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众筹新闻重建传媒的公共性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传媒属性为逻辑起点,对公共性与阶级性的关系进行考察,探讨不同社会制度环境下传媒公共性的不同表现,提出由国家推进的媒体市场化加剧了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危机。并基于当下的媒介生态现实,结合众筹新闻的相关特点,提出众筹新闻是重建传媒公共性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公共性 众筹新闻 参与式民主
  所谓传媒公共性问题,实质上是媒体与民主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传媒自身民主化问题。莫斯可曾指出:“我们应该把公共的内涵界定为实行民主的一系列社会过程,也就是促进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决策过程中的平等和最大可能的参与。”尽管如此,理想的媒体公共性和现实中媒体的公共性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在现实社会中,媒体公共性的缺失是一直困扰着现代传媒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当代中国的传媒实践,是喉舌观念、市场观念和专业观念并存,三者的博弈影响我国传媒公共性的发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当下中国的新闻报道,也处在了一个罕见的叠加的困境中,新闻从业者与研究者不得不思考,面对互联网新闻的冲击,深度报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商业模式运作下利益优先的生态环境中,如何避免同质、猎奇性新闻的大量出现,进而保证媒体对多样社会样貌的呈现?
  一、公共性与阶级性
  公共、民主、多元向来是媒体倡导的基本价值,但实际上,谈论媒体的公共性绝不能脱离阶级性。
  纵观西方现代传媒的发展历程,欧洲公共电视在很长时间内都恪守着传媒独立性和公共事务服务角色,每每提及公共媒体,很多人言必称BBC,然而,作为西方公共领域的阶级性在当代的延续,相关研究表明,上世纪西方公共广播体制建立的过程也是压制和边缘化彼时下层激进文化的过程。公共领域是在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框架内的话语和实践,而它的全称——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正体现了其阶级性,而随着商业主义盛行,早在十九世纪末西方自由民主模式中的公共领域就已经开始了哈贝马斯所担忧的“重新封建化”的危机。
  而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并非对立的二元关系。所以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性和公共性不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这種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然是以实质上的、全面的公共性为基本特征,它所必须承担的阶级统治职能恰恰是防止这种公共性被特殊阶级的特殊利益所侵害。
  事实上,恰恰因为国家的性质有别,中国的媒体并不因其“国有”而不成其为“公共”媒体。如汪晖所言,1949年以后,中国的公共空间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完全连在一起。在建国之初,共产党以政治联盟的形式组织社会,它的合法性建立在一种广泛的代表性之上,即代表最广大的群众,代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工农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形成更广泛的社会网络。由此,中国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正是基于广泛代表性。这亦是作为公共空间重要构成的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之所在。
  二、关于新闻众筹
  “众筹新闻”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新闻策划、报道与消费形式,强调在报道过程中向资助者提供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机会,记者或新闻机构策划在众筹新闻网站上公布某一新闻报道计划,并公众筹集款项。中国的众筹新闻起步于2013年11月29日,以中国众筹网推出的新闻“众筹平台”为标志,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大陆的众筹新闻平台始终不温不火。
  实际上,“众筹新闻”的初衷是使得新闻报道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但由公众资助决定是否能成功运作的“众筹新闻”有可能成为迎合投资者的生产方式,这仿佛又与客观公正地做新闻的基本要求相背离。此外,众筹新闻能否适应公众新闻的消费习惯,其运作模式尚且存在的问题和合法性的边界等问题仍待有效规范。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走在成熟的路上的众筹新闻对传媒公共性的重构具启示作用和意义。
  1、新闻产制的革命
  “新闻众筹”是网络时代背景下对新闻传统生产方式的一场创新尝试,随着当前大批传统媒体盈利能力的下降,媒体纷纷削减人员和开支,一些记者、自由撰稿人开始尝试着将众筹模式引入调查报道的生产与消费实践中,实现优质新闻与市场间的真正关联。
  在大众筹集资金制作新闻的过程中,记者必须通过众筹网络平台来推销自己的报道计划,新闻生产流程变得更公开、透明,同时,项目发起人也必须向出资人负责,定期公布进展情况。提出报道计划的记者必须了解受众所关注的问题,才能让受众为之慷慨解囊。而在这种模式下产生的新闻,在内容上表现出了更为公共性的特征:
  (1)从关注个人到回归社会
  众筹新闻涉及公共利益的报道居多,特别是揭示社会深层的调查性报道。在众筹新闻模式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有不少记者或公民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新闻理想尝试众筹新闻,更多关注个人层面的新闻试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倒逼公共信息在众筹新闻平台上的传播,议题发起者为了获取资助开始回归社会,公众与发起人在众筹平台上互相作用,公共传播也得以顺利实施。
  (2)从普遍利益到多元利益
  众筹模式将新闻的生产直接推到了市场,让市场来决定报道选题,弥补了部分小众选题资金不足的现状。对传统媒体而言,把关人在内容选择上关注大多数人感兴趣的话题,一些来自底层的边缘性新闻议题难以被涉及。众筹新闻把关人角色的转变,给了这些亚文化议题重生的机会,弥补了主流媒体对亚文化领域的忽视。
  然而,由于在“新闻众筹”中,整个报道计划的选择与建构基本由记者个人把关,这样的产生方式就对记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由于众筹新闻规模有限,捐助人的身份容易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也就意味着捐助人无法代表公众与社会的利益,一些新闻众筹项目无法保证其客观性。
  2、试炼“网络键盘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对生产工具的垄断不断被消解,新媒体对公众完成了一个“赋权”的过程。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技术的便捷让人们参与社会事件讨论的门槛下降,与此同时,也有一个新的名词“键盘侠”的出现,用来描述网民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自私自利,却习惯在网络上大放厥词,肆意的批判。   “众筹新闻”的读者希望能够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中,读者的参与能力、参与意识觉醒,他们具备了把“群体智慧”运用到参与、合作生产的能力,遍布网络空间的个体受众以其共同的目的在互联网上联系、支持,最终促成了个体集合起来的集体性行为,众筹新闻的出现无疑也是对“键盘侠”的试炼。作为众筹资金来源的网民们,是否真的愿意持续的花钱购买新闻的生产,是否会在金钱面前展现出他们在网络评论中的表达出的热情和正义感,又有多少人愿意为高品质、个性化的调查报道买单?
  三、对台湾经验的反思
  谈到众筹新闻平台,就不得不提到台湾的We report。“You support,we report”这个口号展现出了We Report公众委制平台的意谓和宗旨。这一平台于2011年12月3日正式上线,由台湾优质新闻发展协会创设,是华人地区较为有代表性的案例。截止到2015年8月20日,该网站现在共有60个提案,累积捐款人次1112人。
  WeReport公众委制平台的一个重要主体是一个由四名高校教授和一名资深新闻工作者组成的委员会,主要负责平台的运营决策和提案审查工作。其提案者包括自由撰稿人、作家、媒体兼职人员、公民记者与大学生等,他们可以就该项调查报道选题提出的背景、意義,或是未来如何完成该项提案做必要的说明,而完成的作品形式,可以是多媒体的结合。目前已完成的选题中,有《我的帅哥老爸》、《大菜市》等都是大学生的毕业作品。第三个主体当然是捐助者。该平台至今累计接受1112人次的捐款,初始阶段的捐助者多来自传播社群,即多数为新闻传播研究者和传媒工作者,后来越来越多的非传播社群,即社会各界人士成为捐助者。
  相比国内众筹新闻的“昙花一现”,其运作仍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1、平台的积极推广
  理念的转变一直都是众筹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如何使众筹新闻的理念在社会更大程度上被接受始终是一个难题,提高平台的知名度,让提案数目有保证,让捐助资金有来源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WeReport公众委制平台由知名传媒学者和高校传播系老师进行运营管理和决策,通过发挥他们个人的影响力,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推广平台,同时通过发动广大的青年学生进行提案,一定程度上强覆盖了网络使用人群,也对募资观念进行了传播。
  2、资金管理的公开
  在众筹的理念被接受并实践之后,资金管理的问题也是考验管理者的重要内容。就众筹新闻而言,如果不对资助的金额有所限制,它极有可能变成迎合某些资助者的新闻生产方式,受资本裹挟的报道内容必然再次受到对于客观性与公正性的质疑。WeReport的做法是,当提案提交平台后,首先进入募款环节,每一位赞助人及赞助金额都会有清晰显示,保证透明性和公开性,接受监督和质询。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报道进度、期中报告、正式报道,都会在平台上完整显示。同时,平台每月还会发布财务报告,当月所收到的捐款每一笔都有清晰显示。捐款账目清晰,这是众筹新闻平台得以运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结语
  “新闻众筹”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与消费模式。一方面,为新闻业提供了全新的资金来源,也为鼓励独立的个体发布报道计划提供了渠道与有针对性的受众,是当下传媒发展发众化、窄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在整个过程中,受众从资助项目到阅读新闻,都体现其自主性,极大增强其参与感,对生产和消费环节的诸多影响,为我国的新闻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也为在内容上实现重建传媒公共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从高效课堂追寻理想的教育  编者按:时下最为流行的高效课堂改革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为方针,力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尽量多的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成长的乐园。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其价值在于学生的自我展示。高效课堂主张不教、少教,这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
在美国,“联邦雇员”指在联邦官僚机构里任职的工作人员,包括军队系统、政府部门、。独立机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等)以及其他一些实体部门。政府雇员分15个等级  美国人根据工作类型、岗位所需技能、雇员所受教育程度,把联邦雇员划分为15个等级。其中,第1级属于入门级别,对技能和学历几乎没什么要求;上升到中层如第5-7级,雇员必须拥有学士学位方可担任;再上升到更高级别,雇员必须拥有硕博士学位,或者该级
我过世的祖母曾经有句话,叫“送饭送给饥人,送衣送给寒人”,德国人送礼物很有这个味道。  我的朋友露西过去有一个小本子(当然她现在记在手机里了),记载的都是朋友的生日和朋友的爱好。一旦受到邀请,她就胸有成竹地出门购物了。那么,德国人送礼,送什么东西为多呢?实用的东西。它排在礼物特性的第一位!  举一个我结婚纪念聚会上所得礼物的例子,你就清楚了——花园所用类:三棵果树、五棵英国玫瑰、一棵三角梅、两盆绣
与一位老友闲聊,他神秘地凑近问我:“老秦,我问你,两口子亲密时间是否要选在上床入睡前。”我笑答:“非也。你看《红楼梦》中,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情,不就发生在午睡后。”有人曾调查428例中老年人的性生活,其中53%的人性爱时间是在入睡以前,6.3%的人约在半夜,还有36.2%的人不固定,说明性生活时间的选择应该是较灵活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习惯把性爱与“上床睡觉”联想在一起,其优点是:首先,
【摘要】《广播电视口语报道》课程在广播电视学专业中开设得不算普及,以笔者在专科院校开设该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提高该课程的实用性,从而提升未来媒体人的现场口语报道能力和水平,也供相关院校借鉴和完善。  【关键词】广播电视口语报道课程  一、广播电视学专业开设《广播电视口语报道》课程的意义  教育部于2012年9月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更名为广播电视学,其核心课程为《新闻理论》《中国新闻事
【摘要】蚌埠报业传媒集团打造全媒体矩阵,“全天候滚动播发,多终端丰富呈现,多介质深度融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视频访谈,为有效放大新闻资源,唱响党报好声音,传递正能量进行了有益实践。变革是时代使命,转型是大势所趋。变革中仍有核心的价值需要媒体人的坚守和光大。面对神圣的责任和激烈的竞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是此消彼长,相互排斥或替代的关系,而是交融互补的关系,结合得好可以释放巨大能量。 
【摘要】2014年8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媒体融合是场大革命》。文章认为,在“互联网 ”的时代,未知远远大于已知,传统媒体如果不自我革新,就可能被推向边缘。而作为地市级媒体在自我革新过程中又面临着特殊的难题,如何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变挑战为机遇,走出一条突围之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地市级媒体 互联网 融合  一、地市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遇到的困惑  今年5月20-2
6月29日,重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在重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是海峡两岸本着“先易后难、求同化异、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和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推进大陆与台湾经济合作的成果。    这一成果可以追溯到2005年4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历史性的会谈后,共同发布《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明确提出:“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全面交流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它的兴起和迅速壮大对报纸副刊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为了应对新媒体挑战,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报纸进行全媒体转型已成为业界的共識。相较于新闻采编的全媒体融合,报纸副刊的全媒体转型此前往往不被重视。其实,当前各大报纸副刊已经在转型实践中逐步形成副刊内容新闻化的应对策略。而2015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于该题材的重大性,各大报纸都进行了报道;同
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震荡格局,一些无法融到资的企业夺得地王,就等于夺得地雷。  楼市出现奇怪现象,京沪深等一线城市出现价量齐跌,而各地地王仍然层出不穷。  7月份,全国30个主要城市中,住宅成交而积环比上升的城市仅占一半左右,总成交面积环比则下降约4%。京、沪、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仅上海的成交量环比上升。8月份,成交量萎缩的状况更加明显。根据兴业证券对成交量的监测,京、沪、深三地日均成交面积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