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善思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s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善思,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善于思,才会利用丰富的知识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本文拟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巧妙设问、积极评价等四个方面去探讨学生的课堂思考。
  关键词:学生 语文课堂 引导 思考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善思,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善于思,才会利用丰富的知识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善思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要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展示平台,来保证思维的活跃性和持续性。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乐思
  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启迪学生思维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天上语文课我班的孩子们都要做三分钟的“大脑运动操”。下面就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做“大脑运动操”的精彩一瞬。
  “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来做大脑运动操……”孩子们听了个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于是,我继续说道:“游戏的规则是:我读完题后,请你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半分钟后,开始竞答。回答一次,给你的小组赢得一分;倘若你回答得格外精彩,那么你将给你的小组赢得两分。(分数一个星期统计一次,每次评出优胜组和认真组并给予奖励。)请听题: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她多像一个温柔的天使,给我们送来温暖。请你开动脑筋,想想她还像什么呢?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半分钟后请竞答。”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她多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给我们带来了生机。”
  “这么精彩的发言,掌声在哪里?”(一经提醒,掌声四起)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她多像一个美丽的姑娘,给我们送来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春天的文章……”
  每次预设的题目都与上课的内容有关。这样快乐有趣的“大脑运动操”,不仅提高了孩子们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激发了他们无穷的想象力,更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节节闪耀着思维火花的语文课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善思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想象力也是创造思维最重要的东西,它是一种酶,能够活化知识。我们创设一个与课文主题相结合的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扩散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进行思考。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和色彩感觉思维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也就丰富了。
  如,教学《雷雨》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的景象,接着让学生静静地欣赏课件中的雷雨景象(无声):乌云压下来,狂风吹得树枝不断摇晃,雨哗哗地下起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在声色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接着我就让学生想象:这样的画面我们该给它加上什么声音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了想象,思维的翅膀就飞起来了——“雷声轰隆隆”、“雨声哗啦啦”、“风声呼呼”、“青蛙呱呱呱”……下这样大的雨,其他的景物还有什么变化?“路上积满了水,河水涨起来了,花儿低下了头……”等等。学生的语言因思考而美丽,学生的思维又因语言而具体、形象,达到了言、情、意、思的和谐共生。
  再比如,在教学《船过三峡》时,学习“三峡的船好险啊……”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先看课件中船在三峡行驶的画面,带领学生进入三峡的情境,再让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然后问学生:“欣赏了三峡的船后,如果你是游客,此时正站在三峡的船上,你会有什么感想?”第一个学生(成绩比较好)说:“三峡的水这么急,船快要翻了,感觉好害怕啊!”结果接下来的几个同学都从“险”中去考虑,话题一直围绕“险”说些“惊险,怕得会冒汗……”等害怕的话,这时,我又引导学生看着画面说:“同学们,如果这时你身临其境坐在这只船上,船这样厉害地摇摆,差一点儿就会翻了,除了想到害怕,还会想到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思维活跃起来了:
  生1:“我想要找个驾驶技术好的船夫,这样我才会有安全感。”
  我听了立刻竖起大拇指表扬他:“非常棒!你突破了前面同学思维的框框,回答得不但不同,而且加上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其他学生一听我这样表扬他思维便开阔了。
  生2:“三峡的船这么险,我找到了与以往不同的坐船感觉,又惊险又刺激!”
  生3:“我想要造一只好船,在摇摆时能使游客感觉船就像在平静的湖上一样。”
  生4:“我不怕它,我还要勇敢地站在外面一睹三峡的风光,当然要记得系好安全带……”
  在上述的案例中我努力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施展空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看问题,并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而是引导他们积极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三、设计巧妙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思
  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设计得好,加上课堂上老师点拨得当,一堂课学生的创意思维就能被充分激活。问题的设计需要精巧,要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西门豹》一文的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课件: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西门豹是用什么办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
  学生默读课文后说:“西门豹找了个巧妙的借口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我便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了一个极好的开放思维训练的契机,马上板书:“巧妙的借口。”接着追问:“为什么说这是巧妙的借口?这个借口巧妙在哪里?”
  生:巧妙在西门豹以这个借口救了姑娘。
  师:(微笑着评价)巧妙之一。
  生:还巧妙在西门豹用这个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了漳河。
  师:巧妙之二。
  生:巧妙在使老百姓明白了根本就没有河伯,破除了迷信。
  师:巧妙之三。
  生:巧妙在让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他们给河伯娶媳妇纯粹是骗取钱财。
  ……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好,下面请大家以“巧”为题,写一段话。
  在这里我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了语言的训练点——巧妙的借口,抓住了思维的发散点:“巧妙在哪里?”并从这个发散点入手,启发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从讨论中进行有深度的思考,从而理解了西门豹的胆略、才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是一把金钥匙,他帮助学生打开求知之门,推开思维之窗。问题又像是一座桥梁,架设在一个个充满知识迷津的渡口。多去巧设这样的问题,学生就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了。
  四、倡导积极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常思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良好的评价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了条件。
  鼓励是一门艺术,经常使用鼓励的教师,课堂上像有一股春风,师生配合自然,交流默契,经常充满会意的微笑,学生的思维就积极,发言就大胆踊跃。“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思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并以此激励他,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
  如,在“认识标点符号”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句号像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
  生1:“像一颗圆圆的小糖果。”
  师:“你非常善于观察。”
  生2:“我觉得句号在课文中表示一句话说完了。”
  师:“真了不起,你已经能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了。”(学生看到我都用鼓励的语言,举手的人多起来了。此时,平时成绩不好,很少举手的生3高高举起手要求发言,于是我请了他。)
  生3:“句号像音乐中的一个音符。”
  师:“可以看出你的音乐知识还真丰富呢。”他听了会心地笑了。
  生4:“句号像一个洞孔。”(一个成绩更差的学生说)
  师:“老师真高兴看到你也能勇敢地站起来说话了,而且说得这么形象。”
  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高涨,任何一个学生都乐于受到老师的表扬,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课堂也一下子就活起来了。
  恰当的、机智的、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散思维,持续思维,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我很受启发。有位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我觉得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在教学评价语言中,老师要尽量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用激励去点燃学生心灵的智慧之火,催发学生语言的绚丽之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学生在勤奋的同时学会思考吧!学习和思考就像是鸟儿的两只翅膀,只有同步行动,才能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殿堂里自由成长,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体验新课程——小学语文.湖南教育出版社.
  3.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汉澜.评价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关于“中国修辞学会阅读鉴赏研究会”筹建情况和“首届全国阅读鉴赏学术研讨会”筹备情况的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单位——河北省出版总社报刊中心、《阅读与鉴赏》杂志编辑部和中国修辞学会阅读鉴赏研究会筹备小组,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受中国修辞学会阅读鉴赏研究会筹委会的委托,向大会作“中国修辞学会阅读鉴赏研究会”筹建情况和“首届全
期刊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诗集中著名的七言律师,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作者时在州。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历史上有登高的习俗,此诗便是诗人重阳登高之作。写此诗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
期刊
古人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百遍书就真的其义自见了?我看未必,这里还有个方式方法问题。如果方法不当,即使书读百遍,其义也可能不会“见”出来。作为语文老师,最烦心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不容易提高。每每遇到学生在理解上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和学生说得最多的,恐怕不是“你未认真读”,就是“你再仔细读读”等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缺乏底气的话;在做一些具体的阅读分析题之前,
期刊
景泰蓝的美丽是夺人心魄的,流转的光韵,炫目的色彩,都在静静地诉说着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悠悠往事。她虽然没有玉石的晶莹剔透,也没有青花瓷的温润细腻,但那静静地泛出的金属光泽,透着富丽典雅,透着浑厚凝重。这非凡的气韵如何凝成,我们的好奇在叶圣陶先生通俗朴实的文字中得解。读《景泰蓝的制作》,眼前总会飘过那一个个华美的精灵,心神会始终追随着一个个铜坯瓷体,看着她们在简单的文字中慢慢地华丽转变。  从原来的人教
期刊
摘 要:1.课内阅读:诗歌类专题探究(诗人生平经历专题、诗歌题材专题、诗、词、曲比较专题),小说类专题(赏析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及作用专题、赏析小说语言的动人韵味、中国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之比较、中国小说与外国小说之比较);2.课外阅读:紧扣一本杂志,欣赏一个作家、诗人、词人,辑录一本《读后感》,推荐一篇好文章,做一系列专题阅读训练。  关键词: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好文章,犹如一口深邃的泉井。阅
期刊
摘 要:韩少功的《第四十三页》,这篇小说娴熟地运用了那种违背物理时空逻辑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将当前与中山装两个时代压缩在一起,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种时代的虚无感,有着超自然、超现实的荒诞感,这似乎就是对过往历史已被人遗忘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叙述模式 先锋 解读    读完韩少功的《第四十三页》,给我留下的是希区柯克式惊悚的感觉。当一个人某一天坐上某列火车的时候,突然间发现自己时光倒流地回到
期刊
前一段时间听了全镇优质课评比的选拔课《秦兵马俑》。教者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描写各种兵马俑的文字,从整体入手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兵马俑。然后通过对话、交流的形式意欲让学生构建对兵马俑的清晰印象,再让学生充当解说员的角色去介绍兵马俑,最后模仿文中的写作方法看图写作,用自己习得的语言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来描写兵马俑的神态。从教学设计来看,教者力图通过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从
期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和必修2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课本的容量增大了,课时却并没有增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了。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内容是指导学生品味、鉴赏新诗。单元要求主要有: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学写新诗。四首现当代诗歌,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值得鉴赏的东西实在太多,五至六个课时,如何实现新
期刊
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教学经历,一个写作任务布置下去,常常会听到学生们一声叹息:“又要写作文了!”写作文几乎成了时下许多学生挥之不去的心病。于是乎,胡编乱造者有之,移花接木者有之,无病呻吟者有之,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学生对作文越来越缺乏兴趣,甚至对作文产生了厌倦感。但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必须构建大作文教学观,教师要利用所有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写作的冲动。  一、巧妙命题,活跃写作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和育人作用。而传统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语文教学蜕变成了机械的应试工具,失去了语文的审美功能和育人作用。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的根本办法,更是育人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