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在所难免 宽恕就是神圣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11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其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学生事件时,要审时度势,做出最佳选择。
  事情回到2009年2月23日,21点30分,我的手机铃声猛然划破沉寂的夜晚。原来,是宿舍王教官打过来的,他告诉我,我班的四名同学夜自修结束后在宿舍里打牌赌博,被抓获后,三名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态度也较好,还有一名学生态度狂妄,拒不服从教育。和教官通完电话已经将近十点了。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而我的内心世界也像在下着小雨,久久不能平静。我一晚上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星期二的班会课才反复强调不允许在宿舍里打牌,更不允许赌博。时间才隔一天,这种事情就发生了,为什么?到底我哪里做得不好,学生才会和我对着干。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度过一个晚上,第二天我早早就来到了学校。
  一、学会沉默,静观其变
  到了王教官那里,大致看了一下学生犯错的经过,就心急火燎地来到了办公室。刚到办公室门口,就发现四名学生毕恭毕敬地站在办公室门口,等候我的到来,眼睛里满是惶恐和不安。我怒气冲冲地瞥了他们一眼,就独自走进办公室。冷静下来,突然想起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音,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于是我把他们“请”进办公室。的确,在急躁的心态下,我忘记了这样一点:孩子们出现问题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想到这儿,我就尽量用平静地语气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早读课而站在办公室门口?学生一开始不敢回答,看到我不吱声,才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您不是知道了,王教官已经打电话给你了。”我继续看着他们,足足看了五分钟,在这沉寂的五分钟里,学生是非常紧张和不安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我接下来要怎样处罚他们。就在学生不知道要怎么办的时候,我什么也没说而只是拿出四张纸,四支笔给他们,然后要他们写出事情的经过。不一会儿,学生三言两语就写完了。看着他们写的避重就轻的材料,我既不生气也不讲话,只是不断重复地给他们拿纸,来回四次,大概一小时之后,学生终于抵挡不了我的攻势,把赌博的前因、经过、后果都详详细细地写了下来。事情差不多了,接下来应该由我来唱主角了。首先,我严肃批评了他们打牌这个行为,其次,当着他们四个学生的面分别和家长见了面或通了电话,最后,请四个犯错的学生对照《准军事化管理》看自己违反了《条例》的第几项?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要求他们利用午休时间告诉我。物极必反,记得布鲁诺说过:“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让学生自己反省错误,认识错误,在总结错误中不断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二、恩威并施,处罚适度
  午休时,四个学生又来到我的办公室,把自己违反的条例和相应的惩罚条例读给我听。然后四个学生都说:“老师,由于我们的打牌行为违反了校纪校规,又给班级抹黑,给您增添麻烦,我们任凭学校处置。”我当时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和他们说,我要和你们家长、部里商量一下,你们先去上课等候处置。我经过反复思考,觉得处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只要能达到教育,就不一定要用处分。有了大致的思路,我马上进行行动。第一,我立刻通知家长,要求家长配合我,让他们的孩子通学一周,虽然有的学生住的地方比较远,家长从心理上说不同意,我就反复向他们做工作,说明通学的必要性和对孩子的教育意义;第二,马上叫学生写好检讨,让他们在课堂上公开作检查。三是立刻和部里领导协调并请求他们网开一面,给他们一次不处分的机会,但必须给犯错的学生一个教训,即给他们一个通报批评。与家长、部里领导协调好之后。我马上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作公开检讨。但令我为难的是这四位学生当中有一位学生在上学期已经犯下一次严重的错误,并原谅了他。如果一视同仁就这样处罚,其他三位同学肯定不服,对那位学生来说,则达不到相应的教育,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决定让全班同学表决,如果全班同学超过半数以上通过再原谅他,就不给他处分。反之,就处分那学生。经过全班同学表决,全班同学表示还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时,他当场就哭了,并立刻发誓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我一定不再给班里抹黑,一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位教育家曾经讲过:“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果实不会甜美,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也不会完整。”相信,经历过这次的事件,这四位学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三、柳暗花明,云开日出
  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虽然这件事才经过了一星期,但在这一星期里,我发现这四位同学确实和以往很不相同,做事积极,学习认真。凡是学校、班级需要帮忙的地方,他们都踊跃参加。如果做好事有名额限制,他们就请其他同学高抬贵手,把这个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将功补过,为班级争光。这种结果不正是我们老师、家长希望看到的吗?
  反思:唯物辨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往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那我们的学生不也是在犯错中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吗?■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和必修2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课本的容量增大了,课时却并没有增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了。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内容是指导学生品味、鉴赏新诗。单元要求主要有: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学写新诗。四首现当代诗歌,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值得鉴赏的东西实在太多,五至六个课时,如何实现新
期刊
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教学经历,一个写作任务布置下去,常常会听到学生们一声叹息:“又要写作文了!”写作文几乎成了时下许多学生挥之不去的心病。于是乎,胡编乱造者有之,移花接木者有之,无病呻吟者有之,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学生对作文越来越缺乏兴趣,甚至对作文产生了厌倦感。但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必须构建大作文教学观,教师要利用所有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写作的冲动。  一、巧妙命题,活跃写作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和育人作用。而传统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语文教学蜕变成了机械的应试工具,失去了语文的审美功能和育人作用。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的根本办法,更是育人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
期刊
摘 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善思,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善于思,才会利用丰富的知识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本文拟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巧妙设问、积极评价等四个方面去探讨学生的课堂思考。  关键词:学生 语文课堂 引导 思考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善思,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工作
期刊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曾有一首佳作,广为流传,这首诗就是《凉州词》。全诗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叫大才子纪晓岚帮他把这首诗写在扇面上,可纪晓岚一不小心,漏了个“间”字。皇上一看,正要怪罪,纪晓岚灵机一动,就说这是首词,随即拿起笔,添上标点符号,全诗果然成了一首绝妙的词: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期刊
评价标准是用来衡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工具和尺度。有人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新课程标准倡导激励性评价,这是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元性评价”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个班级或对某些学生用区别对待的尺度进行多元评价;二是运用体育教学这个载体,教师、学生和家长分别从各自角度进行多元评价。相对而言,前者做起来并不难,而后者做起来
期刊
摘 要:“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画又是天性中最自由的释放”,所以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眼光来审视和评价孩子们的作品,善于发现,开掘童趣,顺从意愿,尊重选择,善于欣赏和理解孩子的闪光点,放手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自己去感受,去探究表现方法,才能发挥神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绩得到肯定,情感得到交流,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充满欢乐!  关键词:善于发现
期刊
摘 要: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人们生活、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和习惯。许多学生都懂得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也迫切想方设法克服语文学习中的胆怯情绪,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但在真正的学习过程中,却因语文知识的繁杂而无所适从。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渴望落实的目标。语文教
期刊
家庭作业是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实践。现代小学教育的目标旨在实现素质教育,因此,家庭作业的作用举足轻重。它的设计与布置是否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是否能够抛弃陈旧的、烦琐的家庭作业模式,让学生带着趣味性用一种愉快的心情来完成作业,这是新课改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上倾心研究,舍弃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的作业设计,让趣味性和创造性融入其中,让学生感觉完成作业的过程不是一
期刊
近段时间,两岁小孩小悦悦被碾,十八路人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此事件引发了人们广泛热议。学生对此类事件也很关注,但如何引导学生理性关注社会现象,并让这些素材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在网上找到了相关视频,视频很让人震惊,于是上课的时候我就把这个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能引发其对此系列事件的深度思考,我还下载了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双手接住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