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_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反映高校的教学状况和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高校长期积累的教育数据对于评判高校的办学实力、教学水平、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深度学习等先进数据的挖掘手段,提出一种新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该机制面对大量的教育数据,有效地提取出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并从中整理出教学数据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实践证明:该机制可以用于评价学校学生的学业进展、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不但可以发现潜在问题,还能预测未来,对于实现智慧教育具有一定意义。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如何构建符合校情的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教学管理人员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结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等先进的数据挖掘手段,根据本校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教学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下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有效实现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及时介入,进一步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难点
  当前一些高校没有良好的方法将教师的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成果联系起来,只能将教师的教学评估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分成两部分来做,即将教师的教学评估、学生的成绩分析与学校毕业生的按时毕业率、就业情况等的分析割裂开来,这无疑切断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毕业生的人才质量之间的联系。各高校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积累并存储了大量的教育数据,但是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数据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能够综合评估和预测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案,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实现人才质量的可预测化。
  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可以自动地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并总结特征,因此它不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样本类别的标注完成学习,極大地推进了智能自动化。深度学习采用了与神经网络相类似的层次结构:系统是由输入层、隐藏层(可单层、可多层)和输出层组成的多层网络,只有相邻层的单元(节点)之间有连接,而同一层节点和跨层节点之间无连接。这种层次结构,和人类的大脑结构比较接近。因此,可以利用高校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教育数据,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来探究现有数据与教学质量之间潜在的量化关系与规律。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来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
  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下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结构,根据以往的学生数据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对现有学生的发展进行预测,以制定教育决策,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采集历史教学数据,分析其合理性,建立数据库
  根据深度神经网络的特点和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情况以及对应的教师的教学运行状态,把其毕业之后的发展情况制作成标签,以此形成每一个学生毕业前的学习状况和毕业后的人才培养结果一一对应的训练集。比较合理的特征参数有课前教案评分、课堂纪律评分、其他教师听课打分、学生平均成绩、学生给教师评教打分等信息。除此之外,对于学生自身的情况,可以采用已完成课程成绩,以教师和同学对其在学习能力、知识素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因素上全面打分的评价方案,定性分析学生的素质并录入数据库。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首先可以根据学生毕业时的情况来进行,以毕业时的学分成绩、获奖情况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来考虑培养结果。其次可以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价值来评价培养结果,通过薪酬和就业单位的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水平、个人素养、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等因素来评价人才质量。
  以历史教学数据为基础,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将以往所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种表征参数以及对应的教师的教学质量参数作为训练集,每一个学生对应一个特征向量(n为学生人数),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情况参数作为向量标签,每个特征向量和相应的向量标签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对所有的特征向量构成的集合以及对应的向量标签进行训练、学习,获取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M。对每一个学生对应的特征向量而言,有,其中,依次对应该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各项表征参数以及对应的教师的教学质量参数,如学生的课程成绩、学科竞赛获奖、学生评教打分等,对每个特征向量对应的向量标签,有 ,其中,依次对应该生毕业之后的发展情况参数,如毕业深造率、用人单位对其的满意度、工作薪酬水平等。
  根据当前的教学数据,预测教学培养的结果
  当需要预测一批在校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状况时,可将所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种表征参数以及对应教师的教学质量参数作为测试集,每一个学生对应一个特征向量,所有的特征向量构成的集合,放到我们训练好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中,即可得到对应的向量标签,即该生毕业以后的发展状况。
  反馈到教学活动中,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测与预警
  根据深度学习模型的预测结果,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教师,可以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其工作,有针对性地提高其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对于学困生,应当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积极地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尽可能地减少学困生不合格的情况。最终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测与预警反馈机制,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我们选取了学校某专业学生的数据展开了一系列实验,预测结果达到预期,这不仅初步验证了本文的理论部分,也为以后展开大型的实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结语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构建的新方法,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证实该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监控效果。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及早预测和干预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数据驱动的特点,因此能够应用于不同层次高校的具体场景中。如何根据已有的预测结果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最大化干预效果,是我们未来将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SCG217;项目负责人:舒振宇);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择优资助科研项目“面向智能制造产业的三维数字几何模型形状分析算法研究”(项目编号:NBLJ201801010;课题负责人:舒振宇);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信计专业‘一核两翼三能’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5×3’工作机制构建”(项目编号:2018YZD008;负责人:于欣)
其他文献
[摘要]“升和亳升”这一单元尽管内容较少,但是其意义不小,对教师研读教材、谋划教学的影响也不小。该内容不仅尊重了学生生活实际,更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同时,为契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性,设计了较多的观察、实验等活动,给了学生丰富的体验,助推他们数学素养稳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
[摘 要]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后练习为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有效地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策略意识,并能把各种策略融会贯通,信手拈来,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解题策略,有效地克敌制胜。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课后练习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的苏乞儿从老乞丐那学会了降龙十八掌中的十七掌,一直到生死危急关头才悟出最后一掌——第十
英语大单元主题学习是指基于主题或者问题的学习,在每一个主题单元中,学习内容围绕主题,将主题及其专题作为知识情境脉络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学习资源包括了与主题相关的任何学习材料,学习活动构成了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这些学习活动是多样的,并且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究,鼓励学习者通过活动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设计中,主题学习单元在课程组织形式上超越了课堂,也超越了单课时的教学周期,实现了全时空的学习活动组织
[摘 要]切割填补法、容斥原理法、等积转化法、旋转移动法、重新构图法等是将一般图形转化为特殊图形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值得教师重视。  [关键词]几何图形;转化;一般;特殊;构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65-02  求稍复杂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小学“图形与几何”
[摘 要]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以“乘法分配律”教学为例,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分析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拿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乘法分配律;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12-02  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弱势”群
[摘 要]“等式与方程”一课中学生初次经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开始认识方程。首先联系旧知和天平图,引导学生认识“等式”“不等式”和“方程”;其次通过列方程,厘清等量关系;最后要知道不同的等量关系对应不同的方程,因而方程具有多样性,需要合理选择。  [关键词]等式与方程;等量关系;方程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
[摘 要]数学知识是有结构的,知识的相互联系首先体现在整体性。教学“数的认识”时,教师对自然数、分数、小数采用整体性认识和结构化教学策略,可避免单课教学带来的知识碎片化的现象,让学生学会在整体的数学样貌下,通过学习和思考发现知识的联系,促进认知结构的整体化,让思维走向自主建构的结构化,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的认识;整体性;结构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秒的认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学生不仅增长了生活经验,感知数学就在身边,而且还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感的提升。  [关键词]数感;体验;时间观念;秒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77-03  【教学
[摘 要]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从直观形象思维开始的,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数学学习对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中,如果教师从具体到抽象的转换太快,学生学得就会很困难。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易学易懂,而这个过渡和衔接的过程主要靠淡化直观图形的存在感来实现。  [关键词]马赛克;苹果;抽象;模型;数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
[摘 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本质,从而让数学学习更高效。在“角的度量”一课中,先在导入环节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入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进而理解数学本质和习得数学技能。  [关键词]数学本质;探究过程;角的度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36-01  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