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开馆\建馆信息

来源 :国际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qwerty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博物馆新馆区开馆
  2009年12月22日'浙江省博物馆新馆武林馆区正式对外开放。位于杭州西湖文化广场E区的浙博武林馆区占地20,991平方米,与老馆孤山馆区相比,武林馆在展览面积、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前进了一大步:可以同时展出文物3,000件(组),比孤山馆区增加了3倍;陈列面积为7,600平方米,比孤山馆区多出一倍;所有的展柜24小时恒温恒湿,这样的条件在全国亦不多见。开馆之际,馆方推出了“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非凡的心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古琴”和“意匠生辉——浙江民间造型艺术”等多个展览。
  伴随新馆的开放,浙博请出了镇馆之宝迎接观众。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山水画长卷《富春山居图》的前半部分——《剩山图》再度露面,这是《富春山居图》自1956年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以来二度展出。相对于第一次为期一周的短暂展出,此次展出时间为3个月。与此同时,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钱谬金书铁券”和“鎏金铜水月观音像”两件五代吴越国时期的浙籍珍宝,也在开馆时“回乡省亲”。责人介绍,考古工作人员正在争取把发掘过程常态化,既让公众看到整理展示的文物,更可欣赏文物挖掘全过程,开创国内旅游产品先河。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地处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耗资2亿多元。博物馆为“南海一号”专门设计建造,总体布局背山面海,由一大四小五个椭圆形连环相扣组成,外形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
  该馆主要由“一馆两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构成,设有陈列馆、水晶宫、藏品仓库等设施。出于场馆容量及日常维护考虑,每天限定3,000人次入馆。
  最大的椭圆馆是三号宫,即为“南海一号”存放地。三号宫主体是一个12米水深的巨型玻璃缸体,其水质、温度及环境都与沉船所在的海底环境一样,因而得名“水晶宫”。在“水晶宫”中,观众可看到存放“南海一号”的钢制“沉井”。从2009年9月试掘情况看,“南海一号”在沉箱中的位置居正,船体木质结构没有被碳化,保存完好。
  “水晶宫”特别建造了两条长60米、宽40米的水下观光走廊,走廊是模仿海底乐园的观光廊用亚克力胶建造,观众可以通过水下观光走廊看到“南海一号”的沉箱的水下剖面。博物馆将开放水下考古工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观众能看到“南海一号”在海底的原始地貌、沉船状况和考古工作人员进行水下考古作业的情景。
  “南海一号”出土的文物存放于6号宫内,6号宫是完全模仿古代造船龙骨的骨架搭建的展厅内部空间。置身其中,仿佛处在古船的核心舱位。“南海一号”的出土文物以瓷器为主,集中了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福建瓷灶窑、福建义窑、浙江龙泉窑等中同古代名窑的制品。
  出土文物皆经过脱盐处理,部分珍贵文物还以海水浸泡维持其沉船环境。其中,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引人注目。青白釉又称影青瓷,是仿制定窑产生的新品种,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
  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南海一号”专家组成员魏峻博士介绍,目前专家组对“南海一号”只有一个大概了解,仅对船体表层进行了试掘,发现有部分瓷器的器形与预料不同。魏峻透露,在今后的挖掘中,不排除出现更大惊喜,而且几率比较大。
  魏峻指出,“南海一号”保护和发掘方法在世界上没有先例。下一步的发掘首先要制定一个比较可行的发掘方案,无论是全部发掘还是部分发掘,是取出来发掘,还是在水箱内发掘,都要进一步研究。他并透露,“南海一号”再次开掘估计需要一年时间。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馆
  
  1月10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在北京开馆。该馆是我国第一家以妇女儿童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余件。该馆位于北京东长安街北侧,外观呈多弧度的流线型,具有强烈现代感,与全国妇联机关大楼、中国妇女活动中心构成一组风格独特的建筑群。
  博物馆实际展线面积6,000多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4层。首层为多功能厅、临时展厅,二层、三层为儿童馆,四、五、六层为妇女馆。
  该馆具有收藏、研究、展示、交流、教育等多项功能,将以保护文化遗产、繁荣文化事业为目标,以弘扬传统美德、陶冶思想情操、实现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为特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妇女儿童的生存状态、地位变化、文化习俗和社会贡献。
  
  本溪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开馆
  
  1月11日,历时3年建设,本溪市博物馆新馆盛装启幕并免费向公众开放。该馆现有馆藏文物近万件,地域特色鲜明,学术价值较高,不乏国家珍品。
  新馆位于大峪新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面积4,000平方米。整个楼体外貌造型为并立的两个方鼎,古朴而典雅。内部采取大跨度悬挑框架结构,形成大面积的无柱展示空间,方便观众参观。该馆共设置了4个陈列厅,包括以“本溪的记忆”为主题的历史陈列厅和3个临时展厅。“本溪的记忆”分为“东北第一人故乡”、“洞穴文化从家园到墓园”、“燕汉东进与高句丽兴起”、“多民族文化融合”4个部分,展示了本溪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光学科技馆将于2010年建成
  
  我国第一个展示光学科技的国家级专业展馆——中国光学科技馆,将于2010年10月在长春投入试运行。该馆是由王大珩、丁衡高、母国光、周炳琨四位院士联名提议,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该馆投资约3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集光学科普教育、光学科技史、科技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共设“奇妙之光”、“光的探索”、“光的时代”等5个主展厅和“千年光辉”、“神州光华”等2个历史厅。
  
  贝聿铭将为南京设计六朝博物馆
  
  记者从南京市文物局获悉,著名设计大师贝聿铭将为南京设计六朝宫城遗址博物馆,展示金陵六朝文化。
  2007年至2009年,南京市考古工作者在原汉府街车站地段发现了六朝时期的南北向夯土城墙,长约100米,宽约25米,极有可能是六朝建康宫城(台城)外重城墙的东墙。该地块开发企业研究决定,在此建设六朝建康宫城遗址博物馆,并出资5,000万元邀请贝聿铭“出山”进行博物馆的设计工作。记者了解到,这也将成为贝聿铭的第75件作品。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落成
  
  2月9日,经过3年多的建设,江苏省美术馆新馆落成开放,三大开馆特展同时揭幕。
  新馆坐落在南京长江路,位于总统府斜对面,由德国KS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4层,工程总投资3亿元。整个建筑呈不规则的方形,从高处俯瞰,如双手扣合而成的两块整体建筑,似一幅拉直的中国太极图,又似两个大写的字母N和J
  是南京的缩写。   新馆共设有10个展厅,展厅面积比老馆扩大4倍,达到7,000平方米,其中1,300平方米的大展厅就有2个。另外,还有藏品库房4间共1,000平方米。
  新馆开馆之际,馆方同时推出三项特展:走向辉煌——革命征程·江苏新貌作品展,大师大家——新金陵画派暨江苏书画名家作品展,传世经典——南京博物院·江苏省美术馆藏品展。
  “大师大家”主要展出长期在江苏生活工作过,或为江苏籍贯的29位艺术家的精选作品,包括徐悲鸿、刘海粟、吕凤子、李可染、李剑晨,以及以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以胡小石、林散之、高二适、萧娴为代表的书法“金陵四老”,以及费新我、武中奇等大师大家的作品都同场展出。
  在“传世经典”中,展示了南京博物院与江苏省美术馆所藏宋、元、明、清历代书画珍品170余件,分山水、花鸟、人物、风俗、书法等部分。起宋至清,上下纵贯千年历史,涵盖了中国古代各主流画派和名家名作,包括宋徽宗的《鸲鹆图》、徐渭的《杂花图卷》、唐寅的《吹箫仕女图》、郑板桥的《南山松寿图轴》等,吴门画派和扬州画派被重点推出,画展的规模和档次在江苏堪称空前。
  江苏美术馆新馆建成之后,老馆将作为一处优秀的民国建筑遗存,加大保护力度,转型为一个民国艺术展示中心,陈列与其文化内涵相符的民国艺术品。老馆地处民国文化丰厚的长江路,与中国近代史博物馆、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人民大会堂、1912街区相毗邻,转型后,将为这条民国文化风景线添上一抹独特的风情。
  
  中国海关博物馆开工建设
  
  中国海关博物馆建设项目2月28日在北京正式开工。中国海关已有3,000年历史。从西周时期出现关卡,至清代前期正式设立的闽、粤、浙、江沿海四海关;从鸦片战争后被洋人控制实权沦为半殖民地海关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海关成立,中国海关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浮沉。
  中国海关博物馆位于北京建国门内大街古观象台西侧。建成后将成为展示中国海关历史沿革的平台,同时也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首任新中国海关总署署长任命书、见证了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的“海关902艇”、李鸿章题写的“津海新关”牌匾、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1894年印制的大幅“中国灯塔图”等珍品,届时都将在海关博物馆展出。
  
  南宋官窑博物馆三期工程启动
  
  3月2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正式开启,并将在今年国庆节建成。
  三期扩建工程包括南宋历史陈列厅、陶瓷文化展厅、陶瓷文化园和景观绿化等配套设施。其中陶瓷文化展厅的功能为展品陈列,南宋历史陈列厅展示南宋杭州人文历史,陶瓷文化园将举办陶瓷专题的沙龙活动等。
  扩建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的总占地面积将达60亩,全馆将形成以郊坛下遗址为中轴线,西侧展示陶瓷文物,东侧为陶瓷文化休闲区的空间布局。
  据悉,三期扩建完成后,南宋官窑博物馆将举行两个大型展会—一南宋历史文物展和南宋瓷器精品大展,出展的瓷器将有100多件精品,其中一些珍贵瓷器将从北京故宫和国家博物馆等知名大馆首次外借出展。
  
  展览撷英
  
  百余珍贵三国文物亮相国家大剧院
  1月15日至3月15日,“赤壁怀古——大三国志展”在国家大剧院北水下廊道东展览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17件(组)珍贵文物及十几件辅助展品集中亮相,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52件。
  为了再现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中日两国专家历经三年时间,寻访中国国内70余处与三国有关的古迹遗址和博物馆,从11个省市34家文博单位的藏品中遴选出多件文物,构成“大三国志展”。此前,该展于日本展出期间,总参观人数突破百万人次,创下中国文物展览在日本展出的最高记录。
  此次展览展品珍贵,远至三国、近至明清,中间横跨1,800多年,更有不少是只能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国家一级文物。环首铁刀、铁戟、铁矛、“黄武元年”铜弩等各类体现当时军事面貌和成就的兵器集中展示。其中,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铜扎马钉和连弩最为引人注目,诸葛弩可以连发10箭,国际上将其视为中国冷兵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杰作。
  此次展览中的国家一级文物——曹操之父曹嵩丧葬殓服的银缕玉衣,也让观众大开眼界。此玉衣又称玉匣,分头部、上衣、手套、裤筒、鞋子五部分,共用2,464片大小不等的玉片和银丝编缀而成,工艺复杂,制作考究。
  此外,高152厘米的绿釉陶座铜摇钱树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而展品中的“衮雪”石刻拓片,相传是曹操亲笔所书,这件书法作品是从汉隶到魏碑过渡阶段的书法写照,也是众多书法爱好者追捧的极品。展品中还有被列入历史教科书的国宝“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而“正始元年”铜熨斗在装上木炭后可用于熨衣,可以说是熨斗的鼻祖。从湖北出土的“青瓷香熏”,则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喜好。
  作为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首个大型文物展,大剧院不仅为这批国宝量身打造了陈列展厅,还首次启动了4个世界顶尖的恒温恒湿展柜放置铜器。
  
  辽西文物亮相南越王博物馆
  
  1月26日,“朝阳古事——辽西出土文物展”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幕,该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馆联合辽西博物馆共同主办。
  辽西地区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山戎、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多个民族,形成了朝阳大地上独有的文化。这个前临渤海、背枕大漠、西接河北的古城,成为东北地区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
  本次展览分为“三燕故都”、“隋唐重镇”、“契丹中京”三个部分,展出文物200余件,均是出自朝阳地区的精品文物,时间贯穿三燕至辽代,既有展示游牧民族“骑风猎韵”的车马器、饮食器,也有体现民族融合、富有生活情趣的唐俑、妆饰等。
  在展出的唐代厌胜俑中,有一种黑色俑,俑两头均有兽身人面造型,庄严肃穆。虽然只有几十厘米高,却承担着保卫墓主人的功能。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鲜卑的花树状金步摇。金步摇是一种始于春秋、盛于汉唐的饰品。漏窗似的镂花金牌,上有花树从中心向外扩展,枝枝、丫丫上挂着一片片桃形金片,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霜,三燕花树状金步摇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彩。据介绍,这支步摇是现在发现的慕容鲜卑族步摇中最古老的一支,并且含金量高达85%—92%,纯度之高也属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步摇的传说赋予了这件小小的首饰新的意义,据说,三国时期的鲜卑族方言中,“步摇”的读音与“慕容”相近,“步摇”讹传成“慕容”,进而又出现了充满世外风情的“慕容”姓氏。
  此次展览将展至6月7日结束。
  
  哈萨克斯坦举行中国丝绸艺术展
  
  2月3日,“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艺术”展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独立宫拉开帷幕。在展出的145件丝绸精品中,有战国秦汉带有梦幻神秘追 求和充满神往仙景的织锦,魏晋具有异域题材和色彩的绫绣,唐宋雍容华贵和清秀儒雅的锦罗,蒙元金碧辉煌的织金锦,明清森严的等级服饰和吉祥寓意的衣裳和绣品,以及近现代婀娜多姿的服饰和数码高新丝织品,都一一重现着千年丝路的风采,让当地观众如痴入迷。
  此次展览为期两个月,分别在哈首都阿斯塔纳和前首都阿拉木图两市举行。
  
  浙江省博物馆举办馆藏珍玩展
  
  2月4日起,“聚珍荟宝——馆藏珍玩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展出。该展览展品均来自浙博馆藏,分为玉器类(包括玛瑙、水晶)、金银器类、文房类(包括竹刻臂搁、笔筒、砚台、墨块等)以及杂项类(包括象牙、犀角雕、核雕、木雕、雕漆、鼻烟壶等)等四部分。其中,明柳如是写经白端砚、明犀角夔龙杯、清染牙“白菜叫蝈蝈”以及清雕朱漆波涛鱼纹圆盒都是平素难得一见的珍品。
  浙江省博物馆现馆藏文物门类众多,除书画、陶瓷、青铜器等几大体系外,还收藏有大量的传世玉器、金银器、文房用品以及杂项文玩,统称杂项,虽不足以独立地构成完整的收藏体系,但同样也是馆藏的重要组成。通过这些文物,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浙博馆藏的总体风貌,同时还可以管窥中华古老文明的博大。
  
  “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在首博开展
  
  2月4日,“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此展通过近200件精美的外销瓷器,展现了清代尤其是18世纪中国瓷器艺术在中西方经济、美术、文化交流与互动上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瓷器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6世纪起,中国外销瓷器大量进入欧洲。据最保守的估计,18世纪,中国瓷器输入欧洲的数量在6,000万件以上。
  很多中国外销瓷按照西方人审美收藏和生活需求制作,有西方人极感兴趣的中国特色主题如花鸟、山水、人物、民情等,也有反映西方生活场景和艺术特色的主题,形成了结合中国陶瓷彩绘艺术与欧美艺术精华的特色。该展览将于5月结束。
  
  “楚文化”领衔深圳博物馆开年大展
  
  2月5日,作为2010年的开年大展,“剑舞楚天——湖北出土楚文物展”在深圳博物馆新馆华丽启幕。领衔此次展览的“主角”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楚文化。
  此番深圳博物馆“联姻”湖北省博物馆,引进文物138件(套),除越王勾践剑之外,其余文物均系湖北九连墩遗址出土,包括青铜礼器、玉器、乐器、漆木器、兵器、车马器等。本次展出的楚地乐器亦各有特色,除了编钟、编磬之外,还有两把古琴。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目前最早的古琴均出自楚地,有五弦、七弦、九弦、十弦琴。约在汉晋时期,基本以七弦固定,并延续至今。本次展出的十弦琴为考古中仅见,是迄今所见先秦至西汉时期最精美的琴。此外本次展览的重要展品还包括,铜人擎灯、=三人踏豕玉坠饰、龙座飞风、彩漆鹿角木卧鹿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古楚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审美。
  本次展览的另一大看点就是国宝——越王勾践剑。此剑于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布满菱形暗纹,剑格两面分别镶嵌蓝色琉璃和绿松石,剑首内铸有十一道圆圈匀称和谐,剑身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勾践。该剑用料为合金,铸造工艺十分先进,历经数千年而犀利如昔。
  展览将持续到5月30日,观众可免费参观。此后,这批展品将赴台湾展出。
  
  内蒙古博物院大辽文物展在台揭幕
  
  “黄金旺族:内蒙古博物院大辽文物展”2月5日晚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揭幕,115组以契丹黄金文物为主的稀世珍宝保险总值高达7亿元新台币。该展览由内蒙古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旺旺中时集团联合主办,展示契丹民族横跨春秋战国至宋辽时期的千年草原文化,展品包含金器、瓷器、玻璃、服饰、马具、兵器以及生活器皿等,其中一级品文物几近半数,创下近年来大陆一级品文物在台展览总数的最高记录。
  整个展览共分“敕勒川草原文明”、“辽代马具与生活工艺”、“辽代三大考古挖掘——陈国公主墓、吐尔基山墓、耶律羽之墓”、“灵魂不灭”和“永恒的宗教观”等五大部分。展品中以曾在日本创下百万参观人潮的陈国公主墓黄金面具、首次公开展示的神秘女萨满“吐尔基山墓”文物,以及含金量高达94,56%的大辽开国大臣耶律羽之墓出土的摩羯纹形嵌松石耳坠等,最受人瞩目。
  
  首都博物馆举办文化使者利玛窦展览
  
  2月6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联合举办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利玛窦曾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他是第一位把近代西方科技与艺术成就介绍到中国的欧洲人,使中国人了解了西方创造的精密器械、写实油画,以及《几何原本》等科学著作。利玛窦去世后在万历皇帝的允许下安葬于北京,而展览协办方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正是他的故乡。
  展览分两部分介绍了利玛窦作为传教士、翻译家、数学家和地图绘制家的一生。他26岁就随一支葡萄牙船队离开家乡,曾旅居印度的果阿、中国的澳门和南京。第一部分用实物和文献展示了利玛窦带到中国的欧洲文明。意大利策展方精选了70多件展品,包括古罗马建筑、典籍和科学仪器等,同时,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等多位意大利油画大师的作品也一一亮相,体现了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新成就、新风尚。第二部分由中方从国内各大博物馆精选的60多件展品组成,通过明朝时期的青花瓷、金银器、佛教造像和水墨画等,反映出当时巾国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时代风貌。
  展览将在北京展至3月20日,此后将转至上海和南京展出。
  
  秦秉年捐赠历代玺印展在宁波博物馆展出
  
  2月9日,“秦秉年捐赠历代玺印展”在宁波l尊物馆展出,本次展览精选了秦秉年所捐其父秦康祥旧藏的近170方玺印。
  秦康祥系民国时期沪上著名收藏家、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其印章收藏种类丰富,品质上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次展出的玺印上至战国、下迄清朝,材质铜、玉、牙、石各异,或古朴典雅,或意趣率真,或端严宽博,或潇洒隽逸,展示了中国灿烂多姿的玺印文化。
  据宁波博物馆有关专家介绍,先秦前,玺、印是一物。秦始皇以后,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官吏及一般人所使用的称“印”。印分官印和私印。春秋战国时期,玺印创作呈现出自然、率真、质朴的艺术风格,本次展出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官印尤其值得一看。秦汉时期印章风格趋于古朴平整,专门创造了一种用于印章的文字:“缪篆”(小篆与汉隶之间的一种字体),其笔画横平竖直,方中带圆,迎合了儒家谦和恭让、端庄典雅的中庸哲理。唐宋是书法、绘画的鼎盛时期,但印章却远不如质朴典雅的两汉。元代花押印一枝独秀。明清时期,一些失意文人纷纷介入印章创作,将自己的情感及书法、绘画的某些因素注入创作 之中,使方寸之地呈现出气象万千、五彩缤纷的新面貌,又将印章艺术推向另一个高峰。
  
  台北故宫首次展出清代中俄划界等“极机密”档案
  
  2月10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失落的疆域——清季西北边界变迁条约舆图特展”,首次展出清代中俄边界划定文献和界图等机密文件与档案。据介绍,台湾有关部门承袭了清代总理衙门与北洋政府的机密档案,并于2001年开始寄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很多珍贵档案长久以来一直以“极机密”档案标注,从未公开,直到2007年,台湾有关部门同意将这些档案予以解密。
  
  启封西域遗宝——新疆考古大发现
  
  从2月10日开始,持续开展到6月份的大型文物展“启封西域遗宝——新疆考古大发现”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举行。
  这次展览由乌鲁木齐市文化局、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主办,主要展出的是近年来新疆文物考古的新成就以及文物普查成果,内容包括:萨恩萨依墓群、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罗布泊小河墓地、天山北路墓地、五堡古墓地、苏贝希古墓群、洋海古墓群、吉林台古墓群、拜城克孜尔吐尔古墓地、柴窝堡林场墓群、察吾呼墓地(察吾呼文化)以及山普拉古墓群等,为了能让参观者直观地享受展览,展览还专门制作了小河墓地的外景模拟场景,将重点展出陪葬木雕人像、缀织条纹毛裹毯、毛织腰衣、草编篓、小型木雕人面像、木雕人像、木梳、木棺、草编篓、毡帽、羽箭、首饰等文物精品。
  
  百余幅徐悲鸿画作2月亮相成都
  
  2月11日,为期一个月的徐悲鸿书画作品真迹展在四川省博物院开幕。展出的作品是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在云贵高原时创作的,共有103件,包括徐悲鸿的魏碑书法作品和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画作等。其中,徐悲鸿最为擅长的骏马图——《奔马图轴》、《双马图轴》、《饮马图轴》也在本次展览中。此次参展作品来自云南博物馆和贵州博物馆。
  
  世博年上海博物馆力推六项重量级大展
  
  “世博年”内,作为上海文化集散重地的上海博物馆,将大手笔推出一系列展事,为东道主增光添彩。历时数年筹备,6个重量级展览3月起陆续登场。
  定于3月率先亮相的“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15世纪20世纪”,由世界最著名的西方艺术收藏机构之一、有“文艺复兴艺术宝库”之称的乌菲齐博物馆带来82件西方绘画杰作,其中包括波提切利和提香的名作,分“风景”、“静物”和“肖像”三个篇章进行展示。
  六大展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定于世博会前夕举办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展。今年恰逢这位中西文化交流使者逝世400周年,马尔凯国立美术馆等数十家意大利艺术机构此番拿出藏品180件,从利玛窦出生地,沿其东进之路一路铺展,直到北京。该展收集的各种沿途风物记录,似一幅明末清初中国和意大利的风貌图。
  下半年,上海首次以印度历史艺术为专题的“印度古代神庙艺术展”将在8月揭幕。展品由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共同提供,100多件印度神庙的建筑构件、青铜雕塑、绘画、陶器和丝织展品,将一起勾勒出公元1世纪至19世纪古印度文明的曼妙轮廓。稍后,世界四大著名博物馆之一的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也将携叶卡捷琳娜女皇的精品秘藏相继登场。
  2006年,“中日书法珍品展”曾轰动一时。而今年该馆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再次联手,将在9月举办“中日珍藏唐、宋、金、元绘画展”。在日方提供的40件展品里,不少是已在中国难觅踪迹的古代画家作品,如已确定来沪的梁楷《出山释迦图周》、牧溪《远浦归帆图卷》,均为极品。而“鉴真与空海: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展,则侧重于中日古代雕刻作品。
  
  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开幕
  
  由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及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15世纪20世纪”,3月10日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展出的82幅绘画精品均来自世界著名的乌菲齐博物馆,展品数量之多在该馆借展历史上十分罕见。如此众多意大利艺术遗产获得批准来华展出实属不易。展览由乌菲齐博物馆馆长安东尼奥·纳塔利(AntonioNatali)策划,在意大利艺术、人类遗产及佛罗伦萨博物馆联合管理局特别文物管理机构的配合下,以及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和意大利外交部的支持下得以实现。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乌菲齐博物馆所藏从15世纪到20世纪之间风景、景物、肖像i种类型的绘画珍品,其中包括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大师波提切利的《三博士来朝》、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大师丁托列托的《莱达与天鹅》、提香的《维纳斯和丘比特、狗及鹌鹑》,以及众多16至20世纪中叶意大利画家的重要作品,同时还有部分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及18、19世纪法国、德国艺术家的肖像和风景作品。
  在当今世界最知名的博物馆中,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乌菲齐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家美术馆,1581年由著名的梅迪奇家族创建,最初是该家族的私人收藏馆,之后演变为博物馆。也因此,建馆伊始便已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丰富的艺术宝库。该馆藏有多达4,500幅珍贵的艺术创作,此次在上博的展出,也是乌菲齐博物馆来中国举办的第一个规模性展览。
  展览自3月1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至6月6日结束。根据展览组织者的计划,此次展览在上海闭幕后,还将在国内另外4个城市先后巡展,共计历时一年半之久。
  
  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逾百件“马王堆”珍品
  
  2月10日起,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展开始向公众开放。展览通过青铜器、漆器、丝织品、玉器及帛书等珍品,从饮食文化、养生保健、衣饰美容以至典籍收藏等方面,展现了汉朝贵族的生活面貌。
  该展览由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湖南省博物馆合办,展出珍贵文物逾百件,其中包括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猫纹漆盘”、“云纹漆案”、“彩绘漆奁”;巾国现存最早有关养生学和医学的专著如帛书《养生方》、医简《合阴阳》等。
  马王堆汉墓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为研究汉代贵族生活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有助于公众认识汉代物质文明和艺术发展。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3日。
  
  新疆文物将赴美国展览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丝路奥秘”新疆文物展将于2010年3月28日在美国洛杉矶拉开帷幕。这是新疆自治区首次在北美地区独立举办文物展览。
  本次展出的文物均出土自新疆,年代从距今3,800年前的小河墓地到宋元时期,时间跨度较大。精选的99件(组)文物充分体现了新疆的民族特色,不仅有丝绸制品,也有纸质文书、金器、壁画以及干尸等。新疆文物部门已与美方签订两个展场,3月28日一7月25日展览地点设在美国洛杉矶保尔博物馆,8月29日一12月31日转站美国休斯敦自然科 学博物馆。第三展场初步定于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此次展览将以实物形式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元文化和多种文明在这里长期共存并不断融合。
  
  博物馆行业资讯
  
  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将进行改造维修
  莫斯科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今年将启动改造维修工程。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今年9月开始,2015年完成,主要是完成博物馆房顶和内部展厅的改造,并开发地下空间。计划于2018年前完成的第二阶段将对博物馆周边建筑和环境进行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开辟出一个现代化博物馆街区。改造工程资金由俄罗斯联邦预算拨款,博物馆改造后总面积将达5万多平方米。
  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位于莫斯科市中心,1912年6月正式开放,1937年开始以普希金的名字命名。其主要藏品为从古罗马、古希腊时期至20世纪的欧洲其他国家及俄本国的雕塑和绘画作品,目前藏品超过64万件。由于藏品数量不断增加,展厅空间已难以满足展品展出和游客参观的需要。整个改造期间,博物馆将部分开放。
  
  法国蓬皮杜中心分馆即将落成
  
  位于法国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全称为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素以大胆的造型和现代气息浓重的建筑设计著称,更以丰富的馆藏和陈列,不间断的临时展览位居全球现代艺术博物馆第二位。日前,蓬皮杜中心在法国东部城市梅兹建设的分馆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又一座现代气息浓郁的文化设施拔地而起。
  蓬皮杜中心梅兹分馆所处的洛林大区与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交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称为“欧洲的十字路口”。2003年1月,经法国文化部同意,蓬皮杜中心和梅兹市对外宣布共建梅兹分馆的决定。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的设计方案在随后进行的招投标中胜出。2006年11月,梅兹分馆举行奠基仪式,工程持续3年多的时间。
  梅兹分馆被媒体称为像一个巨型不明飞行物。波浪形的屋顶如六边形的大贝壳,从中庭至顶端耸立着一根高77米的巨柱,象征1977年开馆的蓬皮杜中心。整个建筑的屋顶由东方传统建筑常用的木结构支撑,用云杉做成的总长18公里,重650吨的横梁在屋顶构成网状结构,外面覆盖着8,000平方米的半透明膜。使得该馆白天光线充足,晚上外观非常靓丽。在这个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中,5,000平方米用于艺术展览。
  2010年5月12日,蓬皮杜中心梅兹分馆将正式揭幕。揭幕展览《杰作?》目前已经筹备就绪,马蒂斯的《国王的忧伤》、毕加索的《晨歌》、米罗的《蓝色二号》和马歇尔·雷斯的波普作品等一批现代艺术杰作届时将在该馆亮相。
  
  卡拉瓦乔艺术展在意总统府开幕
  
  2月20日,意大利画坛巨匠卡拉瓦乔艺术展在位于罗马的意大利总统府隆重开幕。该展览将持续至6月13日。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此次卡拉瓦乔艺术展旨在纪念其逝世400周年,共展出了卡拉瓦乔的24件作品,其中包括《酒神》、《骗子》等杰作。据了解,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观众预定人数已高达5万,很多预定来自国外。为了配合本次艺术展,2月25日至4月9日期间,在意大利罗马展览宫还将举办有关该展览和卡拉瓦乔作品的免费系列讲座。
  
  毕加索艺术展在普希金美术博物馆开幕
  
  塔斯社消息,2月25日,毕加索艺术展存莫斯科普希金美术博物馆开幕。该展览是俄罗斯201 O法国年的文化活动之一。俄罗斯总统夫人韦特兰娜·梅德韦杰夫,俄罗斯文化部长亚历山大·阿夫杰耶夫和法国文化部长弗雷德里克·密特朗,俄罗斯的主要博物馆和画廊的负责人、知名艺术家均出席开幕式,可谓规模空前盛大。据悉,此次毕加索艺术展展出的毕加索艺术名作多达280件。
  
  韩国追索流失文物出新招
  
  韩国一位外交消息人士表示,韩国政府已经决定正式要求法国政府“永久出借”1866年被法军掠夺走的外奎章阁图书,并计划3月向法国发出外交信函。
  报道称,永久出借是指从法国租借外奎章阁图书后,每四年延长租借合约,是一种无限期租用的方式。这是考虑到韩国国民希望尽快收回外奎章阁图书的心愿和法国政府不允许返还所有权的立场而选择的折衷方案。
  一位韩国政府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两国政府此前进行了口头交涉,但最近法国方面要求韩方用文件转达政府的最终立场。韩国政府听取市民团体等各界的意见,认为“永久出借”是最现实的方案,并计划通过正式公文发出相关要求。
  今年1月,法国法院曾以“外奎章阁图书是巴黎国立图书馆所珍藏的国有财产,当时的获取手段和客观条件不能影响该图书是国家财产的事实”为由,驳回了韩国要求归还该文物的诉讼。
  
  英国将约25,000件古文物送还埃及
  
  埃及文化部长法鲁克·胡斯尼3月4日表示,英国已将一批约有两万五千件的古文物送还埃及。
  法鲁克·胡斯尼在当天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这批文物被分装在85个盒子里,通过埃及航空公司的飞机,于3号运抵埃及。他还透露,在这批文物中,有些文物非常稀有,包括一把约20万年前的石斧和几件公元前7000年的手工陶器。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扎希·哈瓦斯则表示,英国归还这批古埃及文物,是埃及方面与英国伦敦大学通过艰苦谈判取得的结果。哈瓦斯还介绍,自2002年他就任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以来,埃及已成功追回约三万一千多件被盗文物。
  
  巴西发现古亚马逊文明遗迹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6日报道,巴西和玻利维亚边境地区大片森林被砍伐,露出的土地上竟出现大约260条大街、沟渠或围墙形状的遗迹。它们或呈圆形,或呈方形,中间有路相通。科学家说,这可能是一个失落文明存在的证据。
  这些几何图形都是土木结构,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还有的是同心圆或是更复杂的几何图形,如六边形、八边形等。这些图形由一些道路相连。目前,诸如此类的遗迹已发现有200多处,面积达240平方公里,几乎覆盖了玻利维亚北部和巴西的亚马逊州。这些几何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1283年,也有一些考古学家说可以追溯到公元200年。第一个几何建筑是1999年发现的。
  一些沟渠宽达10米、深达3.3米,最大的圆形沟渠直径达333米。科学家们还发现,多数建筑都建在200米高的山地上。因为视野清晰,居民有很大的防御优势。当然,也有研究人员假设,这些建筑可能是某些古代仪式的举行场所,因为里面使用了很多象征性几何形状。
  巴西帕拉联邦大学的丹尼丝·沙恩说:“不管这 些建筑是单纯的礼仪场所还是防御阵地,但显然在与欧洲发生联系前,这里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他估计,建造一个图形大约需要300人。这也就意味着,这两百多个几何建筑需要6万人修建。而在森林深处,可能还有数千处类似的遗迹没有被发现。
  对一些地点的挖掘显示,这里可能是永久居住地,里面发现了一些陶器、木炭以及打磨过的石器碎片。以前的研究认为,亚马逊热带雨林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繁衍生息,因此,这里仅能支持小型、临时村落,不可能存在复杂的社会组织。而现在的发现证明,这里很可能曾存在复杂的人类社会。那里的人可能因500多年前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灭绝。
  
  墨西哥发现阿兹特克神庙
  
  2月,墨西哥考古学家在首都墨西哥城发现了一座阿兹特克神庙,这座神庙直径14米,约建于公元1486至1502年之间,神庙里供奉着阿兹特克文化中的风神,墨西哥人于1160年定居墨西哥河谷,于1325年建立特诺兹提朗城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城,号称阿兹特克帝国,其传承的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并称为中南美三大文明。
  
  瑞典在波罗的海发现千年沉船
  
  瑞典国家遗产委员会3月9日宣布,勘探人员在波罗的海海底发现了12艘千年沉船,其中一些保存完好。
  委员会成员诺曼介绍说,那些沉船是一家天然气管道公司在勘探海底路线时发现的,该公司计划在波罗的海海底铺设一条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管道。那些沉船中,有一些很可能来自中世纪,拥有800乃至1,000年以上的历史,而另一些则来自17至19世纪。
  “这一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在观看了它们的照片后发现其中有3艘保存完好。”诺曼说。
  这12艘沉船全都位于瑞典专属经济区内,而且恰好位于规划中的天然气管道线上,发现它们的天然气管道公司表示,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尽量避开沉船。
  诺曼表示,瑞典国家遗产委员会希望能够获得瑞典政府的批准,尽快打捞并研究那些沉船,因为“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过去的生活”。
  目前,瑞典政府主管部门尚未做出最后决定。
  由于波罗的海海水的含盐度很低,这里不存在可以破坏木质船体的蛀虫,因此,这里的沉船一般郁保持了原样。在打捞出的众多沉船中,最著名的便是瑞典皇家海军的“瓦萨”号战舰了,它的名字直接来源于瑞典瓦萨王朝创始人古斯塔夫·瓦萨的姓氏。
  “瓦萨”号长69米、重1,200吨、装备了64门大炮、雕刻了700多尊精美神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豪华的战舰,但在1628年8月10日下水首航那天,“瓦萨”号遭遇强风袭击后沉入波罗的海。1961年4月,瑞典政府将沉睡海底333年的“瓦萨”号打捞出来并建立了瓦萨博物馆。
  
  埃及发掘出古埃及法老雕像精美头部
  
  埃及政府宣布,由埃及和欧洲考古专家组成的团队日前在埃及南部发掘出古埃及法老阿孟霍特普三世的一座巨大雕像的头部。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扎希·哈瓦斯在一份声明中说,阿孟霍特普三世的这一雕像头部有2.5米高,是在位于埃及南部卢克索尼罗河西岸的阿孟霍特普三世的神庙附近被发现的。新发现的头部保存完好,“非常精美的雕像头部表现出法老年轻时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雕像的身体部分几年前已被发现,整个雕像由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有3,000多年的历史。雕像呈站立姿势,头戴古代上埃及地区的王冠,手臂在胸前交叉并持有王室的徽章。
  考古团队的负责人说,在阿孟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文明正处在一个高峰,奢华之风普遍盛行,工匠们讲究对艺术作品进行精雕细琢。
  阿孟霍特普三世是古埃及第十/LSE朝的第九位法老,公元前14世纪前期统治埃及。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2月17日公布了对著名的图坦卡蒙法老木乃伊的DNA及CT测试结果,科学证据表明图坦卡蒙的父亲正是阿孟霍特普三世之子阿肯纳顿。
  
  奥地利多所公立博物馆2010年免费向青少年开放
  
  奥地利教育、艺术与文化部决定:从2010年元月1日起,隶属联邦的全部博物馆以及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将全年向19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免费开放。维也纳市随之做出反应:多所市立博物馆也将执行这一政策。
  为平衡各家博物馆在门票收入上的损失,奥文化部将于2010年投入310万欧元。文化部长克劳迪娅·施密特还承诺,两年内至少拨款1,700万欧元,用于联邦博物馆的建设。获取补助最多的阿贝提那版画收藏馆每年将获得180万欧元,以下依次为:艺术史博物馆(170万欧元)、现代艺术博物馆(135万欧元)、应用艺术博物馆(110万欧元)、自然史博物馆(100万欧元)以及国家图书馆(55万欧元)。维也纳市政府也将为下属的各家博物馆提供相应的门票补贴,总额约为15万欧元。
  此项规定的受益者主要是由社会福利救助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参观展览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奥文化部长施密特称,这是历史性的一步,它为儿童和青少年敞开了文化宝藏的大门,也培养了未来的博物馆参观者群体。
  
  法媒关注法国博物馆界地区失衡
  
  将分别于2010年5月12日和2012年开馆的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梅兹新馆和卢浮宫博物馆朗斯新馆,在掀起博物馆地方化风潮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法国博物馆现状的重新审视。
  据2月12日《世界报》称,2009年,法国36家国立博物馆共接待参观者2,680万人次,其中82%(2,200万人次)由位于巴黎的五家大型博物馆——卢浮宫、凡尔赛、蓬皮杜、奥赛和盖·布朗利博物馆实现。如果我们将视线放得更远,则会发现2008年,全法1,211家公立博物馆(包括国立、省立、市立等)的5,500万人次参观者中,更有91%集中于12个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巴黎大区、普罗旺斯和阿尔卑斯滨海省等)。
  无论国际影响、地理位置,还是馆藏内容,地方小馆都无法与巴黎“五大”,甚至一些发达城市的博物馆相比,坐以待毙是否是唯一出路?法国文化部原博物馆司(现改为遗产司)公共关系部门负责人认为,增加观众数量,首先应提高博物馆知名度。一些博物馆,如里昂美术馆,通过重新装修,以全新气象迎接观众,来达到这一目的。而另一些则通过举办临时展览等大型活动,引起媒体关注。越来越多的地方博物馆加入“法国地方博物馆与美国博物馆交流网络”(FRAME),不定期交换展品。具有国际规模的临时展览往往可以对当地甚至其他城市的观众产生更强的吸引力。2008年,曾在雷恩、鲁昂和马赛巡回展出的“美国艺术中的西部神话”展就为雷恩美术馆赢来3万名观众,相当于该馆年观众总数的一半。
  然而在卢浮宫前任馆长、法兰西学院院士PierreRosenberg看来,这还远远不够。他说,“我注意到,将主要精力投入在组织临时活动以吸引观众,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但如果我们希望观众为博物馆, 而不仅仅为某些临时展览而来,那么加强大学和中学的艺术史教育就是唯一出路。”作为补充,敦刻尔克市美术馆馆长则着重强调将艺术融入城市规划设计,贴近大众生活的重要性,因为“大型展览只会吸引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群,而对于那些远离文化,甚至因失业而露宿街头者,这毫无意义。”
  
  奥地利联邦审计署加强对奥博物馆的审计工作
  
  新年伊始,奥地利联邦审计署就对维也纳科技博物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奥地利美景宫国家绘画馆和维也纳阿尔贝蒂纳版画收藏馆开展了审计工作。据奥地利联邦审计署的工作报告称,上述各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这些博物馆认为藏品是国有财产,他们虽有文物保护方面的考虑但仍在向外出租藏品。有的博物馆在出租藏品时考虑不周,以致造成租金入不敷出,甚至于蒙受亏损,其中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亏损为37万欧元,维也纳阿尔贝蒂纳版画收藏馆为28.8万欧元,奥地利美景宫国家绘画馆为5.4万欧元,维也纳科技博物馆为6万欧元。
  此外,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还违背《联邦博物馆法》将藏品租借给公共机构作陈设之用,以及这些博物馆在联邦博物馆改制后迄今仍没有整理出应属国家财产的藏品清单。针对这些问题,奥地利联邦审计署已加强了对这些博物馆的审计。
  
  凡尔赛宫公布新的工作规划
  
  近日,凡尔赛宫管理委员会主席阿雅贡向媒体公布了凡尔赛宫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规划,规划涉及1,001个项目,包括对国王套房的重新布置,对拉托纳喷泉的翻修,举办当代艺术展等。阿雅贡表示,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规划,早在2003年就开始筹备,所有项目将于2017年结束,国家将为此投入5亿欧元经费。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一些计划存2009年内完成的项目由于缺少赞助而被搁置起来,在经济形势好转后,阿雅贡新年伊始就宣布重新肩动。
  2009年凡尔赛宫共接待游客540万人次,是法国接待参观者最多的遗址类博物馆之一,其中很大部分游客尤其是本土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参观常设展览,音乐会和临时专题展览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为了留住他们,凡尔赛宫工作人员正在筹备一个以凡尔赛宫和科学的关系为主题的展览。阿雅贡还组建了工作组,专门负责设计一个当代艺术的常设展览,这在古典艺术博物馆中还是第一次。除此之外,凡尔赛宫明年还将在王室礼拜堂内举办一系列音乐会,以庆祝王室礼拜堂建成300周年。花园和喷泉是凡尔赛宫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参观的重要内容,凡尔赛宫的工作人员每年都会围绕其大做文章,如“海神尼普顿喷泉池之夜”活动在2009年共接待观众7万人次。今年,凡尔赛宫为该活动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将举办演唱会、芭蕾舞晚会及烟花表演等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活动,以吸引更多的观众。201 1年凡尔赛宫还计划用15天的时间开展以“3V”为主题的活动——即作曲家维瓦尔第(Vivaldi)、凡尔赛(Versailles)、威尼斯(Venice),届时将举行有2.000人参加的化妆舞会。
  这些项目一经公布即引起社会的众多评论,支持者认为,凡尔赛宫在努力贴近大众,最大程度地支持国家文化民主化工作;持异议的人则表示,这些项目会让凡尔赛宫变成一座游乐场,是对前人和古典艺术的亵渎。孰对孰错,一时难辨,一些完成的工程已不可逆转,正确与否或许只能交给历史来评判了。
  
  以色列被盗文物展又失窃
  
  为庆祝一批古董失窃后被找到,以色列博物馆专门办了一个展览,不料一伙窃贼在1月19日晚潜入展厅,又将其中一些贵重文物偷走。
  名为“以色列被盗古董”的展览安排在以色列港口城市阿什杜德的一个博物馆内。当时展出的艺术品共有数百件,全都是从黑市上收回的。
  窃贼19日晚上破坏了博物馆的警报系统后盗走了一些贵重文物,包括亚历山大大帝曾经佩戴过的一枚银戒指,还有一些出土文物,如一支青铜矛、两只金耳环、一些陶器和希腊风格时期的钱币等。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窃贼把展览上的盗窃犯信息展示牌也拿走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向以色列公众介绍官方在处理被盗文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看来以色列当局只能再开始新一轮追缴行动了。
  以色列预防抢夺犯罪部门负责人埃米尔表示,警方会严密监视黑市交易,看这些文物是否会再次出现。
  
  古根海姆博物馆已解决与马列维奇后人的纠纷
  
  古根海姆博物馆宣布,已顺利解决与俄罗斯绘画大师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后人的纠纷。这件纠纷可以追溯至80多年前,艺术家的后人宣称博物馆非法获得了一件艺术家的作品。在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双方表示已经达成和解,但细节不予透露。
  双方争端的起因是一件马列维奇的无题作品的归属权,而古根海姆正计划将这件作品列入到本月举办的一个展览中。
  受争议的无题抽象作品创作于1916年,是马列维奇1927年在柏林展出的70件作品中的一幅,马列维奇在展览期间被苏联政府召回,他把作品托给几个朋友保管。1935年马列维奇去世后,这些油画和素描作品逐渐分散到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马列维奇的后人也开始声称对这些作品拥有所有权。1942年这件作品被佩吉·古根海姆(PeggyGuggen—heim)购买并成为威尼斯的佩吉·古根海姆藏品的一部分。
  在纠纷解决后,古根海姆博物馆将顺利举办展览“聚焦马列维奇1912—1922”,该幅无题作品也将展出。
  
  蒙斯当选“欧洲文化之都”
  
  近日,比利时蒙斯市申办“2015年欧洲文化之都”终于如愿获得欧洲国际评审团投票通过,成为该国继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和布鲁日之后第4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享誉欧洲的文化古城蒙斯,位于比利时西南部的法语区。著名美术大师梵高、音乐大师拉索和象征派诗人魏尔伦都曾在此生活和进行创作,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古老传说中的“龙之节”(Doudou)更是极具欧洲民间传统文化特色,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迎接“2015年文化之都”活动,蒙斯已着手修复名胜古迹,新建一批博物馆和娱乐场所,至少需斥资7,800万欧元,其中80%由瓦隆大区、法语区、埃诺省和蒙斯市分担,其余部分由欧盟以奖励方式支付。
  “欧洲文化之都”每年一届,选定1至2个城市。各成员国提前6年向欧盟职能部门申报一个或几个本国候选城市。第一阶段经欧洲国际评审团近两年的评选和投票通过后,由欧盟理事会决定当选城市。其余4年为第二阶段,由欧洲监理委员会指导、协助当选城市制定一份详细的规划,并监督实施至文化之都活动结束。
  该活动由希腊文化部长梅丽娜·迈尔库里夫人于1983年向欧盟部长理事会倡议,1985年作为欧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框架下的项目被正式推出,是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其成员国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分享,拉近欧洲人民的文化认 同,营造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欧洲共识”。同年希腊首都雅典当选首届“欧洲文化之都”。
  
  埃及修法严打文物偷盗走私
  
  埃及人民议会2月1日通过一项文物保护法修正案,旨在加强对埃及文物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并且加大对文物偷盗和走私的惩罚力度。
  这项文物保护法修正案规定禁止文物交易,只有在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许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义物买卖,并且禁止向外国出售文物。由于有议员提议可效仿某些国家允许部分文物自由买卖,修正案在人民议会经过激烈讨论后方获通过。
  协助起草这一修正案的法律顾问阿什拉夫·伊什马维对媒体说,新文物保护法修正案加重了对文物犯罪的处罚,比如向国外走私文物的量刑将增加至最高1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款100万埃镑(约合18.3万美元),而偷盗文物也会被判处最高10年徒刑。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哈瓦斯说,文物保护法修正案禁止文物交易,但是允许私人拥有文物,前提是不能以此牟利,也不能破坏或者遗弃所拥有的文物。
  近年来,埃及加强了打击文物走私和追讨流失文物的力度。哈瓦斯说,已有数千件文物从国外回归埃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在埃方强烈要求下,法国卢浮宫归还了5件非法流出埃及的古代壁画。
  
  39万件文物划拨国家博物馆
  
  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将其管理的39万余件文物正式移交给国家博物馆收藏,从而使国博的藏品总量突破百万件。这是国家博物馆自1912年成立以来,第三次大规模接收文物,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展品扩容。
  此次移交的文物,总体数量大,品类齐全,历史年代跨度较长,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物精品。在交接仪式上展示了其中的6件:有15和16世纪的鎏金佛造像,明代的青花瓷碗、白玉执壶,还有清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罐和乾隆御题的白玉如意,全都堪称国宝。这次整体划拨的文物珍品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家文物部门和有关部门致力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成果结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外贸口岸验扣并移交文物部门的玉器、书画、金铜佛造像和杂项等文物,共计24万余件;二是从天津外贸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接收的其他文物15万余件。划拨之前,这39万余件文物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保管。
  文物交接仪式上,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希望全国文化、文物部门,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加大对国家博物馆新馆建设支持的力度。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角度,整合文物资源,让重要文物借助国博这样的展示平台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此外,在文物属地化管理问题上,要尽快研究文物分层分类分级收藏的问题,从国家政策层面研究藏品来源,提高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水平。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计划今年底竣工,新馆建筑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19.2万平方米,将成为全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新馆展厅面积将达6.5万平方米,库房容纳量将达到100万至120万件。新接收的这批文物将获得妥善安置,并有望展出供市民参观。
  
  国家支持内蒙古切实保护“壁画博物馆”美岱召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政府获悉,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切实保护被誉为“壁画博物馆”的寺庙——美岱召。
  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境内,由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阿勒坦汗于1565年主持兴建,1606年改建成寺庙,成为蒙古草原藏传佛教的寺庙之源和弘法中心。美岱召占地6.25万平方米,现存大雄宝殿、琉璃殿、三娘子灵堂等古建筑250多间,周围有5米高的石砌城墙,墙上置重檐城楼和角楼。殿内保存有明清壁画1,650多平方米,其中许多反映蒙古贵族礼佛的世俗壁画尤为珍贵,被誉为“壁画博物馆”。
  20世纪60年代,美岱召遭到人为破坏,许多历代文物典籍失遗。近年来,在国家维修专款的支持下,内蒙古逐渐修缮、保护美岱召,并对召庙周边及院内空地进行美化、绿化,提高外在形象观赏度,现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
其他文献
历史学家兼艺术批评家阿德里亚诺·米克辛格(AdrianoMixinge J是安哥拉共和国驻法大使馆的文化顾问,一他创作了小说《坦达》(Tanda)、文集《安哥拉制造:当代艺术、艺术家和争鸣》(Made in Angola:contempo-rary art artists and debates),箕论文《安哥拉的庸俗艺术与政治操作》f‘Kitsch and political manipulat
期刊
“万里无云境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阖家赏月的节日。月有太多的别称:太阴、素娥、玉盘、玉轮、玉钩、玉羊、玉蟾、冰轮、冰镜、月府、月宫、月精、玉兔、蟾宫、蝉娟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蟾蜍、玉兔和嫦娥。  蟾蜍在上古先民心中,是吉祥神圣的灵兽。由于蟾蜍有冬眠的习性,深秋以后,它们就钻入水底的泥里,不食不动,如死亡一般,次年2~3月间复苏,又到静水中产下大量的卵。上古先民对蟾蜍这种“死而复苏
期刊
本文原刊于1893年第72期《大西洋月刊》。本文作者爱德華·莫斯(Edward S. Morse)在担任马萨诸塞州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馆长时撰写了以下文章。  爱德华·莫斯(1838—1925)  ……如果说公共图书馆主要为教育目的而创办,那么公立博物馆当然也应该属于同一类型。我们在博物馆中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件物品传达的信息远远超过很多页的文字描述,一段简单的文字说明外加一件实实在在的物品常
期刊
编者的话:  语言并不总被看作是一种必须加以保存和守护的丰厚遗产。长期以来,各国从宗教或社会的角度出台政策规范本国范围内的语言使用。在国际间,出于文化权利上的考虑,继而是文化身份上的认同,最后出现了活遗产或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使得语言被排除在文化遗产的概念之外。如今,人们正在设想创造一种新型的博物馆。  目前,语言被认为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基本要素,它对维护文化多样性以及发挥文化多样性的作用至关重
期刊
来自科特迪瓦的塔内尔拉’博尼(TanelIa BonI)是一位哲学家,担任全球化调研组织(GERM)科学委员会委员她出版文学作品,同时自己也写诗和小说,曾为多家期刊撰稿,这些刊物包括法国文化部主办的《南方文化》(Culture Sud)和哲学与人文科学国际委员会主办的《第欧根尼》(Diogene)。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ere)关于“感性分享(sharingthe sen
期刊
昨天,@High级人在英国 与大家分享了她的英国巴斯Holburne博物馆之行(错过的朋友可在本微信号发送“巴斯”即可阅读《博物馆游记|大开眼界:当代暗黑系Fairy虐袭老牌博物馆》)。今天,她将继续以海量美图,向大家呈现正在Holburne博物馆展出的展览“不速之客”(Unwelcome Visitors)中的奇妙瞬间。  啊哦,介是什么?!  讲解员不忍让观众迷惑,开口道出了原委。原来这就是身
期刊
《国际博物馆》今年喜迎六十周年华诞——文化遗产专家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之间六十年的会面;记忆、今日与未来之间六十年的对话;还有最重要的是,六十年来向他种文化敞开的胸怀。本刊2008年第1期致力于介绍中国近二十年创立的多家博物馆,因而这一期杂志也成为有关现代性与传统的杰出象征,它代表了多样性,并更新了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不论其为有形还是无形——的观念与理解,以及如何对文化遗产加以守护和保存。它同时也象
期刊
莫罗·罗西(Mauro Rosi)供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一名图书政策专家(隶属于文化部的文化表现与创意产业司),负责管理UNESCO关于语言和多语模式的跨部门平台。    背景    2007年5月16日,联合国大会宣布2008年为“国际语言年”,同时让UNESCO担任各种纪念活动的领导机构。为什么选择UNESCO呢?因为语言在该机构的《组织法》和各项计划(无论是过去还是当前)
期刊
收藏是留住历史记忆的第一道堤坝。收藏的理念、行为模式,不仅会影响博物馆藏品的性质,也会影响未来人类对历史的认知。 《国际博物馆》第235期(全球中文版2007年第2辑)的主题是“21世纪收藏的风险”,在我看来——至少从当前中国博物馆发展势态观察,其中的文章其实和这个主题的关系是十分隐晦甚至是十分片面的。除了中国部分之外,该期文章分为“收藏的他者性和哲学”和“对‘普遍性’的再思考”两大板块。其中只
期刊
居安娜·帕波拉·彼瑞兹·特杰德(Juana Pabla Perez Tejedor)是帕仑克(Palenquera)人,获民族语言学硕士学位。她研究帕仑克语言(the Palenquero language)和文化,是哥伦比亚阿特兰提科大学(the Universdad del Atlantico)人文学院的研究员,并同时在该大学授课。    正如当今帕仑克人自己的说法,他们是美洲一个很小的非洲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