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模式探讨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校本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具有主体多元性、要素综合性、方法多样性及标准灵活性等特点。近十年,笔者坚持开设校本课程《旅游地理》,开课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学生学业的评价模式。
  
  一、角色扮演——模拟导游展示评价模式
  
  1.角色扮演评价模式简介
  角色扮演即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扮演自己以前没有体验过的角色或作旁观者,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使学生注意力专注于活动的进行,让学生在真实的模拟情景中,体验某种行为的具体实践,以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心态和行为,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达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改进提高、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
  模拟导游展示评价模式即让学生分组充当导游,向游客(老师和同学)展示和介绍景点,根据其角色扮演接近程度或胜任力,由评委(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
  2.评价活动过程
  首先,确定角色扮演评价模式为“畅游神州大地”模拟导游展示,该活动的具体要求如下。①根据《旅游地理》课程所学内容、本人旅游实践、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途径了解的旅游地理知识,选择一个区域(可以是一个景区、一个城市或一个省区),突出重点(如景观类、文物古迹类、民俗风情类、美食类等)来介绍该地区的旅游资源。②可采取多样形式(如景观图片、图表、实物、模拟情境等)进行展示。③分组要求:自由组合、自由选题(每组人数6~8人,其中选出1人担任评委;各组选题不能雷同,若雷同必须改题或改区域)。④各组都要制作PPT进行展示。⑤10分钟展示,3分钟互动(回答模拟游客提问或其它形式互动)。
  其次,根据“畅游神州大地”模拟导游展示的要求进行分组,各组自主选题,学生多选择已经游览过的比较熟悉的旅游景点;接着进入找资料、制作PPT、教师点拨修改、试讲阶段,这一阶段最为重要,一般需要2~3周。学生的选材丰富多样,如第一学段的广东美食、桂林自然景观、台湾人文景观、香港迪士尼乐园、西藏人文景观、四川旅游;第二学段的九寨沟、古城南京、水乡乌镇、香港购物美食之旅。
  在本学段最后一次课(90分钟)上,各小组全体成员上台进行模拟导游展示,并接受模拟游客和评委的提问。评委除了课题组老师外,还邀请地理教研组长及其他老师担任评委,同时担任评委的还有每小组的一名同学,评委根据各组的实际表现进行评分。在展示过程中,各组同学不仅制作了精美的PPT,而且还带来各种道具以及互动环节的奖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形式生动活泼。课后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提高地理学习兴趣,还强化了合作精神、团队意识、自信心等。
  3.评价指标体系
  小组成绩评定:每一小组展示完毕后,每一位评委根据评分细则(如表1)当场评分,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并计算平均分,评出小组成绩。
  个人成绩评定:根据各成员在活动中所承担的任务及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情况,评出ABC三个等级。积极参加活动,很快完成任务,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评为A等(等级系数为1.2);能够参加活动,并完成小组分配任务的评为B等(等级系数为1.0);参加活动不积极或没有完成小组分配任务的评为C等(等级系数为0.6);同时结合平时的表现,评出平时的成绩。个人最终成绩=等级系数×小组成绩×70% 平时成绩×30%。
  这种评价模式,是在教室里创设情境的条件下,让学生模拟导游活动,不仅可操作性强,比较容易开展活动,有助于增强每一位学生独立自主精神,还可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二、实践活动——旅游实践探究活动评价模式
  
  1.实践活动评价模式简介
  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一种活动。实践活动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在开放的空间中促进学生发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实际体验。
  旅游实践探究活动评价模式即学生分组参加旅游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应用《旅游地理》课程所学知识,对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景点的布局、旅游设施的设置、旅游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进行考察,回校后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展示考察结果与考察报告,成绩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评价活动过程
  首先,确定实践活动评价模式为“畅游福州,感受魅力”的旅游实践探究活动,该活动的备选主题如下,然后由学生自由报名并选择一组主题游。①福州文化之旅:三坊七巷经典古建筑之旅,涌泉寺、西禅寺、华林寺等名寺之旅,马江海战纪念馆、马尾船政学堂遗址等地的船政文化之旅,福建福州国家寿山矿产公园等地的寿山石文化之旅,昙石山文化之旅,名人(如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故居之旅;②福州风光之旅:名山之旅、温泉之旅、江滨之旅、城市公园之旅;③福州美食之旅:探访福州的名菜与传统特色小吃的名店,并了解其历史与制作工艺等。
  然后根据学生的选择分成三组:第一组——三坊七巷经典古建筑之旅;第二组——福州名山之旅;第三组——福州美食之旅。选定主题后,各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方案,教师进行仔细指导,对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方案,及时与学生沟通并一起设计比较可行的方案。
  利用周末一天时间,课程组的3个老师各带1组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景点的布局、管理是否合理、旅游服务是否需要改进等问题。教师同时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参与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学的协作情况等。
  实践活动结束后,安排一节课进行汇报,先由3个小组代表汇报展示考察结果与考察报告,然后由学生个人谈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并把自己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活动方案设计或调查报告及实践中的摄影作品或绘制的旅游线路等进行展示,并在校内展出。
  3.评价指标体系
  校本课程实践活动注重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对待实践过程的价值取向,绝不能单纯以结果定成绩,根据活动特点,设计评价细则(表2)进行评价。
  这样的评价模式打破传统的封闭式评价模式,使学生可以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主选择旅游主题线路开展综合研究,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极为有益。同时通过这样的旅游实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促进学生自身综合发展。
  
  三、作品展示——编写旅游导报评价模式
  
  1.作品展示评价模式简介
  作品展示评价模式是学生通过学习一门课程,根据该课程的内容要求,进行作品创作,然后以呈现作品的方式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
  编写旅游导报评价模式即让学生根据《旅游地理》课程所学知识,编写1份旅游导报来推介1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并在课堂上进行广泛交流,学生表现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评价活动过程
  每年三月,福州市都举办一次旅游文化节,以此为契机,确定作品展示评价模式为编写“魅力福州”旅游导报,让学生以推介福州市的旅游资源为内容,编写1份旅游导报,具体要求如下。①以小组(3~4人)为单位,每人必须参与编写一部分内容,共同完成1份旅游导报。②选择的景点或活动必须能代表福州地方特色,突出福州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观赏性、文化性等特点。③旅游导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既要求美观又要求内容充实,具有可读性。
  根据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小组,用2~3周时间,通过查找资料、实地探访、实地拍摄等方式获取第一手材料,然后再编辑排版,设计1份图文并茂的旅游导报。在本学段最后一次课(90分钟)上,各小组将编写的旅游导报进行交流展示,最后收集各组的作品在校内集中展出。
  3.评价指标体系
  小组成绩评定:每一小组交流展示完毕后,根据评价表3,学生评委(每组1人)与老师评委共同为小组评分。
  个人成绩评定:在评出小组成绩后,再根据表4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小组成绩与个人评价以及学生平时的表现,给出终结性评价。
  这种评价模式可激活学生知识储备,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做到学以致用,而且还可提高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同时这种评价模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
其他文献
绿色农业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生态农业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
黄潭河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的第三大河流,集水面积1 222千米2,河长139千米,上杭县境内长98千米。黄潭河作为沿岸人民的母亲河,是两岸10多万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由于各种原因,黄潭河的水污染现象比较突出,为此,明强中学黄潭河调查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附近村镇的水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造成黄潭河水污染的各种原因,并探索治理农村水污染的有关对策。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
一、“建模”重要,灵活“用模”更重要    区位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区位因素分析是高中地理模块2教学及高三复习阶段的重中之重。大部分教师在高中地理模块2教学和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都是先对工业、农业、交通、城市、港口等区位因素逐个进行详细分析,并加以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再把区位作为一个专题系统复习,找出上述几种区位因素的异同点,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建立答题模式,完成“建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
一、地理课堂提问的作用  求证性。课堂提问是最为简便的检查教师的备课、讲授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能否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的方式。  启发性。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或讲授时,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自觉思索。  警戒性。学生在长时间听课之后,容易分散注意力,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然而,警戒不是惩罚,提问只是对听课不认真或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提醒而已。  
广西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学设备相对简陋,如果充分挖掘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多姿多彩的探究性教学,势必会给课堂增添不少活力,大大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其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常规的教学活动相比,教学效果更佳。  一、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  1.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农村学校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环境很熟悉,只要善于积极发掘,利用有效的发掘方法,就可以将其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  (1
一、调查缘由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探讨有效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广大中学教师的研究热点与难点。目前,部分地理教师对地理有效教学的认识还存在误区,笔者特设计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
山东省滨州一中刘怀青教师问答: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和兴趣。    一、贵在真实——紧贴生活,点燃学习兴趣火花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且会产生明显的感受:这是自己用学到的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我国广州举行,逾百万名志愿者参与了这一盛会。调查小组成员响应“一起来,更精彩”的口号(第16届亚运会志愿者口号),在气象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与了亚运期间的天气预报。    一、调查过程    影响亚运会的不利天气有降雨、大风和降温。其中,剧烈降温和大风出现的概率很小,而且对场馆内的体育竞赛和观众影响不大。所以,此次调查着重研究降雨的预报,同时关注跑道风速。 
甘肃省正宁县第一中学张俊荣教师回答:  地理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和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怎样,最重要的是全体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动”的程度如何,是有效的“动”,还是无效或低效的“动”、被动的“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1.课前预习,在“问”中学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即学生利用教师布置的预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和“中国”。  “文明古国”史辉煌,“礼义之邦”名远扬。  “华夏”汉族古称谓,“只缘华夏已腾飞”。[1]  “中华”原指黄河域,“中华儿女多奇志”。[2]  “禹域”名源治水禹,“牧马久惊侵禹域”。[3]  传说上古分“九州”,“九州生气恃风雷”。[4]  战国时曾呼“赤县”,“长夜难明赤县天”。[5]  后世代称用“神州”,“六亿神州尽舜尧”。[6]  史为“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