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626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通过1793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恰当的,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时间、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在5~7月份,占52.98%.发病年龄主要在0~5岁组.以1~4岁多见,占2011年总发病的88.8%.男童多于女童,散居儿童多于幼托儿童。结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的差异。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于预,可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30-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夏秋季比较常见,多发生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当小儿受到病毒感染后,先有2~10天的潜伏期,然后会出现低热、不舒服、胃口差、喉咙痛等症状。1~2天后,小儿的口腔中出现红色小疱疹并很快破溃成2~3mm的小溃疡,分布在舌、牙龈、颊部等处,造成小儿口腔疼痛,流口水,拒绝进食等.随后在手掌、足底出现红色的斑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一般小儿的体温在38.5℃左右,持续2~3天.绝大多数患儿在7~10天左右自愈,预后良好.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以预防,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本文对2011年1至12月本院网络直报的1793例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于预,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本院2011年已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的病例。共计1793例,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1]。
  1.2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时间、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等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时间、性别分布 病例主要集中在5-7月,占总数的52.98 %(950/1793,)。见表1
  2.2 年龄与性别分布 1793例病例中,男性1147例,女性646例,男女之比为1.78:1;在年龄分布中,年龄最小的2个月10天,最大的13岁。主要发病年龄段集中在0~5岁组。以1~4岁多见,占总发病的88.8 %。具体见表2。
  2.3 职业分布 以散居儿童最多,为1283例,占71.6%.其次为幼托儿童478例。占26.6%,学生32例,占1.8%。
  3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公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4 护理对策
  4.1 消毒隔离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染,一旦确诊,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洁净、温度适宜的房间[2]。发热患儿与未发热患儿明显分开。尽量少活动,防止交叉感染。病房开窗通风2-3次/d。20-30 min/次,紫外线消毒,2次/d,30rain/次。地面、床头柜等与患儿接触所有物品均用含氯液处理。居室内不让过多的人员进入,护理人员严格消毒隔离观念。进病房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每次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患儿的分泌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经消佳净消毒液消毒处理后,方可弃掉.
  4.2 病情观察 根据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病情大至分为疱疹性咽峡炎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谒阶段和生命体征稳定期等四个阶段[3]。各阶段无明显的界限,如未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处理,部分患者可快速进入中枢神经受累及心肺衰竭阶段,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心率。对于呼吸困难的患儿.要仔细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及四肢.呕吐频繁的患儿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防止误吸.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4.3 发热护理 发热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持续性的发热会让患儿哭闹、烦躁不安。对于发热,首选物理降温。减少衣被、多喝温水、洗温水浴、冰帽等。对体温在38.5℃以上的患儿,可给予布洛芬混悬液等小儿退热药.并观察有无惊颤.头痛等合并症状。注意不要用激素类退热药,以免皮疹扩散[4]。
  4.4 口腔护理 大多数患儿有疱疹,严重者可有口腔溃疡,患儿口腔疼痛.流涎,部分哭闹、症状,指导家长在患儿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漱口,局部用棉签涂龙胆紫。如口腔溃疡较严重.可用思密达调成糊状.涂于口腔溃疡处,有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的作用。应给患儿进食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成、酸等刺激性食物.同时避免给患儿进食过热的食物,以免刺激疱疹及溃疡面而引起疼痛。
  4.5 皮肤护理 患儿应穿柔软宽大的衣服.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被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勤剪指甲,防止小儿抓破皮疹.以免继发性皮肤感染.皮疹一般不疼、不痒,如有痒感,皮疹处可以涂炉甘石洗剂以止痒。皮疹破溃可涂龙胆紫、安尔碘消毒。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4.6 心理护理 ①患儿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又由于病痛折磨,以及陪护受到限制,患儿容易产生恐惧、焦躁心理,见到医护人员即哭闹不止。护理过程中应以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要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进行交流,对较大的患儿,要耐心地给予解释,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对于年龄小的患儿要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多与其接触,消除陌生感。治疗护理时,动作轻柔.可采取玩游戏,鼓励表扬法保持患儿情绪稳定.②手足口病是突发性传染病,容易引发社会恐慌,造成心理恐惧,难免会过度紧张.影响治疗。因此,本院在手足口专科的走廊、诊区等显要位置张贴防治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及手足口病病情告知书,并根据家长的年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及心理需求。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及针对性的指导。努力消除恐慌。使家长认识到,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只要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情很快可以治愈,从而消除家长的恐惧,配合治疗,提高护理质量。
  4.7 加强健康教育 专职护士利用板报、讲课、座谈、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家长进行健康教育[5],通过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知识,此加强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指导家长做好要幼儿卫生保健,做到饭前洗手。大小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房内要保持空气新鲜。应加强锻炼,保持营养均衡。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出入拥挤的公共场所.
  5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的部分型别引起的儿童常见病,每年都有大量病例报告[6]。从2008年5月2日起被定为法定丙类传染病。近几年,发病呈上升趋势,本院近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大幅增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病的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6、7三个月,高发年龄为l-4岁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原因可能为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低,幼托儿童相互接触密切,活动场所密集,空气流通较差,家长及老师认识不足,卫生难以管理,故易引起交叉感染。调查结果证实,手足口病易暴发流行,并发症多,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应重视本病的疫情监测与防治措施研究[7]。疫情暴发后对疫源地及时采取正确的消毒处理措施,特别是对疫源地进行饮水消毒以及将患儿隔离治疗,可以较好地切断传染源,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展。同时加强培训,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固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0):69-71.
  [2] 黄玉华,刘丽华.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38):693.
  [3] 杨瑞梅,姬爱华.72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4):350―351.
  [4] 安徽省卫生厅、手足口病防治读本[J].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15.
  [5] 陈春芳,俞申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復,2008,7(1):25―27.
  [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版)[EB/OL].
  [7] 祁银祥,陈明军,李彦祥,等.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4):243-244.
其他文献
【关键词】卡托普利;内皮缩血管肽類;心力衰竭;充血性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52-02
【关键词】整脊疗法;穴位注射;慢性功能性腹瀉;脊柱相关性疾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27-01
【摘 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演变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机制、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34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伤后35-155天,演变为血肿后症均加重,28例患者经钻空引流术均治愈。结论:TSE是CSDH形成的因素之一,中老年多见,对TSE患者应行动态观察CT或MRI,早期发现CSDH。  【关键词
【摘 要】艾滋病在全球不断扩散和流行,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灾难性疾病。中西医并重,实现优势互补,可能是艾滋病治療的新模式。目前艾滋病的研究很多,但存在的不足也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关键词】艾滋病;中西医;概况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031-0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摘 要】目的:对曲张大隐静脉改良腔内激光治疗术术后疗效进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分析,明确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优劣。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3月间收治我科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经术前查体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严重深静脉反流等情况50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应用改良激光治疗术式操作;采用历史对照的研究方法,调取2008年5月—2009年8月间应用传统激光治疗术式操作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
【摘 要】目的:观察温灸加电热药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1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9例,采用温灸及电热药袋治疗;对照组109例,口服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各项症状指标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轻、中、重不同痛经程度患者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及随访第3个月痛经症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口服西药硝酸异山梨酯10mg每日3次,治疗组加用自拟通痹宁心汤,每日1剂,治疗8周后,观察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血压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经8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显效率明显
【摘 要】通过对我院护理信息化使用的“军卫二号”远卓信息化系统中的护理记录单、电子护士交班记录、电子生命体征单、PDA采集系统、压疮及跌倒危险度评分表、特护记录单等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常见问题主要有7个方面,与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疾病的专科观察能力较弱、系统操作不熟练、护理文书质量的层级管理等有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对策提高电子护理文书记录的有效、准确、及时,努力实现护理信息化的电子化、标
【摘 要】目的:通过对比传统手术与B超引导穿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相关研究,阐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能有效减少出血性并发症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结石患者案例,统计并对比分析了传统组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组两组手术过程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传统组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组两组手术过程及术后出血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组出血相关并发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彩色多
【摘 要】目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解除焦虑情绪,提高其舒适度。方法:将10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和护理,卧床体位为平枕头低臀高位;观察组除与对照组进行同样的护理外同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孕妇卧床期间心理状态、卧位舒适度及自觉不适症状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