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星跳”

来源 :媒体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110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综艺电视节目,观众关注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从年初的《我是歌手》到两档跳水节目,再到《中国最强音》,娱乐风向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观众明显感觉今年的综艺节目更加集中到少数占据有利条件的节目上。所谓的有利条件,就是有资源投入的保证,有播出平台的品牌知名度,也有宣传营销的专业倾注——随着各电视台宣传营销愈来愈专业、专注,媒体上各种热热闹闹的“焦点关注”,实际上更多的是媒体议程设置的结果。总之,宣传营销和节目制作平台的交替推动,形成了观众眼里的“群体关注度”。但是,关注度毕竟只是一个模糊的指标,它们之间的优劣高下、市场反响,用收视率来衡量会更加精确。笔者就这几个节目收视率的粗略变化,谈谈目前电视综艺节目的走势。
  《我是歌手》的成功反击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在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重压之下,倾力推出的救市之作。而在《中国好声音》之前,《中国达人秀》、《非诚勿扰》等风头劲扬的节目让湖南卫视的江湖地位岌岌可危,出现收视下滑的趋势;如果再无一档分量够重的综艺节目出来压阵,量变化为质变,卫视格局可能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但是,在《我是歌手》进行舆论造势的时候,已经有舆论发出质疑:《中国好声音》似乎已经成为足够好的歌唱秀节目,继续以歌唱秀迎敌,会不会有“貂尾”的危险?这个担忧非常合理,同样类型的节目经常只有一档节目成为宠儿,《我们约会吧》始终被《非诚勿扰》压过一头就是明证。
  《我是歌手》播出后,以1.4的收视低开,之后持续高走,1.7、2.0、2.3、2.8,最终在总决赛收获4.3的高收视率。无论1.4还是4.3,它都保持着同时段全国同类节目收视第一,这样的收视表现,让外界的疑问有了答案。它的成功,已经有诸多分析,无非离不开湖南卫视的资源投入和多年的娱乐积淀。但笔者认为,更微妙的区别在于,国内电视娱乐的主角,在从草根向明星转变。《中国好声音》可视为处于这个转变中的过渡状态,而《我是歌手》则是完成了这个转变,所以,它的收视能压过《中国好声音》,帮助湖南卫视成功翻身。
  “超女”盛行的海选风靡之后,电视迎来“反海选”时代,大投入、购版权、精选拔、炫舞美、巧装置、讲身世、拼互动——最关键的是“反草根”。湖南卫视以标榜草根娱乐起家,“超女”成为一代年轻人心目中的梦想偶像。如今他们能敏锐地捕捉市场和受众心理的变化,大胆地自我否定,以专业级的娱乐明星代替草根。这一举动,不但对多年的受众心理是一种挑战,更是对自身平台吸引力的一次考验。在国内电视歌唱秀上,草根能PK,未成名的普通歌手也能PK,而大腕PK斗狠则史无前例。在大腕圈,绝对的“民主投票”和“竞赛”都是敏感的,特别是能将大腕的PK搬上电视就更敏感,因为这里面有流派恩怨、辈份资历、师承关系、商业市场等若干因素的影响。在国外电视台足够强势的环境下,明星上节目是一种曝光和宣传,但是国内的娱乐环境,发展到这种程度了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勇气的,这次看来是赌对了。
  明星跳水何其乐哉
  在《我是歌手》辉煌落幕之后,两档跳水真人秀节目先后开播。按常理来说,跳水是一种严肃的体育运动,将其制作成电视娱乐节目本来就有违常理,如何能做到吸引观众?《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明星”这个关键词。笔者认为,这是对电视综艺娱乐转型升级趋势的呼应。
  跳水非明星长项,为何要找明星来做主角?原因在于,观众想看的不是跳水,而是明星。明星是各种娱乐节目的本质,至于节目的形式,反而不再那么重要了。正如歌唱秀由草根唱主角回归到明星挑大梁,跳水节目也不会再找普罗大众来上台表演了。从这个角度看,从《超级女声》到《中国达人秀》绵延数年的草根达人励志电视节目,在慢慢地淡化。无论是《中国星跳跃》还是《星跳水立方》,励志都不是节目的主题,明星既然已经是明星,已经是普通人眼里的成功者,无需再千辛万苦赚取观众的同情眼泪。观众想看的,反而是这些“成功者”如何在台上受到挫折的镜头——真实地展现选手挑战恐惧和生理极限的时刻。对此,很多观众认为节目有意专门让明星受点折磨,好让观众痛快。自然,节目方对此予以否认,总导演陈伟说:“《中国星跳跃》的原版节目《celebrity splash》是一档挑战节目,它不是电视剧,不是综艺而是真人秀,这个节目强调的精神就是挑战自我。”另外,像高虎空中转体变成脚先落地,蔡妍背着浮漂救生圈出场,阿sa恐高纠结……都顺着“明星虐心”的思路进行。
  《中国星跳跃》中明星的表现让观众对跳水节目的期待值降到冰点,也让随后播出的《星跳水立方》“压力山大”。不过,观众的担心很快被明星们的表现化解:金小鱼以优美姿态拿下全场最高分,郝劭文和肖剑两名体态略胖的选手也能够完成空中翻腾、抱膝等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星跳水立方》中明星的专业范儿让观众惊喜连连,观众“哇”声一片。这是节目组吸取《中国星跳跃》“虐心”教训后,采取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节目思路:既然明星出丑看腻了,就让你们看看明星真正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明星不但在歌唱和影视表演上高人一等,还会跳水!
  不管“审美”还是“审丑”,这两档跳水节目消费的都是明星资源。但就目前来看,请到的明星大多还是二三线或者半隐退的为主,还没能像港台电视节目一样,有当红的一线歌手影视艺人上节目;即使是影响力更大的《我是歌手》,参赛的艺人层次也属于中下游。国内电视台和明星的双赢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也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逆潮而动的《中国最强音》和观众审美的转变
  湖南卫视顺势又推出一档歌唱秀节目《中国最强音》。从名字上,气势要比《中国好声音》强大很多。很明显,湖南卫视想借《我是歌手》的东风,趁热打铁,再起风云。可惜,天不遂人愿,《中国最强音》的收视表现大不如预期:第一期1.63,之后竟然一直走低,徘徊在113、1.4之间。观众的口碑也一改《我是歌手》那种陶醉和赞叹,掺杂着质疑的声音。   《中国最强音》在前期宣传上并非没有下苦功,它的首期节目冲上了全国双网收视率的第一名,达到了1.63的成绩。但是,首期节目剪辑混乱,选手水平低下,导师配合不默契等问题让所有满怀期待的观众大失所望,纷纷对节目展开吐槽和批评,可谓“呛”声四起。这种情况,肯定在《中国最强音》节目组的意料之外:同样的两档歌唱秀,同样一个平台,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收视反差?显然,他们没有发现《中国最强音》和《我是歌手》最大的区别,在于参赛选手一个是草根,一个是明星——即使只是二三线的明星。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最强音》仍然是一档优秀的综艺娱乐秀,从2012年到今年国内共有十数档歌唱秀节目,《中国最强音》无论从制作还是收视结果上,都足以自傲,只是与自家的《我是歌手》做参照,就显得不尽人意了。简单来说,《中国最强音》收视不理想,源于其逆潮流而动。综艺娱乐的主角,已经由草根转为明星,层次已经提升了。不管湖南卫视以前有多深厚的草根娱乐根基,累积了多少口碑和经验,也不能继续沿用那一套了。如果不能顺应当前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前沿潮流,就会被市场淘汰。《中国最强音》引进的节目模式,并非专业类音乐节目,而是偏“达人秀”型的节目,直白点说就是草根歌唱秀。草根的歌唱水准,毫无疑问和专业歌星相去甚远,观众们被《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娇惯后的耳朵,已经不能忍受那种KTV水平的台上表演了。《中国最强音》请来了陈奕迅、章子怡、罗大佑、郑钧这样一个超级“大牌导师”组合,可惜,现在已经不是评委当主角的时代了。虽然观众们喜欢看到有大牌的导师或评委压阵,但更多的焦点是放在台上的歌手身上。
  从中,我们可以窥知国内电视观众审美的转变:从业余到专业、从粗糙到精致、从煽情到理性、从草根到明星、从图热闹到赏精品。这种转变,其实反映的正是国内综艺节目发展的一个上升的脉络。在“限娱令”之前,综艺娱乐节目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观众的不满由来已久;而且,互联网使境外的优秀电视节目得以在国内广泛流传,观众的审美品位已大幅提升。“限娱令”和观众的需求一内一外地推动了业界下决心淘汰流行数年的节目制作模式,真正投入资源和精力追求精品节目、专业节目。节目主角从草根到明星的转变,是节目制作和观众审美双重进化的缩影。
  小结
  在美国,《美国偶像》播出已经十二季,但仍然雄踞收视的前三。据此,会有人对国内的电视综艺娱乐出现“星跳”感到不解。事实上,这是两个发展程度不同的传媒和娱乐环境下的正常表现。在美国,无论是电视还是娱乐都高度发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已经成为常态,他们早已经过了那个明星初上舞台、观众欣喜惊奇的年代。《美国偶像》这种达人类型的平民秀、草根秀,属于一种返璞归真,也和美国鼓吹平民英雄、激励个人追求梦想的“美国梦”精神契合。而国内的“星跳”才刚起步,尚未能请到大牌的明星参加节目,距离“返璞归真”也就更远了。
  责任编辑:梅杰
其他文献
芒果画报看片会 本期影片《失魂记》  看电影,品人生。本期,我们观看的是湖南知名电影人杨蔚然的独立电影《失魂记》。通过这部二十几分钟的电影,让我们一起感悟电影里的虚幻世界和电影外的真实人生吧。  《失魂记》的故事脱胎于导演杨蔚然自己的短篇小说《鬼》,讲述的是一位极度自卑的都市男性尝试追逐生活存在感,最终心理变形的故事。戏剧性的剧情,让男主人公成为一个社会悲剧的代表,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道理——“不可
期刊
摘要:老新闻工作者许万全的来信引发了一场全国新闻界的大讨论。在媒体面临诸多挑战、经济效益下滑、专业精神衰落的形势下,这场讨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思考:一是新闻工作者为何应该成为“建设者”?二是媒体的“建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三是如何发挥媒体的建设性功能?  关键词:媒体 建设性 舆论监督  3月22日,《湖北日报》推出“我是建设者大讨论”专栏,刊登了老新闻工作者许万全的来信
期刊
广东的文化背景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同时也比较传统。人们讲究实干,重视实效,而不尚清谈。过去更是有一句“口水多过茶”,就表明了广东人对清谈的不屑。在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里,广东电视几乎没有清谈节目,曾经做过的一些尝试也悄悄地停止了。  清谈类节目在北方电视圈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广东地区却难有起色。而实际上,并不等于广东人不需要清谈,那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清谈节目呢?怎样才能使广东的清谈节目做得
期刊
2010年,英国Sky电视台推出旅游纪录片系列《Anidiot abroad》(中文译名:傻瓜游记)。该节目播出后收视率节节上升,首集曾有百万英国观众收看,成为Sky电视台首集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第一季最后一集更有接近两百万的观众收看,毫无悬念地攀到当日英国最受欢迎电视节目第四位。  该系列片的表现形态,是主持人卡尔被制作人派往全球各地去见识不同的奇观和风光。旅程中卡尔要以旅游者的身份去体验不同
期刊
播音员的阵地在缩小  由于过去电视形式的单一,观众在荧屏上接触的多以播音员为主,极少有主持人出现。播音员的核心在“播”,而主持人的核心在“主”。以“播”为核心,对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以“主”为核心,就要求他们能“HOLD”住整个场面,主持人的英文“Host”就说明他们是主人、是运筹帷幄者,具有驾驭整个节目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出现。  时至今日,播
期刊
当今,正值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转型的萌芽初期,在这个B2B\B2C的运营规律简化到M2N的时候,平民话语权受到了民众极大重视。但是,自传播的媒体方式仍处在主流视角边缘,人们对于自传播的渴求旺盛。以各种不同的角度、深度、维度,运用专业或非专业的设备、技术、思维,挤压、穿梭于主流媒体平台中,这种自传播的媒体单元,被称之为“拍客”。  然而,拍客与传统媒体的构架关系,却始终飘忽不定。这亦源于社会对于拍
期刊
一、卫视的竞争——现代企业体制、电视生态环境之争  在省级一线卫视的“三驾马车”中,江苏、浙江都有了一档占领全国市场的节目,但比较三家卫视的综合实力,湖南卫视却依然笑傲群雄,节目的推陈出新或者叫造血能力、手术刀似的节目分析定位、海量电视人才储备、节目资源掌控(艺人资源、明星制造)、自制电影电视剧、先进的机制保障,具备国际视野和胸怀的领军人物,使得湖南拥有了良好的电视生态,这是江苏、浙江两家卫视无法
期刊
摘要:本文以湖北卫视《天生我财》栏目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广播电视媒体栏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传播学 广电媒体栏目 湖北卫视 天生我财 定位  湖北卫视于2007年开播的《天生我财》节目,因同类节目竞争激烈,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虽然《天生我财》节目在不断革新中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传播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栏目的开展中,找
期刊
在物质产品因科技的迅猛发展而变得丰厚充足之后,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大大提升,同时,全球经济和文化一体化也推动了精神文化产品的流通,人们在文化产品上面临更多的选择。传统文化艺术在内外部“替代性”产品的“夹击”下,面临着边缘化,甚至“失传”的危险。大众媒体作为具有“媒介权力”这一特殊“外部性”的组织,既生产售卖文化产品以获取经济利益,同时也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肩负起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
期刊
从有电视开始,人们的媒体体验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电视、电脑和手机(平板电脑)。而今,对“观众”的称呼也逐步转为“用户”,对于荧幕的使用座次,因人而异,尚未排定。随着传媒从一系列技术变革带来的产业变化,用户的注意力从电视已经逐步向电脑和手机(平板电脑)迁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各自的产业链环节也发生了变革。随着大环境的变化,综艺节目逐步告别自娱自乐的单向传递的方式,大跨越地进入互动娱乐时代。而此时,各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