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选经销商,让你的产品一炮而红!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_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以为代理30个品牌的公司一定比代理10个品牌的公司资金实力强吗?未必!
  
  一个合适的经销商,事半功倍,一个错误的经销商,事倍功半!怎么开发经销商呢?不妨按照以下步骤去做。
  
  去竞品那看看(一级)
  
  在该城市竞品多吗?竞品销售如何?竞品怎么销售?竞品毛利水平?竞品贸易条款?竞品人员架构?
  一般而言,找客户最好不要跨行业找,因为跨行业的游戏规则差别太多,所需要的人员素质也完全不同,为了最快地彼此适应,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经销商是最靠谱的。
  “门当户对”包括:假如你是高端品牌,最好对方也是代理高端品牌的经销商;假如你是外资品牌,最好对方也有代理外资品牌的经历;假如你做护肤品,经销商也一定要有相关行业经验,否则后期的对话会非常困难。
  综上所述,找竞品的经销商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自己的贸易条款优于竞品的情况下,一方面经销商有操作经验,二来也可以直接从源头上把握竞品动态,然后依靠自己优势打败对方。当然,这点比较困难,经销商一般也不允许这种场面出现,只能靠市场优胜劣汰了!
  假如自己的毛利、费用等水平低于竞品,最好选择相关品类其他品牌的代理商,假如我们是品类里的高端品牌,也可以找一些代理中低端品牌的经销商,一方面容易达成合作,一方面可以协助经销商将品类做强,增强在卖场的话语权,大家双赢。
  这个时候就可以收集行业经销商的信息了。假设我是一款高端牙膏,那么就可以将市面上所有代理牙膏的经销商信息收集齐全,然后就是打电话约见面了吗?别着急!最关键的一步还没有开始!
  
  走市场,过滤意向经销商(一级)
  
  一般我会通过以下几个要素评断意向客户,这几个要素是厂家业务的KPI,其实也是经销商的KPI,因为只有经销商的KPI完成了,你的KPI才不成问题。
  分销:没别的招数,找一个礼拜踏踏实实把所有大店小店批发店走遍,观察意向经销商的产品分销情况,最好的情况是该分销的网点都分销。
  注意事项:某些品牌执行的是KA渠道直供,所以品牌做得好,有时候不一定是经销商的成果。铺货能力是经销商的关键能力,尤其可以从新品分销的快速与否表现出来,有些产品的电视广告已经铺天盖地,但是终端始终见不到销售,那只能说明这个经销商分销能力太差(除非全国都没有分销)。
  陈列:这是评判经销商最直观的一个参数,但是如果某些大店是厂家直供,就算陈列再好也不关经销商什么事儿,本地KA和中小店是重点参考指数。
  注意事项:看陈列主要看主陈列和二次陈列。主陈列是否够气势,二次陈列(地堆、侧架、边栏等)是否够多,陈列是否整洁,货品是否充足,库存是否新鲜。如果结果都是普通,那就非常值得研究:是厂家有问题,还是经销商有问题?如果这个客户80%的产品陈列都不错,那还是可以再商量,因为也有可能是某些厂家费用萎缩。陈列不丰满是大忌,很有可能经销商资金实力十分有限。
  活动:重点看意向客户旗下品牌的活动是否持续在做(尤其是竞品),活动是否够气势,位置是不是够好,赠品是不是够多等等。
  人员:促销员是否够多,属于厂家付钱还是经销商自费,是否经常培训,理货员多久来一次,业务员多久来一次,是经销商的人来得多还是厂家的人来得多。
  注意事项:随着品牌不断扩张,很多大厂家都是直接派大量第三方人员协助经销商工作,经销商沦为物流配送,所以有时候市场做得不错,其实都是厂家人员在搞,经销商只负责配送,自己的业务员没几个,还都只负责对账工作;如果你熟悉这个市场,厂家也有大量的人员支持,那也可以考虑,毕竟自己人用着舒心,效率也快。但如果公司没什么资源支持你,对市场要求又很多,那经销商的业务团队就是一个重点参数了。
  经过走市场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删除一些客户,名单中留了三五个意向经销商,不着急,约个相熟的采购或者业内人士出来吃饭吧,看看意向客户的口碑,差不多心中有数后,就可以约见意向经销商了。
  
  第一次见面看什么?(一级)
  
  约见新客户谈判我比较看重的点是:
  是否合眼缘:找客户好比搞对象,日后是要长期合作的,假如总是话不投机、观点不一致,那后期的沟通更成问题。
  办公环境:不要求经销商要在豪华写字楼内办公,只要办公室整洁有条理就行。见过一个客户,办公室在自己家里,孩子环绕左右,哭声此起彼伏,厕所脏乱不堪,货品随便堆放,仓库经常被水淹。这些虽然只是表面现象,然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资金实力:有钱与否有时候是看不出来的,你以为代理30个品牌的公司一定比代理10个品牌的公司资金实力强吗?未必!有些经销商为了追求片面的品牌扩大,碰到什么就接什么,结果只好不断追加贷款,品牌太多,但是各个品牌都吃不饱,后期你还能指望他们帮你完成指标?难!其实资金实力并不是越大越好,够用就行。
  人员架构:经销商当然不能和大公司相比,我以为人员架构必须越简单越扁平化越好,有些经销商为了向大公司学习,搞出市场部、业务部、财务部、数据部、人事部、行政部、总经办等若干部门,市场部下属还细分为新品、陈列部等若干小部门,一个一年营业额不超过2000万的客户搞这么多部门结果就是效率缓慢。
  别以为这样专业,我宁可要一个直接点的客户,一个销售部、财务部、行政部、仓储部搞定一切,销售部下属就是按门店分人,一个人负责一个或几个系统,对接方便,简单高效,审批只需要销售部老大签字,本来卖场的手续已经够多了,在经销商内部还要走好几天流程,那不是耽误各种上市吗?
  员工的年龄和男女比例:业务员男女无所谓,但是见过一个客户,公司除了老板自己是男人外其他都是女人,而且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女人,窃以为这个经销商是自卑的,他害怕老业务员破坏了他好不容易建立的“伊甸园”,这样自卑的客户也是断然不能要的。
  未来规划:不说“百年老店”了,一般我都会问经销商未来的打算是什么?打算再接哪些品牌?怎么完善自己手上的产品结构?是否打算先把手上的品牌先做好做稳再接新品牌还是更有打算?有些经销商对代理品牌已经没什么兴趣了,重心已经慢慢转移到房地产、卖家纺上面,你再去找他们合作,就算接下来,未来也是个隐忧。
  合作意向:这个应该是重中之重,合作也要看缘分,勉强签下来的客户我劝你还是放弃为妙。连合作的兴趣都没有的品牌,你还想在后期得到经销商的支持?慢而且难!打工者肩负着开发市场、完善市场、完成指标等各种任务,哪一项不是要在经销商的配合下做成的?没有经销商的配合一切都是零。
  合作模式:有些经销商拥有高效的执行团队,他们希望自己占据主导地位,厂家人员最好都不要接触零售卖场,不是说这样不行,但前提是该客户的执行力、专业度已经到达某种高度。最害怕某些经销商水平不够,自己做不好事情还要阻挠厂家人员做事。
  
  做狗仔,“偷拍”这些信息(一级)
  
  第一次见面之后基本就可以选定经销商了,但是经销商背后的这些信息你还要去摸底,如果已选经销商以下几点中的多一半条件都不符合要求,那就坚决剔除掉。
  老板私人情况:从我经历的经销商来看,男性为主导、年龄在36~45之间、已婚已育、小孩尚小的客户,是最稳定最有创业热情的一群人。他们在人生的高潮期,自信、效率高、沟通融洽,市场交给他们,基本可以踏实。相反,有一些经销商年龄超过35岁,未婚未育甚至没有女朋友的老板们是很危险的,食色性也,过着无色无味人生的这群老板,大多性格怪僻,难以捉摸,人性尚且不全,更何况其他?
  员工离职率:员工高离职率或者极其稳定的公司都值得商榷。员工不稳定带来的问题就是各种断层,各种不对畅,对合作还是有很大影响。而有的公司员工极其稳定,说明内部权力分配机制失衡,不利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如何对待厂家人员:尊重厂家人员,经常沟通,取长补短,偶尔一起聚餐,聊聊行业八卦,增进了解,一致对外,市场越做越好。说句难听点的,虽然经销商在前线冲锋,但资源是厂家给的,厂家没有投入,光靠经销商来做是比较吃力的。
  我见过一个客户,一心想站在厂家人员头上,除了经常套费用做假账外,还以各种要求要挟厂家人员,甚至有些更夸张的客户连复印费、打印费都要和厂家人员清算,让人心寒,有时候击垮人心的不一定都是大事,而是这些常见的琐事,然而某些客户还为这点蝇头小利沾沾自喜!
  经过这四个步骤遴选的经销商来做你的产品,不红都难。
其他文献
总体感觉沈阳接待能力、城市管理都比较差。沈阳远在东北,所以几乎没有南方的客户过来。  我们觉得外展比较适合我们,因为外展可以延续五六天的时间,而会展中心只有一两天时间。另外,外展在宾馆更方便谈业务,而且成本也更低。所以,从招商作用来看,还是外展比较好。当然,比较大的企业还是必须去会展中心的,这样能起到广告和轰动作用。  糖酒会并不是非有不可,没这个平台我们也能招商,但有这个平台我们能少走一些弯路。
期刊
许多超市的货架上,罐头还是玻璃罐“黄桃”和锈铁皮“鲮鱼”的天下,包装几十年不变,标签设计简陋。陈旧的面孔、老旧的产品形象,直接形成低档的产品印象。    近几年,食品行业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品类、品牌层出不穷,但罐头行业却是“伊人独憔悴”,不但在国内市场上没有强势品牌出现,而且因为“重出口,轻内销”,近年又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打开内销成为当务之急,塑造品牌迫在眉睫。  在每个行业都有强势品牌
期刊
坑爹沈阳(一级)    @沉潜内修-杨骥:对沈阳糖酒会和沈阳这座城市印象不是很好。市内交通、住宿、火车站、机场服务都不行。会展中心到市区15公里左右,没公共交通,坑爹的出租车司机最贵的居然敢要300块,黑啊!组委会也不知道安排点摆渡车分散人流。  @小尾巴de头儿:沈阳的司机真是坑爹,不就个糖酒会嘛,打个车每个司机拽得跟啥似的,车费翻个两三倍还爱坐不坐的样。  @計傢徳偉:都说东北人实在,在沈阳可
期刊
【反方】李海龙:必须切除危害中国食品安全的一颗毒瘤(一级)    由于“会外展”完全不设门槛,任何企业都可以随意参展,这就导致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混迹其中。“会外展”名称上是展会,实质是公然的食品安全犯罪。  那些存在各种隐患和问题的外展企业,通过糖酒会,通常可以接触到数以百计甚至更多的全国省市级批发商;这些批发商又可以覆盖数以百计的零售商,而每个零售商的销售半径可能涵盖了数以万计消费者。那么,最恶
期刊
没错,中国文化是推崇“舍得”精神,但你能想象一个下属会提着舍得酒去送领导么?在勾心斗角的官场和商场,这是不是会让人觉得你是在逼宫?    舍得作为沱牌的高端品牌,其市场策略与全兴的水井坊如出一辙,基本上都是弱化母品牌的影响,以全新品牌打造沱牌的高端品牌,尽量割断与母企业的关系,所以在推广中,我们很难看到沱牌的形象。  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持续打造,舍得已经在中国高端白酒市场上建立了自己一定的市场
期刊
东北酒给我们的品牌联想,除了纯粮酿造就是黑土民俗文化,给人感觉憨厚淳朴之余,却没有更高的产品附加值,这是东北白酒最大的短板。    东北三省总人口1.0715亿,独特的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的大陆性气候,以及多民族混居的人文文化,造就了东北地区巨大的白酒市场。其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都居全国首位,在中国白酒市场板块上举足轻重,是白酒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很多外地企业都看到了东北市场的巨大能量和潜力,
期刊
在高峰时期,五粮液的子品牌数量曾超过100个,包括自有品牌和贴牌品牌。然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很多品牌不仅市场表现差,甚至还拖了五粮液品牌的“后腿”。        在多元化经营体系下,品牌结构可能存在多品牌经营或一牌多品。所以,品牌战略性收缩往往与品牌取舍密切相关。当然,也可能只关系到具体品类经营业务的取舍,而品牌则往往依旧会保留。  无论哪种情况,都是针对一个品牌战略系统做“手术”,必须
期刊
轰动调味品行业的山西“勾兑醋”事件曝光后,掀起了又一波关于食品安全的讨论。  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并多次“荣登”各媒体新闻头条。  同时,涉及的行业面也越来越广,几乎波及了食品供应的全产业链,遍布原料供应、品牌生产商、零售商、餐饮终端等等。  而且,每次风波基本上都由知名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领衔”,具有相当的行业普遍性。    最严重的产业链违法 张铃  食品安全事件的成因,分为
期刊
虽然病人也是医生的客户,但却极少见到医生与病人搞客情关系,反倒是病人主动对医生“示好”。如果真有医生对病人搞客情关系,病人会害怕的。    一名业务员与客户的私人关系非常好,但一谈到生意,客户却总是说:“你来了,吃喝玩都奉陪,但就是别谈生意。”  请问:这名业务员与客户的客情关系如何?  (空一行)  有一家企业的营销老总,从来不与客户拉关系,反倒是客户经常找他“套近乎”。我参加过该公司的客户大会
期刊
模式无所谓好坏,主要考虑产品、品牌及区域实际情况。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定形”,又所谓“兵法之妙、存乎一心”。    各位看官,话说这年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难啊!在中国大地上,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游戏规则。  其中最具江湖特色的,莫过于白酒行业。且不说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等,年年华山论剑,比着劲儿涨价;也不提众多封疆大吏,如汾酒、沱牌、剑南春、二锅头、酒鬼等,各自独霸一方;本文单论那大大小小上万家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