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荣成:依托“暖心食堂” 构建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ming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山东省荣成市创新信用激励政策,发动志愿服务,打造“暖心食堂”,为农村老人提供“一餐热饭”。“暖心食堂”因地制宜采取村级自助型、集中配餐型、暖心饭盒型三种运营模式,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健全保障机制,确保“暖心食堂”长久、规范运行。“暖心食堂”在实践推进中,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树立基层党组织威信,且日益与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融会贯通,不仅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也被拓展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主阵地,用爱与责任描绘出农村养老最温暖的幸福底色。
   2019年7月以来,山东荣成市圍绕解决农村孤寡、独居、空巢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服务短板问题,建立“信用管理+志愿服务+暖心食堂”模式,创新信用激励政策,发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打造“暖心食堂”,为农村老人提供“一餐热饭”。目前,全市近半数村已开办“暖心食堂”,既解决了农村居家养老的民生“食”事,还树立了基层党组织威信,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村级自治,收到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一、创新投入方式,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荣成市8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2.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0.1%,其中只有1150人入住养老院,占比不足4%,96%以上依靠居家养老。这些老人有的因鳏寡孤独或身体残疾,吃饭没有规律,一天甚至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为破解居家养老吃饭难这一困局,荣成市全面推进“暖心食堂”建设,目前已开办运营363家,覆盖全市46%的村居,免费给1.2万名8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提供午餐,解决了他们“一餐热饭”问题。
   开办“暖心食堂”,需要场地、设施、食材、人力等多方面投入。为解决资金难题,荣成市创新思路,坚持内部挖潜和外部借力两手抓,用政府很少投入换来了“暖心食堂”持久运转。
   一是争取扶持资金。以一个“暖心食堂”服务20名老人计算,食材采购按“两素一荤一汤”标准,每人每天约需6.5元;服务人员按每天3人计算,约需支付报酬180元;再加上各类厨房用品支出以及食堂装修,一年下来运营成本大约9万元,这对经济薄弱村来说是一笔不小开支。荣成市开办“暖心食堂”的原则是,不增加村居额外负担,因此,着重做好借力发展文章,将食堂建设与开办农村幸福院结合起来,用好各级对农村幸福院的奖补资金。开办农村幸福院山东省级补6万元、威海市补1万元、荣成市再配套2万元,累计补助9万元,仅这一项,就能把食堂张罗起来。
   二是挖掘内部潜力。整合部门的专项基金用于食堂发展,把“基金池”建好,蓄足源头活水。目前已成立民政局380万元的“暖心基金”,宣传部200万元的“助餐志愿基金”,信用中心200万元的“信用奖励基金”,累计达到近800万元,重点向经济薄弱村、就餐老人多的食堂倾斜,为食堂持续运行和提档升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三是发动社会募捐。依托信用荣成建设,对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向食堂的捐款捐物给予相应的信用激励政策,调动社会力量,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目前,已在民政局设立专项账户,接受2万多家社会组织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
   二、灵活配餐模式,解决“怎么吃饭”的问题
   考虑各村村情不同,有的适合集中就餐,有的制餐就餐存在场地限制,有的行动不便的老人多,荣成市的食堂配餐模式不搞“一刀切”,在运营过程中因地制宜推行三种模式。
   一是村级自助模式。由各村主导运营,自己制作饭菜,自己组织就餐,建成的363家中,有256家属于这种模式,也是荣成市主推模式。例如,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用餐场地和厨房设备由村委解决,食材准备、烹饪加工、就餐服务等全由村内志愿者解决,其中仅志愿者自带的米面肉菜,就能基本保证“一荤一素一汤”需要。
   二是集中配餐模式。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居,只负责提供就餐场地,制餐则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配餐企业、周边企业、大型养老机构进行集中配餐,这种模式涉及103个村。例如,宁津街道留村,村里提供2间以前的办公用房,而饭菜则由来本村投资的企业负责,中午送到食堂后再组织集中就餐,不仅饭菜质量好,而且运作成本低。
   三是暖心饭盒模式。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由村居通过市场化运营或者自建厨房,把饭菜“点对点”配送到老人家里,不需集中就餐,这种模式涉及4个村、52名老人。例如,人和镇北齐山村,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岁数较大的老人有69人,食堂做好午餐后再打包成饭盒,安排20名志愿者按照网格分区送餐上门,基本10分钟就能送达。
   三、用好志愿队伍,解决“谁来服务”的问题
   食堂开办起来容易,但要长久运营下去却非易事,食材和人工成本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荣成市将“暖心食堂”运营与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对参与“暖心食堂”服务的志愿者给予双倍信用积分,迅速调动起农村妇女参与“暖心食堂”服务的积极性。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成为荣成“暖心食堂”长久运行下去的根本。
   一是发动志愿者烹饪饭菜。由“巧厨娘”志愿服务队免费承担,通常3—5人一组,每人每周服务一次,两荤一素一汤,每周6天基本不重样。比如,人和镇北齐山村从“大锅饭”升级为“个性餐”,围绕全村69名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饮食喜好、饮食禁忌等,建立“一人一本账”,精心订制“个性盒饭”,让每位老人都吃得舒心满意。
   二是发动志愿者自带食材。农村居民基本都有自己的小菜园,在满足自家食用的基础上都有富余,志愿者在到食堂服务时,都会带上一些时令果蔬,基本就能满足食材需要。再加上平时村民和社会各界的各类捐助,食材完全不成问题。现在不少村还专门开辟出一块地作为食堂的小菜园,除了自足外,还将剩余的果蔬加工销售。去年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销售食堂没有吃完的果蔬收入了3500多元。
   三是发动志愿者提供服务。参照机关食堂标准进行管理,中午集中就餐,由志愿者统一分餐,老人按需添加,饭后餐具统一清洗消毒,确保老人吃得既营养又卫生。目前,全市成立“巧厨娘”妇女志愿服务队伍400多支、1.1万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成为荣成“暖心食堂”长久运营下去的根本保证,也是其最本质最核心的特点。    四、健全保障机制,解决“长期运营”的问题
   荣成市出台了《荣成市农村“暖心食堂”建设指导意见》,成立了由民政、农办、住建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专门负责解决影响食堂运营过程中的梗阻问题,确保食堂规范长久运行。
   一是明确发展方向。从三种食堂运营模式看,互助型食堂效果最好,不仅饭菜质量高,而且还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治理效应,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村级自治。有的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餐前一刻钟”活动,组织老人看新闻、读报纸、谈体会,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有的村通过志愿者和就餐老人摸排各自网格内的相关情况,谁家有个什么事,会第一时间收集起来,再由网格员跟进解决。因此,荣成市鼓励发展互助型食堂,确保食堂成长具有生命力。
   二是提前做好风险规避。针对老人就餐途中摔倒受伤、就餐过程中发生意外等问题,荣成市在食堂开办之初,就进行了多轮研究论证,并经过司法部门和专业律师研判指导后,出台了《助餐服务协议书》,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责任等都明确,提前告知就餐老人注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为食堂运行上了一道“安全阀”。
   三是实行月度例会机制。为推进食堂建设,荣成市实行月度例会制度,由市委副书记牵头,每月组织民政、农办、组织部等10个部门和相关镇街召开联席会,由镇街提报开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由联席会议跟进解决,为食堂运营扫除障碍。2019年7月食堂开办以来,先后解决了食品安全、物资管理、社会捐助、志愿健康证办理、食堂经营许可证等影响食堂长远运营的关键问题。
   五、释放连锁反应,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
   从荣成实践看,建设暖心食堂的最初着眼点是解决农村老人的“一餐热饭”问题,但在不断推进过程中,日益与社会治理融会贯通,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连锁反应,发挥的社会效应远超预期。
   一是成为巩固党执政根基的新抓手。在食堂开办之初,村居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带头建设,把食堂打造成村里硬件设施最好的场所。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做饭、带头服务,甚至带来的食材比自家吃的都要好。在这个过程中,村居树立了权威,干群密切了关系,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越来越强。
   二是成为筑牢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新引擎。暖心食堂将农村老人、妇女志愿者、在外子女、党员干部等各个层面,像石榴籽一样紧紧聚在一起。在这里,村里的事情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办,大到想上什么项目、发展什么产业,小到当天食堂吃什么饭、演什么节目,人人都能建言献策,人人都能贡献力量,唤醒了群众的自治意识,有效激活乡村治理“一盘棋”,加速了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共同体形成。
   三是成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阵地。荣成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暖心食堂”的合二为一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利用“暖心食堂”大做文明实践“文章”。比如,很多村在推荐各级评选的“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时都优先考虑食堂志愿服务情况,用身边典型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在耳闻目染中接受教育。美食与美德的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暖心食堂”已經成为村里的思想道德高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其他文献
问:您亲自参与了江苏省的“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您认为“十一五”规划突出体现了哪几个特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正在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五”规划是我国首次将五年计划变为五年规划,虽然一字之差,但从中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与过去五年计划相比,江苏省的“十一五”规划突出体现了七个方面的转变:1、在理
期刊
编者按:上海市松江区通过构建“好邻居”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区”,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社区延伸,探索了一套都市村居治理新模式。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三级服务空间,在镇街层面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村居层面以“1+5+X”模式优化社区服务站,群众层面推进社区睦邻点建设。制定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志愿服务三份清单明确社区服务站的服务内容,通过推进“社区云”平台、错时工作制度、“全岗通”“首问负
期刊
编者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紧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要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创新性推出“红黑榜”“红黄绿三色榜”和“光荣榜”等三张榜单,通过健全考核体系压实干部主体责任,通过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倒逼落后村户整改,通过强化正向引导调动农户积极性,形成了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户三方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局面,探索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北京是国际大都市,调研其乡村振兴现状并探索今后发展路径不仅对当地乡村振兴有积极意义,也可为国内更多城郊型乡村振兴提供借鉴。新华社党校2020年秋季学期干部进修班第一党小组于2020年12月
期刊
编者按: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吃水难题,让农民群众吃上干净的水是基本民生问题。河南省南乐县水质差、水资源匮乏,农村存在饮水难的问题。政府解群众之所难,将饮水工程列为“十大民生工程”之首,抓住南水北调机遇,按照“政府主导建设、委托市场运营”的模式,多方筹措资金,将丹江水引进农村,让当地群众吃上了好水。同时,南乐县探索建立“规模化、市场化、城乡一体化”的供水机制,不断提高供水服务水平,不仅让群众“吃好水”,
期刊
编者按: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农村基层面临文化服务资源不足、供求对接不精准、文化人才断层等问题。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坚持把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的,持之以恒打造“百姓欢乐舞台”文化品牌,从制度、经费、人才、考核等四个方面同步入手,充分发动农民参与,让农民成为舞台主角,寓教于乐扬正气,群演群乐接地气,凝心聚气添
期刊
编者按:农村养老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乡村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涉及养老资源供给、成本分担、模式创建等一系列问题。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通过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兴建村级慈善幸福院,探索建立政府扶持、慈善助力、村级主办、个人低偿入住的“众筹式”养老模式,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事业。这种“众筹养老”模式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农村因失能导致的家庭贫困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失能人员的医疗、养老也一直是困扰基层兜底扶贫的难题。重庆市奉节县加强对农村失能人员的公共服务,探索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模式。一方面通过整合扶贫、医疗、社保等资源,探索失能人员医养结合集中供养兜底脱贫新路径,对失能人员统一服务、专业护理;另一方面,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加大就业、医疗、教育等政策帮扶力度,构建失能人员及其家庭关爱服
期刊
编者按: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立足县域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实施危窑危房改造“九个一批”工程,采取农户自建、企业助建、部门帮建、政府统建等方式,推进农村危窑危房改得动、盖得起、建得好,确保安全住房有保障。三个亮点比较突出:一是做实做细基础性工作,通过摸排吃透“底数”,确保了危房改造有的放矢。二是有效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群众参与以改促建。三是实事求是创新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群众的不
期刊
编者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規划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描绘了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为便于大家理解掌握,我们和腾讯新闻共同约请了发展改革领域的专家学者,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