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西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福建省高校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研究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范式,进一步转型优化升级,推动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又快又好开展,培养更多思想品格高尚、政治合格的海西建设人才。
关键词:海西经济区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1
福建省高校是海西经济区重要人才孵化基地,为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因此,福建省高校教育发展规划非常重视耦合海西发展战略要求的研究,特别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新形势下,福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效的开展,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能否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海西经济区建设和福建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顺利实现。因此,福建省高校主动研究契合新时期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型,完成海西时代话语权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然命题。
一、海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快速推进,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当前要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本着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目的,尽快解决一些比较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育主体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的现象。作为宏观意义上教育主体的高校为了争创所谓的一流高校,往往比较重视办学规模、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等硬指标的要求,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等软任务建设的诉求,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物质支持,从而造成教育发展的许多短板,例如出现了大学生教育“重智轻德”的现象。
第二,教育内容仍存在对课程设定缺少联系性和稳定性。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是遵循人的成长规律而设定的,具有相对的联系性和稳定性。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安排上更多考虑的是应时、应势、应景的教育,这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当了“消防队”的作用。这种教育行为虽然会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成绩都是暂时的,持续性很差,实效也不高。
第三,教育方式仍采用单纯知识灌输而缺乏实践性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单纯采用知识灌输方式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思想政治教学开展中在不同程度上缺少训练和实践方式。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在教育方式上一直采用知识填鸭式灌输方式或把受教育者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话,那就无法将良好社会品格、社会行为、社会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思想品格。
第四,教育手段仍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海西时代是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就是当前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思维,互联网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而现今高校对这一教育新手段研究投入和使用不多,未能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介来更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造成因没能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手段而导致无法抵制网络流行的低俗、媚俗、庸俗“三俗文化”。
二、海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策略
恩格斯说过:“原则不是研究出发点,而是它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情况下才是正确。”[1]因此,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针对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主要问题,加快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寻找适合海西经济建设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原则。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加以改善,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到另一个新的高度。
(一)健全制度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合法地位
制度不是笼统和抽象的,它具有规范的明确和具体,制度的变迁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为社会实践的范畴,也必然受制度的约束和牵制。在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任一社会规范和手段都无法保证社会的协调运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只有和制度建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的实现。
1.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地位。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往往以文件、通知、意见等形式出现,较少把它上升为法律的层面予以规定,这自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转难于得到有效调整。为此,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地位,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权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运行。
2.协同创新各项制度要素的构建。制度具有协同创新的过程,通过制度的协同创新,形成一系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现有的制度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等等,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机制是制度的实践反映,本身含有制度因素,因此,要围绕各项制度的协同创新并发挥相应的功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发挥作用。[2]
(二)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思政教育机制创新
从历史沿革来看,政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政府决不能包揽一切工作,而要充分整合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释放最大功能。
1.营造氛围,探索合力新机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进一步推动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良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面向校园,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多主体性参与协调,形成教育整体合力。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明确大学生群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及相关思政部门之间的角色和职能,建立健全各项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运行机制。
2.创新载体,立足互助共进。随着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科技含量,实现“互联网+”的教育平台;另一方面要继续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阵地。例如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络宣传平台,开发校园思想政治教育APP软件,与网络公司媒体合作,广泛撰写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微博、微信文章,对抗西方腐朽文化,牢固筑起一道思想政治教育的防线。 (三)优化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1.变空洞说教为实感教育。实践证明,运用富有实感的教育方法,是符合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的。因为大学生阅历少,抽象思维力比较弱,无法形象地描绘那些抽象的概念、范式、心理规律,需要利用物质性的存在进行形象化讲解,才能容易接受。总而言之,实感教育人就是要做到概念形象化、原则具体化、历史事件故事化,通过感性经验认识上升到事实理性认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思想觉悟。
2.变单一授课式为教育多样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方式单一、枯燥而又呆板。大学生一群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政治责任感的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极高。所以说教育方式如果一贯采用上课、报告等填鸭式知识灌输方式,学生容易心生厌倦,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烦心理。事实证明,通过多样化教育方式和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等学生活动中都能学习到思想政治相关的教育知识,例如可依托海西丰富的红色资源,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旅游体验教育课。
3.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开放型提倡的是“导”,封闭型提倡的是“堵”。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以“堵”为主的封闭型教育方式,闭门造车,企图把大学生思想限制在大学校园内,断绝与外界一切接触,但这种教育工作方式不利于解决思想问题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而实行开放型思想教育方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特别是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的特点。所以,课堂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不但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可以介绍西方相应的政治思潮,通过横向的对比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4.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式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在不注意联系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照本宣科,从讲课到辅导、讨论、考试都不是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倡和鼓励学生钻研和解决问题,而是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把成绩作为检验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事实表明,注入式教育无法像启发式教育那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能给以正确的解释和回答,而且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己学习,自己研究,自己论证,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阐明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卷:74页.
[2]景红.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动力机制的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2011(6):169.
朱波(1979—),男,福建仙游人,宁德师范學院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政研究;基金项目:2011年宁德师范学院服务海西“校级青年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hq302)
关键词:海西经济区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1
福建省高校是海西经济区重要人才孵化基地,为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因此,福建省高校教育发展规划非常重视耦合海西发展战略要求的研究,特别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新形势下,福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效的开展,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能否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海西经济区建设和福建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顺利实现。因此,福建省高校主动研究契合新时期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型,完成海西时代话语权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然命题。
一、海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快速推进,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当前要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本着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目的,尽快解决一些比较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育主体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的现象。作为宏观意义上教育主体的高校为了争创所谓的一流高校,往往比较重视办学规模、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等硬指标的要求,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等软任务建设的诉求,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物质支持,从而造成教育发展的许多短板,例如出现了大学生教育“重智轻德”的现象。
第二,教育内容仍存在对课程设定缺少联系性和稳定性。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是遵循人的成长规律而设定的,具有相对的联系性和稳定性。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安排上更多考虑的是应时、应势、应景的教育,这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当了“消防队”的作用。这种教育行为虽然会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成绩都是暂时的,持续性很差,实效也不高。
第三,教育方式仍采用单纯知识灌输而缺乏实践性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单纯采用知识灌输方式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思想政治教学开展中在不同程度上缺少训练和实践方式。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在教育方式上一直采用知识填鸭式灌输方式或把受教育者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话,那就无法将良好社会品格、社会行为、社会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思想品格。
第四,教育手段仍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海西时代是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就是当前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思维,互联网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而现今高校对这一教育新手段研究投入和使用不多,未能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介来更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造成因没能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手段而导致无法抵制网络流行的低俗、媚俗、庸俗“三俗文化”。
二、海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策略
恩格斯说过:“原则不是研究出发点,而是它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情况下才是正确。”[1]因此,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针对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主要问题,加快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寻找适合海西经济建设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原则。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加以改善,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到另一个新的高度。
(一)健全制度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合法地位
制度不是笼统和抽象的,它具有规范的明确和具体,制度的变迁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为社会实践的范畴,也必然受制度的约束和牵制。在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任一社会规范和手段都无法保证社会的协调运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只有和制度建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的实现。
1.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地位。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往往以文件、通知、意见等形式出现,较少把它上升为法律的层面予以规定,这自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转难于得到有效调整。为此,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地位,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权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运行。
2.协同创新各项制度要素的构建。制度具有协同创新的过程,通过制度的协同创新,形成一系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现有的制度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等等,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机制是制度的实践反映,本身含有制度因素,因此,要围绕各项制度的协同创新并发挥相应的功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发挥作用。[2]
(二)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思政教育机制创新
从历史沿革来看,政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政府决不能包揽一切工作,而要充分整合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释放最大功能。
1.营造氛围,探索合力新机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进一步推动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良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面向校园,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多主体性参与协调,形成教育整体合力。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明确大学生群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及相关思政部门之间的角色和职能,建立健全各项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运行机制。
2.创新载体,立足互助共进。随着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科技含量,实现“互联网+”的教育平台;另一方面要继续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阵地。例如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络宣传平台,开发校园思想政治教育APP软件,与网络公司媒体合作,广泛撰写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微博、微信文章,对抗西方腐朽文化,牢固筑起一道思想政治教育的防线。 (三)优化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1.变空洞说教为实感教育。实践证明,运用富有实感的教育方法,是符合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的。因为大学生阅历少,抽象思维力比较弱,无法形象地描绘那些抽象的概念、范式、心理规律,需要利用物质性的存在进行形象化讲解,才能容易接受。总而言之,实感教育人就是要做到概念形象化、原则具体化、历史事件故事化,通过感性经验认识上升到事实理性认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思想觉悟。
2.变单一授课式为教育多样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方式单一、枯燥而又呆板。大学生一群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政治责任感的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极高。所以说教育方式如果一贯采用上课、报告等填鸭式知识灌输方式,学生容易心生厌倦,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烦心理。事实证明,通过多样化教育方式和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等学生活动中都能学习到思想政治相关的教育知识,例如可依托海西丰富的红色资源,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旅游体验教育课。
3.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开放型提倡的是“导”,封闭型提倡的是“堵”。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以“堵”为主的封闭型教育方式,闭门造车,企图把大学生思想限制在大学校园内,断绝与外界一切接触,但这种教育工作方式不利于解决思想问题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而实行开放型思想教育方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特别是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的特点。所以,课堂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不但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可以介绍西方相应的政治思潮,通过横向的对比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4.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式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在不注意联系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照本宣科,从讲课到辅导、讨论、考试都不是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倡和鼓励学生钻研和解决问题,而是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把成绩作为检验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事实表明,注入式教育无法像启发式教育那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能给以正确的解释和回答,而且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己学习,自己研究,自己论证,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阐明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卷:74页.
[2]景红.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动力机制的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2011(6):169.
朱波(1979—),男,福建仙游人,宁德师范學院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政研究;基金项目:2011年宁德师范学院服务海西“校级青年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hq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