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臧氏“以邑为氏”还是“以字为氏”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谈及臧氏历史与文化之时,对于臧氏以邑为氏还是以字为氏的问题,学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争论的焦点在于“邑”和“字”这一根本问题上。本文结合古籍中对于姓氏的记载并加以引证,以期为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臧氏及其得姓始祖臧僖伯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联谊会、研讨会的广泛召开和举办,臧姓家族内部的联系变得日趋紧密。在交流的过程中,各地家族对于臧氏文化的探讨和研究也有序开展起来。
  春秋时期,作为鲁国世家大族的臧氏家族,世为鲁卿,臧僖伯、臧哀伯、臧文仲和臧武仲等均为鲁国之肱股。臧僖伯开创了臧氏家族的辉煌历史,春秋中期,臧氏家族在鲁国的影响力达到顶峰,其地位和名声不容小觑。
  臧僖伯,名彄,字子臧,曾受封于“臧”,其后代便以封地之名作为他们的姓氏,并尊其为中华臧氏始祖。据文献记载,臧僖伯生于周宣王三十五年戊申(前794),配姜氏,生二子,长子:达,次子:幽。卒于周桓王二年辛巳(前718),寿七十六岁,葬泗北墓。
  臧僖伯之父为鲁国第十二任国君——鲁孝公。鲁孝公辞世后,他的儿子弗湟继位,即鲁惠公。鲁惠公去世时,因太子年纪尚小,国之政事便交由鲁惠公的庶长子——息姑行摄政之权,即鲁隐公。史载,臧僖伯是鲁隐公时期的重臣,也是其叔父。
  《左传》一书记录了臧僖伯在公元前718年劝谏鲁隐公不要去棠地观看捕鱼的故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臧僖伯谏观鱼”。该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礼制观念,影响深远。
  二、臧氏起源的两种说法
  臧氏起源于姬姓,得姓始祖为臧僖伯。关于臧氏起源,目前主要的说法是源于春秋时期鲁孝公的儿子,其名为彄,字子臧,封邑于“臧”,史称“臧僖伯”。所以,臧僖伯应为臧氏家族的始祖。至于臧氏是以邑为氏还是以字为氏,目前学界的观点不一,有人说是以邑为氏,有人说是以字为氏,尚存争论。除了这两种说法外,还有其他的说法,例如,源于鲁惠公之子的“欣”之说、源于官职之说、源于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获”之说等,由于这些说法无史料记载佐证,因此不足为信。现存古籍中关于姓氏记载的资料较多,如《世本》《元和姓纂》《春秋左传正义》《通志》《古今姓氏书辨证》《路史》等。为了进一步解决疑问,本文搜集、摘录了部分古籍中有关臧氏的资料,以供研究者参考。
  三、古文献中关于臧氏起源的记载
  《通志》成书于南宋,作者郑樵,全书共200卷,500余万字,辑录了上古至隋唐时期的历代典章制度,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通志》中记载了一些姓氏来源,列举了“以国为氏”及“以邑为氏”等的情况,诸如虞、夏、商、周、鲁、齐、宋等是“以国为氏”,即以诸侯国的名字当作姓氏;崔、卢、鲍、晏、臧、费、柳、杨等是“以邑为氏”,也就是以卿大夫立邑的邑为姓氏,开创了新姓氏。
  《古今姓氏书辨证》的作者是邓名世,抚州临川人。全书40卷,正式刊行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是我国姓氏谱牒学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较为全面地整理和编辑了汉唐以来的姓氏谱牒,集众家之长,堪称宋代谱学的最高水平。该书对臧氏的来源也作了记载:“臧,姬姓,鲁孝公子彄,字子臧,其孙始以王父字为氏。”东汉经学家服虔曾说:“庶公子则以配字为氏,尊公族展氏、臧氏是也。”由此可见,邓名世、服虔二人皆持“以字为氏”观点。
  《路史》是我国宋代一部取材繁博庞杂,集神话、历史之大成的古书,共47卷,作者是罗泌。该书的姓氏源流观点比较独到,常被后世姓氏研究学者引用。《路史》中有如下记载:“其以邑氏者,臧、众、秦、运、郓、管、柳、厚、郈、颜、即、费、蔑、鲁……”可见,该书持“以邑为氏”观点。
  《元和姓纂》的作者是林宝,成书于唐元和七年(812),为唐代谱牒研究专著。该书记载:“鲁孝公子彄,食采于臧,因氏焉。”可见,该书持“以邑为氏”观点。
  《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共60卷。“正义”就是依据传注而加以疏通、解释之意。《春秋左传正义》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春秋》本身。《春秋左传正义》记载:“僖伯名彄,字子臧……计僖伯之孙始得以臧为氏,今于僖伯之上已加臧者,盖以僖伯是臧氏之祖,传家追言之也。”
  《世本》成书于战国末期,作者不详,相传为赵国某史官。该书辑录了自上古黄帝到春秋时代的帝王、诸侯和卿大夫的世系起源,其不少内容被后世史书引用。该書记载:臧僖伯为“孝公之子”,“小心畏忌曰僖”,后世“乃以王父之字为氏”。清代的不少学者对该书做了辑录,如王谟、雷学淇、孙冯翼、茆泮林、张澍等。其中茆泮林辑本的《世本》里出现了“字子臧”三个字,张澍辑本的《世本》则采用了《春秋左传正义》里面的观点,其他几种辑本均未有“字子臧”的描述。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臧氏“以邑为氏”和“以字为氏”的观点同时存在。《春秋左传正义》主张“以字为氏”,然而其所持的“今于僖伯之上已加臧者,盖以僖伯是臧氏之祖,传家追言之也”的观点实为一家之言,未有任何资料加以佐证。同时,孔颖达也不确定是否是“传家追言”,所以他用了一个“盖”字,“盖”在这里是“大约、大概”之意,说明这句话只是孔颖达的猜测而已,其“以王父字为氏”的观点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奈的解释。
  《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了“以字为氏”的观点,但后人对“以字为氏”提出了质疑。《通志》《路史》《元和姓纂》皆主张“以邑为氏”,其中《通志》和《元和姓纂》的记载尤为详细。
  《世本》是秦汉以前的著作,且在宋末就早已失佚,清代学者所辑补的八种版本只是记载了臧氏家族的传承,并未对“以邑为氏”还是“以字为氏”作出最终的说明。
  西晋著名学者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臧僖伯,公子彄也。僖,谥也”,没有对于“字子臧”的描述。成书于春秋末年的《左传》收录了《臧哀伯谏纳郜鼎》一文,其中写道:“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周内史称臧僖伯的儿子为“臧孙达”,从侧面印证了“其孙始以王父字为氏”观点的错误。   臧氏的一些古老族谱对僖伯公也有记载,例如《臧氏南图公支谱》:“僖伯,鲁孝公四子,名彄……为隐公上卿,勋懋公室封于臧,遂为得姓之始祖,卒谥曰僖伯。”
  四、周代采邑制度下的“臧邑”
  《礼记·礼运》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据《国语》《左传》《周礼》等史料记载,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周王朝开创了“国野制”。这种制度规定: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称为“国”,“国”之外的地方均为“野”。按照制度,国君把土地封给卿大夫,为“采邑”。当时的卿大夫无论官职大小都有自己的食邑,官爵不同,田邑大小、数量也会不同。《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作为周王朝最忠实的拥护者,鲁国也推行这种分封制,卿大夫在都城任职的同时,又是采邑的实际拥有者,逐渐成为合法的国中之国。邑中的收成除了交纳一部分给公室作为贡以外,其余全归卿大夫所有,为整个世族提供物质和政治方面的保障,所以“公食贡,大夫食邑”。采邑作为卿大夫的世襲领地,不容外人染指,这是导致世卿大族兴盛、君权衰微的直接原因。到了春秋后期,采邑的功能远远超过了最初的政治功能,成为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多功能的地方割据政权。
  根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臧氏家族的封地有两处,一处是臧邑,即始祖臧僖伯的封邑。据《通志》记载,鲁孝公之子公子彄,食邑于臧,因以为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史籍中虽未有记载,但鲁孝公作为一国之君,赐儿子一块封地,实属正常。据现在的有关专家考证,臧邑应在鲁国和郯国的边境地带,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附近。春秋初期,郯国与鲁国之间相隔有滕国、邾国、薛国等小国,并无交界,臧僖伯逝世时,这些小国仍然存在,所以臧邑的具体位置仍有待考证。
  另一处封地为防邑。鲁有东防、西防,臧氏的防邑是东防。《左传》记载,鲁隐公九年(前714)冬,“公会齐侯于防”;鲁庄公二十二年(前674)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鲁庄公二十九年(前665)冬十二月,“城诸及防”。据杜预注释:诸,指诸邑;防,指防邑。据考证,诸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市积沟镇乔庄村;防邑在今山东省费县方城镇。鲁襄公十七年(前556),齐国将臧武仲围困在防地,叔梁纥、臧畴和臧贾等人率兵甲奋力抵抗,营救臧武仲。鲁襄公二十三年(前550),为了保留臧氏在鲁国的世族之职,深思后的臧武仲最终献出防邑,奔走齐国。至于防邑何时成为臧武仲之食邑,尚无具体史料记载。
  五、结语
  笔者认为,臧氏“以邑为氏”的可能性更大,更具有说服力。此外,还需说明的一点是,无论“以邑为氏”还是“以字为氏”,臧僖伯皆为中华臧氏始祖,这一点毋庸置疑。
  (诸城臧氏文化研究会)
  作者简介:臧传友(1965-),男,山东潍坊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姓氏文化。
其他文献
社会言情小说有机融合了“社会”“言情”两大要素,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民国言情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感情世界的描写,展示社会的风云变幻。对于民国言情小说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比如,一些学者基于传统与现代视角对《玉梨魂》进行研究。民国言情小说《啼笑因缘》《秋海棠》等具有通俗言情小说的性质,本文以这两部小说为例分析民国言情小说的特点,主要从表现对现代爱情和婚姻自由的追求、基于平民的视角展
期刊
本文以《源氏物语》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传统婚姻中的访妻婚、招婿婚、嫁娶婚、恋爱婚,并阐释特殊的婚姻形态以及特殊的贵族婚姻,从而深入了解日本的婚姻形态。  一、婚姻制度的形成与变异  南开大学的李卓认为日本古代的招婿婚是以女性为主体的,一般夫从妻居,由访妻婚发展而来。这种婚姻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对男女的约束力较小。总的来说,日本的婚姻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访妻婚、招婿婚、嫁娶婚和恋爱婚。  (一)访
期刊
成功的人生是坚持得来的。有机遇,有魄力,还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更需要持久的耐心,和始终如一的信念。  她出身平凡,长相普通,从没做过轰轰烈烈的大生意,十几年如一日地做着一些神神秘秘的交易。可是她竟然身家近50亿,美国客商为了巴结她,送她一辆价值200万元的悍马!  她究竟是干什么的?2011年10月中旬,这位神秘的女富豪来到广州参加交易会,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揭开了她传奇的人生面纱——  大胆!抓住机
期刊
《断魂枪》是老舍最为经典的小说之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一再探究。  一、《断魂枪》的故事梗概与历史背景  《断魂枪》是老舍创作的短篇小说,在通俗易懂、晓达通畅的故事背后蕴含着十分复杂的文化寓意,可谓集审美性、艺术性、思想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素以谦逊著称的老舍,对于《断魂枪》这部短篇小说十分得意,曾说:“我相信,这个短篇,虽然那么短,或者要比一部长篇更精彩一些。”  不但老舍对于《断魂枪》
期刊
《长相知》是一首以汉乐府古词为歌词,吸收了昆剧旋律特点和古琴演奏技法的古典艺术歌曲。整首作品情感细腻,旋律悠扬婉转、和声色彩变化多样、歌词如泣如诉,表达了一位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爱人誓死追随的决心。本文主要以《长相知》的演唱和音乐形象,以及钢琴伴奏在作品中的应用为主进行分析,介绍这首古代艺术歌曲的音色音响。  一、作品简介  《长相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石夫以汉乐府古词《上邪》创作的一首中国
期刊
舞蹈《心声》是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附中王娟老师编创的作品,它是藏族舞蹈。本文将从藏族舞蹈的美感入手,论述《心声》在编排方面的突破,深刻挖掘其在舞蹈风格性美感的情感性、思理性和民族性的延伸意义。  一、舞蹈美感  舞蹈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因此可以说,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在人的主观世界所引起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反映,体现
期刊
《智慧女性》新语汇——创造幸福生活观  她们正值豆蔻年华,就像春天里含苞欲放的花朵,鲜嫩、纯真、无瑕。然而,2011年年末,上海、广州、湖南等地,相继发生90后少女“援交门”事件,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当美好变成悲剧,是多么令人痛心!  援助交际,源自日本,最初指少女为获得经济援助而与男士约会,不一定伴有性行为。但现在,援交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色情交易。早在十年前,英国、美国及我国港台地区的青少年,也曾遇
期刊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我国上网人数迅速增长,观看综艺节目成为大众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导致网络综艺节目发展迅速,其中有较多质量上乘的综艺节目,但也出现了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同质、形式相似等问题。网络综艺节目为获得持久的经济效益,大多选择多季播出,运用上一季的品牌效应可以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已经播出到第七季,优酷视频的《这!就是街舞》已经播出
期刊
欧阳修作为宋代的文坛领袖,他的画论、文论以及书论都有着卓越的见解,于宋朝有先导作用。欧阳修无论是在文坛中的“力矫积弊”、书论中的“尚意”,还是画论中的“求神似不求形似”,其理论与见解是北宋文人风尚的代表。  一、时代背景  在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动乱纷争后,民生凋敝,文化艺术领域遭到严重的破坏,而北宋的建立及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为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条件,比如,北宋初期,宋太宗设立的翰
期刊
立志作为贯穿中国人一生的观点,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以王夫之的“志”论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理论的研究,探索立志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体现。通过立志,人们可以将理想化为现实,可以提升人生境界、拓宽生命格局,还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气,抵制不良的价值取向。  中国哲学中一直存在对“志”的研究,哲学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孔子将“志”看作人的精神支柱,提出“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提出要“持志”,认为“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