。”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说“斯宾塞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本书中,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他强调顺随孩子的天性发展,以“让孩子成
期刊
作者:张典兵 马衍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作为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师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亲耳聆听着世界范围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律动的脉搏,亲身
期刊
编者按:3月16日,“华约”、“北约”、“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考试联盟同时开考,一些个性化的题目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本期封面故事对语文和数学试题做了分析评述,并将自主招生面试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大家。  2013自主招生语文笔试已经结束。鉴于政策调整,“北约”只有文科生参加语文考试,“华约”参加语文考试的大多数也为文科生,因此题目的风格与难度较前两年出现了一个突然的回转,一下子回归到2010年甚至以前的
期刊
汉语中的分号前面,有时使用冒号。常见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在复句的总说、分说关系中使用冒号。例如:  (1)终生教育有其特点:其一,教育贯穿全部生活,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其二,重在知识的更新和提高,不强调文凭;其三,办学方式灵活多样。  (2)你如果相信朋友,就不会轻信敌人的谎言;你如果不相信朋友,就会轻信敌人的谎言:二者必居其一。  (1)是总说在前,分说在后。(2)是分说在前,总说在后。冒号都用
期刊
当前高三的学生都已经进入二轮复习阶段,如何提高复习效率,确实大有讲究。你看,有的学生复习如蜗牛爬字行,结果还是考不好,就会叫苦抱怨,最后还是怪到老师不好。有的学生似无复习,或者闲庭信步般地走马观花,没有做蜗牛派而做了潇洒派,却照样旗开得胜。这种反差,又常常被蜗牛派拿来做勤奋不如散漫的证明。因此,教师给学生点不透,学生悟不透,是要出乱子的。  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带着结构去复习。胸中有结构,将结构作为回
期刊
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是指潜藏于教材、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中没直接表达出来而实际上又隐藏其中的那种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历史教材由于篇幅和体例的限制,很多知识不可能尽现,历史隐性知识主要散落在目录标题、史料、插图、地图、注释等。在历年高考中,都注重对隐性知识的考查。因此,在历史复习时,要特别注重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掌握,提升复习质量。  一般来说,隐性知识主要包括在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中。  一、目录
期刊
使用教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地理》必修②。以下是本节内容的课堂实录。  师:关于人口,我们已经学习了两节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人口。  生:人口就是人的口,人的嘴巴。  生:人口就是人口的数量。  师:用“人口”解释“人口”似乎不太好。  生:人口就是人的数量。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我给大家严格的定义。人口就是某一地区居民的总数。我觉得中国的语言文字太奇妙了。它把某一地区
期刊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的历史“题型示例”是蕴藏着丰富高考信息的“仙人洞天”,这些处在“险峰”中的“无限风光”长期养在深闺,虽然旖旎迷人却无人识得,或视若无睹。考纲中的“题型示例”是命题专家落实国家考纲,表达自己意见、观点、主张和施展拳脚的地方,题型示例的变化对高三历史的后期复习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题型示例与高考题本身没有直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