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要面向未来,未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学科,也应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构建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中学历史;历史教学;激励机制
  一、激发学习兴趣,构建激励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人们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也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感兴趣的知识上。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对学习起着驱动和激励作用。当然,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在历史学习中,通常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是一些有趣味的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战争的场面、民风民俗、趣闻掌故等。如岳飞、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林肯、华盛顿、一战、二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南京地名的演变、燕子矶的传说等。这些感性的历史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刺激了他们的神经,引起他们的兴奋,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历史,这就是感受性兴趣。但这种兴趣不是一种持续性的动力。例如,大部分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很感兴趣,但仅仅是对战争的场面和经过感兴趣,而对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却毫不关心,无法对历史现象进行本质的分析。
  对此,教师应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基础上,采用循循善诱、步步引导、抛砖引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方面过渡,这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关心的已不是一般的历史现象,而在于思考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这种理性志趣已成为一种持久稳定并不断强化的志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历史学习就会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因为知识的不断积累、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常常会提出一些比较深刻的历史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这时的老师就应该抓住机会,给学生以必要的鼓励,促使其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尊重学生主体,形成主体意识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满堂灌”、“一言堂”,根本不管学生学了多少,听懂了沒有,并“强迫”学生接受自己或者书本的论点,不允许有任何疑义。素质教育要求必须调动和发挥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实现“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尤其重要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的各种潜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高层次的能力。教育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才会使学生实现由自主的主体向自为的主体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要大胆地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学、思考、质疑、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敢于提出个人的见解。这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配角、观众或运动员。对学生思维中的任何因素及闪光点,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要予以肯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那样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熄灭他的思维火花。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继续参加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主动参与辩论活动,从而使他们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才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教师要巧妙点拨,激励他们变换思维角度进行再思维,从而形成面对挫折决不退却的坚毅人格,这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燕明.论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堂研究,2008(110):65-66.
  [2]王亚茹.关于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的思考[J].学术研究,2012(10):70.
  [3]缪鸿孺,金萍.以真情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谈初中历史情感教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5):122-124.
  作者简介:朱亚花(1983—),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大专,主要研究方向:激励机制在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美国次贷泡沫破裂引发的金融海啸,使我国不少地区的产业集群遭受重创。本文分析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群的关联,我国现有产业集群存在的价值链低端化、创新能力不足、集群恶
自孔子孟子以来,陆贾、董仲舒、贾谊、司马迁、嵇康、刘勰、韩愈、欧阳修、朱熹、王阳明、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魏源、章太炎……先贤先哲数不胜数,他们的“为学之道”,
摘 要: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从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入手,探讨了未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政工作的负面影响  (一)挑战传统的思政教育  传统的传媒传播环境往往建立起相对完善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引导的管理机制和方法,牢牢把握舆论引导权。然而,网络信息技术
近日,万明华先生的大著《为学之道——古代先贤的核心学养》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2012年底开始筹划写作,到2018年最终定稿,历时六年,终得完成。作者夙兴夜寐,呕心
一、职高体育教学的目标  职高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制,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新取向  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被提升重要的地位上。其中集体主义
1.博物馆要从展示文明转变为推动文明博物馆过去被单纯地看做是展示文明的“窗口”,但全新的博物馆理念却认为“博物馆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对博物馆所
多元化经营的模式在传统企业中早已开展,是企业“应时而变”,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策略。我国媒介企业由于体制的限制,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多元化经营,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经历了
今年三月,马英民先生的新著《历史与博物馆的耕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马英民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博物馆与博物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选编而成的论文集,内容分为
中国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林德液压9月28日在德国阿沙芬堡举行新工厂奠基仪式,标志着潍柴动力在德直接投资进入新阶段。
摘 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持续深入,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被日益重视。因其不仅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性作用,而且对于其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为此,通过核心素养背景下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在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管理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发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