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拿什么拯救美国经济?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eng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新政”究竟能否发挥预期的刺激作用,仍然值得观察。
  
  作为美国唯一有资格判定经济运行周期的半官方机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12月1日公开宣布:美国经济从去年12月就已进入衰退,并且本次衰退可能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这一定调给今年的冬季增添了更多寒意。
  紧接着,12月5日,当选总统奥巴马从劳工部收到“一个令人痛苦的消息”:11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53.3万人,是自1974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降幅,今年就业人数总共减少了191万人,仅在过去3个月中,企业裁员总人数就已超过120万。
  形势日益严峻。6日,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向民众宣布了自己的经济振兴计划,内容包括政府节能、大型基建、学校硬件升级、改进医疗状况和普及宽带网五个要点,他希望两年内提供至少250万个就业岗位,让那些失业的人还有未来可盼。
  
  有人说,这是现代版的罗斯福新政,满心期待着变化的到来;也有人怀疑,所谓新“新政”能否真把美国经济从泥潭中救出来,目前尚难定论。
  
  升级版“新政”
  
  透过奥巴马公布的振兴经济方案,不难看到前人施政的影子,可以说奥巴马及其幕后团队是在总结和复制历届民主党成功执政经验的基础上,作了一次升级。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新政”。罗斯福执政初期,为安置全国1700多万失业人员,提出了“以工代赈”的做法。新政期间,全美工赈机关总体分为公共工程署和民用工程署两大系统,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吸引了400万人工作。
  奥巴马公布的基建计划规模虽不能和罗斯福时期同日而语,却也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他说:“我们将采用更精明的新方法来拿纳税人的税款投资,我们的规则非常简单:要么用好,要么放弃。如果某个州政府无法快速投资建设公路和桥梁,那将失去这笔投资。”医保和节能环保是奥巴马竞选时期强调的重头戏,此次也被融入振兴经济计划中。奥巴马向民众保证,要实现美国医疗系统现代化。而对公共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将有助于改变美国政府“支付着世界上最昂贵的能源账单”的现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宋国友博士告诉《新民周刊》,教育投资是奥巴马计划中的又一亮点:“短期效应是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得到加大,长期来看,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因为虽然美国看上去人才济济,但很多都是非本土人才,真正美国本土的学生读书好的并不多,所以奥巴马提出投资教育,也是为了投资未来。”
  和当年的罗斯福不同,奥巴马还未正式上任,就已提前接管了经济政策主导权,风头甚至盖过了现任总统小布什。新“新政”的推出固然和不久前经济班子成形一样令人兴奋,但是究竟能否发挥预期的刺激作用,仍然值得观察。
  
  投资资金何来?
  
  奥巴马没有透露振兴经济计划的投资总额。据纽约州联邦参议员舒默估计,该计划的规模在5000亿-7000亿美元之间。可是2008财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已达创纪录的4550亿美元,不禁让人为今后的计划实施捏一把汗。
  宋国友认为,“单独来看,美国政府是能负担这笔费用的。不过之前已有布什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振兴计划,美联储又提出8000亿美元救助计划,这样加起来对政府财政来说会是个沉重的负担。政府可通过增税、发行国债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但会引起一定争议。”
  著名财经资讯网Breakingview的资深评论员马丁·哈金森分析说:“奥巴马的方案可能无法真正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因为任何方案的实施都需要财政支持。只有当财政支配得到合理安排、开支不加重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方案才能发挥刺激作用。如果政府挤出个人投资,刺激方案反而会导致更多失业或加剧通胀,或两者兼有。”
  奥巴马将自己的方案比喻成“输入血液”。但如果奥巴马不能从“体外”找到新鲜血液,那么他的刺激方案必定会增加财政赤字,而依照目前估计,2009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将达1万亿美元。
  马丁认为,纯粹的刺激方案——例如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掘土挖洞填洞”措施——在消费不足、投资不足的经济形式下确实会起到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量大于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量,不会出现“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支出减少),能够达到激活经济的目的。
  “但是美国的现状并非如此。由于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风险规避机制缺失,现有资金量无法满足消费者和企业需求。政府再追加5000亿美元固然是想挽救经济,但是‘挤出效应’也将不可避免。”
  如果是这样,中小型企业将大受打击,因为它们是金融危机中最脆弱的群体。当然,政府可通过加印货币来满足需求,但这样又会引发通货膨胀。
  当然,刺激经济方案并非是一无是处。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就是一项壮举,不但解决了当时的就业和发电,给后人也带来巨大福利。马丁认为,奥巴马的计划中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重视教育硬件设施更新的同时,是否还要关注师资力量短缺、政治化机构冗杂等主要问题?另外,美国大学过高的学费也开始让许多学子望而却步。
  “刺激经济方案有可能将美国拉出泥潭,也有可能延长经济衰退,千万要慎行。”马丁提醒,别让输血最后变成了贫血。
  
  罗斯福“新政”新解
  
  自从美国人陷入金融危机后,就经常联想大萧条时代,如今奥巴马的振兴经济计划被冠以21世纪“新政”自然也是惯性使然。但是,“新政”就真的是“振兴”的代名词吗?
  美国大萧条过去后,人们一度对罗斯福“新政”高山仰止,至于大萧条为何持续了如此长的时间,目前没有一致的看法。近几年,学术界提出一个新的观点:罗斯福的政策实际上延缓而不是刺激了美国的经济复苏。
  《彭博财经》资深评论员、美国外交事务委员会高级顾问阿米提·什莱斯曾在著作《被遗忘的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新历史》中指出,罗斯福新政政策包括鼓励工会壮大、在生产力未达标的情况下提高工资,认为只要劳动者消费了就能刺激经济。事实却是,这些政策使劳动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企业只好裁员并减少投资。结果,许多人又找不到工作了。
  正如罗斯福的财长亨利·摩根索所说:“(罗斯福)政府执政8年后,失业率又和起初一样高。”直到二战爆发,美国向他国贩卖军火等,才遏制了大萧条后的继续衰退,经济开始百业兴旺。
  很多人都产生一个误区,认为基建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其实在罗斯福之前,总统胡佛也拨款投入胡佛大坝等建设,但是除了能创造就业岗位外,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并不明显。
  “尽管税收收入由于经济的迅速复苏而增长了100%,但美国的预算赤字却依然没有缩小。这并不表示财政刺激政策没有产生效果,而是说明经济复苏本身是主要依靠财政刺激政策才得以实现的。”日本野村总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在11月份新出版的《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幸存和发展》一书中,将美国大萧条定义为一场资产负债表的衰退。
  “因此,对于当时美国经济状况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政府支出125%的扩大导致了国民生产总值48%的增长,从而使得曾经极其低落的税收收入翻了一番。这就是预算赤字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没有出现显著上升的原因所在。”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哈罗德·L.科尔、李·E.欧汉尼恩两位教授在2004年的论文中指出,当初如果不是罗斯福夸大了劳动力的作用、鼓励工业卡特尔化(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的垄断性联合),大萧条应该在1936年就结束了,而不是拖到1943年。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乔治·威尔很担心奥巴马会重复罗斯福的错误:奥巴马的“拯救中产阶级计划”包括未来两年内向创造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提供临时税收优惠,公司每提供一个新的岗位就能获得3000美元的税收减免。奥巴马的假设是:如果没有补贴,企业就不会创造岗位。如果是这样,劳动力成本和其创造的价值将不对等。
  “悲观主义者会认为,历史不是接连而来的倒霉事,而是不断重复的倒霉事。新‘新政’的出现或许是一个论据。”乔治的这句话还是挺狠的。
其他文献
长征结束时,红4方面军主力组成西路军继续远征,红9军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在曾日三,率领9军指战员,血战河西走廊,用最后的生命,谱写了祁连山下一曲雄壮的悲歌。  脱离反动营垒,走进革命阵营  曾日三,1904年5月6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城的南关街。他家世代书香门第,过着“亦耕亦读”的富家生活。1919年夏,15岁的曾日三考入衡阳三师。    “五四运动”后,衡阳三师学生受新思想激励,学潮此起彼伏。有一次
据称,齐奥塞斯库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多出口一些副食品,多换些外汇,尽快把外债还清,然后再好好治理国内经济。出发点是不错,可把罗老百姓害苦了。  自1988至1996年,我作为外交信使5次出差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在此期间,罗马尼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所周知,1989年12月,罗马尼亚政局突变,爆发了反对齐奥塞斯库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忠于齐奥塞斯库的内务部部队与支持示威群众的国防部所属部队在首都
张艺谋的《黄金甲》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06年度十大最佳影片,使得大洋彼岸的榜单也引起了我们中国人的“注目”,当然在转述和编译的时候很少有媒体指出《黄金甲》是排在“十大”的最后一位    美国每到年末年初,就有一堆电影协会颁发的奖项,以及媒体评选的年度十大《时代》周刊近两年的“十大影片”,因为张艺谋的屡屡上榜,而得到国内媒体热切的传播  美国大多数杂志与报纸都有自己固定的一两个影评人,所
汶川地震大规模现场救生已告一段落,灾后重建任务随即凸显。在热切目光聚焦灾区重建之时,必须提醒的是,灾区重建既要看到尽快妥善安置、防止灾后大疫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也要充分尊重自然,尊重科学,以人为本,接轨未来,在重建规划中体现系统性和长期性。重建,不只是钢筋水泥木材的组合,还必须抓住契机,让科学与民主精神贯穿整个灾区重建,集中民智民力,广开思路,在建设美丽人性的新家园时,也在每个中国人心目中矗起一座精
本刊特稿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想。习近平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再一次激发了全中国人 的强国梦。本刊特别策划采访100位海内外中华儿女,倾听他们的“中国梦”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  期望中国航天员能飞向更加遥远的太空!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中国汽车产业能真正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著名学者、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7月14日报道,俄罗斯已经在米格-31BM战斗机上试射了匕首高超声速导弹12次,但俄罗斯尚未正式确认这些试验。最后一次成功试射发生在7月初,导弹击中800千米以外的靶标。  匕首导弹在用于对付敌方航母、驱逐艦和巡洋舰时是一种致命武器。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官方消息,匕首导弹可以以10倍声速行进,并突破所有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对2000千米以外的目标进行常规打击。
据海军认知网2018年8月22日报道,日本退役潜艇专家将于9月受邀来到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人员培训,并提交一份關于台湾本土潜艇项目的报告。  日本专家退休自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业,这两家公司几十年来一直为日本海自卫队建造潜艇。  本土潜艇项目是中国台湾地区海军采购项目的一部分,公布于2015年底。潜艇设计合同为期4年,预计花费为30亿新台币(约9446万美元)。2017年开始项目筹备工作,获批1000万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意外”事件屡见不鲜。“意外”为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教师甚至谈“意外”色变。可当你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所谓的“意外”时,你会欣喜地发现,这不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宝贵资源吗?如何能够智慧地抓住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乃至整节课的一个精彩亮点呢?营造氛围,巧借错误,慧抓意外,在错误中求生成,在意外中求生成,让课堂焕发生命异彩之源泉。叶澜教授曾说:
巷子口上摆摊的鞋匠跳楼死了,从不八卦的婆婆一大早便向我播报了这条新闻。昨天不是父亲节吗?这个平日连蚂蚁都不敢踩死的男人居然有勇气跳楼?选择父亲节跳楼,这是怎么啦?他跳下来时,婆婆正跟我母亲讲话,险些就砸在婆婆身上了。婆婆似乎有些惊魂未定,我以为是现场很惨烈所以刺激到她了。她说鞋匠一下子就掉到那个装垃圾的大铁桶里,掉下来时眼睛还在眨呢,他老婆不但不救他,还把准备去救的人都拦着,直到男人闭眼了,才用手
复苏与回归——  从人潮熙攘的台北车站出发,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脚下,一路向西慢慢接近淡水河畔。在台北府城北门遗迹转而沿塔城街向北,感受着路边的街景随着脚步逐渐降下高度,慢慢地将喧哗的都市风景甩在身后。当你置身于古典西洋式街屋立面的包围中,便到达了台湾曾经最重要的生意街区——大稻埕迪化街。這里浓缩了台湾传统商业从起步到兴盛,直至逐渐没落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