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标提出,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进行深入分析,主要从教学的七要素融入体育教学基本流程为本研究的切入点,梳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关键点,以期提高体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要素;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081-02
1 引言
体育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1]。体育课是实现体育教学大纲目标的具体形式,也是实现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现学校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以及很多优质课视频体会,结合根据李秉德的教学七要素(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师、反馈)融入体育教学五个流程(课前准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课后部分)进行分析,旨在对整个体育教学流程进行完整的阐述,以期提高体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 课前部分
2.1 体育教师基本要求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师德三个维度的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2]。根据王沂的《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研究中提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敬业的态度,专业能力强,教材熟练,评价学生方式多元化,科研能力强等特点[3]。综上,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基本要求不仅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具备师德、吃苦耐劳的品德以及敬业的精神。
2.2 体育教学课前备课
有无认真备课对上课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别,也是检验一名体育教师态度的标准。总结相关研究者对课前备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熟悉教学大纲,分析教材特点。体现在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确定主要教学内容[4];考虑学生特点,对学生起始状态进行诊断,包括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体质状况、兴趣爱好以及对事物吸收能力等实际情况。如设定教学目标以及设计不同教学策略;从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着手;课前自制器材,优化、检查场地[5]。结合不同学者研究以及笔者实践,备课主要体现在根据教学大纲、专研教材,教学设计合理,结合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运动技术基础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教学设计,充分重视课前准备,对教学场地进行预先检查,保证器材安全。
2.3 制定体育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换言之就是规矩。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因此,对体育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常规的制定是维持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要求,指对体育课上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规范要求。首先基本穿着制度,教师保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体育教师的服装准则,才能严格要求学生(服装统一运动服、运动鞋,身上不佩戴任何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东西)等等;其次课堂制度:要求不迟到、不早退及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手机,并制定处罚的相关制度。如出现违反情况,并严格执行惩罚;最后关于请假制度,必须严格要求,通过请假制度的正规流程,需要相关负责教师签字等。
3 准备部分
3.1 课堂常规
常规,蕴含着每节课都需要遵循的要求,包括上课的集合整队、师生相互问好、宣布课的教学内容或者通过情景教学,导入课堂、提出教学要求、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要求完成一定的见习报告)等几个方面进行。一节课的开始,成为开头戏,需要每一个细节重视相应的细节问题。
3.2 准备活动
在体育教学课中,准备活动虽不是课的主要部分,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准备活动越充分、肌肉黏滞性降低、中枢神经越兴奋、运动损伤的概率越小,有利于缩短学生进入运动状态的时间[7]。体育课堂教学一般准备活动包括一般准备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借助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并导入课堂教学。一般准备活动包括慢跑和徒手操,主要对身体的基本素质进行提前预热;专项准备活动,针对本次课教学内容,运用专项练习手段,使机体更好地进行准备、学习状态。
4 基本部分
4.1 教学设计思路
体育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结合学生生理特点,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设计。因此,教学设计需要熟悉教材以及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针对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技能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应该选择简单的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课堂,丰富的教学手段多样,多以启发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主要为实现师生互动,创造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教学设计需要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需求而进行设计。
4.2 贯穿安全保护教育于课堂教学
体育健康课堂的完成是通过学生身体练习,借助相关环境、器材完成的。因此,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借助外在环境以及自身条件。在这样的过程中,外在与内在环境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体育运动场地长久失修,教学场地准备不够充分,盲目过度运动、教师引导及保护不够等等[8]。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体育管理,预防伤害事故;学校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监督,体育教师课前检查体育场地;提升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理念,灌输安全防护意识。如完成一些动作时需要做好保护与帮助;明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原则,不违背生理结构特点完成技能,结合学生技能基础,设置教学标准;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人数合理安排场地及对容易发生危险的动作练习提前提醒。总之,一节课教学目的的实现是建立在教学环境的安全上,对此,课前充分准备,制定预案。
4.3 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俗话说,“环境创造人”,体育教学环境同样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说良好教学环境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敬业精神,对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才能高度重视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9]。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的是外界可见的物质环境,包括场地、器材等;软环境指不可见的、对学生品质、精神等内在方面具有潜移默化影响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风气等,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斥责,多与学会互动,营造课堂教学环境[10]。因此,教学环境的创设不仅需要外在环境支持,更需要内在环境的配合,才能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4 教学负荷的安排
运动负荷包括量和强度,两者很大程度上決定体育运动的效果。体育运动目的在于提高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而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符合生理特征的负荷强度和量[11]。负荷量与强度具有量大强度小,反之强度大量小的特点。以初中生为例:在球类、田径等运动中负荷强度,尽量保持中低强度下持续时间在30min以内,负荷强度在160次/min以内[12]。总之,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强度,负荷不一样,小学生禁忌大负荷强度与负荷量。根据比较科学的负荷强度计算方法,运用不同负荷强度的百分比与最大心率的乘积。
4.5 体育游戏的选择重要意义
游戏的适当运用无论对于什么阶段的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对教学实践的总结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可以在教学准备部分,通过游戏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课堂教学;其次,在教学基本部分设计中,10分钟身体素质练习时,可利用游戏设计合理融合身体素质练习;最后,在教学结束部分,可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放松。因此,根据教学适当选择游戏具有重要的价值。
5 结束部分
5.1 放松与音乐的配合
通过一节课的练习,身体产生了大量的乳酸堆积,容易产生疲劳,通过课后的放松不仅仅能缓解身体疲劳,更能缓解学生心理疲劳。因此课后的放松显得尤为重要,配和放松的音乐。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拉伸,一般先采用个人静力拉伸,之后采用相互放松,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利用放松的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5.2 课堂小结
体育课堂小结,对本次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这节课具体学到什么,有利于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根据贵州体育教学的专家教师指导以及结合实践得出,总结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就是学生学习效果情况;其次学生学习态度,即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从以上两点进行总结,也是对本次教学的交代。最后根据教学安排相应的同学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6 课后部分
6.1 课后反思
1989年学者Rosner提出了关于教师技能提高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学成长[13]。反思是指对课后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反思,有效提高今后的教学[14]。所以,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必不可缺的教学环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多样;教学环境安全性是否保证,教学知识点是否有错误;教学效果;学生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只有长期保持课后及时反思,并反馈对教学进行合理调节、设计才能进步得更快。
7 总结
一节成功的体育课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准备,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的高度责任和使命感。首先课前部分需要了解教材大纲、熟悉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严格制定教学要求并实施;准备部分包括课堂常规,准备活动,每一个细节要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基本部分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合理,方法手段多样,合理安排负荷量,贯穿安全教育,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结束部分,适当利用音乐进行放松,并进行课堂小结,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及时反馈。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各个教学阶段的职能作用,灵活处理教学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舒绍兰.浅谈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J].才智,2015(23):119.
[2] 何毅.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进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1):90-97.
[3] 王沂.《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1):125-1.
【通联编辑:李雅琪】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要素;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081-02
1 引言
体育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1]。体育课是实现体育教学大纲目标的具体形式,也是实现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现学校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以及很多优质课视频体会,结合根据李秉德的教学七要素(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师、反馈)融入体育教学五个流程(课前准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课后部分)进行分析,旨在对整个体育教学流程进行完整的阐述,以期提高体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 课前部分
2.1 体育教师基本要求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师德三个维度的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2]。根据王沂的《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研究中提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敬业的态度,专业能力强,教材熟练,评价学生方式多元化,科研能力强等特点[3]。综上,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基本要求不仅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具备师德、吃苦耐劳的品德以及敬业的精神。
2.2 体育教学课前备课
有无认真备课对上课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别,也是检验一名体育教师态度的标准。总结相关研究者对课前备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熟悉教学大纲,分析教材特点。体现在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确定主要教学内容[4];考虑学生特点,对学生起始状态进行诊断,包括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体质状况、兴趣爱好以及对事物吸收能力等实际情况。如设定教学目标以及设计不同教学策略;从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着手;课前自制器材,优化、检查场地[5]。结合不同学者研究以及笔者实践,备课主要体现在根据教学大纲、专研教材,教学设计合理,结合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运动技术基础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教学设计,充分重视课前准备,对教学场地进行预先检查,保证器材安全。
2.3 制定体育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换言之就是规矩。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因此,对体育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常规的制定是维持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要求,指对体育课上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规范要求。首先基本穿着制度,教师保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体育教师的服装准则,才能严格要求学生(服装统一运动服、运动鞋,身上不佩戴任何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东西)等等;其次课堂制度:要求不迟到、不早退及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手机,并制定处罚的相关制度。如出现违反情况,并严格执行惩罚;最后关于请假制度,必须严格要求,通过请假制度的正规流程,需要相关负责教师签字等。
3 准备部分
3.1 课堂常规
常规,蕴含着每节课都需要遵循的要求,包括上课的集合整队、师生相互问好、宣布课的教学内容或者通过情景教学,导入课堂、提出教学要求、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要求完成一定的见习报告)等几个方面进行。一节课的开始,成为开头戏,需要每一个细节重视相应的细节问题。
3.2 准备活动
在体育教学课中,准备活动虽不是课的主要部分,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准备活动越充分、肌肉黏滞性降低、中枢神经越兴奋、运动损伤的概率越小,有利于缩短学生进入运动状态的时间[7]。体育课堂教学一般准备活动包括一般准备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借助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并导入课堂教学。一般准备活动包括慢跑和徒手操,主要对身体的基本素质进行提前预热;专项准备活动,针对本次课教学内容,运用专项练习手段,使机体更好地进行准备、学习状态。
4 基本部分
4.1 教学设计思路
体育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结合学生生理特点,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设计。因此,教学设计需要熟悉教材以及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针对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技能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应该选择简单的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课堂,丰富的教学手段多样,多以启发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主要为实现师生互动,创造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教学设计需要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需求而进行设计。
4.2 贯穿安全保护教育于课堂教学
体育健康课堂的完成是通过学生身体练习,借助相关环境、器材完成的。因此,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借助外在环境以及自身条件。在这样的过程中,外在与内在环境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体育运动场地长久失修,教学场地准备不够充分,盲目过度运动、教师引导及保护不够等等[8]。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体育管理,预防伤害事故;学校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监督,体育教师课前检查体育场地;提升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理念,灌输安全防护意识。如完成一些动作时需要做好保护与帮助;明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原则,不违背生理结构特点完成技能,结合学生技能基础,设置教学标准;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人数合理安排场地及对容易发生危险的动作练习提前提醒。总之,一节课教学目的的实现是建立在教学环境的安全上,对此,课前充分准备,制定预案。
4.3 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俗话说,“环境创造人”,体育教学环境同样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说良好教学环境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敬业精神,对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才能高度重视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9]。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的是外界可见的物质环境,包括场地、器材等;软环境指不可见的、对学生品质、精神等内在方面具有潜移默化影响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风气等,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斥责,多与学会互动,营造课堂教学环境[10]。因此,教学环境的创设不仅需要外在环境支持,更需要内在环境的配合,才能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4 教学负荷的安排
运动负荷包括量和强度,两者很大程度上決定体育运动的效果。体育运动目的在于提高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而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符合生理特征的负荷强度和量[11]。负荷量与强度具有量大强度小,反之强度大量小的特点。以初中生为例:在球类、田径等运动中负荷强度,尽量保持中低强度下持续时间在30min以内,负荷强度在160次/min以内[12]。总之,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强度,负荷不一样,小学生禁忌大负荷强度与负荷量。根据比较科学的负荷强度计算方法,运用不同负荷强度的百分比与最大心率的乘积。
4.5 体育游戏的选择重要意义
游戏的适当运用无论对于什么阶段的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对教学实践的总结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可以在教学准备部分,通过游戏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课堂教学;其次,在教学基本部分设计中,10分钟身体素质练习时,可利用游戏设计合理融合身体素质练习;最后,在教学结束部分,可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放松。因此,根据教学适当选择游戏具有重要的价值。
5 结束部分
5.1 放松与音乐的配合
通过一节课的练习,身体产生了大量的乳酸堆积,容易产生疲劳,通过课后的放松不仅仅能缓解身体疲劳,更能缓解学生心理疲劳。因此课后的放松显得尤为重要,配和放松的音乐。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拉伸,一般先采用个人静力拉伸,之后采用相互放松,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利用放松的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5.2 课堂小结
体育课堂小结,对本次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这节课具体学到什么,有利于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根据贵州体育教学的专家教师指导以及结合实践得出,总结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就是学生学习效果情况;其次学生学习态度,即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从以上两点进行总结,也是对本次教学的交代。最后根据教学安排相应的同学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6 课后部分
6.1 课后反思
1989年学者Rosner提出了关于教师技能提高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学成长[13]。反思是指对课后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反思,有效提高今后的教学[14]。所以,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必不可缺的教学环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多样;教学环境安全性是否保证,教学知识点是否有错误;教学效果;学生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只有长期保持课后及时反思,并反馈对教学进行合理调节、设计才能进步得更快。
7 总结
一节成功的体育课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准备,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的高度责任和使命感。首先课前部分需要了解教材大纲、熟悉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严格制定教学要求并实施;准备部分包括课堂常规,准备活动,每一个细节要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基本部分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合理,方法手段多样,合理安排负荷量,贯穿安全教育,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结束部分,适当利用音乐进行放松,并进行课堂小结,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及时反馈。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各个教学阶段的职能作用,灵活处理教学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舒绍兰.浅谈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J].才智,2015(23):119.
[2] 何毅.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进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1):90-97.
[3] 王沂.《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1):125-1.
【通联编辑: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