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之一,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生命本质不断地被揭示。生物学科越来越凸现出其重大作用,而生物学科在各个学校往往不受重视,初中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的,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凭兴趣。所以,要真正上好这门课,就必须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灌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用形态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生动、形象,语言要活泼,充分利用表情、语气、动作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好生物的积极情感,将难懂的知识转化成显而易见、容易掌握的新知识。例如:讲《种子的萌发》一节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和恰到好处的动作将知识内容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通过国王发给孩子们在锅里煮熟的鲜花种子不能长出幼苗这一事例,自然引出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内部条件是“胚是活的”。此外,还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景。例如: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可形象比喻为:整齐排列的馕饼(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一个接一个地通过一根细长的管道。这样形象且直接,使学生在愉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掌握了新知识。
  二、创设恰当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思维心理学表明:“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是同解决问题形影相随的。”教师恰当地利用师生互动能形成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思维中解决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
  三、巧妙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情感
  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美感,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中的难点,加深印象,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例如:《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一节可以做成课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中看清楚血液循环的全过程。学生可以清楚地辨别出房室瓣、动脉瓣及其运动过程,心脏左右房室的收缩和舒张的过程,血液成分变化过程,静脉血和动脉血转变的部位。血液循环的全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很新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具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利用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促进情感的培养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去动手操作,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动脑解决问题。在形成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初中学生生性好动,思维活动空间大,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做好演示实验。实验前用简短的引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想看、想知道。如:在“胆汁的作用”的教学中,对照演示,可使学生对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同时集中了注意力观察;或先观察再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学生必然情绪高涨。有了整体的认识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观察,即:先整体,后局部,对照整体观察局部,最后再整体,不会因太盲目而浪费时间。实验中不应单一地只追求结果而忽视在操作过程中成败的原因以及对实验的总结和改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观察、探索。实验步骤要具有规范性,记录和报告要有真实性。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
  五、课外活动——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初中学生喜欢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能力,显示自己强大的力量。开展课外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外活动中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访问、从事科学调查、写调查报告(如通贤柚的生长环境、适应能力,以及自己家乡的环境保护的建议等)等方式独立思考,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特长。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组织学生捕捉昆虫制成标本等。此外,可结合教材,特别是生理卫生知识,适时进行生物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和现代生物学领域中的成就。授课中注重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生物界的一切都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介绍国内生物学的新发现、新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生物医学、基因科学等,能够调动学生学好生物的积极性和兴趣。比如: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克隆技术等等。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环境污染、粮食危机、资源过度开发、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等。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
  总之,生物学科是农村初中的薄弱环节,只有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特别是初等数学知识直接来自于自然实践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不但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数学变化反映自然物质运动”,中小学数学的部分公式、定理、关系式所表达的意义均可以在直接的自然实践中得到验证。当然,数学知识随着年级的升高,其抽象和综合的程度将越来越高,到了高等数学就有了高度的逻辑思维性,甚至上升
期刊
英语阅读课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的改革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着侧重学生思维、理解、判断能力的革新。我根据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完成新旧教材的转轨,尽快适应新教材的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新教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这套新教材总体上体现了两大特点:⑴内容的新颖性,富有浓郁的时代特征。⑵语言使用的地道性,富有英美语言表达的习惯和表达的方式。新教材的阅
期刊
现代教育思想已愈来愈多地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们商讨。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1、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氢气时,除了做教材上的有关实验外,还可增设其中混有氧气而发生爆炸的实验,并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操作
期刊
化学说课是教师依据化学教学科学理论、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所施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和任务,阐述教学过程,讲解施教方案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活动形式。  说课是一种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实用价值的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它具有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特点,不少地方都已将化学说课列为“化学教学能手”大赛的内容之一。就其发展而言,化学说课其实早已有之:以往学校化学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就有说课的成分在其中。在化学公开课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笔者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名边远山区的生物教师,深知这句话的含义,也知道我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是的,穷什么不能穷教育,而我们多少年以来的教育培育出的尽是“高分低能”的“人才”,这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束缚了我们创新思想的结果,现在只有从教育创新入手,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
期刊
现今,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及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全球环境在急剧地恶化,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挑战,面临着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严重的
期刊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在探究《不同蔬菜或水果中Vc的含量》时只是介绍说Vc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至于如何开展、材料用哪些、方法步骤怎样设置等等,都没有介绍。因此,本实验如何开展,实验如何进行都必须由实验教师设计完成。那么,对本实验如何开展才能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呢?下面就是我对该实验探究拟定的方法,并经过学生实验验证,方法可行,效果不错。增设验证实验原理,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立刻认同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工作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重理论、重应用的自然学科。它独有的教材特点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块得天独厚的良好土壤,它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而就目前大多数学校物理教学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教材体系还是教学观念,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灌输式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所以,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这门功课的学习之中。在地理教学中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提高地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上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好像我们的历史课己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过分追求“潮流”,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我就历史课堂实践中的某些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