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图形认识的教学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几何与图形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展开的,其中刻画图形、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是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核心内涵,而学生对“图形认识(刻画图形)”是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图形认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在现实世界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去认识常见的图形,并经历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等探索常见图形的性质的过程,从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笔者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为例,浅议图形认识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对“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教学时,许多教师对画三角形的活动不够重视,宁愿纠缠于对三角形定义中某些词的解读。如,“你认为这句话中那个词最关键”,牵着学生生硬的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失去了对三角形特性探究的主动性。事实上,学生要画出一个静态结果的三角形并不难,而真正的难点在于画动态的三角形。在画动态三角形的过程中,怎样通过一些动作细节表达出自己对三角形的理解水平,我们备课组以团队形式,以“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为载体,开展图形认识的教学策略研究。
  二、课前思考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數学课标修订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学习该内容前,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5种平面图形,并且能够在众多的平面图形中辨认出三角形。其次,在四年级上册学习“角的度量”时,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以及距离等的概念有了较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三角形的特性认识进行学习,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延续了以往通过画三角形的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安排。教材例题是“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然后给出了“什么是三角形?”的描述定义。在这里是先有学生的“画”,又有学生的“话”,它们与接下来的定义是一种什么关系?实际上这是一个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的实践过程,力求通过学生的画,引导学生说话,为接下来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做好铺垫。
  课前研读教材时,发现情境图中所呈现出来的三个小朋友为什么不用“刻画”的方法来画出三角形,而是用直尺来画呢?这一个小细则让我们产生了疑问。于是我们在课前做了一次小调查,让学生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然而学生在画三角形时使用的方法大部分是用三角板依葫芦画瓢,说明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形象阶段,没有本质性的认识。那三角形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线段的特征是有两个端点,所以三角形的特性认识就是要让学生经历由0维到一维再到二维空间认识的转变,这就不难明白在画出一个三角形或三角形的高时,应该先画点,再由点连成线,三条线段围城面,这就能解释了为什么3条线段6个端点为什么只能看到3个端点呢?
  经过课前对相关材料的研读,我们对“三角形的特性”这节“图形的认识”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们以“话三角形”和“说三角形”作为这节课的切入点,围绕三角形特性的逐层深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知。
  三、设计思路
  (一)联系生活,经历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三角形的实物,在设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过程时,利用学生对于三角形认识的起点,让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认知抽象的三角形,经历从具体到抽象过程,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图形吗?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
  生1:我在自行车里面见过。
  生2:我在桥上看过。
  师:老师也收集了生活中的三角形,大家一起来欣赏,并找出图中的三角形。
  师:生活中处处能见到三角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探究图形的本质属性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他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是空间观念的重要表现。为此,要深刻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学生必然要从事多种活动,既包括学生的操作活动,例如先让学生“初画三角形”,并观察所画的三角形,说出所画的为什么是一个三角形?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探究三角形概念中“3线段”和“围成”的本质含义,从而理解3条线段共6个端点,为什么只看到了3个端点?在理解了三角形概念内涵后,学生“二画三角形”,通过连点成线、线动成面,深刻把握三角形的内涵。
  师:生活中的三角形真不少。你会画三角形吗?(尝试画出三角形,初步感知概念)
  1.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2.学生和同桌尝试说明所画的是三角形。
  3.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理解“3条线段、3个端点及围成”的含义)
  4.学生用小棒展示“3条线段6个端点,如何变成了3个端点?”
  学生边动手边说:每两条线段的端点重合,所以只看到三个端点。同时因为端点重合,所以三条线段就围成了一个图形。
  5.出示三角形概念: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6.老师根据三角形的概念板演画三角形。
  7.二次画三角形,形成概念。根据三角形的概念,学生再次画三角形。
  8.认识特征,深化概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概念,你能发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有3个角,3个顶点。
  8.判一判: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请你说明理由。   (三)静态到动态,丰富对图形的认识
  对于图形的认识,不仅仅可以从静态的角度去认识,还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去丰富对它的认识。例如“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关于高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高的概念分作两部分,前面部分是对高产生的解释,后面部分是对高本质的阐释。由此可见,高就是一条线段,两点定一条线段,教学高的概念关键在于寻找两个点——定点和垂足。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三角形高的两个点的过程,就是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万变中不变的数学思想,并在这一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再次体会到需要认识的所有图形都是连点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探究三角形的底和高。
  1.出示情境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野外郊游。
  师:春天到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去野外郊游,他们搭建了两个不同的帐篷,请你来给他们分配帐篷,你认为爸爸应该住哪个帐篷?
  生1:小头爸爸住大的帐篷。小头爸爸住高的帐篷。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意义。
  (1)感知帐篷门的高在哪里,并引导学生指出帐篷门的形状。
  (2)从帐篷门的高迁移到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
  师:三角形有高吗?在哪里?
  生2:有,三角形的高是从最上面那个点到下面那条边的距离。
  师:上面那个点是三角形的什么?
  生2:顶点。
  师:到下面这条边的什么位置呢?师用三角板的直角边比划位置引导学生找出垂足。
  (3)课件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出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强调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这些关键词
  (4)判一判:下面哪条线段是三角形的高?
  3.画高。
  (1)学生自主尝试画出三角形的高。(在学习任务单上自主画高)
  (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画高的方法。(强调先找出顶点和垂足,再画)
  (3)学生尝试画出指定三角形的高。
  4.探究三角形高的数量
  (1)引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简易方法。
  师:你们每人都画了一个三角形,黑板上现在也有一个三角形,这么多的三角形,我們该怎么去区分它们呢?你们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给它们标上大写字母。
  师:老师给黑板上的三角形中的每个顶点分别标上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ABC中,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A,那么其他两个就是?这条边叫AB边,那么这两条是?
  (2)发现三角形高的数量。
  师:请你想一想,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对应哪条边?
  生1:顶点A对应BC边,顶点B对应AC边,顶点C对应AB边。
  师:三角形有几条高?为什么?同桌交流讨论。
  生2:三角形有3条高,因为从每个顶点都可以作1条高。
  课件出示三角形的三条高,引导学生感受高与底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反思
  图形概念的建立,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图形名称的理解、图形表象的建立、图形特征的发现和图形的定义。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图形认识所特有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对这四个方面内容的正确理解,是图形概念教学的基础。本节课,笔者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从生活中引入三角形,根据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起点通过“两次画三角形”,让学生从一个直观化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提高到描述、分析、抽象等复杂水平,遵循了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的儿童认知规律。
  (一)关注体会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笔者以屋顶面、鱼的身体侧面图片等,让学生以现实世界中有关三角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三角形,经历从现实源泉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二)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过程
  在认识图形和图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丰富的学习活动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活动,既包括学生的观察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操作活动,例如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画出自己理解的三角形”的操作活动,接着让学生描述所画的三角形,学生只能从形象的观察视角去描述,描述的结果是3个角、3条边等外显特征,还没窥探到三角形的本质。于是教师提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三角形有3条线段,但没看到6个端点,而只有3个端点呢?核心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三角形本质属性的欲望,从而在推理的过程中,发现相邻的线段端点相连,两两端点重合,所以只有3个端点的数学现象,从而有了学生正确画出三角形的结果,由此可见,“画”和“说”的活动非常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三角形的表象。学生经历了这些活动后,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了亲身感受,这不仅为正式地学习图形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鼓励从动态角度认识图形。
  在低年段的图形认识教学中,往往比较侧重于静态认识图形,到了高年段中的图形认识教学,就比较偏重动态认识。从动态角度去认识图形,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特征以及各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图形的正确表象,进而运用表象进行空间想象。例如三角形的特性一课,学生从连点成线、线动成面的动态角度认知了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又从“顶点向对边垂点作线”成高的动态演示,认知了三角形高作为三角形特性的重要性。因此,让图形动起来,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更直观地对图形的各种属性进行观察,更好的认识图形。
  【参考文献】
  [1]杨世明.三角形趣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08.
  [2]吴悦辰.三线坐标与三角形特征点.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0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课堂偶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入手,总结出课堂上偶发事件处理的几个方面:运用宽容对待、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等方法,抓住教育时机,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处理;偶发事件;宽容;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着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但也会经常会发生来自教师、学生和外界意想不到的、让人防不胜防的偶发事件。面对这些偶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近二十年来,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仍在互动环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从个人教学经验出发,针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入、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和思维导图系统化学习方式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改进  英语是教育学中的基础学科,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摘要】英语句型分析能力是高中生在英语阅读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定语从句是在阅读中很常见的从句,学生是否掌握定语从句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是定语从句的定语后置与中文定语前置的习惯不同,所以广大初学定语从句的学生会感到困惑。传统教学方法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探索,尝试了用顺口溜来教学定语从句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认可,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此与广大英语教师分享。
【摘要】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同样也是学生进步的关键,数学课堂又是创新的主要阵地。课堂环境在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作用,学生在轻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广泛思考,快速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突破创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创新  一、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勇于创新  学生在轻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可以
【摘要】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具体的情景是很重要的,离开了具体的情景,那么就会缺少生动与趣味。学习就变得被动,学习自然就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和乐趣。所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里学习体会。对于小学生来说,刚接触英语的学习,并不像母语那样熟悉,所以我们更要为学生创造像学习母语一样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了理论基础知识和概念之后,在特定的情景中加深理解,让学生好学、乐學、主
【摘要】利用短板理论指导班级管理的经验总结,短板理论的掌握,运用,以及演变。  【关键词】 科学管理;短板理论  在我国教育的班主任制度中,初中班主任面对处于“逆反期”的学生,承上启下,责任重大。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肩负着家长的期盼、校方的信任,重担在肩,义无反顾。  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的基础,对学生的爱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动力,此外,科学的班级管理策略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障。笔者在多年初中班主任工
【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师要从时间保证与课堂结构优化上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过程;主动学习;数学教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获取知识,成
全国教师同仁们: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和您一样,在万千职业门类中,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终身职业。这一种选择,于个人,是职业;于国家,是使命。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期待。習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对“好老师”形象的准确描述,是
【摘要】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关键词】演示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培养
本报讯9月26日上午,为总结近年来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的实施经验,部署新一周期“提升工程”工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省教育厅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召开2018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会。国家“提升工程”项目办秘书处主任魏非、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出席会议并讲话。  魏非充分肯定了我省第一阶段“提升工程”取得的成绩,并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