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之“静穆”中的“金刚怒目”论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陶渊明,既要从“静穆”中理解“金刚怒目”的局限,也要从“金刚怒目”中来理解“静穆”中的反抗因素。从“金刚怒目”思想斗争的胜利到“只有父子无君臣”的理想社会的描写而折射出社会现实,怎一个“静穆”所能了得?由怨而不怒到愤而归隐,是屈服与反抗的本质较量,其人文内涵意义久远。
  关键词:反抗 解脱 人文丰碑
  一般说来,任何时代进步作家的世界观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反映在其行动和作品中,自然会出现一些复杂的矛盾现象。透过那些复杂的矛盾现象,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金刚怒目”和“静穆”看起来很矛盾,但事实上,他们的涵义属于内容和风格的范畴,这就必然和作者的生活道路、政治态度以及在阶级教养,特别是时代影响下所形成的品格、作风有着密切的联系。
  反抗因素既然是陶渊明归隐原因的主要方面,那么他能写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是很自然的。同时又因为他政治上的反抗性,是通过带有消极因素的归隐来表现,并从而受到一定的局限。反映到作品上,“金刚怒目”的东西就不会更多;那为数不多的“金刚怒目”,也难以孤立地予以更多的评价。同样理由,对“静穆”一类的作品,既要从“静穆”中理解“金刚怒目”部分所受到的消极因素的局限,也要从“金刚怒目”中来理解“静穆”部分中所含有的反抗因素。
  从这样的角度来考究陶渊明“静穆”部分的作品,实在是不够“静穆”。以《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诗并记》以及《饮酒?结庐在人境》三篇具有“静穆”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论证,看看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归去来兮辞》当为陶渊明在思想斗争胜利后谢绝仕途生活的宣言。那么就可以这样理解:其中乡村景物的优美,闲适心情的酣畅之所以写得十分突出,一方面是因为他刚刚脱离仕途,乡村的朴素生活对他来说,是何等自由!这是两种不同境遇比较下所得到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反抗因素的作用,自觉不自觉地极尽抒发对自由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更加印证了他对仕途黑暗的厌恶程度。爱憎之情溢于言表,非“静穆”二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陶渊明对虽有父子但无君臣那样一种没有阶级剥削与压迫的社会的憧憬,实际上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折射。其中对桃花源中人物生活之所以表现出如醉如痴的向往,同时也是有《归去来兮辞》的作用。这是对当时政治态度和社会理解最为人文化的表白,当然也不是“静穆”二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饮酒?结庐在人境》似乎成了“问题”,这里不妨将原作抄录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古今学者解此诗,无论肯定或批判,似乎都没有着重就全诗作具体分析,因而也就不容易使论点符合原作的宗要。其实这首诗的意思也没有什么更玄虚的地方:开头四句是说隐居的心情,“心远地自偏”虽然说得委婉,但是那种无视官场名利的态度仍然表现得非常明显,其中反抗的因素与归隐本身并无二致。也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感情基础上,通过采菊见南山的线索,进一步写出活泼、自由的自然景象,并从中体现出具有道家意味的纯自然哲理,将自由解放的心情融于其中,创造性地显示出景、理、情三者高度融合的特色。究竟哪是景、哪是理、哪是情,已经难以区别,于是生发出“忘言”之乐的境界。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确有反抗的积极因素,决不是“静穆”二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通过上述三篇代表作的论析,可见陶集中“静穆”只是他的外表。即便是外表“静穆”,又有什么不可以赞美的呢!因为他不是为“静穆”而静穆,而是以“怒目”为体,着“静穆”之衣。如果非要直白其义,干脆写篇议论文了事。
  因此,只有对陶集“静穆”部分的作品有了真正的理解,才能较深体会“金刚怒目”部分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了解他很难孤立落实的原因及其所受到的局限。这种局限有外界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中国知识分子一向以怨而不怒为立身准则。身为一介书生,没有像绝大多数的文人那样无奈地苟且偷生,而是归隐仙野,为自由解放而“静穆”放歌,其精神何其可贵!
  陶渊明所描绘的社会理想,构建了不可替代的人文丰碑,润泽了千百年来探索者和奋斗者的心田,是中华民族巨大精神江河的渊源之一。深入挖掘中华先贤的智慧宝藏,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外,陶渊明创造的意境美和环境美,以及反璞归真的美学意义,融其社会理想于田园牧歌之中,其深层的人文精神宛如丰碑,永远屹立。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徐建融,编著.中国美术史标准教程[M].上海:上海书画社,1992.
  [3]吴小如,等.韩魏六朝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任为,男,长春艺术设计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
其他文献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集福克纳众多创作特色于一体,充分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水平。作品的叙事者“我们”更是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以冷漠、嘲讽的姿态看待艾
摘要:《高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来自农村的刘高兴等人,去城市打工生活的拾荒命运。作品通过描写乞丐、农民工、妓女等城市底层人群,来揭示普通人在城市中艰难生活的共同点。贾平凹在着墨这一群人的时候,重点构建刘高兴的形象,并深刻地剖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所面临的那份无奈与尴尬,从而使得这个形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反思色彩。  关键词:贾平凹 刘高兴 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典型,刘高兴形象区别于老舍笔下的祥子,
航天企业是我国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如何激发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即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但现阶段这一
该文通过对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结合上海、深圳等地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参考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存在诸多缺陷,需要进
《百年孤独》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优秀作品,描写了七代人百年的繁殖与发展,因为缺少沟通,不通伦理,不懂人情,子子孙孙都成为了孤独的人。“小说出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受到全世界的热烈欢迎,被称为拉丁美洲当代文学的第一流作品。”①  马尔克斯用精妙绝伦的笔调操控着宏大的叙事,血腥、殖民、政治等围绕在《百年孤独》这部鸿篇巨制当中,相互渗透而又各自独立。然而,除了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外在叙事和丰富的内容外
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誉为是一本“对人性及生活了解完整且深刻的书”,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塑造了凯瑟琳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现实
Salin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owth-limiting factors for most crop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however,the use of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
摘要:凯特·肖邦是美国19世纪末期女性主义小说的经典作家,她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戏剧性地展现了一位女性在一小时之内经历的多次心情突转。小说中,肖邦运用反讽手法,把19世纪美国女性的生存状况展现在人们眼前,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肖邦 马拉德太太 反讽 情节 氛围  一、引言  凯特·肖邦(Kate Chopin, 1851-1904)是一位公认的意识超前的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她的作品
该文旨在运用现代营销学的理论,对SEW公司现有的营销政策以及实际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评析;对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应采取的营销策略提出个人观点.作者也想以该文对自己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验证出适合中国现状的股利理论,提出完善中国股利政策,甚至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