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人们越来越关注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培养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德育教育无法良好的施行。语文作为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更应得到关注。传统的“高分型”人才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德育与才能兼具的综合型人才方可顺应时代潮流,因此,教育部门开始思考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本文简要阐述当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思考
引言
语文科目作为我国的基础学科或多或少地与其他学科产生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育。然而,如果仅仅掌握充足的知识依然不够,德育教育作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必须与语文科目相结合,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探讨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方式,以期打造综合型人才,为其建立乐观积极的品行,成为善良正直的人才,
一、当前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够重视德育教育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属于“应试教育”形式,不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将目光过多地放置于分数,一味追求高升学率的院校,甚至只要能提升学生课程分数的领域,教师和家长都会重点关注,忽略学生的其他缺陷,这种不良风气已弥漫在国内教育事业多年。教师的工作仅仅停留于设计考题、研究解题方法等,丝毫不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举止。根据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学校因为追求教学评估的虚名而不顾德育,只抓成绩。同时,近年来,随着全民素质的逐步提升,社会开始不再接纳只会学习的人才,企业更加重视高水平人才的的与素养,进而导致传统型人才得不到良好的归宿。
(2)德育教育手段单一
虽然大部分学校并不重视德育教育,但是仍然有少数学校着手行动。然而,教学组织形式过于传统,语文教师的德育教学水平以及个人眼界限制,导致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只能照搬照抄,丝毫不理解德育教学的内容,甚至部分重点知识一笔带过,也不会主动扩展知识领域,甚至教师自身都未能得到熏陶。学生感受不到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甚至开始对此科目感到厌恶感,而且小学生性格活泼,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产生抵触感,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导致德育教育适得其反.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与对策
(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德语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将工作完全放置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也不应完全对教材知识照搬照抄。而是主动参与德育工作,策划相应的教学方式并认真落实,主动从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教材内所不具备的德育知识并通过一系列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引领学生参观校园周边环境,树立保护环境、关爱老人的良好习惯和品质,教导学生团结合作等。只有充分了解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意义,方可有效完成德育教育目标。由此可知,教师应以端正的态度看待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作用,自身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标杆,改变以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方式,进而体现出人人平等的思想,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以及关爱。
(2)转变德育渗透方式
上述提及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参与课外活动,发现周边的点滴小事,进而加强自身德育素养。但是课外活动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必须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文建议,教师应当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余时间所搜集的德育知识资料,例如播放国内外名人事迹或者与公益、环保相关的动画片等,进而吸引学生的目光。此类德育教学手段的突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此外,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来转变教学手段,例如部分班级学生生性活泼,教师便可采用举办教学活动的方式,通过改良废物、大扫除等方式引导其学习德育知识;部分班级学生安静内向,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寓言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树立其自信心,既保证课堂的活跃度,同时渗透德育知识,渐渐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的全面素质优秀发展的好学生。
(3)以教材内容为根基
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是新举措,但是教师并不能完全将德育知识替代语文学习。所谓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知识,但是必须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根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变得更加丰富,因此,它给予教师足够的素材来转化为德育知识,通过挖掘课文内人物关系、寓意等来实现德育渗透。本文以田忌赛马文章为例,教师可以实现引领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大概内容。其次为学生讲解文章内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最后询问学生从中获得了哪些收获并允许小组讨论,最终教师讲解正确的答案,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强其道德品质。
(4)课文朗读中,感受德育教育
语文课文的内容丰富,也包括多元的道德思想。在小学教学中,阅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把自己置于作者的感受中,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体会包含在课文中的道德思想。例如《白杨》这篇文章通过爸爸和孩子们的对话,表达出对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又如《挑山工》这篇文章表达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精神都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深的体会,继而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对他人关爱、缺乏奉献、意志薄弱的缺点改正过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的品德。这些精神都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深的体会,继而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对他人关爱、缺乏奉献、意志薄弱的缺点改正过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的品德。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作为当前不可缺少的知识体系,如何将其渗透入小学语文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便成为教育部门的头等大事。经过详细调查,作者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并未将德育教育作为重点,甚至完全抛弃,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同时,语文课堂的氛围较为枯燥,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本文提出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观察周边点滴小事,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教材以外的丰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立足于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性格特点的基礎上,挖掘德育知识,不再知识纸上谈兵。德育教学阶段,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可发挥榜样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艳.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2(43):41-42.
[2]幺文.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5(45):59-59.
[3]聂国凤.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考试与评价, 2017(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思考
引言
语文科目作为我国的基础学科或多或少地与其他学科产生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育。然而,如果仅仅掌握充足的知识依然不够,德育教育作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必须与语文科目相结合,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探讨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方式,以期打造综合型人才,为其建立乐观积极的品行,成为善良正直的人才,
一、当前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够重视德育教育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属于“应试教育”形式,不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将目光过多地放置于分数,一味追求高升学率的院校,甚至只要能提升学生课程分数的领域,教师和家长都会重点关注,忽略学生的其他缺陷,这种不良风气已弥漫在国内教育事业多年。教师的工作仅仅停留于设计考题、研究解题方法等,丝毫不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举止。根据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学校因为追求教学评估的虚名而不顾德育,只抓成绩。同时,近年来,随着全民素质的逐步提升,社会开始不再接纳只会学习的人才,企业更加重视高水平人才的的与素养,进而导致传统型人才得不到良好的归宿。
(2)德育教育手段单一
虽然大部分学校并不重视德育教育,但是仍然有少数学校着手行动。然而,教学组织形式过于传统,语文教师的德育教学水平以及个人眼界限制,导致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只能照搬照抄,丝毫不理解德育教学的内容,甚至部分重点知识一笔带过,也不会主动扩展知识领域,甚至教师自身都未能得到熏陶。学生感受不到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甚至开始对此科目感到厌恶感,而且小学生性格活泼,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产生抵触感,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导致德育教育适得其反.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与对策
(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德语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将工作完全放置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也不应完全对教材知识照搬照抄。而是主动参与德育工作,策划相应的教学方式并认真落实,主动从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教材内所不具备的德育知识并通过一系列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引领学生参观校园周边环境,树立保护环境、关爱老人的良好习惯和品质,教导学生团结合作等。只有充分了解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意义,方可有效完成德育教育目标。由此可知,教师应以端正的态度看待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作用,自身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标杆,改变以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方式,进而体现出人人平等的思想,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以及关爱。
(2)转变德育渗透方式
上述提及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参与课外活动,发现周边的点滴小事,进而加强自身德育素养。但是课外活动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必须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文建议,教师应当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余时间所搜集的德育知识资料,例如播放国内外名人事迹或者与公益、环保相关的动画片等,进而吸引学生的目光。此类德育教学手段的突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此外,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来转变教学手段,例如部分班级学生生性活泼,教师便可采用举办教学活动的方式,通过改良废物、大扫除等方式引导其学习德育知识;部分班级学生安静内向,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寓言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树立其自信心,既保证课堂的活跃度,同时渗透德育知识,渐渐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的全面素质优秀发展的好学生。
(3)以教材内容为根基
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是新举措,但是教师并不能完全将德育知识替代语文学习。所谓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知识,但是必须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根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变得更加丰富,因此,它给予教师足够的素材来转化为德育知识,通过挖掘课文内人物关系、寓意等来实现德育渗透。本文以田忌赛马文章为例,教师可以实现引领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大概内容。其次为学生讲解文章内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最后询问学生从中获得了哪些收获并允许小组讨论,最终教师讲解正确的答案,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强其道德品质。
(4)课文朗读中,感受德育教育
语文课文的内容丰富,也包括多元的道德思想。在小学教学中,阅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把自己置于作者的感受中,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体会包含在课文中的道德思想。例如《白杨》这篇文章通过爸爸和孩子们的对话,表达出对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又如《挑山工》这篇文章表达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精神都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深的体会,继而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对他人关爱、缺乏奉献、意志薄弱的缺点改正过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的品德。这些精神都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深的体会,继而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对他人关爱、缺乏奉献、意志薄弱的缺点改正过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的品德。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作为当前不可缺少的知识体系,如何将其渗透入小学语文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便成为教育部门的头等大事。经过详细调查,作者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并未将德育教育作为重点,甚至完全抛弃,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同时,语文课堂的氛围较为枯燥,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本文提出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观察周边点滴小事,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教材以外的丰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立足于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性格特点的基礎上,挖掘德育知识,不再知识纸上谈兵。德育教学阶段,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可发挥榜样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艳.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2(43):41-42.
[2]幺文.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5(45):59-59.
[3]聂国凤.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考试与评价,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