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全身麻醉下快速牵引复位及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脱位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Ⅰ期全身麻醉下快速牵引复位在治疗下颈椎脱位中的作用. 方法本组135例, 男101例,女34例;平均年龄44.4岁.单纯脱位81例,脱位伴骨折5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6例,双侧79例.53例采用全身麻醉下冠状颅骨牵引复位,38例采用床旁牵引复位,44例未行术前牵引复位. 结果 52例全身醉麻下复位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8.1%;18例床旁牵引复位成功,20例失败,成功率47.4%.复位成功的70例均行颈前路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前路钛板固定;未复位65例中,33例采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7例采取后路关节突切除、复位、关节突钢板固定术,15例行颈前路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前路钛板固定.所有患者均无术后神经损伤加重. 结论全身麻醉下颅骨牵引复位可以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且脊髓损伤概率小,对手术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微囊化转NGF基因3T3细胞移植促进神经再生的可行性.方法带有小鼠NGF基因的质粒pcDNA3.1+/NGF经FuGENETM6转染NIH 3T3细胞,用APA(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胶囊包埋后,进行体外培养,定期检测微囊化细胞活性和NGF分泌量变化.同时,将转基因细胞移植于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吻合处,于手术后4、8、12周检测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结果.结果微囊化转NGF基因3T3
背景:纳洛酮的促醒机制不可能完全是因为抑制内源性阿片肽所致,所以进一步探讨纳洛酮逆转昏迷作用的神经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促醒剂纳洛酮对大鼠额叶皮质神经元
目的 评估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可行性.方法16例拟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年龄为65~75岁.靶控输注(以血浆浓度为靶浓度)异丙酚(3μg·ml-1)与芬太尼(2 ng·ml-1).异丙酚靶控输注采用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芬太尼采用Shafer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于靶控输注异丙酚5、10、15、20、30、45、60、90、120min,经桡动脉取血,并用反相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反义、正义PKCγ寡核苷酸(PKCγ-ASODN、PKCγ-SODN)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4组:CCI+无菌生理盐水鞘内注射组(C组);CCI+PKCγ-SODN 20μg鞘内注射组(S组);CCI+PKCγ-ASODN 5μg鞘内注射组(A1组);CCI+PKCγ-ASODN 20μg鞘内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鳞癌、腺鳞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94~2003年收治的少见胆囊癌9例(鳞癌1例,腺鳞癌8例).结果行根治性手术4例,姑息性手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对鼻咽癌(NPC)放疗后的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对32例(51耳)NPC放疗后经鼓膜切开抽液冲洗治疗无效的SOM患者进行鼓膜置管和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其工程预算不科学等,往往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明显,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探讨了影响建筑工程预算的因素,并提出了做好建筑工程预算工作的具体措施,以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 预算 控制探析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237-1  随着我
目的 总结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4年2月187例择期行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切除术(或同时切除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心梗死亡1例,死亡率为0.54%.手术时间3~6 h,平均3.8 h;出血量200~1 500 ml,平均470 ml;输血量0~1 500 ml,平均445 ml.ICU停留时间12~24 h.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17例,呼吸
研究了利用阈值对图像进行分割的一般算法.根据图像的特点,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对阈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改进了基于图像灰度统计特征的边缘强度分割和逐次逼进的阈值迭代算法,并
目的 利用灌注磁共振技术分析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以此评价外科治疗疗效. 方法 21例接受外科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行颈内动脉内膜切除者2例,行颅内外血管吻合者10例,行支架血管成形术者9例.结果 21例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正常,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及分水岭区的灌注明显延迟;术后分水岭区的灌注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21例患者灌注延迟的区域均明显减少,其中内膜切除与支架血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