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反思语文阅读教学,品味语言、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细节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予以激活,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关键词: 语文阅读 品味语言 主体作用 教学情境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及《淮安市7-9年级学段语文阅读教学实施意义》,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我认为重视阅读教学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得以凸显,但途径不够丰富,课内课外的结合不够紧密,措施不够扎实且不能持之以恒。又是一个三年的轮回,面对初一新生那一双双纯洁且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感觉任重而道远。应该说,一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语文阅读的习惯,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未真正走上阅读之路。为了孩子们三年后充满自信地坐在中考考场,更为了他们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激活课堂阅读教学。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语言品味
  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语文存在的家。”是的,品味语言应该是一堂语文课的核心内容,是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的主要标志之一。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同行将语言品味作为教学重点,但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变味”:为了品味而品味,为了考试而品味,依靠“公式”推导来品味。其实,语言品味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加强如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运用等常见角度语言品味的训练外,还应该努力从其他角度予以加强。可以从整篇着手,品味语言,努力找出最能反映作者整个思路的,体现语文味的那些字、词、句,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精心创设主问题的情境,深入品味;可以通过反复诵读,在比较中品味语言;善于对文章中的精彩之处,通过逐字、逐词、逐句、逐段的美读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因为语言的精妙之处往往在出声美读时才能发现……
  语言品味做到位了,才能让学生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避免架空分析和“灌”的嫌疑,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充满更浓郁的语文味。
  二、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真正加以贯彻执行的力度还不够。教育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1)教学活动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2)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4)教学直接影响学习机会转化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机等其他因素。
  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就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这才是有效参与。教师能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学习时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著名的教育家顾呤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生。
  如在教学《破阵子》一文时,我首先播放一首激昂壮烈的歌曲,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画像投影在大屏幕上,迅即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一个露出沉浸在审美享受中的笑容,对画面上的虎背熊腰、面色凝重老人硬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此时,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抱负与写作背景,大家对辛弃疾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与认识,为理解该词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伴着音乐尽兴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接着,我用“激将法”让学生觉得学习本文不过是小菜一碟,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师生、生生互问互答,互相启发,充分展示语文魅力及个人才华,共同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经历“新鲜—享受—兴趣—好胜—接受挑战—尝试、探究—成功—获得成就感”的心理过程,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章深层主旨。
  四、让课堂充满“爱意”,用心灵碰击思维火花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的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变得有活力,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相互理解和尊重,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使课堂成为快乐学习的乐园。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我们一定要熟悉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乐观、高昂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语文教学之友,2011.6.
  [3]淮安市7-9年级学段语文阅读教学实施意义.2010.10.
其他文献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反之,语感弱的人又难靠直觉透过语言材料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更无法体察、领悟、准确持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可见,语感培养在整个语文素质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紊乱.为了进一步探讨其细胞因子网络的异常变化,寻找有效的药物疗法,该文用ELISA方法检测了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6、sIL-2R及TNFα的水
摘 要: 案例教学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诗歌、写作、综合能力和阅读等四个方面出发,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中语文教学 应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有其特点和优势:促使教学环节集中,多方面多层次地对某个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学习,下面我就从诗歌、写作、综合能力和阅读四个方面进行一些探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强调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未能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未能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思索,总是不自觉地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几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探讨、思索并加以实践着以“学生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我认为,要想做到课堂提问有效,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师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由浅入深,连贯追问  
开农79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符合食用花生二级标准,油酸含量高于普通花生品种,为适用于食品加工用途的优质花生新品种.本研究对开农79的
儿童预防接种作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把特殊处理后经人工培育的病毒接种到儿童体内并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是预防和控制疾病工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语文教育必须在生活的依托下方能表达其旨意。生活又不得脱离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孩子们在探索生活的道路上走进语文课堂,让老师们在语文教学的课程中感悟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通过教室集体或个体授课为方式,把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体验融为一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存在误区 有效对策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贯彻了新课改理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脑性瘫痪儿童、正常儿童及患有一般疾病儿童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观察脑性瘫痪对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通过观察“三结合康复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全国,吹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田,“春江水暖鸭先知”,语文教师在改革中扮演着最活跃的角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到底起了或者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在语文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最恰当的角色,并演好自己的角色,才会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语文教学增添新气息。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表现为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正确的做法,下面我谈谈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