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下肢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和术后下肢肿胀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和术后下肢肿胀情况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促进患肢消肿,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62-02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容易因长期卧床或肢体活动受限造成静脉回流受阻而形成高凝的血流状态,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临床即为深静脉血栓症(DVT)。并发DVT患者容易出现肢体水肿、瘀滞性溃疡、色素沉着、皮炎等一系列表现,影响患者病情恢复[1]。栓子脱落还可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临床多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DVT症风险,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15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排除患恶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器官严重障碍以及患肢伴深静脉血栓患者。男86例,女64例;年龄28~77岁,平均(51.36±5.23)岁;其中68例患者为摔倒致伤,82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经临床诊断9例为股骨干骨折,22例为胫腓骨骨折,12例为胫骨骨折,49例为跟骨骨折,39例患者为踝部骨折,19例为足部骨折。2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包括①饮食宣教:指导患者进食低脂、高纤维素、活血化瘀,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三七瘦肉汤、鱼片汤、金针木耳汤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进食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避免淤血积滞,难以消散,从而拖延患者病程。叮嘱患者戒烟、禁食富含维生素K食物,避免诱发血栓的形成。②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患肢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每日4次,每次10min。③患肢护理:对下肢术后患者,患肢予抬高30°。④病情观察:观察患肢动脉搏动、温度、皮肤颜色、肿胀等情况,询问患者患肢感觉,并及时记录。
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系统性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①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普及DVT症状、诱发原因、发病机制及给患者病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告知患者DVT的形成与其有无合并糖尿病、肥胖等症状有密切关联。同时,对于易并发DVT的患者(有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长期卧床或伴肥胖、吸烟等高龄患者)结合实际病情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改善与控制,如针对伴糖尿病患者同时给予降糖治疗,并指导合理进餐,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吸烟患者告知患者长期吸烟,会导致内源性的舒张血管因子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DVT的发生,使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配合戒烟。②心理护理:肢体疼痛与长期卧床或肢体活动的限制给患者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患者因此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尤其是对治疗效果的过分担忧,均会给治疗带来不良影响。护士应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缓解患者因对病情过分担忧而产生的恐慌、焦虑等心理,解答患者疑问,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③活血通络散贴敷患肢涌泉穴:具体方法如下:药物配置:采用川芎、肉桂、吴茱萸三味药,按1∶1∶1比例,制成药粉,使用时加适量温水调成糊状,制成直径2cm,厚度0.5cm的药饼,置于5cm无纺胶布上,贴敷涌泉穴4~6h,每日一次。④术后第一天开始,采用梯度压力泵(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将袖带放于足底,以能伸进二个手指松紧为宜,同时,确保袖带接头与仪器连接顺畅,无挤压或打折等,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检正常后,设置压力在130mmHg,治疗时间30min,1min为一个循环,充气10s,放气50s,2次/d。⑤肢体功能训练: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除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术后依据患者患肢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床上肢体功能训练。初始训练时间不宜超过30min/次,每天练习3次。关注患者训练情况,避免出现过度疲劳情况,随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渐恢复,可适当调整训练量,增加肌肉收缩运动有利于加快下肢血流速度,以此排净患肢淤血达到预防静脉血栓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通过SDS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患肢术后出现下肢肿胀、DVT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时间,SDS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DVT是临床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下肢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往往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不止损伤患者血管壁,术后患者因剧烈疼痛等原因造成血小板反应性上升,增加其凝聚力,导致患者肢体血液呈高凝状态而发生DVT症,影响病情恢复[3]。针对此类患者,应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力度,通过功能训练加快静脉回流速度,减少DVT发生风险。同时,通过采用梯度压力泵(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提供有效梯度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产生搏动性血流[4],从而减少凝血因子的聚集和对血管内膜的粘附,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采用活血通络散穴位贴敷涌泉穴。涌泉穴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云: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活血通络散全方系 “破、活、补”骨伤3期用药理论组方而成。方中川芎活血化瘀通络,肉桂通血脉,补元阳,暖脾胃,吴茱萸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温脾利湿,全方共奏活血通络之功。通过活血通络散穴位贴敷涌泉穴,能够增加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术后引起的血液黏稠和回流受阻;减少血液淤滞,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多种方法并用,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视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早给予适当肢体功能训练等方式降低术后并发DVT的风险。本文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患肢术后出现下肢肿胀、DVT等症状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SDS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给予患者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DVT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宝红.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03-1004.
[2]陈秀华.护理干预在43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1(19):115-116.
[3]张世琴.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02-103.
[4]孙志红,许容芳,秦云霞,等. 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预防宫颈癌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22):44-45.
(收稿日期:2016.04.27)
【关键词】 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62-02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容易因长期卧床或肢体活动受限造成静脉回流受阻而形成高凝的血流状态,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临床即为深静脉血栓症(DVT)。并发DVT患者容易出现肢体水肿、瘀滞性溃疡、色素沉着、皮炎等一系列表现,影响患者病情恢复[1]。栓子脱落还可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临床多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DVT症风险,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15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排除患恶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器官严重障碍以及患肢伴深静脉血栓患者。男86例,女64例;年龄28~77岁,平均(51.36±5.23)岁;其中68例患者为摔倒致伤,82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经临床诊断9例为股骨干骨折,22例为胫腓骨骨折,12例为胫骨骨折,49例为跟骨骨折,39例患者为踝部骨折,19例为足部骨折。2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包括①饮食宣教:指导患者进食低脂、高纤维素、活血化瘀,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三七瘦肉汤、鱼片汤、金针木耳汤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进食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避免淤血积滞,难以消散,从而拖延患者病程。叮嘱患者戒烟、禁食富含维生素K食物,避免诱发血栓的形成。②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患肢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每日4次,每次10min。③患肢护理:对下肢术后患者,患肢予抬高30°。④病情观察:观察患肢动脉搏动、温度、皮肤颜色、肿胀等情况,询问患者患肢感觉,并及时记录。
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系统性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①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普及DVT症状、诱发原因、发病机制及给患者病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告知患者DVT的形成与其有无合并糖尿病、肥胖等症状有密切关联。同时,对于易并发DVT的患者(有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长期卧床或伴肥胖、吸烟等高龄患者)结合实际病情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改善与控制,如针对伴糖尿病患者同时给予降糖治疗,并指导合理进餐,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吸烟患者告知患者长期吸烟,会导致内源性的舒张血管因子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DVT的发生,使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配合戒烟。②心理护理:肢体疼痛与长期卧床或肢体活动的限制给患者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患者因此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尤其是对治疗效果的过分担忧,均会给治疗带来不良影响。护士应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缓解患者因对病情过分担忧而产生的恐慌、焦虑等心理,解答患者疑问,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③活血通络散贴敷患肢涌泉穴:具体方法如下:药物配置:采用川芎、肉桂、吴茱萸三味药,按1∶1∶1比例,制成药粉,使用时加适量温水调成糊状,制成直径2cm,厚度0.5cm的药饼,置于5cm无纺胶布上,贴敷涌泉穴4~6h,每日一次。④术后第一天开始,采用梯度压力泵(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将袖带放于足底,以能伸进二个手指松紧为宜,同时,确保袖带接头与仪器连接顺畅,无挤压或打折等,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检正常后,设置压力在130mmHg,治疗时间30min,1min为一个循环,充气10s,放气50s,2次/d。⑤肢体功能训练: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除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术后依据患者患肢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床上肢体功能训练。初始训练时间不宜超过30min/次,每天练习3次。关注患者训练情况,避免出现过度疲劳情况,随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渐恢复,可适当调整训练量,增加肌肉收缩运动有利于加快下肢血流速度,以此排净患肢淤血达到预防静脉血栓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通过SDS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患肢术后出现下肢肿胀、DVT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时间,SDS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DVT是临床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下肢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往往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不止损伤患者血管壁,术后患者因剧烈疼痛等原因造成血小板反应性上升,增加其凝聚力,导致患者肢体血液呈高凝状态而发生DVT症,影响病情恢复[3]。针对此类患者,应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力度,通过功能训练加快静脉回流速度,减少DVT发生风险。同时,通过采用梯度压力泵(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提供有效梯度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产生搏动性血流[4],从而减少凝血因子的聚集和对血管内膜的粘附,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采用活血通络散穴位贴敷涌泉穴。涌泉穴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云: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活血通络散全方系 “破、活、补”骨伤3期用药理论组方而成。方中川芎活血化瘀通络,肉桂通血脉,补元阳,暖脾胃,吴茱萸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温脾利湿,全方共奏活血通络之功。通过活血通络散穴位贴敷涌泉穴,能够增加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术后引起的血液黏稠和回流受阻;减少血液淤滞,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多种方法并用,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视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早给予适当肢体功能训练等方式降低术后并发DVT的风险。本文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患肢术后出现下肢肿胀、DVT等症状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SDS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给予患者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DVT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宝红.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03-1004.
[2]陈秀华.护理干预在43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1(19):115-116.
[3]张世琴.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02-103.
[4]孙志红,许容芳,秦云霞,等. 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预防宫颈癌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22):44-45.
(收稿日期: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