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名雄:台湾“健康养生”市场的三种趋势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提升,社会竞争压力也加大,一般大众的生活都进入了一个生活节奏紧凑、饮食无法均衡、运动量不足的恶性循环,造成多数人多少都有身心灵的健康问题,谈不上生病,但就是不对劲,也就是所谓的亚健康。因应这样的现代文明现象,台湾自90年代起,各种健康养生指南书、食谱、经验分享的养生图书就一直是出版市场的长销书种。
  台湾的健康养生书在初期多是单纯病理健康为主题的养生书,如各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的预防与保健。慢慢地,整个环境的商业化与高度竞争,使得许多人的饮食、运动都失去均衡而产生健康问题,因此出版市场开始转向出版饮食与运动的食谱、指南书等方面图书。到现今,台湾民众普遍都有健康保健与饮食均衡的观念,但商业社会的各种压力促使人们开始寻求身心灵的均衡引导,健康养生书也就开始转向如何拥有身心灵健康的主题发展。因此目前台湾的养生书主轴基本上是从饮食运动养生往心灵养生的方向发展。整体而言,台湾出版市场多元、创新且活力十足,虽然市场不大却能透过创新,快速地出版各式主题的养生书,以迎合市场喜好,因此台湾健康养生书的市场概况与销售现象归结起来就是“快、多、广”三个字,即出书快、类型多、主题广。
  但因台湾的市场相对小,加上多数出版社“快、多、广”的出版策略,也产生一些弊端,因应出书快、类型多、主题广的需求,也就容易出现内容偏狭、信息杂陈、谈得广却不深入或缺乏系统逻辑的毛病,特别是有某一主题热卖后,就出现一片跟风,这些弊端更加明显。
  而未来,我个人觉得,台湾的健康养生书将出现三种趋势。
  
  一.将来图书出版主要焦点将会着重在自然、平衡、环保的主题上。
  在整个出版市场与生活形态的改变下,特别是全球暖化的问题势必影响未来健康养生书的趋势,将来此类图书出版主要焦点将会着重在自然、平衡、环保的主题上。如何透过自然的方法获得健康,取得心灵的平衡,同时可以生活得更环保,为地球环境的永续尽一份力,就成为市场关注且积极开发的主题。这点可从2009年在台湾热卖数十万本的健康养生书《吴永志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看出端倪。特别在现今生活中,各式人工的、工业化的、化学的物品、食品填满衣食住行各领域,而强调运用自然的方法、食物、运动达到养生、健康、远离疾病的此书自然是热卖。
  
  二.从追求心灵平衡进而追求生理健康。
  现今社会的商业化,步调的紧张化,人际互动的弱化与功利化,使得现代人虽然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在心灵与精神层面极度空乏。心理方面的问题愈来愈困扰着人们,医院的精神科也因此门庭若市,连带的影响生理的平衡,并使许多现代人都处于似病非病的亚健康状态。于是如何使心灵平衡进而生理健康就是未来养身健康书的一大趋势,而其形式也朝向“分享”的概念,因为每人的想法、心灵的需求、生活环境与生理状况都不同。透过作者分享自身经验或专业人士的案例分析都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与接受相关信息,并改善心灵状态,而健康养生也不再只是饮食、运动、治病,更多的是无形的心灵引导与突破,进而恢复平衡。
  西方的健康养生基本上是将生理与心理分开讨论的,但每一个完整的人其生理与心理都应该是一体的,所以回头看一看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医与道法自然的道教哲学,可以发现所谓最佳的健康养生方式就在我们的文化中,因为中医与道教的中心思想就是身、心、灵、环境为一体,不可分割,加上顺从自然的思维更符合现今减缓地球暖化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西方医学对生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也遇上了心理影响的瓶颈,而积极寻找可能的方式,在找到之前,中医与道教的身、心、灵、环境一体的哲学将是唯一的健康养生显学,也可说是减缓地球暖化的必须思维。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与观念结合现代的生活与习惯应该是健康养生书的未来主轴,若是结合得十分完善又合乎逻辑并确实对健康有益,则这样的健康养生书市场不再只限于华人地区,将扩大到全球市场。
  
  三.以轻松生活的角度传达新的健康观念。
  在台湾,赛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将健康养生的观念、方法带入图书,带入生活。例如在《简单料理健康素》(独家授权重庆出版社在大陆发行)中介绍有机(绿色)食材的辨识方法及其优点,强调有机(绿色)食材的自然与健康但却不指定读者使用有机(绿色)食材,使一般阅读大众在学烹饪的过程中可以无压力地重新思考其选择食材观念,在享用美食之余往健康的方向调整生活习惯,也就是以轻松生活的角度传达新的健康观念,相信这也是未来的大趋势,而传统,如教科书般的单向传达讯息将会式微。
  
  “养生”这件事华人已经有二千多年的经验,只不过在近代因科学兴起,强调有凭有据,反而忽略无形的心、灵与身处其中却不自觉的大环境,而这正是我国固有医学理论与文化哲学的优势,强调万物一体、互相关联,现在的西方国家正积极发掘,而两岸没有文化隔阂,只要确实研究与融和,所谓的健康养生趋势将自然呈现。这也是台湾的趋势,藉由中西融和、交互应用,期待两岸出版业者共为出版市场注入使人健康的出版品。
其他文献
一年一届的“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今年轮到在台湾举办。主会场定于9月16日开幕,地点仍在世贸展演三馆,另计还将在台南、台中、高雄设分会场。“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已举办五届,可以说是越办越好,越来越被两岸政界、业界、民众认可。  “第六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预期会更好,这是因为组委会认真总结了历届交易会举办的经验教训,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特别是交易会形象包装与宣传上,将加倍投入宣传广告,让台湾民众都能了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内部有图书馆70所,370年来,收集相关图书、文物、数据、档案无数。近几年,该校决定将之全部开放,把数据逐步数字化,并免费提供给全世界使用。  其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无疑是哈佛燕京图书馆。这个馆是当年哈佛与在北平的教会学校——燕京大学合作的。成立以来,主要是供学者访问交流及互派研究生,其次是资助各地学人进行有关中国的研究,或提供奖学金资助优秀青年去哈佛学习。同时还出版各种学术刊物(例
期刊
有人把2010年称为“电子书搏杀之年”。  1月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苹果、微软、IBM、索尼、三星、亚马逊等国际知名公司均展示了自己的新型电子产品,其中尤以苹果即将推出的集电脑、电子阅读器为一体的轻薄平板电脑备受瞩目。与此同时,微软公司也推出了Windows 7操作系统,不仅可以让用户阅读Kindle的图书,还可以阅读一些期刊、杂志,集阅读与上网于一身。电子企业纷
期刊
地处安徽的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也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名山之下,勤劳勇敢的安徽人民,创造了底蕴丰富、内涵深广的徽派文化。而今,黄山书社冠以“黄山”之名,从一个地方的小社到如今的全国名社,亦是不辱盛名。  黄山书社,1984年9月成立,为安徽唯一一家古籍文史类专业出版社,目前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控股的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
期刊
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未来出版的趋势是什么?”近年来,有关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之争的话题沸沸扬扬,但何者为先,却始终无法定夺。然而,作为新兴的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已展露出强劲势头,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出于对数字出版的热爱,而且也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用现代技
期刊
人类正处在历史上变化最急遽的时代。从金融海啸发现原来世界经济已经是牵一发动全身;气候变迁、环境问题也不只是开发中国家或是已开发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在这样的时代下,不知未来何去何从、徨徨不安的心灵,确实需要一位大师的指引。  大前研一继2006年底成功预告了“M型社会”的出现,2010年,他提出更令人忧心的警告——“低IQ时代”的来临。  这不仅是他观察日本人、日本社会所发现的
期刊
讲到世界书局,不得不提沈知方。  沈知方(1883~1939),浙江绍兴人,17岁在余姚一家旧书店当学徒,被商务印书馆的夏瑞芳看中,聘为干事。所谓“干事”,只不过是个“跑街”角色。从最底层的“跑街”做起,积累经验之后,沈知方曾创办了几家小型的书局,但仍不满足,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大显身手。  辛亥革命前夕,善于洞察时势的沈知方早就预感到辛亥革命会成功,便暗地与陆费逵等人,合办了中华书局,并陆续推出了适
期刊
书香:您认为,在电子书时代,十万字的东西是没什么人有耐心读完的。可是kindle等手持阅读器其实还原了很多阅读体验,它并没有改变以往的阅读模式。您为什么觉得深度阅读成为不可能?  陈(颖青):我说的不容易读,指的是线上和线下的区别,如果机器是线上的,我觉得仍然是有困难的。像kindle那样的机器,它线上是直接连到amazon书店去下载书,读的时候虽然是线上,但因为它是专用的机器,你只能读书不能做别
期刊
“展万卷书,系两岸情。”当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书香还在鹭岛萦绕,当两岸业者交流合作的热情还在升温,当盛会带来的商机还在持续拓延,就在这个秋意盎然的季节,就在这个收获的季节,9月台北,书香蕴涌,第六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其盛大开幕,更是让人期待。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始于2005年,自2005年7月、2006年9月、2007年10月、2008年9月、2009年10月
期刊
初春的午后,走出捷运景美站出口,扑面而来一股生活的气息。我走在蜿蜒的老城区街道,两旁都是商铺,熙熙攘攘。在“车前路2号”前转入一个小过道,搭乘电梯来到七楼。  迎面是门口挂着的一幅对联。上联是:曼妙文采诗书乐;下联为:娟娟巧思翰墨香;横批:小雅美学在堂前。这是张曼娟曾经的学生,现为中学国文老师送来的礼物。  而这闹中取静之地,正是“张曼娟小学堂”所在。  午后的天光投进教室,我端坐在为学生特别订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