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人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语文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就要把课备好,把基础夯实,实效性才能显现,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才会扎实。如何促使备课达到实效是我们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优秀的语文老师应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一、把握课标,整合教材训练点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熟悉课标,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它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吃透课标,才能根据阶段教学目标,找准所教教材训练点和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扎实有效,就应做到“一研读,两了解”。首先,研读课标不可缺少。每学期初,我组织教师反复研究课标,明确本学段的训练侧重点,做到心中装课标。其次,通览教材把握重点。通览本册教材内容,找出本册书的训练重点。如: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期有十个《金钥匙》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习惯培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最后,单元备课不容忽视。找出本册书的训练重点后,明确单元训练重点,提倡教研组成员集体研讨,全面了解、熟悉教材,制定措施,写出教材解析,做到心中有教材。
  二、钻研教材,找准教材重难点
   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 我们面对的课时教材以阅读课文为主,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提倡“朗读三部曲”。备课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读懂编者意图。课例、课例中的“小资料”“我的视角”课后的练习题,都是老师要读的内容——这里体现着编者意图,特别是课后练习题,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任务、思路、达到的目标、重点难点等的集中体现,只有读懂,才能正确把握单元及每篇主体课文的训练点。其次,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可以赋予作品以生命。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备课时,我认真阅读主体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活”。对于感情型课文,如《老人与海鸥》,直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三,揣摩课文的意境。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但是,教参阅读也不可少。吃透单元、课时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学会分析、比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可以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要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教师要先努力去做。
  三、资源整合,建立资源信息库
  语文教学正在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要求教师应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更应当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溪流。备课之前,不要把“书”作为单纯的教科书,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博览群书,查阅大量资料,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注意使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特别是生活这部大书,建立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库,补充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好课堂。如:五年级上期《浙江潮》一课,引领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感受江潮的气势,学生很容易就走进了文本。据此,教师要积极地拓展与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配套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作家、作品、科技知识等,从而承八方雨露,纳百家之言,兼收并蓄,不断充实自己,丰富学生。
  四、了解学生,体现课程新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个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能力水平、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已有的经验等。这样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做到心中有学生,目中有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出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练习题,将问题序列展开,让学生找到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好奇心,由一点引领学生更多的发现,引导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
  编写教案,科学合理可操作
  课标指出,“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在完成了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环节后,才动手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1.三维目标不能少
  “三维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语文素养。教师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语文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创新精神、研究能力、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过程理念新
  (1)导入课题要新颖——未成曲调先有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2)设计问题要合理——牵一发而动全身
  “问题”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问题来进行支撑的。 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但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问,可以问的新奇、独特,最后教师要给以梳理、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教师备课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序进性,体现情境性,要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深层次参与的环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如:二年级上期《特殊的考试》一课,创设熊猫台长到教室招聘“小小卫生员主持人”的情景,以“小白兔为什么会被录取?”这一问题,引领学生读中思,思中悟,理解课文,明白了道理。
  (3)板书设计要精准——标新立异二月花
  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有"二月花"的新颖。
  3.学习评价要跟上——正确评价促发展
  我们还要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让评价与教学过程并行同等重要的过程。 正确评价可以让人发现问题与不足,引导努力方向,激励奋发向上的神奇作用。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让每一次评价都是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地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教师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要勤于走出书斋,走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沟通思想,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使教与学紧密结合,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其他文献
一、简介rn(European Valuation Standards,EVS)是由欧洲评估师联合会(TEGOVA)制定的一部适用于欧洲地区的区域性评估准则,也是当前国际评估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评估准则之一.
2015年7月,日本学术振兴会启动了一个新的研究项目“综合稻作文明学的新视野”(研究代表:金泽大学教授中村慎一),这个项目共分5个子课题,笔者所承担的子课题以骨骼考古学为主
期刊
新教改在教学理念上,彻底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由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条件,而不是部分学生参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尽可能小的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从而达
截止到2004年6月,中国内地已经有57家数字影院(厅),在这些影院共上映了《天上草原》、《海底总动员》等20部影片,其中国产影片和进口影片各占一半。2003年,刚起步的数字影院
外界要想仔细观察中国在新的一年如何发展,两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每年3月在北京如期召开的两会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所在,从中可以体味中国政治文明与西方政治文明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一直以其独特的科学性、形象性和创造性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几年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实践,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发展,更能使学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发挥它在数学教学中的潜在功能。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
在特殊教育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到特殊教育学校在“三结合”教育网络中正在扮演和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它的主导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一、学校是整个教育网络的中心环节。   “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在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中,学校教育自觉性、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要对家庭教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柏拉图,最早的教育家之一切工作,清楚的意识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这个定义到今天还是适用的。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高科技的社会里,体育、美育可以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和强化学生创造冲动、培养发展学生
教材,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文本,是再现和表达被描摹的原型得以继续存在的一种形式.根据诠释学一词的意义,教材无形之中承担着理解、解释、应用和实践“本文”或“原本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固守陈规,不能说把知识教会他们就可以了,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认识数学领域中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要让他们掌握数学的一般规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而这就需要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维。  一 、转变观念,创立良好的数学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