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也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喜欢、最按意愿进行的游戏,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是最自然的状态。幼儿的“角色游戏”发展水平受许多因素影响,要想将“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就必须重视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同时注重他们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本文结合案例,介绍如何指导中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关键词】角色游戏 中班幼儿 教师 指导
【案例描述】
近期,笔者观摩了一次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活动——娃娃家。上午游戏时间到了,幼儿们纷纷选择了区域进行游戏,该班级室内的布局为两层,教师将娃娃家设置在了二楼,四名幼儿来到娃娃家开始游戏,两个男生、两个女生,橘色上衣男生为A、条纹上衣男生为B、蓝色连衣裙女生为C、粉色上衣女生为D。
四名幼儿开始进入了游戏状态,A坐在活动区的左前方开始玩弄模型机器人,B坐在活动区的中央拿着蛋糕模型玩起来,边玩边说:“看我已经切好蛋糕了。”A过来看了一下,拿起了一块布蒙在脸上说:“植物大战僵尸,我是僵尸。”两人打闹了一会儿,A回原来的地方,B继续将蛋糕一块一块分到地上的盘子里,分完跑去与A一起摆弄模型机器人,B对A说:“你看它都不能站起来。”两人嬉笑着摆弄机器人。
此时C在区域的右前方的小床上坐着玩筐里的瓶瓶罐罐,D在活动区转了几圈之后,走到了C旁边看着她,C打开了粉饼盒,拿起了粉扑,并没有和D进行交流。A和B还在继续玩着机器人,其间不时发出哈哈大笑声,之前切好的模型蛋糕被两人动来动去的身体弄得撒了一地,玩了一会儿,A起身去C旁边,拿起筐里的瓶罐说:“我来帮你们化妆吧。”三人一起玩了会儿。
这时B爬到活动区前方的置物柜上对大家说:“快点上车,上车上车,我这个车可以坐三个人。”A、D被B吸引了过去,玩了一会儿。D从置物柜上下来说:“我们一起跳舞吧。”说完自己在活动区中央开始跳起舞来,A、B继续坐在置物柜上玩着开车游戏,C在小床上玩着化妆游戏,不一会儿,C对大家喊道:“你们要上我这个车吗?我这是公交车,可以上很多人。”他们听到后兴奋地全跑去C所在的小床上。这时,上午的游戏时间也快结束了,B迅速地将地上的蛋糕模型收到筐里,并说:“你们等等我。”四人坐到小床上开始模拟坐汽车的游戏。
【案例分析】
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可以分析出四名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较低,没有规则意识及游戏的目的性。
(1)从游戏的态度情感体验上来看,他们喜欢“角色游戏”活动,愿意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但他们的角色意识模糊,没有角色的扮演及分工。
(2)从游戏主题与角色扮演来看,他们能独立提出游戏主题,如切蛋糕一植物大战僵尸一化妆一坐车,都是他们自己生发出来的游戏情节,但是他们不能继续拓展游戏的主题,游戏情节混乱,幼儿东玩玩西看看,主题线路不明显,没有任何计划性和目的性,且过程中并不能说清自己扮演的角色。
(3)从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来看,该区域材料提供单一,没有具体的材料标识,区域中的材料与情境创设不明显,只有一个置物柜、一张床、一张地垫及简单的角色区玩具,并未提供半成品或低结构材料,幼儿们选择面较窄,他们虽然能简单地尝试创造性使用材料,为游戏选择替代玩具,如置物柜、床替代车,但太过于牵强,幼儿兴趣持续时间不长,主要为即时性、即发的想象。
(4)从游戲中的交往与交流来看,幼儿之间有交流,但很少,小女生D几乎与其他三名幼儿无交流,他们不能够初步协商轮流游戏,虽然能共同游戏,但没有任何分工、协商和有交流的合作。
(5)从规则与习惯上来看,四名幼儿规则意识薄弱,从地上撒满的玩具,且从置物柜上爬来爬去可以看出,并没有爱惜玩具的情感,游戏快结束时,只有B能进行简单的收拾,在过程中他们并不知道也未制定游戏规则。
【案例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而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化,有意性已经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他们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是熟悉的周围生活的人和事,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开展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呢?经过这次观摩活动,笔者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认识“角色游戏”前的准备
通常我们可以将“角色游戏”分为准备、过程和评价三个阶段。首先教师应该充分、清晰地认识到“角色游戏”的准备工作,并不是提供一个活动场地任由幼儿自由想象地去玩耍,教师在幼儿活动开始前,应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只有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幼儿才有多种选择的可能,同时要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其次,教师应引导幼儿制订可行的游戏计划,例如,本次我们准备玩什么?怎样玩?有什么角色?需要什么材料?帮助幼儿明确游戏主题,引导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参与游戏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规则意识及角色意识。
2.做好“角色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教师在“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切不可放任幼儿。中班幼儿虽然对“角色游戏”已经熟悉,但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玩,他们就难以从游戏中得到教育所要给予他们的东西;指导“角色游戏”既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寓教育于其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应该何时介入和指导“角色游戏”呢?当幼儿难以将游戏顺利延续的时候;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良因素的时候,包括出现危险,不安全因素;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的时候,我们都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指导。
3.灵活运用游戏后的评价方式
(1)评价内容
评价的内容一般为幼儿的表现或者遇到困难时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你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为了使下次玩得更开心,你们还需要什么?怎么做?这样,幼儿们既能与他人一起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同时又为幼儿再次游戏指明方向。
(2)评价的形式及主体
从评价形式看:可以是集中评价、小组评价,也可个别评价;从评价主体看: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自我评价。
总而言之,“角色游戏”是一种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益的游戏活动,我们必须有效地组织开展,从环境的准备及激发兴趣,到各个环节的指导,再到结束时的评价总结,都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幼儿,及时反思、总结,让他们能爱上游戏,让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真正地感受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关键词】角色游戏 中班幼儿 教师 指导
【案例描述】
近期,笔者观摩了一次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活动——娃娃家。上午游戏时间到了,幼儿们纷纷选择了区域进行游戏,该班级室内的布局为两层,教师将娃娃家设置在了二楼,四名幼儿来到娃娃家开始游戏,两个男生、两个女生,橘色上衣男生为A、条纹上衣男生为B、蓝色连衣裙女生为C、粉色上衣女生为D。
四名幼儿开始进入了游戏状态,A坐在活动区的左前方开始玩弄模型机器人,B坐在活动区的中央拿着蛋糕模型玩起来,边玩边说:“看我已经切好蛋糕了。”A过来看了一下,拿起了一块布蒙在脸上说:“植物大战僵尸,我是僵尸。”两人打闹了一会儿,A回原来的地方,B继续将蛋糕一块一块分到地上的盘子里,分完跑去与A一起摆弄模型机器人,B对A说:“你看它都不能站起来。”两人嬉笑着摆弄机器人。
此时C在区域的右前方的小床上坐着玩筐里的瓶瓶罐罐,D在活动区转了几圈之后,走到了C旁边看着她,C打开了粉饼盒,拿起了粉扑,并没有和D进行交流。A和B还在继续玩着机器人,其间不时发出哈哈大笑声,之前切好的模型蛋糕被两人动来动去的身体弄得撒了一地,玩了一会儿,A起身去C旁边,拿起筐里的瓶罐说:“我来帮你们化妆吧。”三人一起玩了会儿。
这时B爬到活动区前方的置物柜上对大家说:“快点上车,上车上车,我这个车可以坐三个人。”A、D被B吸引了过去,玩了一会儿。D从置物柜上下来说:“我们一起跳舞吧。”说完自己在活动区中央开始跳起舞来,A、B继续坐在置物柜上玩着开车游戏,C在小床上玩着化妆游戏,不一会儿,C对大家喊道:“你们要上我这个车吗?我这是公交车,可以上很多人。”他们听到后兴奋地全跑去C所在的小床上。这时,上午的游戏时间也快结束了,B迅速地将地上的蛋糕模型收到筐里,并说:“你们等等我。”四人坐到小床上开始模拟坐汽车的游戏。
【案例分析】
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可以分析出四名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较低,没有规则意识及游戏的目的性。
(1)从游戏的态度情感体验上来看,他们喜欢“角色游戏”活动,愿意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但他们的角色意识模糊,没有角色的扮演及分工。
(2)从游戏主题与角色扮演来看,他们能独立提出游戏主题,如切蛋糕一植物大战僵尸一化妆一坐车,都是他们自己生发出来的游戏情节,但是他们不能继续拓展游戏的主题,游戏情节混乱,幼儿东玩玩西看看,主题线路不明显,没有任何计划性和目的性,且过程中并不能说清自己扮演的角色。
(3)从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来看,该区域材料提供单一,没有具体的材料标识,区域中的材料与情境创设不明显,只有一个置物柜、一张床、一张地垫及简单的角色区玩具,并未提供半成品或低结构材料,幼儿们选择面较窄,他们虽然能简单地尝试创造性使用材料,为游戏选择替代玩具,如置物柜、床替代车,但太过于牵强,幼儿兴趣持续时间不长,主要为即时性、即发的想象。
(4)从游戲中的交往与交流来看,幼儿之间有交流,但很少,小女生D几乎与其他三名幼儿无交流,他们不能够初步协商轮流游戏,虽然能共同游戏,但没有任何分工、协商和有交流的合作。
(5)从规则与习惯上来看,四名幼儿规则意识薄弱,从地上撒满的玩具,且从置物柜上爬来爬去可以看出,并没有爱惜玩具的情感,游戏快结束时,只有B能进行简单的收拾,在过程中他们并不知道也未制定游戏规则。
【案例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而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化,有意性已经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他们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是熟悉的周围生活的人和事,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开展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呢?经过这次观摩活动,笔者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认识“角色游戏”前的准备
通常我们可以将“角色游戏”分为准备、过程和评价三个阶段。首先教师应该充分、清晰地认识到“角色游戏”的准备工作,并不是提供一个活动场地任由幼儿自由想象地去玩耍,教师在幼儿活动开始前,应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只有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幼儿才有多种选择的可能,同时要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其次,教师应引导幼儿制订可行的游戏计划,例如,本次我们准备玩什么?怎样玩?有什么角色?需要什么材料?帮助幼儿明确游戏主题,引导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参与游戏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规则意识及角色意识。
2.做好“角色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教师在“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切不可放任幼儿。中班幼儿虽然对“角色游戏”已经熟悉,但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玩,他们就难以从游戏中得到教育所要给予他们的东西;指导“角色游戏”既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寓教育于其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应该何时介入和指导“角色游戏”呢?当幼儿难以将游戏顺利延续的时候;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良因素的时候,包括出现危险,不安全因素;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的时候,我们都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指导。
3.灵活运用游戏后的评价方式
(1)评价内容
评价的内容一般为幼儿的表现或者遇到困难时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你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为了使下次玩得更开心,你们还需要什么?怎么做?这样,幼儿们既能与他人一起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同时又为幼儿再次游戏指明方向。
(2)评价的形式及主体
从评价形式看:可以是集中评价、小组评价,也可个别评价;从评价主体看: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自我评价。
总而言之,“角色游戏”是一种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益的游戏活动,我们必须有效地组织开展,从环境的准备及激发兴趣,到各个环节的指导,再到结束时的评价总结,都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幼儿,及时反思、总结,让他们能爱上游戏,让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真正地感受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