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教育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nie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大力推进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提供了契机。全面搜集、整理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文化课程体系,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意义重大。学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确立教育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是对民族精神和生存智慧的认知过程,还是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这种教育,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塑造民族个性、开放民族情怀、提振民族自信心、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起到导向作用,促进上述教育功能的实现。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和目前学校教育的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总目标可确立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各民族间文化差异,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完整性、丰富性、互补性的意义,正确判断非物质文化与现实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进而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发、自主的积极态度。在总目标的指导下,不同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相应的教育目标。
  构建课程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近几年大力推进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提供了契机。全面搜集、整理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文化课程体系,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课程建设方式:一是穿插法,即在现有课程体系中,穿插介绍与授课内容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或者文化现象;二是附加法,即在不改变主课程授课内容和目标的前提下,以一篇文章、一张光盘或一节课等方式,附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形式、主题于其中;三是渗透法,即在主课程的授课设计过程上下功夫,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有机渗透到主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四是编撰法,即编辑撰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专用教材。
  打造教师队伍。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强化教师素质: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知识,形成对不同民间艺术的正确态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素材等,利用不同的传播途径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与民间艺人多沟通;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培训中心,使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
  构建教育网络。非物质文化教育与开放的网络环境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网络的文化传播价值,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教育,既可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力教育资源,又可以聚合不同渠道的信息资源。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授课、网上讨论等途径,使每个学习个体从封闭的学习状态向开放的学习状态转变,为学习者提供快捷、灵活、自由、广阔的文化教育平台。
  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许多理论还没有达成共识的现状下,应该大力探索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教育。因为只有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真正唤醒并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刘洁
其他文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民政部决定,授予阎立杰等32名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名单如下:
山东省青岛第四十四中学紧紧抓住“亦生亦师”教育特色,提出“共生共长”的发展观,引领学校向着现代化、特色化、信息化纵深发展,致力建设一所基于成长共同体的幸福愉悦的生态学校。  作为一所有着50多年文化底蕴的老校,山东省青岛第四十四中学紧紧抓住“亦生亦师”教育特色不放松,不断延伸“亦生亦师,教学合一”“亦生亦师,知行统一”“亦生亦师,易知易行”三大文化品牌,并提出“共生共长”的发展观,引领学校向着现代
江城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百湖相拥,自然禀赋独一无二。筑城三千年,蕴孕发轫楚文化,开创奠立近代工商文明,策源发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人文血脉涵养独特而厚重。活跃长江中游城市群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其中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8.2%~22%,与WHO估计基本持平。  重视ADHD疾病的影响  注意力与人的多个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也与儿童青少年多种心理行为问题密切相关,注意缺陷多功能障碍(ADHD)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目前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ADHD治疗,但
摘要: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实施小学合作学习的模式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的学习中,让其自主的对体育知识内容进行探索,进而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获得共同的进步。然而就目前来看,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初中生的教育培养并为给予体育教学的开展充足的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为切实有效的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对现存的教学问
近年来,天津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加强社区建设,把“美丽社区”作为”美丽天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美丽社区创建工作,努力改善社区治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对高中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的教育,需要对体育课堂教学提供的一定的重视度。在高考的应试教育压力下,体育教学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传统教师的教学理念认为,体育课的创设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应当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从而出现教师缩短体育课堂时长,并且经常占用体育课堂的现象。而体育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本文就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儿歌本应是属于孩子们的游戏,却沦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本来是童心成长的必需品,却成了消费儿童的载体。在成人的商业逻辑操控下,锁定奖项而诞生的作品往往服务于少部分儿童群体——为了体现自幼经过声乐训练的孩子的演唱水平。这些儿歌难度大、音域宽,歌词也不一定适合儿童,缺少童真童趣。远离儿童喜好的作品注定走不远,因此各种“大赛”热闹过后,并没有改变儿歌创作乏力的现状。  在大众间口口相传的,还是《小螺号》《让
期刊
摘要:羽毛球是一项老少咸宜的体育运动。因其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男女老少都可以进行羽毛球运动,还可以根据体能情况随时停止进行休息,在我国有着极广的受众。  尽管羽毛球教育已经在各高校得到了普遍推广,但是由于教育目的不清晰、课程设置简单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羽毛球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现阶段羽毛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羽毛球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学校的羽毛球教
摘要:摔跤运动是运动员之间的直接对抗形式,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目前,许多的青少年对这一竞技运动进行学习,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对青少年的基本身体素质进行培养。本文从身体素质、技术训练和心理素质这几方面,对摔跤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培养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摔跤;基本素质;培养方式  摔跤运动的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一般要进行基础训练、一般训练、提高性训练和高水平训练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