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慧的表达者:8个聪明男人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eizhuji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现在正读《资治通鉴》,已经是在看第二遍了。”——唐蒙
  “棋手像剑客。人剑合一不一定会赢。”——常吴
  。
  “格么,侬去看还珠格格好了!比不上就不要看了!”——焦晃
  “肯定会有人超过我的。我有这种愿望;当然我希望这是我孩子。”——姚明
  “我做人就是这样,如果达不到你自己的要求的话,宁可不去做这件事。”——李秋平
  “我要做有思想的泳者。”——蒋丞稷
  “作为一个职业球员吧,不会因为教练是否如你心愿、是否满意吧,而做出一些职业球员的非职业的举动。”——中思
  “我是靠生命中的小孩子气、忘我状态来支撑自己的。”——林栋甫
  2003年5月11日,本打算远离媒体的姚明最后还是主动地走到了摄像机前。那天,姚明在上海参加了一场为抗击非典募捐的公益活动。姚明本人为这次活动捐献了50万元,而通过他的联络,NBA的官员和球星也纷纷解囊相助。有记者采访姚明说:可能也有人很不礼貌地说你这是在为自己做秀。姚明回答:这么说吧,我主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那就是募集到资金捐出去。中国有那么多人,而且那么多人看,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是一个个性化的社会了,他们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的见解。我没有办法。也不想一个一个去辩解。他们愿意说,就说去。巴。至于被问到那会影响他以后的行为时,姚明说:我该做的事,我还必须要做。我感觉至少这件事就是我应该做的。
  这是一个男人的行为准则,并且善于表达。他使我记起我们城市中的一些男人。他们理所当然地有别于政界、学界、商界的头面人物,因为这一次我们的视线仅限于大众喜闻乐见的传媒娱乐圏内。这些成熟的男人向上抬起温馨的面容。他们的表达来源于一个城市的世系。男人智慧的内心与城市的契合,组合起这个城市豪华的中场。8个上海聪明男人评点王 海
  人。
  上海人。
  聪明的上海人。
  聪明的上海男人。
  8个聪明的上海男人。
  喏,是伊拉呀:唐蒙、焦晃、姚明、李秋平、申思、常昊、蒋丞稷、林栋甫。他们是文体界的腕儿、大众瞩目的明星、精致生活的推波助澜者、你无法选择一打开电视机就朝你眼里扎猛子的公众人物、城市智慧的多吃多占者、有产阶级、几乎不靠祖上阴德的后天成功者、长袖善舞者、一招鲜者、上海土著。
  本文探讨的男人只限于上海本土出生长大的物理意义上的上海男人。所以,画画的陈老师、写字的余老师等等不必动怒,您们没有入选的原因实在和优秀与否无关,正如一个生于虹镇老街的男人哪怕混到石油大亨哈默那样大的腕儿了也没法子去竞选美国总统——您首先得生于阿美利加,这是前提。
  本文理所当然会引起外地人对上海人的腹诽乃至口舌攻讦——恐怕此文还将成为上海人如何极端自恋的又一例证。自恋是个好东西啊,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我们怎么指望他会去爱别人呢?就像上海浦东大道那句著名的标语“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爱别人还是先从爱自己开始吧。上边所说的8个聪明的上海男人,正是一群标准的自恋者,他们成功的指数和自恋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极端自恋者,成就最高,依次类推。
  这8个上海聪明男人的聪明是和这个城市的精神气质相吻合的。换一个城市,除了从事纯技术活计(如围棋)的几位,其他的可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很早就被人灭掉。上海这个城市比较能容纳小布尔乔亚式的温情小品。
  他们中不存在叛逆者,反叛如大脚板余纯顺——那个史上最不像上海人的上海人,几乎从未被这个城市的臣民以聪明冠之。
  这8个上海男人是上海城市形象的主要罗织者,至少在文化体育领域是这样。我推崇他们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智慧,以及他们的智慧给公众带来的快感。即便在物质相对充裕的今天,我们对公众人物的期许仍然是空前的。你不能说这种莫名的期许是不正常的。的确,没有任何人值得另外的人去崇拜。
  我们推崇的只是他们显现出来的作为成功人士的非常狭窄的一个方面。他们只在这一个非常之小的端口与公众对接。
  
  华美唐蒙
  
  这个身材不高、面如梨状正向着中年过渡的胖墩是上海的公众人物中社会评价最难以得到统一的人之一。赞之者谓之牛逼,毁之者弃如敝帚。这一切,当然全部源自于他那条神奇的舌头。
  在多年的解说生涯中,唐蒙形成了独特的“饶舌般的华美”的效果。他那《读者文摘》中文版般的洋式语效、令人找不到北的冠连词的集束运用、看似絮絮叨叨实则逻辑缜密的即时解说词,组成了无可替代的风格。你尽可以讨厌这种多少有点卖弄之嫌的唐式风格,但你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聪明的男人。
  多年来,唐蒙先生义不容辞地揽下了义务普及国外姓名学常识的重仟他无可救药地热爱着一个个与他素不相识的国外运动员的姓氏、名字、父姓、祖姓,乃至和他整个家族相关的一切与姓名有关系的前缀、后缀。皮耶罗难道仅仅是皮耶罗吗?不,应该是亚力山德罗·德尔·皮耶罗。1995年—亡海巾花队的俄罗斯外援门将姓高名佳?不不,准确的应该是“绍绍里安诺,高佳”。
  非常希罕地,也有化繁为简的时候,比如:索斯克耶尔在咱们的“唐唐里安诺·蒙哥马利”(这是我一次在梦中为唐蒙起的洋名)那里被极其文艺化地简缩为“索萧”。和徐志摩的“翡冷翠”译名布一拼。
  我向来推崇唐唐里安诺,如同他向来是巾思的拥趸。
  除了饶舌的译名(如果你喜欢唐蒙,不妨将其看作个人的鲜明特色),店蒙对足球的知性理解、隐忍和彭湃驳杂的解说,还是让我感到来自现代汉语的独特感染力。
  商店北韩(乔生),缺一不可,谁下了岗,对广大球迷的耳朵都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观察了唐蒙先生多年的表现后,我还得出一个结论:在大多数时候,只要智商搭得够,一个男人的外貌真的不是十分重要。
   智慧指数:*****+
   本土气质:*****
  
   王气焦晃
  
  演皇帝能把皇帝演出腔调的上海男人,至今我只见过焦晃一位。王气是什嘛东西你我缘悭一面——都是共和国的儿女,只能以舞台上、银屏里的标准来想当然,我想出的结果就是王气焦晃。
  在遥远的上个世纪的70年代,银幕—亡的焦晃也有邪气的时候。在电影《难忘的战斗》中,年轻的焦先生扮演的一名革命阵营里的叛徒。我还依稀记得,同时出现的是英俊的解放军叔叔达式常。
  王气里头自然也是必须有邪气的,光有浩然之气如何镇得住形形色色的魑魅魍魉。在皇帝的龙椅上,焦晃的腔调自然已非昔日斜跨王八盒子时可比。
  能把皇帝,这个历史上、世界上最大的CEO当得十分了得的人当然是聪明人,同理,以戏剧的方式努力再现CEO工作流程的人也弱智不到哪里。
  焦晃最让我服气的地方是,他和一般的聪明人还不一样,他不像布勃卡,从不把自己的聪明给零卖了。要么不表现什么,一出手就是一个专列四五十只车皮的聪明。
  智慧指数:****
  本土气质:****
  
  洋派姚明
  
  这个长脚鹭鸶终于搞大了,总有天会客大欺店,不信我们走着瞧。
  抛开这句谶语不谈,直到姚明到NBA打球后,我才惊讶地发现,这个吃着泡饭酱瓜和红烧大排’长大的小家伙骨子里的洋派。他的待人接物、掌握外语的迅速和熟练度,尤其是应付记者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年龄和经纪人的调教。
  姚明的聪明在于他洞悉了媒体的需求,并巧妙地引导着媒体为“姚之队”上上下下打点忙碌。姚明比以唐全顺为代表的那一批计划经济时代最后一拨运动员的高明或者说是幸运之处在于,他及时地“上了轨道”,搭上了眼球经济的顺风车,而-且,车子的方向盘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智慧指数:****+
  本土气质:****+
  
   韬略秋平
  
  姚明恩师,人称“小诸葛”,可见其聪明得到公众认可。
  没有李秋平的脑子,姚明以2米26的身胚和他自己的脑子,肯定不会被埋没,但时间是个问题,不会这么早为国家和仙自己创汇。
  关于李秋平的聪明,难道还需要我多说什么吗?
  智慧指数:****
  本土气质:*****
  
  精致申思
  
  这个刃人的那张脸是上海人再熟谙不过的了。包括他风格独特的口头语“我们球队吧,今天的比赛总的吧,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吧”——我们几乎像熟悉那句著名的市骂一样熟悉巾思嘴皮底下的这儿句车轱辘。
  申思最大的聪明体现在电视镜头前就是当他侃侃而谈之后,你恍然发觉,虽然他说了很多“x吧”,但细细回味实际上什么也没说。
  我相信申思不是虚与委蛇,是发自内心的流露。所以以上效果就更显可贵。
  申思是精致的,如同这个城市的某些细部。申思是上海的,只有这个城市的某支球队才会把队长的袖标交给他这样的精致男士。如果他的字再文气(很不幸我见过申思的亲笔)·一点,他几乎就是一名雅皮了。这对提升本埠糙哥的形象是一个多么良好的契机啊。
  可惜,咱们的申思就差那么一丁点儿。《大话西游》里,猪八戒对沙和尚说:本来我的武功比大师兄悟空高一点点,就是因为有个你的拖累,结果现在悟空的武功比我高一点点。那么,拖累申思的那“一点点”是什么呢?我想是精致。在不少人眼中,精致是一种让人非常不爽的气质。
  申思就曾经让根宝非常之不爽。当然豪气干云的根宝也让申思非常不爽了。加之,两人皆非义薄云天之辈,也就难怪间或翻一翻毛腔了。不过,说句公道话,我还是对申思的精致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尊敬。精致代表规则、有序、适度的张扬、可以理喻的自我保护、彬彬有礼的拒绝、不咸不淡的交往。在现代社会中,精致是首先需要推广的生活方式。
  对一个擅罚任意球的球员而言,精致更是绿茵场上的优秀品质。从纯技术的角度探讨,申思脚下的精致虽然还不致于用“白求恩大夫手下的手术刀”那样的夸张言辞形容,但做一个阑尾手术时绝不会误割了你的那个,这个我对申思还是有十二分的把握的。
  智慧指数:****
  本土气质:*****
  
  聪明常昊
  
  想了一想,还是用最平常的聪明两字送给常吴先生。
  说句市井一点的话,小常的卖相是和“师奶杀手”比较接近的,如果不是婚后迅猛发福,偶尔还是可以用一用“玉树临风”的。
  如果常吴先生认为“小男人”不是一句贬义词的话,我要说,你是最能代表上海聪明小男人的一个上海男人。
  虽然我于围棋一窍不通;但至少明白那300多只黑白小么事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白相并且从一帮一道白相的聪明人当中杀出一条血路,最后终于被大家看到面孔的。
  小常一路上揩掉了介许多聪明人,很有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的味道。故而,他的聪明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式的。
  小常很早就讨了大娘子,安安心心生女儿、下棋,然后在棋盘上被更聪明的人灭N回。这是典型的上海男人的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比渡尽劫波后方归于平淡,小常无疑聪明地走了一条捷径。
  捷径通常是非常明显的,不少看似比小常聪明的人看见了,宁肯绕 道,为的只是不甘心。
  但谁能保证谁真的能一条道走到黑呢?聪明的人善于接受一时无法摆脱的现实,说不准,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智慧指数:*****
  本土气质:*****
  
  隐忍丞稷
  
  浪里白条蒋丞稷,长相颇似蔡志忠漫画中的某位留着两撇小胡子的大将军。
  曾经看过电视台对蒋丞稷的一个访问,印象很深的是他对自己未来的一些思考。这个人要是不开口,打死我也想象不到他的内秀。游泳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竞技项目,信然。
  蒋丞稷的身上有一种隐忍的聪明,表述得精确一点,他没有生就一副聪明的面孔,却有着一副聪明的肠子。这样的人很容易被我们忽略。蒋丞稷的专访让我从此修正了关于聪明的定义,在此之前,见得更多的聪明面孔笨肚肠。
  智慧指数:***女
  本土气质:***
  
  优雅栋甫
  
   林栋甫,从大众眼中消逝许久的上海男人。嗓音和举止同样优雅的上海男人。茂名路酒吧街某夜店的拥有者,雅皮生活的现在进行式的享用者。
  这个形象揉杂了多年前林栋甫一度作为公众人物的真实片断和我个人的想象。聪明的男人未必优雅,但优雅的男人很少有不聪明的。栋甫先生逃不过这个窠臼,您就认了罢。
  一直以为,林栋甫从有特色的主持人、过得去的话剧演员、非常棒的配音演员的本职工作上逃遁开去,对观众听众而言是莫大的损失。但对一个聪明男人的选择,旁人实在又说不上什么。也许,林栋甫的切换可以令他更加应付裕如?
  忽然觉得,这个上海男人有点像一条鲇鱼,捏不牢就会滑脱。 智慧指数:**** 本土气质:****+口■上海男人的豪华中场念念有词
  
  我要做有思想的泳者
  
  在市体育局团委当书记的蒋丞稷,这些日子到美国康斯威辛的大学读书去了。要到2004年才能回来。读的还是他的老本行,体育专业。
  7年前,蒋丞稷进入我的视线的时候,也是人在美国,正在参加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那时,蒋丞稷的家还住在卢湾区的太仓路,一间只有10平方出头的亭子间。有裂缝的墙壁上,挂着他练击剑用过的一把剑。每趟从队里回来,个头1.91米的他,只能睡在北窗下的沙发上。奥运会归来,中共上海市委和市府在锦江小礼堂举行欢迎会。代表运动员发言的是女足的孙雯,给人的感觉是现在的运动员真是能说会道,手中无稿,却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那天,蒋丞稷是没有声音的。可没多久,人们听到蒋丞稷发出这样的一个声音:“我要做有思想的泳者。”后来,有一个叫做申思的上海男人,也说了句与他异曲同工的话语:“我要用脑子踢球。”
  对于蒋承稷,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蒋承稷说,“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智者争取时机。”退役之后,他去机关做了专职团干部,做了公务员;而没有走沈坚强、杨文意和庄泳他们的路,出池下海,去办学校开公司。
  
  林是个“老克勒”
  
  《智力大冲浪》中的那一节上海味浓且极尽捣“糨糊”之能事的《姜胡同话》,焕发出他“老克勒”的风采。
  《姜胡同活》版块里的林栋市,扮演的角色是“姜伯伯”;与他搭档的另一个主持人和品,则被唤作“胡妹妹”。用节目制片人小辰的话来说,“姜伯伯的定位是七老八十、诲人不倦、好为人师、倚老卖老。”在大家的眼里,姜伯伯就是个上海人所称的“老克勒”;就是对上海有个滩以来的一切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并且是经风雨见世面和具有应付各种复杂局面能力的上海男人。
  “老克勒”这个称呼,为上海男人的专用品。而那些火候稍微欠缺一点、年龄比较轻一些的“老克勒”,上海人是有另外的一个叫法,那就是“小懂经”。对于“老克勒”,上海人是视为聪明人中的极品。林栋甫虽然在《智力大冲浪》的主持和其叫,《姜胡同话》的表演里不失“克勒”,但这只是他的一个侧面,虽然有他个人的发挥,但这个“克勒”毕竟还是属于集体的智慧结晶,,真正要看他“丸勒”在哪里,我们还当跳出荧屏来予以观察。
  一个“老克勒”是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他在《智力大冲浪》中风头正劲的时候,他还丌了个洒吧,而且这个洒吧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以至于后来他的退出,也有传闻说就是因为开了这个酒吧的缘故。
  聪明人不仅是想到了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并有付诸实现的能力。我以为最显林栋甫实力的,是他的表演艺术。他演过电视剧《黑冰》中的大毒枭C先生,法国现代喜剧《艺术》中的马克;最“克勒”的还是影片《王先生之欲火焚烧》里那个戴铜盆帽留八字胡的王先生,这个“克勒”的程度远远胜过那个“姜伯伯”。控制那团欲火就像把握自来水龙头一样。
  林栋甫在惜别《智力大冲浪》的时候,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电视是一个公众媒介,是很容易让人出名的,这是电视的威力。”对于离开,他是这样看待的:“有一种说法叫‘充电’,对我来说,歇一歇,调整一下,充实一下,也许会更好。”可以想象一下他的嗓音。包括他的微笑。
  声东击西,曲线救自己,欲擒故纵,永不放弃能够让自己光芒万丈的舞台,这都是“老克勒”们玩得烂熟的拿手好戏。这并不是说外省的男人就不“克勒”,而是上海男人操作起来把握得更为细腻、更为张弛有度,脸不变色心不跳。
  当然,“老克勒”也不是个完人,譬如,林栋甫也有坏“老克勒”牌子的败笔,这就是在电影《紧急迫降》中扮演的那个乘客。一听说飞机坏坏了,就依偎在空姐的怀里(确切的位置应该是空姐的肚子上),呜呜地哭了起来。
  
   《资治通鉴》,正读第二遍
  
   主持人虽多但很容易分辨,你看赛事转播不用瞧画面,只要凭借着耳朵就能轻松地把唐蒙从里头提出来。
  要说他English程度的级数,透露个细节:1990年11月到上视实习,就是在国际部《英语新闻》翻稿子,另外还在电视节做过翻译。
  聪明人的一个基本要素当然要知识渊博,但知识渊博并不等于就是聪明。赛事解说使唐蒙为人所知,而唐蒙却不想在此止步。幸运的是,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频道要新推一档人物访谈节目。《唐蒙视点》由此诞生。
  天很热,我们坐在19楼的办公室里。空调是止不住唐蒙额上不断溢冒出的汗水的。
  “一二千场的转播,无止境,而且新鲜感也小了。过了五六年,就走下坡路了。”他用纸巾擦了擦汗,语速是比解说比赛要舒缓了许多,“人是要成长的。我还是想做新闻性强、有价值,也适合本人和频道的深度报道。”
  他不是喜新厌旧,而是要用两条腿走路。对于令他出名的讲球,他是这样认为的:“现场解说对观众是有伤害的,因为没有时间去剖析原因。但这又是个广阔的平台,必须留在这个平台,它有公众影响力。能使你方便地接触采访对象,不熟就有戒备,认识才能接纳。因而解说与《唐蒙视点》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必须做。”
  做《唐蒙视点》要花去他70%的精力,因为它比转播的解说更复杂、更花时间,强度和难度也更高。唐蒙说,一年做40几个人物,就是一部当年的体育史。从去年到今天,他感到状态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感到了快乐。
  
  一个人要懂得自己在哪里是要混个脸熟的,同时又是要在哪个地方上个档次的。换句话说,就是要做一个叫座又叫好的人。认识和懂得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要做到和做好这一点。
  唐蒙家住嘉定,读的是嘉定一中。就在他即将毕业的1987年,得知北京广播学院到上海招生的消息,老师鼓励他去报考。老师说唐蒙口才好知识面广,这是个机会。那年广院的招生,不管是考播音系的主持人还是其他的专业,全部都是与艺术院校的招生一样,提前在5月份举行。上海试区的考场设在延安中路上的原新成中学,那时的性质已成了上海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校。3月面试,后来又是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唐蒙从2000名考生中进入到最后录取的四人之一。他说:“那段时间跑上海的次数,已经是超过了过去的总和。”
  有朋友要我问问唐蒙,自己觉得对哪场解说感到最为满意?他的回答是:“电视是遗憾的,没有最满意的。”再问他空闲时干些什么,他说是读书,现在正读《资治通鉴》,已经是在看第二遍了。
  他那一届,北京广播学院后来在上海共招了三男两女,后来又统统分回了上海电视台。现仍在电视台工作的,独剩他一人。
  有人说,从主持人的嘴唇里能感觉到城市的味道;我想,也是应该体会得到聪明男人的滋味。就在前些日子举办的2003年“上海电视双十佳”评选中,38位主持人各写一句主持人语,其中唐蒙是写得最短,只有四个字:随遇而安。
  
   六岁看到老
  
  上海有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到老。对于常吴,聪明的苗头是显露得比较早的。他跨人围棋大门的经过,还真是有那么一点的传奇色彩,还夹带着一丝的神神秘秘。这段往事,我曾经也听上海市体育宫围棋指导邱百瑞这位当事人说过。
  常昊6岁那年,母亲带着他到体育宫报名参加围棋班学习,自从他看了电视里播出的围棋讲座,就发生了兴趣。可围棋班早就客满,只好请他们明年再来。
  “我忙着去教班里的孩子。后来发现常吴没有走,而是站在一旁看其他小朋友下棋。这个从来没有学过围棋的孩子,竟然会一声不吭地看了一个多小时的围棋。”邱百瑞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惊讶和难以解释。
  对围棋一见如故的常吴,就这样的被破格收下。
  今天,27岁的常吴对此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回想起来,真是奇怪和不可理解。我从小就喜欢文静的玩具,喜欢下跳棋、飞行棋、斗兽棋。接触围棋后。其他的就不玩了。”
  有人间他这是否就是冥冥之中命运之手的安排,他的回答中有这么一句,“那时候,玩的东西不多。”
  常吴还是有天赋的。6岁学棋,两年之后就进了上海队,10岁那年是离家上京,入选国家少年集训队。到23岁时,拥有了围棋最高的九段段位。他全部的聪明才智,都表现在这黑白世界里。
  可这些年来,他的聪明正经受着来自后天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在国内基本是所向无敌的常吴,却碰到了一个死对头——韩国李吕镐,多少回交手都是败北告终。以后又发展到在国内的比赛也不甚理想,被一家主流媒体写作是“离奇的低迷,离谱的战绩”。于是,急得上海滩和京城里那圈内圈外的叔叔伯伯又是会诊又是支招。
  这厢边的常吴还是那样不温不火,他认为,“下法应该很多。可能你自己就是一种下法。要取长补短,学是永远下不过他的,模仿就缺少自己的风格。与其是老想着对手,还是想自己重要,想着提高自己的水平。”
  他进而说道:“棋手像剑客。人剑合一不一定会赢。因为势均力敌,对方的状态也好。有时是自己没发挥,有时刚发挥就输了。”可常吴又不是个愿意就此服输的人,“比赛是很难超过胜负心的。说要有平常心,要看得平淡,这是个空话。教练这样说就不是个好教练。”稍顿,他又接了下去,“除非达到像神一样,能看淡一切胜负,又能对棋有强烈的胜负欲。”
  既然是说到了胜负,常吴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李昌镐的错误少,而 且这些错误又隐蔽。我小时候进步快,是投入的时间多。半年就超过别人两年的时间。”
  他的时间是到哪里去了呢?!不用苦思冥想,因为他已为人夫、为人父。一个人无论怎样的聪明,多半是要结婚的。在他22岁的那年,常吴就和30岁的张旋结婚。4年过去了,又有了女儿。当时,他的挚友王谊就问他,“你今年才22岁,正是报效祖国、大展鸿图的好时光。为什么这么早就想‘安居乐业’了?”
  常吴说,“我非常希望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个非常安全的避风港。我一直认为,我现在结婚和再过几年结婚没有什么区别。我希望结婚以后成绩还能更好。”
  比他大一岁,今年28岁的李昌镐至今还没有谈过恋爱,他所拿的世界冠军已是中日两国围棋选手的总和,似乎是该拿的都已经拿了,包括常吴所没有拿过的。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正传来这样的一个消息。说“石佛”心动,看上了一个叫毛佳君的中国妹妹。
  是三岁看到老,还是六岁看到老。常吴现在还不老。
  
  “明王朝”语录
  
   在进入新世纪后,一个被讲English的老外称作为“明王朝”的姚明,用语录伴随着篮球走天下,还上了2003年NBA常规赛妙语评选的亚军,并且是在一周之内两度入围。把上海男人的聪明发挥得淋漓尽致。过去,上海人把能说会道者说成是“浙江(只讲)大学”毕业的,现在看来是要改一改了。就从姚明始。
  姚氏语录之一(NBA当选作品);
  聪明点:新瓶装旧酒。
  提问:在2003年全明星赛中,你是否认为自己将获得比沙克·奥尼尔更多的上场时间。
  妙语:“我真的不知道。这就好象在亲自尝过之前,你怎么能真正体会四川菜麻辣烫的滋味?”
  点评:以食物作比喻来表达思想,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比兴手法。最为著名的一例就是毛泽东在六十七年前所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姚明把梨子换成当今流行的四川菜,更显得是通俗易懂,也更能被老外所接受。
  姚氏语录之二(NBA当选作品):
  聪明点:装疯卖傻,将计就计。
  背景:姚明与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共进午餐之后。
  妙语:“通常我见到他的时候,都是在演讲台上。我不知道他竟然如此的矮。”
  点评:在我们看来,这样的语言是属于货真价实的人身攻击。可居然是当选2003年2月24口至3月2日这一周的NBA常规赛最佳语录。是不是因为说出了不少人心里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以“老外无忌”而占了便宜。
  姚氏语录之三:
  聪明点:指鹿为马,声东击西。
  提问:泰格·伍兹对高尔夫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篮球在中国比高尔夫影响大多了吧?
  妙语:“因为篮球比高尔夫球大。”
  点评:幸亏那个记者没有问,乒乓球与高尔夫的大小差不多,为什么在中国乒乓球的影响大多了?
  姚氏语录之四:聪明点:借醉吐箴言。
  背景一:火箭队与小牛队五战四败。
  妙语一:“首次喝醉的人不知自己真醉了。”
  背景二:姚明累了。
  妙语二:“此前我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好象你此前从来没有喝醉过,头一次喝醉后,你也不知道真的已经醉了。我确实有非常疲惫的感觉。”
  点评:一个首醉,就成了姚明一件得心应手的武器,即可攻又可守。
  姚氏语录之五:
  聪明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提问:你觉得在CBA和NBA打球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妙语:“最大的区别就是在NBA打球,我需要翻译,而在CBA我不需要。”
  点评:提问本身平庸,估计这个问题姚老师的耳朵也听出老茧来了。但姚老师的回答就是在平淡中显出不平,他说的事实像白描,但白描是有力量的。不知那个记者是否觉得脸的某一部位有点火辣辣的感觉。难怪有人说,“假如你在采访姚明之前准备不充分,在提问中稍微露出破绽,就会被姚明抓住后精彩反过来一击,让你语塞。”
  姚氏语录之六:
  聪明点:自嘲是个宝。
  背景:姚明坐着,与球迷一一合影。有记者见状称他为“麦当劳叔叔”。
  妙语:“我该考虑开快餐店了。”
  点评:心动不如行动。
  姚氏语录之七:
  聪明点:话里有话,一句顶一万句。
  背景:身在国内的姚明,不知新任火箭队主教练的范甘迪是何模样。
  妙语:“我只知道头发比他长。”
  点评:与主教练比的是头发的长短,而不是其他。说比主教练的头发长,他老人家想必是不会生气,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头发长者乃见识短也。有识之土认为,姚明是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头发短见识长者是识货的。
  姚氏语录之八:
  聪明点:日常生活里就有战无不胜的兵器。
  背景:在2003年2月7日的亚特兰大NBA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妙语:“我想吃火锅。”
  点评:没有说光荣,没有说激动,没有说争光,没有说珍惜;这一些常见的套话统统是无影无踪。虽然这些话已经叫人倒足了胃口,但往往是说者不得不这样说,记者不得不这样地写。希望姚明回到这块黄土地上,还能够这样的妙语泉涌,妙趣横生。
  姚氏语录之九:
  聪明点:实话实说。
  提问:刚打NBA就进入了全明星首发阵容,你是什么感觉?
  妙语:“太快了。有些事情到了眼前,你才发现是真的。”
  点评:什么事情等到了眼皮底下才发现是真的,那不是快了,而是晚了。
  姚氏语录之十:
  聪明点:倚老卖老。
  背景:NBA的新赛季开始了,姚明于2003年10月5日(当地时间)回到美国休斯顿。机场上是欢迎他的球迷和媒体。
  回答:“我不再是一名新秀了。”
  点评:但愿他的妙语,一如既往。
  其实,姚明在上海的时候就时常是妙语横出,幽默四起;就是媒体的关注度不够,所给予展现的版面不够,而且赛后的采访也不像NBA,因而也没了一个口吐莲花妙语横飞的平台。所以就给人一个错觉,以为他一飞过太平洋,人就一下子变得humour起来了。他本来就是一只阳澄湖的“老结”的蟹,并不是只沾了沾阳澄湖的水。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与之交谈一不小心就会跟不上趟,用姚明的自我表述,“就要被他的大脑容量甩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一张极具影响的南方出品的周报是这么写的:“其实,还有一层意义大家没有注意到,姚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上海男人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姚明不仅身材高大,球艺精湛,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身上与生俱来的那种适应美国文化的能力,这点非常重要。单凭个子,姚明绝不会是今天的这样。从哪来的?连姚明自己也承认,上海人天生有这种适应外来文化的素质。”
  
  绰号:超级替补,沉思队长,绅士队长
  
  徐根宝执掌申花时留下的这个绰号,到今天已快有十年的时间,看来这腔势是一百年不动摇了。替补,是个比较有文化的说法。用老百姓的闲话来讲,就是坐冷板凳的板凳队员。申思自己也是这样看的:“28岁前在申花,一段时间感到压抑。”
  超级是意味着替补坐得长久。替补坐成了超级,是一个男人的不幸,同时也是一个男人的大幸。旁的不消说,申思后来的“深思队长”和“绅士队长”这两个新绰号,可以说是坐板凳的一个果子。在他的身上,上海人的忍耐力、上海人的坚韧性是体现得比较充分和透彻的。
  1997年,申思被评为“足坛真汉子”,这足以证明全国球迷的眼光。当然,一个人在生活中是不必无端地去寻“替补”来做,借此培育和打造这个性那个性;能够上场就上场,不能上场也不能废了上场的条件。
  同城德比赢了徐根宝,进球后的申思姿态,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换了其他人,恐怕也会这样做。物换星移,申思离开了申花,到了徐老师曾经工作过的中远(现称上海国际)。过了几年,当有人问起申思关于前中远主教练勒鲁瓦下课的一些问题时,已是而立之年的他是这样回答的:“作为一个职业球员,不会因为教练是否如你心愿、是否满意,而做出一些职业球员的非职业的举动。”
  男人的聪明,与年龄有关,与经历有关……
  这个上海男人在30岁那年让人瞩目的另一画面,就是2003年8月2日在北京工体上演的“龙马大战”。他的表现是众口皆碑的,铄金众口中还包括一些洋嘴巴。被叫好称道的不仅是传给李毅的那粒好球,还有上半场一脚命中球门柱的任意球。
  其实,亮点中的另一点是发生在大战之前的出场费之争。那场比赛,皇马的出场费是220万欧元(一说是150万美金),俺们龙队却只有30万人民币。如此的悬殊,看来是要超过国际足联排行榜上中国队与他们之间的差距。有意思的是,首先提出要加出场费的是来自上海中远和深圳健力宝的15个队员,后来扩至其他队的队员共20人。
  巾思的观点不变:事情就该摆在明处谈个清楚。商业比赛,在商言商;此刻,价值和尊严等等精神和抽象的概念统统都被物化,也就是被货币化。一切,当然是要按照经济规律而行。只有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水土,才能生长和滋润出这样的思想,比如契约精神、价值观、对等原则,等等。
  当我是朋友,你必须把我当不念旧恶正常人来看待朱 俊
  
   姚明那过人的才智,来自上海这片土地上特殊的人文环境,也来自恩师“小诸葛”李秋平多年来的调教,但更多的,是来自母亲方凤娣的遗传。从小母亲对姚明的言传身教,就使得这个身高特殊的家伙拥有的,不仅是别人看起来大的脑袋,更潜在着高人一等的脑容量,脑瓜里藏着不少历史、地理和冒险的故事,时不时闪出一点让身边人惊讶的妙语,让你深感他有着比同龄人更高的智慧。良好的家教、上海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一个聪慧的姚明。
  如果你问姚明,你为什么长那么高,那么他一定会回答你,你错了,我和普通人一样。他说:我只希望拉近和你的差距,如果想当我是朋友,你必须把我当一个正常人来看待,必须平视我,而不是仰望我的高度。
  “可是你的高度摆在那里,连和你说话都要仰着脖子,我能忽略我们这50公分的差距吗?”我不禁反问。“那么我坐下来好了。”
  他从来没给过我那种大凡明星都很喜欢搭架子的感觉,平易近人和重视身边人的感受是他的优秀品质,“以后和你说话我会坐下来的,这样你感觉是不是好一点?”
  上海东方大鲨鱼队在宁波夺取冠军的那个夜晚,我陪着蓄须铭志的姚明去理发店刮胡子,当时调皮心一起,就趁着服务员“修理”他的时候,锣是照了他几张。后来我没事留着胡子玩,他可不会轻易放过那么好的报复机会了。“留着干吗啊?你留着很难看啊!”“没有啊,只是为了好玩……哎哎哎!”话还没说完呢,剃须刀就上来了,可怜了我的胡子,才留了没多长,就被这家伙一个调皮全报销了。同屋的好友刘炜这时候刚好回房间,说了句:“他这个人啊,真的是有仇必报的!这次你自己送上门来,也只好怪你倒霉了,呵呵。”
  姚明属于懂事听话,而且恋家的男人,也许这是上海男人身上所特有 的吧。记得刚从NBA回来那会儿,他就吵吵着要吃上海早点,那些小吃不仅从小伴随着他长大,也带给他更多熟悉的感觉,回到家的感觉。常年随球队征战在外,姚明能在家呆的时间很少很少,搬到新家后,他一共才去过三回,加在一起住了没超过半个月。可是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对家的感觉,当有人问到是否喜欢在休斯顿的居所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上海才是我的家”。
  很多人都说上海人很精明,不仅把钱算得很抠,而且心里打小算盘的能力在国内也是佼佼者。姚明对此常说:“钱只是做很多事情的基础,钱不够花认真计算是必然的,上海人只是更懂得怎样花钱,怎样把力气用在刀刃上,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这能说是缺点吗?”不过说起心中小算盘的精明程度,那恐怕就没几个人能和姚明比了。2002年10月,在去NBA前的几天,有一次我们聊起了他即将面对的NBA,以及那一个个能扛善跳的黑肉棒。“你倒是给我分析分析看,我有哪几个对手?”大姚先是反问起了我,于是我开始扳起了手指:“奥尼尔肯定是头牌,但是你现在还不应该把目的直指他,像大卫?罗宾逊、布拉德利、萨伯尼斯等这些才是你当前的主要对手,而且你还得先在队里面和那个凯托竞争竞争,不会一去就把你当内线核心的。”“怎么能不考虑奥尼尔呢?一个赛季总要碰上个三四次的吧,他块头大力量足,我得有脚步和他打游击战;安东尼?戴维斯不高,力量也比较差;邓肯可能会来错位防我;有机会和奥拉朱旺还有萨伯尼斯交一下手,他们都是那种有身高有力量,还很动脑子打球的中锋;科林斯兄弟都擅长防守,内线站位不错……小奥尼尔将是我的第一个对手,他转身灵活,中投和强打都有一套,我得提防着点,还有那个福斯特。”正惊讶于他如此熟悉即将要面对的那些对手,甚至连一些队伍的替补中锋都列入了他的“资料库”,冷不丁又被他揶揄了一回:“你这个CBA数据库,NBA的资料恐怕就没我这么全了吧?”我一边诧异,一边嘴上还还以反击:“我才不屑于看NBA呢!又没咱自家的球队,还是CBA更让我有亲近感。”“我看你大概一年的NBA也看不到10场吧?那以后呢?火箭算不算能让你有亲近感归属感的球队?”哎!又被他将了一军。
  随即到来的2002-2003NBA赛季,姚明的表现一路上扬,数据直线上升,而且和多数已经交战过的对手再比赛,大姚的表现普遍要好过前一次。这不仅是他出色的适应能力的体现,其中虚心学习精于从对手身上取长补短,也是给他带来飞速进步的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算盘成了姚明在NBA的制胜法宝。
其他文献
阿根廷著名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但也是一个在世界文坛上颇受争议人物。我总试图从自己接触过的他的作品中来找寻这样一个身影,寻找一个真实的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对文学的理解是幸运和幸福。我以为这样的大作家想必是会说出滔滔不绝的所谓的大道理的,而他的回答的确让我感到意外。在和朋友的闲聊中谈起博尔赫斯,他略显惊讶的问我,你居然喜欢那样一个怪异老头的东西?我笑了笑说何怪之有呢?他
期刊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兼小说家罗伯特·哈里斯最近写了一部历史小说《庞培》,描述发生在公元79年罗马城市庞培如何因维苏威火山爆发面毁灭的故事。在写这本书之前他作了大量的研究。他发现今天的美国与当年的罗马帝国惊人地相似,因此他断言美国是现代的帝国主义,并且预言美国将来必将覆灭……    跟往年一样,今年的夏天也是那样美丽,那样蓝蓝的天,晴空无云。没有一滴雨。异常的热。就像古希腊历史学家卡西乌斯所描述的公元
期刊
最近,围绕作家韩寒与批评家白烨在博客上所展开了一场论战,成为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韩寒就白烨的一篇有关“80后”作家的评论做出强烈反应,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了一篇火药味浓甚至极为过分的文字。韩寒以为,作品的价值应该由市场和读者来决定,而不是由批评家来决定,当下被批评家所推崇的作品大都很平庸,而当代批评家对“80后”作品有一种不应该的漠视,甚至不读作品就胡乱批评。这些观点首先在韩寒的读者中引起了共鸣,他们
期刊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其实,说得确切点,应该是粮草未动,银子先行。没有这笔买粮草的钱款,别说是要动三军,就是三个人也动不起来的。  看到那张盖有“钦差大臣总粮台之关防”红彤彤大印的银票,是在上海市银行博物馆。蓦地,使我回想起往日的一则报道:2004年11月,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在该年秋季拍卖会上的拍品中,这样的银票共有9张。其面额为:贰拾两2张,叁拾两1张,伍拾两4张,壹百两2
期刊
12世纪初,生活在英国西南部的那片沼泽地上的居民,曾被英王查理五世称之为最无知和野蛮的人。而800年后,这片曾经的蛮荒之地,却成了整个人类孕育英才的摇篮。这就是剑桥,英国人叫它cambridge,也可直译成康桥。一个中古世纪留下来的小镇,在日后的800年间,相继从这里走出了牛顿,达尔文,罗素等等成千上百位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人。  从伦敦乘火车到剑桥只要一个半小时,但就是这短短的100分钟,却让时光倒
期刊
时尚总是跟美女相关。只是在今天,美女在这个时尚的年代比起她们的祖母和母亲们绝对大有可为了。  曾有上海人和北京人为了美女发生争论:一个说上海的美女比北京多;一个说上海充其量都是些小家碧玉,而北京有的是大美女,一回头惊艳四座;一个又说怎么满大街也看不到让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呀?一个就说了,大美女还能在街上走吗?人家早就出息了,不是成了明星名模什么角的,也得是让人给包了起来。  说得有那么点道理。    
期刊
他,出名了。随着他的火红申窑的身影和步入“不惑”后匆匆的脚步,他终于成为了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申窑瓷惊艳法兰西人    2005年2月18日,鉴于罗敬频在中法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由法国国家交流协会向法国政府推荐并得到法国议会批准,法国国家议员哈乌在阵阵掌声中,把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中法文化交流年特别奖,颁给了上海申窑的“窑王”罗敬频。法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主度芬妮和法国杜威艺术院院长蒂
期刊
享受“一刀未剪”待遇的,乃是英国和南非合拍的、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黑帮暴徒》。不少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从标题到内容都不约而同地突出了这一点:“一刀未剪”。  突出是因为这样的结果叫一些人大跌眼镜。一是原以为此片连通过审查都比较难,没料到不但顺利过堂,而且国家电影局居然是一刀未剪。二是心里定势作祟,自盘古开天地有了审片制以来,凡送审的影片,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哪有不挨刀的。有时,并无什么大不了
期刊
嗅觉也许是最令人亢奋的一种感觉,文学作品中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对气味的描写。意大利人劳拉·唐纳托根据自己最喜爱的一些作家的作品调制了5种香水,由此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欣赏方式。日前,她在伦敦皮卡边利大街的水石书店展示了这些香水,读者们由此可以在书店的5个楼层体验到五种不同的“文学气息”。  第一种香水名为“唤醒往昔浪漫记忆的紫罗兰”,它的灵感来自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的小说《道林
期刊
我在1973年发表的《话说上海人》一文与在此文基础上扩写而成的《上海人》(199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对上海话的发展前景有过预测,今天看来,这些探讨与预测,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似乎正在成为时尚,但我对此现象不知是表示高兴还是忧虑,因为我总觉得今天受到重视、抬举的上海话与我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的上海话,似乎不是一回事。    今天对上海话的重视。却仿佛如昆曲一样。已需要抢救与保护,这使我大吃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