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承想”还是“没曾想”?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承想”这个说法是从“承想”来的。“承想”的意思是“料到,料想,想到”,且多用于否定式。例如:“涛他娘还以为运涛是十年监禁,不承想这一辈子娘见不到儿,春兰也见不到运涛了。”(梁斌《红旗谱》)
  “没承想”是“没想到”的意思。有时也说“不承想”“谁承想”。例如:
  (1)他小的时候有点儿蔫,学习成绩中等,不承想如今这么有出息。
  (2)谁承想他们几个人的矛盾,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过去也有人把“承想”写成“成想”,不过现在一般都写作“承想”。
  “曾”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zēng和céng。读zēng时,常见的用法是表示亲属关系相隔两代。例如“曾祖”指祖父的父亲,“曾孙”指孙子的儿子。读zēng时,在文言中有同“增”的用法,如“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读céng时是“曾经”的意思。表示行为或情况在过去发生过。例如:
  (3)这位先生早年曾学过俄语,加上后来学的英语,他会两门外语。
  (4)我的两个外国朋友曾不止一次登上八达岭长城。
  读céng时在文言中有加强语气的作用,相当于“竟然”,例如“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曾想”中的“曾”读céng,“曾想”是“曾经想(过)”的意思。例如“我曾想去做教师”。普通话中一般不说“没曾想”,或许,“没曾想”是受方言影响而产生的。总之,表示“没想到”的意思时,宜写“没承想”等,不宜写“没曾想”。
  (摘自《语言文字报》 杜永道)
其他文献
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牟兆新校长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始终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宗旨,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熏陶学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模范的师德规范影响学生。他以诚为本,热爱学生,经常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一起畅谈人生、社会与未来,推心置腹地与学生交流看法,教育学生成为具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他关心家境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经常资助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在校学生
期刊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赏识,便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赏识教育正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确认和推广。但是,也有一些家庭或学校,推行赏识教育没有成功,究其原因,是对赏识教育本身知之不多、应用不当造成的。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赏识教育,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赏识,便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赏识教育正在学校教育和家庭
期刊
创建于1942年的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发展历程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历史名校。回望过去的七十多年,淄博五中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和时代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她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诞生,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起步,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成长,在科教兴国的浪潮中腾飞!风雨征程中,她不仅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更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她七十载的年轮中有着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寻、去总结、去思考、去品味……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深入把握各阶段阅读教学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辅助手段,“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固执地要兼顾全班同学的成绩,过于强调平均,却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状,所以语文课
期刊
最近,我听了一位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可以说这节课准备得十分充分,精美的课件制作,形式多变的习题设计,加上授课教师精炼的语言表达,使这节课看上去似乎很完美,什么都不缺。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好,从学生的反应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没有真正接受。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思考,我认为这节课的失败就在于授课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上,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在绝大多数的学
期刊
近日,教育部一口气取消了高考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省级优秀学生、奥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不少学生家长质疑此次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的一刀切方式是否过于简单粗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王辉处长表示,取消加分项目的同时,将继续通过其他方式鼓励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如体育特长生可报考高水平运动队或运动训练,艺术特长生可报考高校艺术团或相关艺术类专业。考生相关特长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
期刊
孔子一生只教了三千弟子,成才的不过七十二人。让我欣慰的是,直接接受过我教育的有上万名学生,可比他多了好几倍呢。每当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自豪,什么叫人生的价值。老师是世界上真正富有的人,因为他拥有的是桃李满天下,而人才是无价的。  我经常去北京开会,也知道北京有一些我的学生,但很少联系。有一回我突然心血来潮,就打了个电话给一位在外交部工作的学生,说我想见见你们,你帮忙通知一声,来几个算几个。
期刊
语文教学如何改革的问题,仿佛是悬于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当今如此多变、革新的时代,如何用较为完善的方式为未来输送创新人才是横亘在每一个语文人心中的大问号。尽管对此大家众说纷纭,关注程度不下于反腐败,也有许多有识之士为此作了不懈的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未找到行之有效的、共同认可的教育教学方法。毋庸置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快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
期刊
礼,是中国文化之源,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东方文化的特色大多渊源于此。礼之所以合理,是基于人情而制定的。儒家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人性的流露,表现为喜、怒、哀、乐之情。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恶之情,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性可以不受制约,可以纵情放任,那样无异于将人类等同于动物。人好恶之情的缺乏或者过度,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
期刊
“导读派”是针对语文教学长期沿袭的“讲读”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指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和“读”构成“师生互动”。导读派教学法的创立者是钱梦龙,其代表人物还有蔡澄清。1985年,钱老师的著作《语文导读法探索》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形成。  钱梦龙老师系统阐述导读法教育理论主骨架——“三主四式”。三主即“教师为主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