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但是如何开展好“两课”的实践教学,利用好“两课”的实践载体,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发挥两课教育的重要作用是需要“两课”教师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两课”实践教学时效性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仅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而且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熟悉、了解社会,提升理论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但是多年来在我国高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学生对“两课”知识的掌握仅靠老师的讲授,更多的是从理论到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再加上“两课”理论性强,抽象枯燥,学生兴趣不浓、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学生消极被动的面对、应对的态度,导致“两课”的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好。那么如何开展好“两课”的实践教学,利用好“两课”的实践载体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或带着“两课”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实践,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工作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综合的锻炼和检验,是两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下面我就“两课”的实践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两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开展“两课”实践教学,不仅能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接受教育,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培养良好道德品德的自觉性,锻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體来说:
1、“两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了解社会,提高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
长期以来“两课”教学一直都是以课堂作为主阵地,以传授知识为重要目标,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而单纯的“两课”课堂教学则难以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所有现实问题。作为“两课”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实际,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而且更容易使大学生把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更好的认识社会、熟悉社会、了解社会,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两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教学是“两课”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更是体现和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是长期以来“两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内容空洞、理论性过强,与实际生活相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手段比较陈旧的现象,导致学生们认为“两课”教学内容离自己很远,内容空洞,似乎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前途没有多大关系,认为“两课”就是空洞的政治说教,难以产生“新奇感”、“求知欲”,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社会实践不仅可以结合“两课”各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找准其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而且围绕结合点设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克服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现象,使学生带着学到的理论问题走向实践,又带着实践问题回到课堂来寻求理论的支持和指导,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3、“两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形式,能使大学生在校园外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使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而且通过实践活动更能加深他们的道德认知,强化他们的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自觉地接受教育和锻炼,认识自身的不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竞争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在“两课”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两课”实践活动应注重与专业的结合。
“两课”实践活动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只有当学生认清了岗位的基本要求与职业前景,认清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他们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重要性就会感兴趣,在实践中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会深化升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使教与学和谐。
2、“两课”实践活动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需要制度机制作保障,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也应以完善的制度机制为前提,否则就会阻碍其健康发展。而目前,高职学院每年“两课”暑假的社会实践任务大多就是安排给同学的暑期作业,即使开展一些活动也大多缺乏有效的监控。一些学生认为:“调查报告交上去也没人会看,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导致一部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造假、抄袭论文等现象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诚信者得不到肯定,作假者受不到惩罚。“两课”实践教学应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应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主体的多元性。一方面鼓励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表现,另一方面老师及评价小组也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能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作为评价标准,应主要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和进步程度。
3、“两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应注重多元化、生活化。
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采用观读类、调研类、社会服务活动类等多种形式来完成,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载体应尽量生活化。尽量使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现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动性,避免过分理想化。同时应努力发掘能容纳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并且与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形式。以道德教育作为实践教学生活化的突破口,以人际交往、宿舍生活等日常生活情境为活动载体,渗透、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日常道德生活,由此实现践履道德、养成德性的教育目标。
“两课”教学不仅仅是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认识落实于行动。开展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自然,融入社会,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两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发挥两课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申红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对新时期高校文科学生的作用及其策略》《教育与职业》(2014.20)
[2]王翠《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3]王朝方《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其途径》《科技与教育》(2009.9)
关键词:“两课”实践教学时效性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仅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而且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熟悉、了解社会,提升理论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但是多年来在我国高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学生对“两课”知识的掌握仅靠老师的讲授,更多的是从理论到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再加上“两课”理论性强,抽象枯燥,学生兴趣不浓、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学生消极被动的面对、应对的态度,导致“两课”的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好。那么如何开展好“两课”的实践教学,利用好“两课”的实践载体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或带着“两课”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实践,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工作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综合的锻炼和检验,是两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下面我就“两课”的实践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两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开展“两课”实践教学,不仅能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接受教育,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培养良好道德品德的自觉性,锻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體来说:
1、“两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了解社会,提高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
长期以来“两课”教学一直都是以课堂作为主阵地,以传授知识为重要目标,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而单纯的“两课”课堂教学则难以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所有现实问题。作为“两课”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实际,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而且更容易使大学生把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更好的认识社会、熟悉社会、了解社会,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两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教学是“两课”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更是体现和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是长期以来“两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内容空洞、理论性过强,与实际生活相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手段比较陈旧的现象,导致学生们认为“两课”教学内容离自己很远,内容空洞,似乎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前途没有多大关系,认为“两课”就是空洞的政治说教,难以产生“新奇感”、“求知欲”,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社会实践不仅可以结合“两课”各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找准其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而且围绕结合点设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克服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现象,使学生带着学到的理论问题走向实践,又带着实践问题回到课堂来寻求理论的支持和指导,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3、“两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形式,能使大学生在校园外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使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而且通过实践活动更能加深他们的道德认知,强化他们的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自觉地接受教育和锻炼,认识自身的不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竞争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在“两课”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两课”实践活动应注重与专业的结合。
“两课”实践活动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只有当学生认清了岗位的基本要求与职业前景,认清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他们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重要性就会感兴趣,在实践中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会深化升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使教与学和谐。
2、“两课”实践活动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需要制度机制作保障,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也应以完善的制度机制为前提,否则就会阻碍其健康发展。而目前,高职学院每年“两课”暑假的社会实践任务大多就是安排给同学的暑期作业,即使开展一些活动也大多缺乏有效的监控。一些学生认为:“调查报告交上去也没人会看,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导致一部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造假、抄袭论文等现象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诚信者得不到肯定,作假者受不到惩罚。“两课”实践教学应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应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主体的多元性。一方面鼓励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表现,另一方面老师及评价小组也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能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作为评价标准,应主要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和进步程度。
3、“两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应注重多元化、生活化。
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采用观读类、调研类、社会服务活动类等多种形式来完成,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载体应尽量生活化。尽量使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现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动性,避免过分理想化。同时应努力发掘能容纳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并且与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形式。以道德教育作为实践教学生活化的突破口,以人际交往、宿舍生活等日常生活情境为活动载体,渗透、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日常道德生活,由此实现践履道德、养成德性的教育目标。
“两课”教学不仅仅是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认识落实于行动。开展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自然,融入社会,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两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发挥两课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申红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对新时期高校文科学生的作用及其策略》《教育与职业》(2014.20)
[2]王翠《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3]王朝方《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其途径》《科技与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