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程中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概括得加工形式,以内隐或外隐的语言或动作表现出来,当思维凭借语言的形式进行的认知和表达形成了一个体系时,就产生了语文。因此,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思维训练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思维训练
  
  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一定的形式传递到人脑中,人脑以视、听、嗅、觉等感官到客观事物的存在或者变化,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会形成一定的判断和认识,这就是思维。思维对客观的关系、联系进行着多层加工,揭露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特征,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在高中阶段,人的思维趋于成熟,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对事物表层现象的认识,他们希望能够探索到事物的本质,叩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因此,高中阶段的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多角度,多方面地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允许问题答案的多样性。教育学认为:“语文是人脑和感官相互协调,凭借语言形式进行认知和表达的思维系统。这个系统由三大要素组成:知识系统——思维系统——能力系统。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基础,这就好比能量的产生需要燃料一样,知识是燃料的积累,能量的产生及产生的大小就要取决于思维的层次了。学生一般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已经积累到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常识,而在思维上面,并没有趋于成熟。因此,高中阶段,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指导与训练,使之形成多方位、多角度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思维的过程就是人脑对信息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并作出判断的过程。人脑通过“听”、“读”来被动地接收与传递已有的信息,而“说”和“写” 则是人脑将接受到的信息同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高温冶炼” 整合成独有的信息,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形成个人独有的知识体系。
  笔者认为,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思维训练的强度与广度,集中训练快速思维与跳跃性思维的能力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型社会,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相应地使社会更需要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快捷迅速地以自身独有的方式完善处理。而这种人才,需要我们在教育阶段就进行培养,尤其是学生独立能力与自主能力都增强的高中阶段。训练学生快速思维与跳跃性思维的能力,对高中教师有两点要求,其一,训练学生的快速思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句句切入重点,语言简炼不罗嗦,快速地以较短的时间传递尽量多的信息,使学生的大脑处于一种紧张的高速运转的状态下。其二,训练学生的跳跃性思维,需要教师有广泛的知识面,能引导学生对同一个点,进行联想发散,以点引面,由同一个问题,发散出更多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联想思考能力,拓展知识面。以课文《等待戈多》为例,教师可以由此篇文章名开始引导学生:由等待戈多可以想到什么?贝克特是谁?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还有哪些?作者是谁?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有何差别?我们所学过的传统戏剧有哪些?戈多代表什么?介绍戏剧发展的历程?现代戏剧又有哪些?戏剧发展到至今,发展的态势及表现形式是什么?电影是否是通过高科技表现出来的戏剧形式……这样教师一步步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由传统跨越到现代,让学生由问题开始思考,思考在课文之内,但又不固守于课本,尤其是从学生不熟悉的传统戏剧、荒诞戏剧,谈到熟悉的电影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愿意放开思考,畅所欲言。
  
  二、纵深掘进,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
  
  知识的摄取与积累,信息的收集,对训练思维的逻辑性非常重要。思维的逻辑性训练,主要包括经常性地读一些逻辑书籍,按照逻辑要求思考各种问题等等,逐步养成坚实的逻辑归纳与演绎能力,从而不断提高逻辑运用的自觉性。有逻辑地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与途径。通过逻辑性思考,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联系,从而揭露事物的实质。在这点的培训上,教师可通过层递设问的方式,用由浅入深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往问题的实质性方向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养成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表层上升到本质,由肤浅上升到深刻的思维习惯。
  
  三、大胆想象,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能够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如果人的思想过于单一,刻板,局限,就不可能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因此,要使学生培养出独创性思维,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不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同一个事物与现象,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认识,正如一句古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良好的思维品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不懈地训练,也需要教师在训练中不断突破,找到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成为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高中语文教学需要以形成传授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为目标发展。
其他文献
在四方相态及单斜相态纳米ZrO2上担载理论单分子层的MoO3,以噻吩加氢脱硫为模型反应,考察其加氢脱硫(HDS)催化活性.用吡啶吸附红外和氨吸附程序升温脱附技术表征了ZrO2载体的
运用工程化学原理分析讨论了添加剂强化重油催化裂化的过程,包括分散稳定气泡、改善雾化、保护酸中心、抑制焦炭生成以及提高重油气化率的胶体结构改性、降低表面张力和改善
以通过碱处理的β分子筛作为硅铝源,以CTAB为模板剂,合成了β/MCM-41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利用XRD、SEM、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β/MCM-41复合分子筛的
研究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ZrO2及负载型SO42-/ZrO2-SiO2催化剂在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失活与再生问题.结果表明,在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SO42-/ZrO2和SO
每到初三,不少教师都有困惑:怎么原本充满生机活力的初一、初二课堂氛围到了初三竟变得如此沉闷?学生一脸的“成熟相”,很难揣摩他们是真正搞懂了呢,还是依然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如何激活初三学生的求知欲,让初三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动与静、教与学的和谐呢?  通过理论学习,借鉴周围老师的复习策略,结合近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我开始尝试在复习阶段,让学生进行合作与“对话”,使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感受到自己有长处,体验到只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与传统教学所不同的局面,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程度大大加强了。随着省教育厅出台规范办学的相关文件,学生在校时间已定量,学生在课堂上集中学习的时间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而初中生学习的自觉性相对较弱,因此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势在必行。  课堂高效是指学生用相对较少的精力投入来获取相对较多的学习收获。 “高效课堂”的根本
技能教学时体育教学的核心.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资源来重组我们的教学。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提供了极好的一个契机,究竟怎样转变观念,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渴望、一种发现、一种享受呢?经过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教学实践,令人深感任重道远,下面我就结合具体实践来谈些感想。  一、打造别开生面的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开学伊始的大难题。太正儿八经,学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心珲学家皮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如何在政
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用科学的办法将二者统筹兼顾,以全新的观念将二者有机结合.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