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到一个家庭、一幢大厦
大到一个社区、一座城市
机电行业之於它们的正常运转
是动力维护者,也是後勤服务者
工人们辛勤地在背後服务着万千市民
从业几十载,他热爱机电行业
一路不断提升自己技能的同时
更积极地为行业服务,替行业发声
一心只为机电行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扎根机电 进无止境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这也是张永豪先生的座右铭,他相信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唯有辛勤耕耘。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还尚在起步阶段。1962年,他出生於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读到中三之後,便转读工业学院。只有十几岁的他加入了机电行业,一边工作积累经验,一边再在夜间进修。
谈及选择机电行业的初衷,张永豪先生解释说:“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机电行业需要行脑筋思考,相对於工地其他需要体力较大的工种,更需要一定的技术;二是机电行业有一个明显的进修空间,即使是从学徒做起,只要努力,也可以一步步考到工程师。”
本着“幹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劲头,他勤勤恳恳地从最基本的点滴学起,很快就掌握了初步技能。工作一段时间後,他发现要想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夠,必须要取得专业文凭。因此他选择报读夜校,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终於考取了文凭,自己的事业生涯也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1990年,香港政府开始实施颁佈电力法例,1991年实施颁发机电从业牌照。当时以往有从业经验即可上岗,此後必须持牌方可。“我们行业牌照分为A、B、C三类,A牌技术要求最低,C牌最高。”他介绍说。除了考取专业牌照,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他修毕英国新特兰大学的远程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及澳洲悉尼科技大学的硕士学位课程,现正修读香港公开大学的专业课程。学无止境,这就是张永豪先生一直的人生态度。
从事机电行业三十多年,从低层做起,他没有好高鹜远,而是勤奋踏实,一步一步地建立自己的事业。此外,他还在学校兼任电气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传授经验。
机电行业的发展与建筑行业,甚至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香港经历过“亚洲四小龙”的辉煌发展,也遭遇过亚洲金融风暴的席捲。张永豪先生分析说:“香港经济发展现状处於近乎停滞阶段,最近的英国脱欧事件亦可能对香港产生影响,预计明年将有可能出现经济下滑。相对来说,机电行业预计明年将迎来发展高峰期,除了建筑工地,高铁香港总站项目明年也将着手进行,这些都是发展的机遇。”
热心服务工会 积极为行业发声
港九电器工程电业器材职工会成立於1958年,至今已58年了,拥有会员近四万人,是香港机电行业最大的团体。张永豪先生自1991年加入现已25年了,一路奉献,一路收穫,他是工会现任理事长。
香港机电行业从业者(包括学徒)在内有超过十万人,持牌电工佔七万四千多,其中约一半的人加入了港九电器工程电业器材职工会。“工会能取得如此成绩,一方面有赖历年来前辈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香港政府推行牌照制度的促进,许多同业因考牌及进修之问题,加入我们工会以寻求协助。”机电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亦可以细分到很多的专业,据张永豪先生介绍,会员构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建筑、公路等工地工程的机电工人;二是从事一般的工厂、写字楼装修维修工人;三是物业、酒店、小区等的维修电工。
这是一个庞大的团体,站在整个工会和行业利益的角度思考,如何为工友爭取最大的权益,真正做到为行业发声,这是身为理事长的张永豪先生一直铭记於心的责任。
延续优良传统,代表行业发声,他和工会同仝付出了很多努力。例如通过集体谈判为行业爭取权利;每年发佈《电器行业薪酬调整方案》,确定机电行业工人的日薪工资标凖;当工人遇到困难,或工伤等情况,工会都会积极为工人提供协助。
为了帮助及辅导同行工友考取专业牌照,或更好地提升个人基本技能,工会与香港机电专业学校跟政府部门合作,开设了许多专业培训课程,例如:“新技能提升计划”课程、持续进修基金课程、进阶工艺培训计划课程、电工牌照系列课程、自动化系列课程等等,可满足不同工种工人的需求。工会还与内地交流密切,与广东技术学院、中山技师学院等合作,既可以为香港工人提供培训,也方便内地朋友来港交流。
“我们工会是一个爱国爱港的团体,经济的发展、社会民生、以及整个行业工人的福利都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但是如果没有政治稳定做保障的话根本不可能去为行业发声。”谈及香港的发展状况,他无不担忧地说。近年来,工会为了更好地为行业发声,也积极关心香港政治,並投入选举工作。
除此之外,工会积极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康乐及活动。包括行山、远足、篮球、足球等,还经常与内地工会进行比赛和交流。
关注行业发展 建言青年教育
机遇与挑战並存。虽然或将迎来发展高峰,但是行业要持续健康发展,仍存在许多困难。首先就是人手短缺问题,在建筑行业尤为严重,机电行业同样缺乏。年轻人入行人数日益减少,为了及时补充工人,有人提出输入外来劳工。但张永豪先生认为这不是根本解决之道:“输入外来劳工虽能暂时缓解人手短缺的问题,但要既保证本地工人就业,又要促进行业平稳发展,其实这是不可行的。”
他分析说,短期的劳工短缺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就业错配造成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电工包括维修电工、建筑地盘电工、家居装修电工等,他们的工作是相通的,但因受僱於不同公司,信息未能互相传达,假设建筑地盘缺人,其他种类充足的人员並不能马上补充,从而造成人员短缺。所以,他认为对於一些特殊工种需要补充外来劳工的,行业並不反对,但是,不主张扩大招聘外来劳工,因为从现在的人员就业来看,最关键的还是要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入行。
机电行业属於社会的基础行业之一,扎根基层,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热爱行业的心,肯吃苦、肯钻研。这是张永豪先生的经验之谈。然而这些品质也可能是当下年轻人比较缺乏的。“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年轻人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基本没有吃过苦,也不需要为家庭负担而劳累,相对来说他们宁可选择轻鬆的工作。”而对比以前,他们这辈人要赚钱养家,有工作就踏实幹,如果不工作则没有工资。对待工作的心态自然不同。
年轻人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不夠明确,也是导致年轻人留在行业困难的原因,他介绍说:“据工会每年培养学生的‘师友计划’的调查看来,经过培训进入行业後,不到一年卻有很多人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麽。”
对於年轻人的教育是一个长远而重大的任务。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他总是平易近人並循循善诱。对於每件事,他会先跟孩子分析,引导孩子自己去辨别是非,而不是强迫孩子执行自己的命令。如今一儿一女均各自在自己的路向进修。
张永豪先生基本上没有閒餘的时间,他每天的活动轨跡大致分为两部分:白天忙於公司事务,晚上及其他空閒时间则大多忙於服务工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希望能通过他与一班理事和职员的辛勤耕耘,换来工会,以及行业更长远的发展。
大到一个社区、一座城市
机电行业之於它们的正常运转
是动力维护者,也是後勤服务者
工人们辛勤地在背後服务着万千市民
从业几十载,他热爱机电行业
一路不断提升自己技能的同时
更积极地为行业服务,替行业发声
一心只为机电行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扎根机电 进无止境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这也是张永豪先生的座右铭,他相信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唯有辛勤耕耘。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还尚在起步阶段。1962年,他出生於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读到中三之後,便转读工业学院。只有十几岁的他加入了机电行业,一边工作积累经验,一边再在夜间进修。
谈及选择机电行业的初衷,张永豪先生解释说:“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机电行业需要行脑筋思考,相对於工地其他需要体力较大的工种,更需要一定的技术;二是机电行业有一个明显的进修空间,即使是从学徒做起,只要努力,也可以一步步考到工程师。”
本着“幹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劲头,他勤勤恳恳地从最基本的点滴学起,很快就掌握了初步技能。工作一段时间後,他发现要想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夠,必须要取得专业文凭。因此他选择报读夜校,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终於考取了文凭,自己的事业生涯也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1990年,香港政府开始实施颁佈电力法例,1991年实施颁发机电从业牌照。当时以往有从业经验即可上岗,此後必须持牌方可。“我们行业牌照分为A、B、C三类,A牌技术要求最低,C牌最高。”他介绍说。除了考取专业牌照,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他修毕英国新特兰大学的远程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及澳洲悉尼科技大学的硕士学位课程,现正修读香港公开大学的专业课程。学无止境,这就是张永豪先生一直的人生态度。
从事机电行业三十多年,从低层做起,他没有好高鹜远,而是勤奋踏实,一步一步地建立自己的事业。此外,他还在学校兼任电气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传授经验。
机电行业的发展与建筑行业,甚至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香港经历过“亚洲四小龙”的辉煌发展,也遭遇过亚洲金融风暴的席捲。张永豪先生分析说:“香港经济发展现状处於近乎停滞阶段,最近的英国脱欧事件亦可能对香港产生影响,预计明年将有可能出现经济下滑。相对来说,机电行业预计明年将迎来发展高峰期,除了建筑工地,高铁香港总站项目明年也将着手进行,这些都是发展的机遇。”
热心服务工会 积极为行业发声
港九电器工程电业器材职工会成立於1958年,至今已58年了,拥有会员近四万人,是香港机电行业最大的团体。张永豪先生自1991年加入现已25年了,一路奉献,一路收穫,他是工会现任理事长。
香港机电行业从业者(包括学徒)在内有超过十万人,持牌电工佔七万四千多,其中约一半的人加入了港九电器工程电业器材职工会。“工会能取得如此成绩,一方面有赖历年来前辈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香港政府推行牌照制度的促进,许多同业因考牌及进修之问题,加入我们工会以寻求协助。”机电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亦可以细分到很多的专业,据张永豪先生介绍,会员构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建筑、公路等工地工程的机电工人;二是从事一般的工厂、写字楼装修维修工人;三是物业、酒店、小区等的维修电工。
这是一个庞大的团体,站在整个工会和行业利益的角度思考,如何为工友爭取最大的权益,真正做到为行业发声,这是身为理事长的张永豪先生一直铭记於心的责任。
延续优良传统,代表行业发声,他和工会同仝付出了很多努力。例如通过集体谈判为行业爭取权利;每年发佈《电器行业薪酬调整方案》,确定机电行业工人的日薪工资标凖;当工人遇到困难,或工伤等情况,工会都会积极为工人提供协助。
为了帮助及辅导同行工友考取专业牌照,或更好地提升个人基本技能,工会与香港机电专业学校跟政府部门合作,开设了许多专业培训课程,例如:“新技能提升计划”课程、持续进修基金课程、进阶工艺培训计划课程、电工牌照系列课程、自动化系列课程等等,可满足不同工种工人的需求。工会还与内地交流密切,与广东技术学院、中山技师学院等合作,既可以为香港工人提供培训,也方便内地朋友来港交流。
“我们工会是一个爱国爱港的团体,经济的发展、社会民生、以及整个行业工人的福利都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但是如果没有政治稳定做保障的话根本不可能去为行业发声。”谈及香港的发展状况,他无不担忧地说。近年来,工会为了更好地为行业发声,也积极关心香港政治,並投入选举工作。
除此之外,工会积极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康乐及活动。包括行山、远足、篮球、足球等,还经常与内地工会进行比赛和交流。
关注行业发展 建言青年教育
机遇与挑战並存。虽然或将迎来发展高峰,但是行业要持续健康发展,仍存在许多困难。首先就是人手短缺问题,在建筑行业尤为严重,机电行业同样缺乏。年轻人入行人数日益减少,为了及时补充工人,有人提出输入外来劳工。但张永豪先生认为这不是根本解决之道:“输入外来劳工虽能暂时缓解人手短缺的问题,但要既保证本地工人就业,又要促进行业平稳发展,其实这是不可行的。”
他分析说,短期的劳工短缺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就业错配造成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电工包括维修电工、建筑地盘电工、家居装修电工等,他们的工作是相通的,但因受僱於不同公司,信息未能互相传达,假设建筑地盘缺人,其他种类充足的人员並不能马上补充,从而造成人员短缺。所以,他认为对於一些特殊工种需要补充外来劳工的,行业並不反对,但是,不主张扩大招聘外来劳工,因为从现在的人员就业来看,最关键的还是要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入行。
机电行业属於社会的基础行业之一,扎根基层,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热爱行业的心,肯吃苦、肯钻研。这是张永豪先生的经验之谈。然而这些品质也可能是当下年轻人比较缺乏的。“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年轻人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基本没有吃过苦,也不需要为家庭负担而劳累,相对来说他们宁可选择轻鬆的工作。”而对比以前,他们这辈人要赚钱养家,有工作就踏实幹,如果不工作则没有工资。对待工作的心态自然不同。
年轻人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不夠明确,也是导致年轻人留在行业困难的原因,他介绍说:“据工会每年培养学生的‘师友计划’的调查看来,经过培训进入行业後,不到一年卻有很多人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麽。”
对於年轻人的教育是一个长远而重大的任务。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他总是平易近人並循循善诱。对於每件事,他会先跟孩子分析,引导孩子自己去辨别是非,而不是强迫孩子执行自己的命令。如今一儿一女均各自在自己的路向进修。
张永豪先生基本上没有閒餘的时间,他每天的活动轨跡大致分为两部分:白天忙於公司事务,晚上及其他空閒时间则大多忙於服务工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希望能通过他与一班理事和职员的辛勤耕耘,换来工会,以及行业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