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920644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鉴于此,笔者结合个人的实际文言文教学体验,总结出“读·译·述·掘·诵”这一教学模式,以助于学生文言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读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1、初读感知整体: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诵读全文,做到眼看、口读、手写、心悟,即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在读不通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字音、词义等)做上符号。
  2、抽读明晓疑惑:学生自愿选段依次朗读文章,其余学生认真地听和思考,同时边听边做符号(就读音、句读等方面与自己读的情况不同的地方)。之后,学生畅所欲言,指出有异议的地方,老师将各段典型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前后左右四人小组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讨论,寻求答案。
  3、范读扫除障碍:老师范读全文,学生借此明确个人的疑难字词的读音,同时注意老师对节奏、语调、句读等方面的把握,以此帮助对文句的理解。
  4、复读疏通文意:听了老师的范读后,学生读的欲望会更强,加之部分疑难已得到解决,所以让同桌间相互督促指正再读一读文章,在合作探讨中寻求“读”书的乐趣。最后全班齐读,寻求共鸣之声势,并且边读边在心里疏通文句,明白大致的文意。
  二、译
  建立在“读”的基础上,要弄懂文言文的意思根本途径就是翻译。但是传统的由教师一讲到底的方式非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思,反而让学生在麻木地听讲中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按照文章段落顺序,以段为单位依次完成,学生先自己口头翻译,有个大致的把握。
  2、学生自愿选择文句依次翻译,其他学生提出异议或结合自己初读情况质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疑难,并明示强调重点字词、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3、对一些包含较多重要知识点的语句,采取“情景假设·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要点,即抛出一句话,学生明确给这句话赋分多少,并说明如何分配这几分,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文言文翻译其实就是抓住采分点,即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译、通假字以及一些特殊句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的翻译。由此,在平时学习中就非常自然地培养起学生的采分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4、在具体翻译的同时,教师要注意适时恰当地就文言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引导学生做相应的知识迁移和积累。
  三、述
  如果只是翻译了各文句,学生未必明白一篇文章究竟写的是什么。所以,在疏通文意之后,概述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1、概述各段文意,并明确本段是如何围绕此意展开的。
  2、理清段落间的关系,明确作者行文的结构思路。
  3、学生自己拟写一个大致的提纲。
  这样既有利于把握文意,又学习了大家行文构思的技巧,同时学会拟写提纲对日后的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掘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教材所选文言文多出自古代一流人物之手,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挖掘每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将德育渗透到我们的课堂,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良臣的苦口婆心而赞叹,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唏嘘,为豪杰的慷慨赴难而扼腕。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明白应该精诚治学和拒绝诱惑,但是通过如此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也更乐于接受。
  五、诵
  上完一篇文言文,如果学生能吟诵自如,那么他们就获得了最大的收效,因为“吟诵”不仅是对是否字正腔圆的最好检测,更是对学生是否把握文言文这一特殊体式的节奏、语调、句读以及作者情感的有效检测。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常以“螺旋上升·循环反复”的方式与学生一道吟诵文段:
  1、在“读”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做到字正腔圆。
  2、以“译”把握文句的节奏、语调、句读以及作者情感。
  3、结合“述”这一阶段,借助学生拟写的提纲,以“句、段、层、篇”的顺序背诵。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作为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清末阅读家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不能得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亦在《朗读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他们的节奏”。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有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
期刊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人家的孩子是神。我不是神,但我却尽力用博爱谱写着自己的人生历程。  ——题记  平平淡淡的性情,让我感到我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种天份。  当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踏进教育的殿堂时,我的心情是那么激动与自豪。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笑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一声声“老师,您早”的
期刊
学校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我时常带着孩子们,穿梭其间,流连忘返。一天,我们正欣赏着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五颜六色的月季花时,一个孩子惊喜地喊道:“看,水池中有几朵白莲!”我们循声望去,只见几朵白色的睡蓮紧紧地贴着水面,迎着阳光,悄然盛开了。它不像石榴开花高挂枝头,也不像月季开花争奇斗艳,它平平凡凡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但却带给我们清香一片。看着这洁白淡雅的睡莲,我不禁浮想联翩,教师不就是那朵朵白莲吗?同样
期刊
是谁在拨动那悠扬的西江水 波涛呢喃着荷香  是谁在轻弄那连绵的旗峰山 青草荡漾着芬芳  挥一支长蒿 匀一方泥土  满载一串串绿色的憧憬 漂泊进我梦中的水乡  你是水乡 渔歌绕梁  你是水乡 长亭古道  你是水乡 晚霞夕阳  你是水乡 湖面金光  你是里水  我魂牵梦绕的江南水乡  跟随你的脚步 踏入掩映的村庄  倾听你的歌声 牵引安居的目光  凝望你的眼神 感染诗意的绽放  岁月在我眼前流淌 和谐
期刊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它们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这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符合当前的语文课改精神。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中学写,提高写作能力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凭借课文,读中悟写,相机训练。  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是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应充分加
期刊
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十二册的最后一个单元,都集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任务。然而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和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完全不了解,妨碍了学生比较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引导起来也相当吃力。教好文言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呢?  一、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是
期刊
作为职高的班主任,经历了酸甜苦辣,痛定思痛,才摸索出一定的经验。众所周知,现在的职高生优生少后进生多,问题学生特别多,危险学生有几个,他们经常违反校纪班规。中职教育有它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三就会参加教学实习,然后就业;小部分学生继续学业,三年后参加全国性高考。根据这些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个时段的工作重点:在高一年级,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上课坐端、站立端正、走路不摇摆等一些基本规矩
期刊
班主任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班级管理中,改变以班规约束作为主要管理手段的策略, “以心为本”,通过引导学生调整情绪 ,把积极的观念植入潜意识,从内心指引学生认识自我,确立人生目标,在其心理能得到这种整合性发展,从而构建健康心理。以下是七年级开展的“以心导行,做快乐筑梦者”的系列实践活动。  一、阅读中认识“我心”  坚持开展“每日一文”活动,利用中午读报时间听读文章。班主任安排好序列:认
期刊
建设校园文学社,激活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内在灵气和智慧得到激发与启迪,增强写作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充满趣味性、人文性、艺术性。  (一)激活兴趣点→愿写  点燃激情,体验成功。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写作教学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喜爱写作。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励文学社社员的写作兴趣,点燃写作激情,让社员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调动写作积极性。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寓教于乐”是解决当今教育问题的一副良药。现就生活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寓教于乐”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  1、乐在家庭  家庭是人生最早的生活空间,一般来说也是相伴终身的生活空间。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寓教于乐”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多给孩子关爱,让孩子相信身边的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