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绽放和谐之花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tar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和谐产生美,是事物的最佳状态,也是教育的追求。创造和谐课堂,倡导学生主动求知,创设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从而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何谓和谐课堂?和谐课堂是以教师为载体,以“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生态发展”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各要素要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创设和谐课堂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努力实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师与生的和谐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如0.28和0.3谁大,我教学生从高位往低位比下去的方法,十分位上的3比2大,那么这个小数就大,但也有的同学马上就想到0.3可以化为0.30元,那么0.30就比0.28大,虽然我和大多数同学觉得加0的方法可能麻烦一点,但想到加0后学生看起来直观、容易理解,所以,也支持他们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并适当加以表扬这位爱动脑筋的同学。此时我若与同学们持一样的态度,那么这个同学的自信心一定很受伤。教师在展示严师的同时更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以良师挚友(挚友更为重要)的角色融入他们当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从情感上先和学生融为一体,让他们体验到教师的关心,从而消除教师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心理障碍,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真正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这样学生就可以毫无顾虑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有效。
  二、教与学的和谐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改变过去的尖子生教育的模式,转向全体学生的均衡教育,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对同学们说:今天咱们进行一个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出一个数,老师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有没有因数3,是不是3的倍数。同学们纷纷给老师出数,老师马上回答这个数能被3整除,老师答对了。同学们好奇,老师口算怎么这么快,准有窍门,这时就是揭示新课的最佳时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能被3整除的特征”。老师在学生原有知识和今天的新知之间。制造了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势态揭示新课,把学生的爱好引入到一种高涨的情绪中,使他们在兴奋、热情的状态下投入到对知识的探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动与静的和谐
  一堂课下来,学生光是静静的思考、学习,会造成精神疲惫而走神,影响学习效率;或者总是不停的活动,学生也容易产生体力疲劳,造成劳而无获,而且总是动的课堂也是无序的课堂。所以我们必须在一节课上既有动又有静,讲究动静结合的艺术。比如一节课的开始,以诙谐的语言或生动的故事导入,先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在学生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数学思考,容易走神的时候,教师要抓紧时机再让学生动起来,开展游戏活动,动手实践等,注意动静交替,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与静的和谐才能保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学习《倍数和因数》这一课时,讲了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后,我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算式来,然后请同桌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如16÷2=8。学生都饶有兴趣地拿出纸来写在上面考考同桌。又如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当学生初步建立了1平方米的空间观念时,我拿出面积是1平方米的纸模放在地上,问:“同学们,你猜在这个1平方米的纸上能站多少个人?”同学们有的说6个,有的说10个,我笑着说:那我们来亲自试试吧。这时有几个同学们蠢蠢欲动了,我适时提出要求:那么我们一小组一小组来吧,看看能站多少人。然后分组进行,学生便按组有条理的上来,并且很快就算出了可以站几个人,气氛非常热闹而有序。这样既调节了思维,又激活了学习气氛。
  四、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矛盾统一体,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两者具有互补性。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预设中孕育着生成,生成丰富着预设。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有价值的动态生成,从而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面积计算》时,我的预设方案是:①出示两个相近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从而引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②课件演示,改变长方形的长和宽,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③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自主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教学中,当我刚出示本课课题时,一个学生就坐在座位上脱口而出:“我知道只要用‘长×宽’就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这时,我随机问道:“还有谁知道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对老师笑一笑。”结果全班竟有半数的学生发出骄傲的微笑!“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有的说是预习课本知道的……看到这种情况,我调整了开始的预案,直接进入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环节:“那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可以用‘长×宽’计算吗?”学生纷纷摇头。这时我及时肯定:“老师非常欣赏同学们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数学知识。看来大家只知道长方形面积怎么算,却不知道为什么?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呢?”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他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主动参与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证明中去。这里我就通过灵活选择预案,达到了师生互动的效果。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和谐的数学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活动与思考遥相呼应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创造奇迹、激活各自沉睡的潜能的课堂;……让和谐的数学课堂,弥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气,培植适宜学生主体精神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散发出生命成长的气息!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有关氧化剂、还原剂概念及判断易错易混点归纳  1.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只作氧化剂。  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故氧化还原反应中,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只是以氧化剂为主。活泼非金属单质与强还原剂反应时,活泼非金属单质作氧化剂;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与强氧化剂反应时,不活泼金属单质作还原剂;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I2与热NaOH 浓溶液反应时,非金属单质既作氧化剂又作还
【内容摘要】初中英语新课标要求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任务式教学模式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首先对初中英语写作融入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三方面探究了初中英语写作中融入任务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包括排序任务和续写任务融入英语写作、以任务作为“桥梁”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英语日记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对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加强有一定的促
【内容摘要】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学生以后很多学科学习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奥妙,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的去学习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做数学”,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转换称自己的实际能力。  【关键词】做数学 动手能力 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做出了相关的规定,鼓励学生多去进行实践和探索,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公式。在实际动手中去学习数学,这要求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的
【内容摘要】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继续推行课改迫在眉睫。一些学校做出了课改的有益尝试,但是在推行课改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课改 探索 前行  引言  新课改在推行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促使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在校内校外听课的机会特多。得出切身感受:课改势在必行,课改在探索中继续前行。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
【内容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取得进步的灵魂。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提高学生素质的核心。本文将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加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论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化学 创新思维培养  由于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多年来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只注重课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课堂教学已旧貌换新颜。但理性地审视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探究式教学还存在着许多认识和实践的误区。出现了许多新的让人深思的问题。所以,针对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现状,重新论述生成性教学的内涵,并探讨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模式,提高教学探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探
【内容摘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初步举例探究了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创设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境创设 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
【教材分析】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这篇散文以清新优美的笔调,描绘了缤纷多彩、生机勃勃的春之美景,赞美、歌颂了春的创造力以及她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美好的春光中辛勤劳作、奋勇向前。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2.领悟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掌
【内容摘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历史人物、时间、事件、现象,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与分析,以此把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所以,指导初中生正确地认知、评价历史人物便成了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围绕课堂指导、实践锤炼、反思延伸三方面展开论述,为笔者管窥之见,望各位同行多加指正。  【关键词】历史 人物 认知 评价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每一位历
“中学语文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起始于2003年,2005年作为省级课题立项(序号JG05099),2009 年9月结题,2012年被评为安庆市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  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基于大语文教育观和素质教育理论之上的,是在新形势下对中学语文教学规律、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让他们感到语文的魅力和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自觉地去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