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该向人工智能低头吗?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鸣惊人
  2017年10月,人工智能再一次吸引了人類的眼球。AlphaGo的最新版本诞生,并且以骄人成绩击败上代版本。
  曾经,AlphaGo横扫棋坛无敌手,它打败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围棋棋手。先是2016年它击败了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因此得名“AlphaGo高手”;而后在2017年5月稍加改进后,通过网络下棋击败了60位世界顶级棋手,也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柯洁,因此又得名“AlphaGo大师”。
  设计师重新设计了AlphaGo,推出新版本后,它便迎来了爆炸式的成长。短短三天时间,它从围棋零基础成长到高手水平,以100比0的战绩,击败了AlphaGo高手。然后继续学习成长,不久又击败了AlphaGo大师。
  短时间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它诞生时除了具备基本围棋规则外,其他任何关于围棋的知识、妙手、棋谱统统没有,它完全自学成才,成就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围棋手”称号。它的名字就是AlphaGo Zero。
  完全自学
  机器之所以智能,是因为具备了学习能力。而人工智能不论多高级、多专业,也不论在哪个领域,包括语音识别、图像分类、药物分拣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学习该领域内已有的人类知识。
  AlphaGo诞生时也是如此。它花了几个月时间,学习了三千万个棋局,几乎掌握了人类关于围棋的一切知识;它以大量的围棋棋谱为基础,不断模拟各种制胜妙手,自己给自己下棋,一步步优化自己的走棋策略。结果它学会了人类的下棋技巧,还比人类下得更好,最终赢了职业围棋高手李世石。可以说,它的实力取决于学习能力,更取决于人类提供的知识储备。
  但是这种学习经历在AlphaGo Zero身上不见了。除了下棋规则之外,设计人员没有给AlphaGo Zero加载任何与围棋棋谱有关的数据,没有进行任何培训、指导。它“头脑一片空白”,完全是零基础。
  它的学习方式就是左右互搏,自己跟自己下棋。刚开始,下棋全是随机的,无任何套路可言。持续下棋(学习)3天,它自己对弈了490万场比赛,并且为每场比赛的预热,它还进行了1600次模拟比赛。结果,它轻松打败了曾经打败李世石的AlphaGo高手。成长到21天,又击败AlphaGo大师;成长到40天,它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世界第一围棋高手。
  技术基础
  AlphaGo Zero成长为真正的围棋大师,全靠自学。这种自学基于设计师对它进行的重新设计。
  在老版本AlphaGo的系统里,有三大部分,一、搜索算法,即穷尽法,在19×19围棋盘上列出可能下的每一步棋;二、蒙特卡洛模拟,即最优法,在所有可能下的棋招中计算出最有利的一步;三、两个深层神经网络,一个用来模仿现成棋谱的招数,另一个用来评估模仿的结果。而它的硬件则包括48个处理器(TPU),并使用了多台机器。TPU就是张量处理器,是谷歌专为机器学习而研发的芯片,与中央处理器(CPU)相比有更高的效能。
  而AlphaGo Zero的系统里,完全没有了前两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个,并且两个深层神经网络还合二为一。这种系统被称为“强化学习”,也就是说,它既能自己跟自己下棋,又能评估自己下棋的结果。无疑,这样效率更高,并且它只需1台机器和4个张量处理器就可以正常工作。它的世界里,只有围棋棋盘和黑白棋子。因此它自学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练习再练习,重复再重复。
  高超创新
  从围棋零基础成长为世界第一围棋高手,AlphaGo Zero不仅全靠自学,还学出了新花样,创造了新的下棋套路,不仅真正超越了它的前辈,还超越了人类。
  它与老版本AlphaGo对弈的100场比赛,都是标准赛制,每位棋手限时2小时。比赛前期布局以及最后收官时,AlphaGo Zero走棋可圈可点,表现了高手的水准,与千百年来围棋大师们积累的妙招类似。
  但是在比赛的中间环节,它的某些棋招显得十分诡异,超出了正常的围棋下法,至少是超出了现有的知识范畴,很难理解。据此科学家分析道,它可能自己研究出新的棋招,创新了围棋棋谱,这种创新与人类的下法有本质不同。不同于以往,但又更好。或许这就是人工智能青出于蓝而又胜于蓝的必然结果吧。
  令人兴奋又令人脊背发凉
  围棋有几千年的历史,有无数的棋谱、书籍问世。人类曾经以为,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达到更高成就,但是现在人工智能改写了历史。不到两个月时间,不参考相关的人类知识,它从零基础成长为一名超级围棋棋手。而且它还能自己创新,超越人类现有的水平。
  这一切都表明,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倍增器,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容面对那些严峻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种前景完全是可能的,如果AlphaGo Zero的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比如蛋白质折叠、降低能源消耗、开发革命性新材料等,那么许多难关将会迅速突破,许多创新也会接踵而至,或许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革命性影响。
  然而,若人工智能的创新超出了人类的掌控呢?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是否会反过来控制人类?如果它能不依赖人类知识,自学并超越人类现有水平,那么这种情况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毕竟它创新出了人类无法理解的诡异棋招。
  不到屈服之时
  虽然人工智能在某些专业领域超越了人类,但它仍有一个致命缺陷,即常识障碍。人类用同样一个身体(硬件)和同一个头脑(软件),可以完成许多事,如做数学题、赋诗作文、打球、游泳、下围棋……而且对于许多模糊问题,人类依然能解决。但这对人工智能来说就很难,并且它很难具备这种常识,更没有标准来判定它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具有常识。
  当做一件事时,我们知道很多相关的其他事。下棋的时候,我们知道围棋的意义是围地占地盘,象棋的意义是打仗将军,而这些意义和区别,AlphaGo Zero却不知道。再比如玩飞盘时,我们不仅清楚该怎么玩,还知道与飞盘有关的其他事,比如我们知道三个月大的孩子不能玩飞盘,飞盘也不能吃。这些人工智能都无法区分。
  另外,围棋属于一种限制性的问题,必须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达到某种特定条件,才能算解决问题。AlphaGo Zero所有的成就,都是在这个范畴内完成的。假若出了这个范畴,它还能应付吗?它会开车,会写小说吗?它会探索未知世界,会解决开放性问题吗?有些或许它快要会了,但这显然还不够。
  据设计师证实,AlphaGo Zero还是很死板的,它根本不知变通。假如把它对弈的标准围棋棋盘变大,横竖各增加10格,变成29×29的大棋盘,那AlphaGo Zero就傻眼了。又或者缩小1格,变成18×18棋盘,它也不会下。其实,这也是人工智能极度专业化的表现之一。
  因此,人类还不到屈服于人工智能的时候,而且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时候。
其他文献
2017年6月底,山西大同的郊外多了一只会发电的大熊猫,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熊猫形光伏电站。山西是我國的一个能源大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固然给这里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传统的火电也产生了不少污染隐患。为了推进环保建设和新能源的利用,一个熊猫形态的光伏发电场落地于此。  从高处俯瞰,黑色的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和白色的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相互结合,构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  大同熊猫光伏电站目前仅
期刊
有了洗衣机,人们的生活获得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林林总总算下来,人的一生还是有大约750天的时间会花在洗衣服上。可你大概想不到,仅仅是不起眼的叠衣服也要耗费生命中宝贵的375天。如果叠衣服也不用自己做了,我们的生命是不是就多了一些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年10月,日本“七个梦想家实验室”公司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叠衣机。这台叠衣机可以自动识别衬衫、裤子等多种衣物类型,将它们分类折叠
期刊
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在电子出版物通过网络大肆霸占市场的时代,纸质书还是以特殊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拥护者。在這些魅力中,书香是让读者感到愉悦的因素之一。书里幽幽的文化气味到底打哪来呢?  造纸过程中,材料会经过各种化学处理,以呈现不同的光泽和密度,比如氢氧化钠(提高纸浆pH值,使木浆纤维膨胀)、氧化氢(漂白纤维)以及烷基烯酮二聚体(提高纸张耐水性)。此外,新书的印刷油墨会挥发,产生气味。而装订过程中会用
期刊
美国摄影师卢卡斯·福利亚在纽约市以东的一个小农场长大,2012年,飓风“桑迪”淹没了他们的田地,刮倒了森林里最古老的树木。在新闻中,科学家将这场风暴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福利亚意识到,如果人类可以改变天气,地球表面上就再没什么人类不能改变的了。  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努力量化和理解我们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测量我们如何改变自然。这组题为“人之本性”的攝影作品,体现了我们如何操纵地球来消耗它
期刊
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有色金属,这种物质常被用于制作各类器皿和用具,也会被制成货币在市场流通。除此之外,铜还有一种神奇的特性——杀菌。  法国波尔多的红酒举世闻名,但是从1878年开始,那里的葡萄遭遇了细菌的毒害,枝叶凋零,产量几乎趋零。葡萄庄园的经营者尝试了各种杀菌剂,都不见效果。直到1885年,植物学家配制出了一种神奇的蓝色液体,杀菌效果奇佳,在波尔多地区广泛推广,成為了拯救这个红酒地标的法宝。这
期刊
古代人十分重视洗澡这件事。如遇重大事件或节日,人们要“沐浴更衣”,以示尊敬。《周礼》记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也就是说,招待客人,得有条件让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才算尽到了地主之谊,比较有面子。南朝梁简文帝还写过一套研究洗澡的专著——《沐浴经》。  不仅如此,古人重视濯发洗身的礼仪,重视到洗澡可以作为一个理由来放假。从汉到唐,朝廷非常看重洗澡这个问题,公职人员设有沐浴假,汉
期刊
无论我们的科技如何发达,人类的每个个体在变化万端的自然界中所面临的危险却是不变的,面对大火、洪水、风暴、捕食的野兽、雷电的威胁,往往要靠着大自然的怜悯才能逃过。然而,对于某些岗位的工作者而言,这就是日复一日的劳作。他们无畏地工作,以保证他人的安全,或者拓展人类的知识和视野。以下就是关于他们的日常故事。  空气爆炸的一天  贾克琳·威托是一个气象主播,在加拿大大草原上工作,这是除了美国“龙卷风走廊”
期刊
约翰·阿诺德14岁做了第一笔生意,33岁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十亿级富翁。38岁时,这个创造商业传奇的天才交易员选择了退休,退休后他都在做些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从小聪明过人,大学毕业顺风顺水,事业上无可匹敌,凭借不凡的智慧与卓越的眼光在几年内就掘金无数,不到40岁就过上了退休生活,是不是令人称羡呢?而更精彩的还是他退休后的生活。今天我们要说的并不是时尚网络小说中的霸道总裁,而是完成了上面所有步骤、但低
期刊
阅读障碍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然而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患者阅读过程中很容易跳行、漏字、将字看反或颠倒,造成阅读困难,从而影响学习。英语国家中存在阅读困难的儿童比例高达10%~30%,其中的70%以上被诊断为学习困难的儿童都患有此症。近来,科学家们发现,这种疾病可能是因眼睛中光受体排列异常而引起的。  人的眼睛依靠大量视锥细胞帮助我们处理接收到的红、蓝、绿原色。普通人的眼睛中,视锥细胞的排列左右眼不對称
期刊
基因编辑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一项里程碑式的重要技术,为人类治愈顽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同时它也可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  2017年初,一场集合了美国、中国、英国专家的国际学术会议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报告,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在探讨近期发展迅速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  就像当初电、合成化学以及核物理学给我们带来的改变一样,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使我们的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