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的魅力:浅析海明威《杀人者》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lar1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短篇小说《杀人者》在美国评论界中被称赞为短篇小说之经典,也是海明威小说对话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他以简约的文风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荒诞的世界,塑造了安德烈森的硬汉形象,蕴含了作者对人性尊严的理想追求。
   关键词:海明威 简约 硬汉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二十世纪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一直以独特的问题风格吸引着读者的眼光。海明威经历了战争的枪林弹雨、火灾、车祸,每一场磨难都让他的生命更加坚硬,精神更加不屈。这样的人生经历成为海明威创作的背景,暴力、死亡、逆境都备受青睐,他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战士、猎手,还是斗牛家、拳击家、赌徒,大都是那种内外受伤,不愿意回忆,也害怕思考,但敢于正式暴力和死亡的硬汉。
   短篇小说《杀人者》在美国评论界中被称赞为短篇小说之经典,也是海明威小说对话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多次入选美国学生教材。初读这篇小说,读者也许会觉得它情节简单,缺乏文学色彩。但是如果再读几次,你就会发现它深刻的意蕴,从简洁的叙述中见其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我们从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到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和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及在短小的篇幅后面蕴含的深意。
   一.简约的文风
   海明威曾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对海明威来说,“冰山”原则即是他创作的指导原则,也是读者理解其作品的导引。
   短篇小说《杀人者》是海明威“冰山”创作理论的一个典型表现。小说全篇几乎完全由人物对话构成,故事发生地点及背景介绍十分简单,甚至模糊,同时作者作为小说叙述者的存在几乎令人难以觉察。小说故事发生在美国中西部一座叫萨米特的小镇。一天中午,两个杀手麦克斯和艾尔走进了一家快餐店,准备枪杀一位常来此店吃饭的顾客——拳击手奥尔·安德烈森。两个杀手把店里的小伙计尼克·亚当斯和唯一的厨师萨姆绑在厨房里,让另一个伙计乔治打发来吃饭的顾客,并等待着目标的到来。然而那天那位餐厅的常客却没有来。等到两个匪徒离开后,尼克立刻去通知那位被杀手盯上的客人,却惊讶地发现他早已知道此事。
   小说描写的情节发展平淡而简单,全篇没有讲述争斗、枪击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对杀人者可怕、恶毒的描写。语言清新明快,流畅简洁,主要是一些短句和陈述性的文字。写作对于海明威来说,最完美、最准确、最真切的语言往往是是人们最经常想到词汇,但是他简单平淡的描述却掩盖不住小说中人物烦躁、无望和不安等各种情绪。《杀人者》由一个长的场景和三个短的场景组成全文,分别是两个杀手进入餐厅要杀人和厨房里尼克与厨师被绑在一起、赫西公寓安德烈森的反应、尼克再次回到亨利餐厅。对不同的场景的描写主要是依靠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而这些对话反过来又展现了说话人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人物性格。作者从不对故事发生的顺序做调整,而是按照时间顺序做以记录,不对人物心理反应做任何猜测,更不对人物性格做道德评价和形象分析。一切关于这部小说的各个方面,包括情节、人物、语言都需要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和理解力进行判断。
   通过小说中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我们可以看到:杀人者戴着高高的圆顶礼帽,围着丝围巾,戴着手套,全身紧紧裹在黑色的大衣里,给读者一种来者不善的感觉。他们身材差不多,“穿得像一对双胞胎”,但性格截然不同。麦克斯多嘴多言,言语多冷嘲热讽;艾尔脾气乖僻,沉默寡言,一副公事公办的神情架式。两个杀人者动作干净利落,从容镇静。被杀者安德烈森沉默寡言,将感情深埋心底,高大而绝望。快餐店里三个人物,乔治沉稳老练,涉世较深;尼克年轻单纯、正直且善良;厨师萨姆胆小怕事、冷漠无情,生怕惹祸上身。尽管作者对小说人物没有给出太多细致的描写,我们从其简短却精准的表述中,从人物的对话语言中依然可以推测他们的心理活动,把握不同的性格。作者展示给读者简单的故事和简约的文风,然而在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潜藏水下的“八分之七”才是作者想要传达的真正意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二.荒诞的世界
   《杀人者》创作于1927年。这一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给世界创伤还未愈合,长达数十载的经济大萧条时代将要到来。失业率在不断增长,很多人基本生活还成问题,社会犯罪率不断攀升。20世纪20年代,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及享乐之风盛行滋弥,众多人沉醉于物质享受之中,而精神上却是一片迷茫。面对这样一个虚妄的世界,海明威将他的感触融入小说的创作中,仔细阅读《杀人者》,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描述的越是准确的信息,却越是让读者无法肯定,越是让人疑惑不解,充分体现世界的荒诞性。
   小说一开篇就向读者提出故事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首先是当两名杀手要点菜时,由于时间的原因他们不能吃到想要的饭菜。同时,乔治还告诉他们餐厅里的时钟显示的时间比实际快了二十分钟。读者无从得知时间不确定是因为钟表坏了,还是人为的原因。第二,虽然小说中多次提到具体的时间点,但是这个时间点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安德烈森一般会在六点整来到餐厅,然而可笑的是,读者根本无法确定安德烈森到达时的六点钟是当时真实的时间还是时钟上的显示的时间。小说发生时间的模糊性也就决定了杀手和读者对安德烈森的等待的不确定性。
   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也让读者产生疑惑。从文中可以看出这个餐厅是从一家沙龙改建而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餐厅。再者,如果说这家餐厅名叫亨利快餐,可是小说中从未有叫亨利的人出现。假如亨利是餐厅的经营者,那么亨利和乔治的关系究竟是雇佣还是其他怎样的呢?安德烈森居住的小公寓是赫西公寓,但出現的人却是贝尔太太。赫西太太到底是谁,贝尔太太和赫西太太以及安德烈森又是什么关系?    小说主要的還是人物塑造,是人物起着主导作用。这篇小说中最明显的还是人物的不确定。两名杀手不像杀手,让人疑惑。杀手艾尔像是个异教徒,但实际却是犹太教徒;麦克斯,听起来是个犹太人的名字,但从文中看出他信奉天主教。其次,这两名杀手的不确定性身份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言语和动作方面。他们身材差不多,都穿着绷得紧紧的黑色大衣,戴着长礼帽,像双胞胎一样。与其说他们是杀手,倒不如说是逗乐的杂耍演员。在餐厅里,麦克斯和艾尔反复询问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拿乔治和尼克寻开心。他们为了排解等待过程的漫长并产生的烦恼,互相打闹,没话找话,做出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情。麦克斯和艾尔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他们作为“杀手”存在的意义为何。正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世界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片虚无。
   三.人性的尊严
   小说的主角——被杀者拳击手安德烈森在故事快要结束时出场。从文章来看,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安德烈森会被人追杀。海明威曾对记者说过《杀人者》的背景:瑞典拳击手安德烈森本来答应在比赛时打假拳故意输掉比赛。但到了真正比赛的时候,出于本能他将对手击倒在地。因他没有遵循黑社会的拳赛赌博规则,杀手就来追杀他。小说中作者省略了安德烈森的故事背景,直接交待尼克去通知安德烈森,他始终面墙而卧。通过两人之间简短的对话,我们借助想象可以还原当时的情景,并且把握安德烈森的形象。
   “墙”让人处于封闭的物理空间中,它挡住了光亮和希望,常常是绝望和困境的象征。在与尼克简单的对话中,安德烈森始终面对墙被动的回应尼克的话语。他的言行说明他对尼克所讲的情况已经掌握,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虽然尼克提供给他的信息和帮助是没用的,虽然他处在绝望之中,他也没有失去一个绅士的品格。安德烈森两次表达了对尼克的感谢,一次是尼克想提供更多有关杀人者的信息,他拒绝接受并感谢尼克的热心,一次是在谈话他们结束时,安德烈森对尼克的行为再次表示感谢。面对人生的艰难选择和绝望的境况,安德烈森的礼貌和涵养反而凸显了硬汉身上的闪光品质:巨大的隐忍力和克制力。想想《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他坚韧不屈、沉默而高大,和安德烈森是多么相像。也许我们可以归纳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的大致标准:涉世已深,具备略有欠缺但是足以约束自身的道德标准,以及蕴藏在粗野狂莽表面之下的细腻的感受性。对于安德烈森而言,他人生历经坎坷仍忠于自身的道德选择,哪怕这种坚持与现实利益乃至生命安危发生碰撞,也不能放弃或降低自身的道德标准,坚持自己的人生态度以保证这样一种独善其身的尊严。也许,会有读者认为他面墙而卧的姿态略显颓唐,不符合没有传统文学中英雄慷慨赴死时的旷达豪气。这正是海明威小说的独特之处,作者连续六次描写了安德烈森面壁的情形,既暗示出这个世界犹如铜墙铁壁,让人无处逃遁的阴暗,也表现了安德烈森反抗无效之后,自内心深处涌现的深刻的绝望。他笔下的硬汉们恰是在失败中保持着自身的道德底线,并在坚持的最后一刹那散发出虽败尤荣的光辉。他们在陷于困境中却保持冷静、优雅和教养,有着一种“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杀人者》这一篇不足七千字的短篇小说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绝佳表现,在其高超的写作技术中,作者塑造了安德烈森的硬汉形象,蕴含了作者对人性尊严的理想追求。经典的作品总是需要我们仔细阅读,仔细品味,方才发现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胡小玲.海明威《杀人者》的主题探索—荒诞世界与虚无人生[J].重庆科技学院院报.2012(12)
   [2]孟湘王苏生.尊严与正义:“杀人”背后的隐喻—细读海明威的《杀人者》[J].名作欣赏2006
   [3]刘臻.邪恶丛林中的人性成长—对《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欧·亨利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审视其作品,关注其作品中不同类型女性角色与自然的对话,发掘其作品中的生态女性意识和良性的爱情观,以期更好的呈现当时女性的社会角色,借此对小说赋予新的阐释和内涵。   关键词:欧·亨利 生态女性意识 人物塑造 社会角色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其小说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为大众熟知,但关注其作品中
内容摘要:《雷雨》作为我国文学史中的代表作品,曹禺所塑造的旧社会女性形象,是拥有“雷雨”特征的代表,通过对繁漪所经历不幸婚姻,以及面对命运不甘的抗争的描写,展示着旧时代社会的阴暗面,引得人们的深思和反省。本文以繁漪人物形象为主线,通过对繁漪形象的多重分析,阐述繁漪人物形象带给人们的启示和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雷雨》 繁漪 形象分析  《雷雨》中的繁漪作为曹禺笔下塑造最成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
内容摘要: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了高校最受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且在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并重点从健全经典阅读推广体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结合传统文化开展活动、探索信息化推广模式、发展个性化与模块化推广机制等方面,对高校基于文化传承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
《幻兽之吻》是周晓枫一组关于动物的长篇散文,沼蛙、蚁群、兔子、蜻蜓、豆娘、狮虎兽等动物纷纷进入作者的视野,成为其书写的对象.“幻兽之吻里,有致命的爱,致死的美,致残的
期刊
内容摘要:《人生》是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成名作。小说以改革初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农村出身的文化青年高加林渴望到大城市出人头地,却在现实的重压下和个人的思想局限中几经挫折最终回归乡土的悲剧故事。本文主要从高加林人生悲剧的表现、成因和启示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作品对社会和人性的双重关注。   关键词:高加林 人生悲剧 成因 启示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
内容摘要:D.H.劳伦斯从他写作之初就饱受争议。他在许多小说中描绘的性爱场景被认为充满性别歧视,乏味且淫秽。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于1928年在意大利首次出版,但直到1960年才在英国公开发行。本文借助于尼采的酒神艺术思想,着眼于这部小说中两个典型的狄奥尼索斯形象,试图探析该作品中体现的狄奥尼索斯精神。   关键词:狄奥尼索斯精神 重生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科林·弥尔顿(Co
内容摘要:牙买加作家马龙·詹姆斯长篇小说《七次谋杀简史》获2015年布克奖;小说以牙买加与美国为背景,从众多人物叙事者的视角呈现暴力的牙买加,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牙买加的社会、政治、文化与民生现状。小说揭示了暴力给牙买加人民造成死亡、流散及创伤等后果,是牙买加党派政治与黑帮集团相互利用的结果。作者通过重访牙买加的暴力历史,探讨了暴力、个体、历史及宿命的关系。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古诗中有我们中国人的根,有我们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精神和文化。然而,由于古诗词的含蓄凝练、历史久远,诗词里的字词语义的变化,用典象征手法的使用等等,对人们学习、理解古诗词,都产生了一些阻碍。笔者尝试把故事引入古诗词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此谈些看法。   关键词:古诗词 故事 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言简意丰,生动形象、含蓄
内容摘要:《圆屋》是美国印第安裔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品讲述了印第安青少年乔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下的成长困境,反映其勇于追寻自我并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探讨乔的成长之路,并通过挖掘在其成长道路上的几位重要引路人及他们在乔的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阐明印第安青少年重建主体之路的艰辛及其为种族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并以此说明引路人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  
内容摘要:在“上帝已死”的时代,传统的思想模式被打破,秩序被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加缪在《鼠疫》中表达出了自己对人道与人文的思考,他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表达了他对人道精神的捍卫,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氛围中,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上帝之死” 人文主义 秩序重构   阿尔贝加缪是当代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鼠疫》是其代表作之一,《鼠疫》一书成书于二战之后,法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