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泪水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花——悠然的微笑
  
  他走了,挥一挥衣袖,归去来兮。
  官场上少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小官,文坛上迎来了一位因菊花的微笑而醉倒夕阳的田园诗人。
  我不能想象,在那样一个物欲横流,金钱、权势至上的年代,陶渊明以何种心情告别维系生存、名望的官场,反而转身来到属于他的“世外桃源”。
  在当时的社会,崇尚权势已似乎成了定式,谋权已成为人们求以报国的心愿和途径,而他——宁愿因菊花的微笑而醉倒夕阳的人,却告别官场,毅然转身,检点万古乾坤。
  当我读了他的诗后,仿佛明白了,明白了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原因了。在当时奸佞小人当道的年代,他也曾立志报国为民。可他在了解了官场的种种污浊内情之后,却情愿别离官场,为的只是洁身自好,只希望自己的一股清流不被其他污垢之流污染。“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我释然了……
  
  清酒——忧伤的眼泪
  
  李白诗中常见酒,杜甫诗中亦常见酒。
  为何杜甫的眼中常充满了泪水?因为他对天下的黎民百姓爱得深沉。
  生逢乱世,天下混浊,战乱繁多。身处乱世是一种不幸,为了生存,为了活命,人们流离失所,逃往南方,以求平稳地生活。隐居似乎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首选,而为何杜甫却毅然贴近百姓,为百姓歌,为百姓诗,为百姓泣?
  我不敢想象,那样混浊的时代,人们为了“要命”,缄默不语,为何杜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身逢乱世已是一种不幸,他却毅然止住悲伤,竭尽全力为社会呐喊。尽管他明知自己的努力,其作用只是微乎其微,少见效果。可他固执地呐喊,为百姓,也为自己。
  杜甫高擎着搏击人间的战旗,为百姓呐喊。他更像赤脚走在风雨交加的泥泞道路上的苦行僧,竭尽全力用身躯勾勒出一种古拙的美,为百姓而忧,为百姓而乐——他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我释然了……
  两个不同的时代,两种别样的人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简评]
  一丛菊花,半壶清酒,眼中含泪。这是作者在文中给我们展现的陶渊明、杜甫二公形象。写陶渊明时,作者语言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似有陶公之风。写杜甫时,作者仿写化用,竟能有几分神似杜公。
  文章精巧的结构,散文诗式的语言,丰富巧妙的联想、想象,使文章如醇厚的美酒飘香,令人击节赞叹。
   (河北 李鹏飞)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沙漠令人心驰神往,沙漠处处有奇景:狂沙蔽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驼铃声碎……沙漠历来被称为生命的禁区,沙漠中的一棵小草、一只虫蚁,都值得我们发出由衷的生命的礼赞!本文恰恰选取了沙漠中的最典型的植物——胡杨,巨笔如椽,浓墨重彩地加以描写,文气沉郁凝重,慷慨顿挫,如泣如诉,一唱三叹。  胡杨是什么?在作者特殊的审美观照下,胡杨具有了极深的内蕴。胡杨是被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的千年西域文明所遗留下来的一道独
期刊
现代文学史上,聂绀弩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位战斗性极强的杂文作家。如果说鲁迅的杂文是投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枪,那么,聂绀弩,这把天青色的、用机栝发箭的强弓射向敌人的则是一枝枝利箭。 聂绀弩横溢的才气不仅体现在创作形式上不拘一格,长于创新,更体现在他面对世事时目光如炬,思想深邃。细读《我若为王》一文,可得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之妙。  《我若为王》一文,构思新颖奇巧,不落窠臼。作者胸有成竹,技法环环相扣,令读者不得
期刊
孙犁的《荷花淀》的确是篇让人百品不厌的经典之作,就像那碧波万顷的白洋淀,清澄、质朴而又广袤、浩荡。其文落笔舒展,遣语雅致,叙事跌宕,言情真挚,业已成为那时代、那乡土的永远积淀。其中白洋淀女人们的对话,可谓出语浅实而蕴情幽长,细细品味与慢慢咀嚼之,实在是一种芳沁心脾的享受。    话别:缠绵无尽中的理解    月亮升起来了,淀里“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
期刊
这又是一个关于贼的故事。是一个贼和三个画家或者说三个醉鬼的故事,是一个老人和三个青年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三个喝醉的画家逮到了一个贼,醉酒时“判处”贼死刑,继而和贼觥筹交错,最后和贼依依而别。所以,篇名叫做《一个幸运的贼》。  那么,这个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幸运呢?作者在叙述中作了不露声色的交代。虽然三个人都有点儿醉意了,但“唯有普瓦特文头脑还比较清醒点儿”。所以,在三个醉鬼“审判”贼的时候,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