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虽小,作用却大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曾有一首佳作,广为流传,这首诗就是《凉州词》。全诗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叫大才子纪晓岚帮他把这首诗写在扇面上,可纪晓岚一不小心,漏了个“间”字。皇上一看,正要怪罪,纪晓岚灵机一动,就说这是首词,随即拿起笔,添上标点符号,全诗果然成了一首绝妙的词: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乾隆皇帝一高兴,也就没有责罚纪晓岚。
  由此可见,标点符号在传情达意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小小的标点符号,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大作用。《新课程标准》在语文标点符号教学中曾经这样写道:“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但是,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相当部分的老师都忽视了标点符号的教学。
  不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教学方面: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很注重字、词、句的积累与赏析,注重段落层次的归纳,注重文章主题的提炼,注重写作手法的学习。但对标点符号却漠不关心,置之不理。只有在中考总复习的时候,才会蜻蜓点水般地把一些标点符号的种类、用法向学生介绍一遍。这样不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对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读懂全文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2.在作文教学方面: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主要是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等方面进行指导,很少重视标点符号的学习指导。如此一来,造成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比如,现在有许多学生写作文要么没有标点,要么全文句句都是逗号,只有在结尾才写一个句号。另外,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学生作文中到处可见诸如此类的现象:破折号、省略号只占一格,标点和字挤在同一格,标点符号写在行首,引号只是随意的两点,逗号只是随意的顿一下,等等。
  从以上情况来看,语文老师要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揣摩标点符号的作用呢?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以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的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①“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选自七年级上册张之路《羚羊木雕》)
  在此例中,妈妈在逼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所说的话中,用了两个叹号,一个问号,万芳的哭喊虽然只有一个字,却也用了一个叹号。于是,我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这些标点符号上,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逗号和句号,而用叹号和问号呢?
  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叹号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在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即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等语气的句子时都可用叹号,例文中妈妈的话中用叹号就表示一种不容抗拒的命令和禁止的语气;表示赞颂、欢喜、愤激、惊讶之情的句子,也可以用叹号,例文中万芳的哭喊就表示一种愤激、一种强烈的不满。例文中的问号形成了反问的语气,表现了妈妈对万芳将贵重的物品私自送人的批评指责,感情强烈。
  通过对这几个标点符号的分析,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万芳妈妈重财轻义的性格,也体会到了万芳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②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选自九年级上册鲁迅《故乡》)
  在此例中,闰土短短的几句话中,却用了四个省略号。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讨论这几个省略号的作用。最后学生明白了,省略号有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和表示语言的中断等作用。在例文中,这几个省略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闰土在回答我问话时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情态。了解到闰土变成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木偶人”的社会根源是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
  二、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我在学生的作文中找出以下句子:
  ①你是害怕呢?还是紧张?
  ②你今年多大了,家住哪里,你父母是干什么的?
  ③请你问问今天是几号?
  ④小男孩一下子拿了三、四个苹果。
  ⑤我说:“爸爸,你先回去吧”!
  ⑥做人就要“宰相肚里能撑船。”
  在批改中,我给这些句子指出了错误:例①应该是一个选择问句,而在选择问句里,中间的停顿只能用逗号,问号应放在全句末尾。所以这个句子的标点应该改为:你是害怕呢,还是紧张?例②是连续问句,连续问句中的各问句后都要用问号,所以应该改为:你今年多大了?家住哪里?你父母是干什么的?例③表面上看句子末尾有疑问词“几号”,但是要注意的是,“今天是几号”在整个句子中只是充当“问问”的宾语,整个句子是表明“请求你做什么”的,因此它应该是一个祈使句,所以句末不能用问号。例④中,“三四个”是一个概数,表示小男孩拿苹果的数量,“三”和“四”之间不应该加顿号。例⑤中,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的,所以末尾的叹号不应该放在后引号的后边,而应该放在后引号前边。而例⑥又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末尾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的后边,而不是前边。
  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认识越来越深刻。
  总之标点符号虽小,但是作用巨大,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它。■
其他文献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诗集中著名的七言律师,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作者时在州。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历史上有登高的习俗,此诗便是诗人重阳登高之作。写此诗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
期刊
古人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百遍书就真的其义自见了?我看未必,这里还有个方式方法问题。如果方法不当,即使书读百遍,其义也可能不会“见”出来。作为语文老师,最烦心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不容易提高。每每遇到学生在理解上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和学生说得最多的,恐怕不是“你未认真读”,就是“你再仔细读读”等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缺乏底气的话;在做一些具体的阅读分析题之前,
期刊
景泰蓝的美丽是夺人心魄的,流转的光韵,炫目的色彩,都在静静地诉说着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悠悠往事。她虽然没有玉石的晶莹剔透,也没有青花瓷的温润细腻,但那静静地泛出的金属光泽,透着富丽典雅,透着浑厚凝重。这非凡的气韵如何凝成,我们的好奇在叶圣陶先生通俗朴实的文字中得解。读《景泰蓝的制作》,眼前总会飘过那一个个华美的精灵,心神会始终追随着一个个铜坯瓷体,看着她们在简单的文字中慢慢地华丽转变。  从原来的人教
期刊
摘 要:1.课内阅读:诗歌类专题探究(诗人生平经历专题、诗歌题材专题、诗、词、曲比较专题),小说类专题(赏析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及作用专题、赏析小说语言的动人韵味、中国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之比较、中国小说与外国小说之比较);2.课外阅读:紧扣一本杂志,欣赏一个作家、诗人、词人,辑录一本《读后感》,推荐一篇好文章,做一系列专题阅读训练。  关键词: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好文章,犹如一口深邃的泉井。阅
期刊
摘 要:韩少功的《第四十三页》,这篇小说娴熟地运用了那种违背物理时空逻辑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将当前与中山装两个时代压缩在一起,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种时代的虚无感,有着超自然、超现实的荒诞感,这似乎就是对过往历史已被人遗忘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叙述模式 先锋 解读    读完韩少功的《第四十三页》,给我留下的是希区柯克式惊悚的感觉。当一个人某一天坐上某列火车的时候,突然间发现自己时光倒流地回到
期刊
前一段时间听了全镇优质课评比的选拔课《秦兵马俑》。教者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描写各种兵马俑的文字,从整体入手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兵马俑。然后通过对话、交流的形式意欲让学生构建对兵马俑的清晰印象,再让学生充当解说员的角色去介绍兵马俑,最后模仿文中的写作方法看图写作,用自己习得的语言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来描写兵马俑的神态。从教学设计来看,教者力图通过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从
期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和必修2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课本的容量增大了,课时却并没有增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了。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内容是指导学生品味、鉴赏新诗。单元要求主要有: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学写新诗。四首现当代诗歌,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值得鉴赏的东西实在太多,五至六个课时,如何实现新
期刊
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教学经历,一个写作任务布置下去,常常会听到学生们一声叹息:“又要写作文了!”写作文几乎成了时下许多学生挥之不去的心病。于是乎,胡编乱造者有之,移花接木者有之,无病呻吟者有之,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学生对作文越来越缺乏兴趣,甚至对作文产生了厌倦感。但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必须构建大作文教学观,教师要利用所有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写作的冲动。  一、巧妙命题,活跃写作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和育人作用。而传统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语文教学蜕变成了机械的应试工具,失去了语文的审美功能和育人作用。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的根本办法,更是育人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
期刊
摘 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善思,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善于思,才会利用丰富的知识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本文拟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巧妙设问、积极评价等四个方面去探讨学生的课堂思考。  关键词:学生 语文课堂 引导 思考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善思,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