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质量课例研修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_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例研修是指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教学研修活动。它的基本环节包括:①研修准备:确定学科和研究的主要问题。②研修过程:教学设计—课堂观察—问题诊断—改进教学设计、课堂再观察—讨论与分析—改进—体会和感悟。研修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教学效果等。③研修总结:以精细的观察、真实的数据统计、科学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闪光的地方,从而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提升职业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品位。
  2012年3月,湖南省长沙教育学院在市级骨干教师滚动培训中引入了北京的课例研修形式,其中,初中语文骨干班研修的课例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录像来源于上一期语文骨干班学员的课堂教学实录。通过对光碟的反复观看,以及网上同课资源的寻找与比较,笔者觉得,虽然课例研修本身就是一种行动与研究合一的方式,但是,对具体教学内容展开研究,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课例研修正式开始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高质量课例研修开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基本途径有二:一是研读新课标;一是对教学内容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研究。
  义务教育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以及课程目标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明确的提示,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等。
  和我们观看的课堂教学实录一样,网络搜索的许多教学程序设计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模式:①文学常识介绍。②对词的相关内容的介绍。③对词人苏轼及其写这首词的背景介绍。④内容解析,疏通文意。⑤整体感知。要以一个课时来完成这些教学程序,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能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路快速地走马观花,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偏重于带着学生逐句理解词的意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阅读课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基本上由教师带着学生走的教学设计,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缺乏深入理解的结果。
  教学内容比较是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的关键,比较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教材纵、横比较;二是学段内容比较;三是单元内容比较;四是课文外同质内容比较。
  教材的橫向比较就是将同时期出版的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同一内容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重点思考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找出各自的优点加以整合。这种横向比较法对数、理、化等学科更有实用价值,同一知识点不同例题选择,可以看到不同的例说思路,有利于解题方法的优化。语文教材中,不同出版社的教材选择了同一文章,很难说对文章教学目标的定位有什么不同,从这一角度而言,语文学科不同版本的比较,对确定具体课文教学重点的意义并不大。教材的纵向比较就是把不同历史阶段出版的同类教材所选取的内容进行比较。从不同时期教材所选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探究教材编选者当时的价值判断以及时代的价值取向。每个时期的教材都有教案或教学设计,从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相同作品解读的差异中,可以感受到时代变迁的浓郁气息,在人文类教科书中,尤其可以清晰地看到民族文化历史变迁的足迹。也许以前纸质教案所作的分析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没有直接的帮助,但你可以感受到一种具有质感的历史气息,对学科教学价值取向的历史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再反观当下的教学材料,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会油然而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教师不是政治家,某一具体教学内容也无促成社会兴衰的伟大力量,但从学问的角度而言,只有“通古今之变”,才能“成一家之言”。
  学段的比较就是将本学段中相关内容集中起来,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所教内容的特别之处。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借月怀人之作。“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个典型的美学意象,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赋予“月”的意象以丰富的内涵。那么,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月”的意象与同学段中其他诗词中“月”的意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应该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词的重点之一。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学段六本语文书中,与“月”有关的古诗词有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月下独酌》,王维的《竹里馆》,杜牧的《泊秦淮》,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陆游的《游山西村》,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商隐的《无题》,李煜的《相见欢》,刘方平的《月夜》,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在这些诗词中,“月”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时间意义上的“月”。如王维的《竹里馆》“明月来相照”,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带月荷锄归”,陆游的《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 李商隐的《无题》“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群,月如钩”,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由于“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独有的美学内涵:相思、离愁、孤寂、清冷,在一些诗词中,“月” 在凸显时间意义的同时,也成为诗歌内容展开的重要背景,成为诗歌意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情感意义上的“月”。这样划分并不是说此前归为时间意义上的诗人笔下的“月”就完全不带情感色彩,事实上像李商隐的《无题》、李煜的《相见欢》,“月”就寄托了他们主观感情色彩,将它们归为“时间意义上的‘月’”,是因为在诗词中,“月”是他们用来点明时间的重要物象。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郞西”,《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这些诗歌中,月亮是诗人们情感的寄托物,时间的意义并不重要,甚至完全消失。   通过以上梳理,基本上可以勾画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月”的特别之处。时间意义上的“月”古已有之,借“月”怀人的抒情方式也古已有之,那么苏轼词中“月”的独特之处在哪?通过与本学段中涉及“月”的古典诗、词仔细比较,会发现独特之处是苏轼对“月”描绘的巧妙,即想象的奇特。许多诗人笔下之“月”是一个外在于抒情主人公的平面意象,即使是李白《月下独酌》中对“月”有较多的横绘,但“我”仍是主体,“月”随“我”而动。在苏轼笔下,“月”不仅立体化可感可触“琼楼玉宇”,而且像人一样拥有细腻的情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人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无限的情感波澜外化到描绘的对象上,月亮成为一个活灵活现有着人的丰富情感的形象。正是这些,构成了苏轼词中独有的意境。诗词的艺术感染力缘于其意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描绘所刻画出事的生动意境,使作品具有强烈而独有的艺术感染力。
  月亮的圆缺象征人间的聚散,每每牵动着诗人们敏感的神经,但在对月怀人情感的把握上,战乱之月与羁旅之月是有区别的。从单独一首诗词很难清楚地看出来,但如果用同类题材的作品作为旁证,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区别。战乱之思源于对死的恐惧。课本编辑者在白居易《望月有感》前提示:“诗人在战乱时期兄弟离散,他所抒发的骨肉相思之情也更见深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时,亲人天各一方,音讯隔绝,生死两茫茫,这时的相思带来的是切骨之痛,所以诗人所希冀的是太平与安宁。羁旅之思缘于情,或兄弟夫妻之情,或知己友好之情,隔离虽带来刻骨的思念,但相聚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这是一种看得见希望的痛苦。有希望的痛苦是暂时的,是由外在物象所引发的,情至深浓处,往往产生对现实遭遇的怨愤。
  当然,羁旅之思又可以分为兄弟友人之思和情侣之思,情侣之思因双方关系的多变性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离愁别恨往往更见深切缠绵,也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喜好。所思不同,“月”所承载的内涵也不同。
  单元内容比较是将同一单元的不同课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不同课文的特点,努力构建一课一品,让学生一课一得。
  “诗文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任何诗词都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表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传统的对月怀人之外,还有自己独到的人生哲理的体悟。这种体悟深邃高远、深刻卓绝,为后从人古传诵。这是这首词的第二个特别之处。通过课文外相同题材作品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
  在宋人词作中,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称为中秋词的双璧。“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两首诗都有中秋明月下个人情感活动的描绘,都构思巧妙、想象奇特,但最后的选择却大相径庭。张词面对“玉鉴琼田”“明河素月”,忘情其中,超然物外,“扣舷独啸”,摆脱世间一切俗物拖累,纵情自然,物我两忘。而苏词中,面对中秋明月感悟人世悲欢离合,表现出一种既超然达观又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种面对人世坎坷乐观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们喜爱这首词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初中阶段非常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珍贵材料。
  苏词的这两个特别之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骨干班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观摩与研讨,并不是一次完整的课例研修,而是一次课堂观察活动。组织者是从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角度设计观察量表,组织学员开展课堂观察的。通过对观察量表的整合,笔者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管理型提问。这是一种为组织教学而进行的提问,学生一般不需要回答。②记忆型提问。这是教师为导入新课而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设置的问题,是新知识学习的有效铺垫。③知识理解型提问。是教师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知识而设计的问题。④探究型提问。这类问题是教师在深入理解所教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具有纲领性的关键问题,学生必须通过认真思考或合作探究后才能回答的问题。这类提问设置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答案的寻找,更重要的是一种方法的尝试。知识的获得不是终极目标,思维的拓展更为重要。不能说哪种类型的提问层次高,哪种类型层次低,关键是根据学情,结合新知识的内容合理设计不同类型的提问,合理控制各种类型提问的数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设置不同类型的提问,不仅仅是一个提问设置的技巧和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所教知识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课例研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具体内容都可成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基础是读书,通过读书,为将要开展的行动寻找合适的理论指引和有价值的事例支撑,课例研修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将更加明显。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育是对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提高和整合。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实践,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探究  目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奠定了语文要与其他学科科学结合的基础。在语文学科中,自然科技议论文中语言文字就是语文与自然学科跨学科学习与运用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篇自然科技议论文为例,探讨小学语文与自然学科交融的必要性。  关键词:语文;工具性;自然科学;结合  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特点。一篇优秀的科技议论文除了能够让读者理解其中的科技知识外,更能够理解自然科技议论文的语言的优美。在素质教
社会实践一是体现学校教育的开放性,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二是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精神,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有助于增强课程育人的整体功能,有利于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的建成和周边丰厚的长江文化、丰富的农、林、果业资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青少年学
一、班会由来  在与家长的一次次交流中发现我们的学生虽然已经十七八岁,但是心智仍不够成熟,不懂得体谅父母、孝顺父母,还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本人以5月8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课通过“暴走妈妈”陈玉蓉的故事,以诗歌朗诵、真情告白、相声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养育教育子女的艰辛,认识到回报父母可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思路,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意义。文章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加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路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小学数学教学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虹桥小学位于长沙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东方红镇。2009年,为配合国家高新区的提质发展战略,学校由高新区全面托管,成立新校区并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联合办学,开始了由农村小学向城镇化小学转型。基于原来的教学水平相对薄弱,学生生源多为周边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等多方原因,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一、学生在拼音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家乡口音比较重,普通话氛围不佳  我查阅了一
摘 要:国学滋养灵魂,培养根性;国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湖南省长沙县泉星小学建设文武兼修课程,将武术与经典诵读融为一体,以文束武,用诵读口令指引武术动作,以武修文,用武术套路演绎文学韵味,实践国学与国术两种基本形态的融合与运用,落实课程实施与评价,培养健康儒雅的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  关键词:文武兼修;国学;国术;校本课程  湖南省长沙县泉星小学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质,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作文难,难作文,一见作文就头疼”是农村小学生流行的一句话,也揭示了农村学生写作的现状。 农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获得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再加上课外书少,知识面也不及城里孩子丰富,因此孤陋寡闻,腹内空空,囊中无物。由此使得一部分同学一遇作文就畏惧、埋怨甚至诅咒, “最讨厌写作文”。对于如何下笔,脑子里一片空白,理不出头绪,万般无奈,只好咬着笔头,数着格子,艰难“跋涉”,压力很大。久而久之,学生对
高中生物,课时少,容量大,如果不引导学生自学,一味地让学生跟着教师去听记,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也无趣,教学任务也不能很好地完成。翻看高中生物课本,我们就会发现人教版生物教科书大多内容都是按自学的路子来设计的。这与课标的“自主探究”的理念也是吻合的。杨贤江说,自学成才“第一对所学习的功课一定是要适于自己的兴趣。第二学习要专注。第三学习要自信。”  一、赋之以趣,乐以忘忧  高中生物中有许多的小故事
摘 要: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发现学生行为的价值,情真意切地对待学生,善于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理,都是教师需要加以修炼的品质。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改进短板,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虽然可以把正圆的图像看“扁”,但更多的时候不可将人也看“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用慧眼识人,特别是对成长中的学生。  关键词:看图;看待问题;看待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