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过程,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技术载体,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实效。体验式教学法以学生的切身体验为主,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能够最大的限度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潜能。本文將以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为例,从增强学生的智力体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角度来分析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178-01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一系列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使学生在环境影响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分看重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流,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历史与社会中的人文故事与风土人情,形成发展思维,开阔学生视野。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初中生可以结合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析历史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每个学生都可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这就可以发散初中生的个人思维,使学生们实现共同进步,有效改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应试”问题。
一、增强学生的智力体验
初中生的智力体验主要是为了深化初中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使学生从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发生时间、背景、条件、经历、结果与影响等多个层面展开整体学习,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应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所以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也应充分发挥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逐步总结出历史与社会知识与学习意义,使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与学习能力完成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知识学习任务。
就如在“自然环境”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初中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课知识,分析自然环境的主要内容。通过浏览教材,初中生会发现教材从地形、气候与风光三个部分阐述了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所以他们会根据各个区域的地形、气候与风光差异汇总相关知识。在课堂上,笔者鼓励小组轮流展示本组学习成果,一组讲完之后,其余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待小组展示结束之后全班讨论异议。如此一来,初中生便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与智力潜能,开动脑筋,学习自然环境知识。实践证明,以学生智力参与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对自然环境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记忆周期更长,有效优化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从自己所学到的学科知识中获得某种人生启迪与感悟,深刻记忆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利用学科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与地理,便于学生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可增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育人效果,使学生受到思想熏陶。
就如在“社会变迁的轨迹”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初中生从自己身边选择熟悉的事物来阐述这些事物的变迁史。有的学生选择了本地交通状况与交通工具的变迁史,有的学生选择了通信工具的变迁史,等等。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生活观察作为课堂导入,可以让初中生利用自己周边事物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轨迹,使其以历史眼光来看待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可以让学生们因本地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感到自豪,为中国人民的智慧感到骄傲。当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了自豪、骄傲等情感时,再引导他们学习“社会变迁的轨迹”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对中华文明产生好奇,为传承中华文明做好准备。
三、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活动,也是最有效的组织策略之一。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人教版教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成长需要为基础,开设了“综合探究”板块。这个板块与现代生活紧密相关,需要初中生以综合实践活动来探究相关知识,教师应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便利资源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增强个人的学习体验,利用自己的多方感官与学习能力完成实践体验任务。
就如在“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迹”一课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自由分组,选择本地某一文明古迹展开社会调查,并根据社会调查过程书写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初中生将学习文明古迹的发展史与文化价值,以及本地文明古迹保护单位保存古迹的方法与现状,向专业人士学习古迹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再如,在“从宗教景观看文化”一课中,本班学生便需以网络调查为主要方式,学习世界各地宗教文化与文明景观的特点,感受多元的世界文化,分析本地存在的宗教文化景观,锻炼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总而言之,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科目,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活动方式与组织形式,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们在体验中产生辩证的、发展的思维意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俞卫红.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5(10):131-132.
[2] 谢卫月.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131.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178-01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一系列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使学生在环境影响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分看重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流,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历史与社会中的人文故事与风土人情,形成发展思维,开阔学生视野。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初中生可以结合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析历史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每个学生都可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这就可以发散初中生的个人思维,使学生们实现共同进步,有效改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应试”问题。
一、增强学生的智力体验
初中生的智力体验主要是为了深化初中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使学生从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发生时间、背景、条件、经历、结果与影响等多个层面展开整体学习,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应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所以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也应充分发挥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逐步总结出历史与社会知识与学习意义,使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与学习能力完成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知识学习任务。
就如在“自然环境”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初中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课知识,分析自然环境的主要内容。通过浏览教材,初中生会发现教材从地形、气候与风光三个部分阐述了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所以他们会根据各个区域的地形、气候与风光差异汇总相关知识。在课堂上,笔者鼓励小组轮流展示本组学习成果,一组讲完之后,其余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待小组展示结束之后全班讨论异议。如此一来,初中生便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与智力潜能,开动脑筋,学习自然环境知识。实践证明,以学生智力参与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对自然环境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记忆周期更长,有效优化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从自己所学到的学科知识中获得某种人生启迪与感悟,深刻记忆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利用学科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与地理,便于学生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可增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育人效果,使学生受到思想熏陶。
就如在“社会变迁的轨迹”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初中生从自己身边选择熟悉的事物来阐述这些事物的变迁史。有的学生选择了本地交通状况与交通工具的变迁史,有的学生选择了通信工具的变迁史,等等。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生活观察作为课堂导入,可以让初中生利用自己周边事物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轨迹,使其以历史眼光来看待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可以让学生们因本地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感到自豪,为中国人民的智慧感到骄傲。当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了自豪、骄傲等情感时,再引导他们学习“社会变迁的轨迹”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对中华文明产生好奇,为传承中华文明做好准备。
三、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活动,也是最有效的组织策略之一。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人教版教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成长需要为基础,开设了“综合探究”板块。这个板块与现代生活紧密相关,需要初中生以综合实践活动来探究相关知识,教师应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便利资源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增强个人的学习体验,利用自己的多方感官与学习能力完成实践体验任务。
就如在“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迹”一课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自由分组,选择本地某一文明古迹展开社会调查,并根据社会调查过程书写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初中生将学习文明古迹的发展史与文化价值,以及本地文明古迹保护单位保存古迹的方法与现状,向专业人士学习古迹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再如,在“从宗教景观看文化”一课中,本班学生便需以网络调查为主要方式,学习世界各地宗教文化与文明景观的特点,感受多元的世界文化,分析本地存在的宗教文化景观,锻炼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总而言之,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科目,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活动方式与组织形式,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们在体验中产生辩证的、发展的思维意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俞卫红.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5(10):131-132.
[2] 谢卫月.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