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今天,我们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于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的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建立、发展和充实今天的音乐美学理论,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乐记》;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成书于两千多年前,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史上第一部自成体系的音乐理论专著,堪称我国古典美学的奠基石。它涵盖的美学思想是相当丰富和精辟的,对我国古代美学理论有卓著的贡献。它所论述的不仅是音乐问题,而是整个文艺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来看,它有不少论点和见解至今仍有审美价值和借鉴作用。
一、它是中国音乐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开山纲领,其系统、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始终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其中对艺术的本源本质、社会功能、审美、创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述,提出了“德者……”、“唯乐不可以为伪。”“凡音之起……”等重要的思想命题,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文艺发展史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最为全面、集中地总结了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体现了鲜明的中国音乐美学特色。它包含了中国丰富的文化理念,有着宏大的精神气象和坚实的天人哲学基础。在它之后,唯有韩愈、嵇康、李贽等思想家对它思想有所突破与挑战,而大多论著仍然沿袭其思想,未能实现超越。它的音乐思想极其丰富,是在先秦千百年音乐实践和音乐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并带有一定杂家色彩的较为完整的音乐思想体系。它是对孔子以来的儒家美学思想的系统总结,是一部综合性的中国艺术哲学、文艺理论专著。李泽厚说:“正如西方美学不可不研究亚里士多德《诗学》一样,了解中国美学不可不研究《乐记》。”[1]所以,进一步加强对它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总之,它集古代乐论之大成,其成果又为其它典籍所汲取。是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并立的古代文艺美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东方音乐美学的代表性著作。因此,它既是中国音乐美学专论,同时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经典著作。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系统的音乐美学专论。它以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基础,根据我国先秦时包括歌、舞在内的音乐艺术的实践,详尽而系统地论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创作的目的,音乐的美育作用,音乐与政治、社会生活、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音乐审美的过程、方法等问题,在我国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在我国美学思想史中的地位,宗白华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音乐,特别是音乐的社会作用、政治作用,向来是十分重视的。早在先秦就产生了一部在音乐美学方面带有总结性的著作,就是有名的《乐记》。它提供了一部相当完整的体系,对后代影响极大。”[2]《律吕正义》中说:“囊括古今音乐之道,精粗本末,威缕无遗。”[3]有关音乐的美学思想,从《毛诗序》开始,一直到晚清各家论乐的观点,都没超过它所论述的范围。因此,它在我国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中,不仅是第一部最系统的著作,而且是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在今天,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它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于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的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
三、它反映了儒家美学思想中的真实观,它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特点。在制礼作乐的关系时写道:“穷本知变……。”这是制礼作乐首先必须遵循的准则。在抨击郑卫之音时认为这种音乐会给社会带来“诬上行私而不可止”的不良风气,所以提出人要经受住外物的引诱,否则就会有“悖逆诈伪之心”,就会产生犯上作乱欺诈虚伪的念头。这种真实观是为统治思想服务的。虽受到历史局限性、阶级性的影响,它所表述的音乐美学思想有所偏差,但作为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能以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在两千多年以前应用于对音乐的解释,是很可贵的。只是它侧重的是古代的音乐观,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音乐美学。但它所论涉及到了音乐美学、哲学、心理学等十分广泛的领域,属于我国最早的“他律论”,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属于情感美学,比西方的德谟柯利特和卢克莱茨的模拟说更先进、更合理。
四、它是在批判总结先秦各家音乐美学思想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巨大成果,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最具系统性和经典性文献。从而被视为“中国美学的开山祖”。[4]它建立在“动静”说与“理欲”说基础上的音乐本源论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最先从正面提出了音乐的本源性问题,而且从人性论、认识论的高度进行探讨,并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它认为音乐本于人心,人心体现“天理”,充分强调人心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因而抓住了音乐艺术的本质。它不仅承认音乐产生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而且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表现对象上,即人的内心情感产生这一基点上,使之具有了极大的美学价值。它继承了荀子思想,对荀子“精合感应”命题作了发挥,用“感于物而后动”的命题将“情”与“性”区别开来,把荀子思想又推进了一步。它对艺术本源具有反映论的文源观思想,对后代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它的内容具有丰富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在两千多年前它就从音乐艺术创造、接受和再创造等方面,提出了前无古人的,而且是至今仍可借鉴的美学思想。因此,它被称为中国音乐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开山纲领是当之无愧的。它从哲学、伦理、政治出发,注重研究音乐的外部关系,极力强调音乐与政治的联系、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教化作用,这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将音乐艺术作为“以道制欲”的工具,这又违反了音乐是表达人的情感这一本质,限制人性中对其有艺术美感内在的普遍需求,割裂了音乐艺术是真、善、美统一和人类对精神解放、超越现实的自由追求,从而成为“艺术政教中心论”的先声。因此,主观上制约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发展。所以,对它的研究必须采取批判的继承态度,立足现实,涉其精华,扬弃糟粕以建立、发展和充实今天的音乐美学理论提供有益累积。这正是我们研究它音乐美学思想的现实目的和意义。就在它产生不多久的西方古希腊时期,也产生了《诗学》,这可以说是不同国度间的一个历史的巧合。尽管两者的内容各有所侧重,但它们所阐发的美学思想意义及影响同样是深远的。概括地说,它有两方面的历史功绩:一是深入总结了中国古代礼乐的历史经验;二是开启了感物说的先声并提出了有价值的音乐理论体系。它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奠基石。但它在某些内容观点上仍囿于儒家天命观、伦理观、功利观,甚至宗教迷信的影响与历史局限。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在黑格尔的哲学中,“沙在那里,金也在那里”。 它像一座丰富的矿藏,我们应继续不断地“披沙拣金”、辛勤开掘,让它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光照千秋。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美学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362.
[2][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9.
[3]刘向.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711-1712.
[作者简介]魁丽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08级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乐记》;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成书于两千多年前,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史上第一部自成体系的音乐理论专著,堪称我国古典美学的奠基石。它涵盖的美学思想是相当丰富和精辟的,对我国古代美学理论有卓著的贡献。它所论述的不仅是音乐问题,而是整个文艺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来看,它有不少论点和见解至今仍有审美价值和借鉴作用。
一、它是中国音乐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开山纲领,其系统、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始终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其中对艺术的本源本质、社会功能、审美、创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述,提出了“德者……”、“唯乐不可以为伪。”“凡音之起……”等重要的思想命题,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文艺发展史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最为全面、集中地总结了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体现了鲜明的中国音乐美学特色。它包含了中国丰富的文化理念,有着宏大的精神气象和坚实的天人哲学基础。在它之后,唯有韩愈、嵇康、李贽等思想家对它思想有所突破与挑战,而大多论著仍然沿袭其思想,未能实现超越。它的音乐思想极其丰富,是在先秦千百年音乐实践和音乐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并带有一定杂家色彩的较为完整的音乐思想体系。它是对孔子以来的儒家美学思想的系统总结,是一部综合性的中国艺术哲学、文艺理论专著。李泽厚说:“正如西方美学不可不研究亚里士多德《诗学》一样,了解中国美学不可不研究《乐记》。”[1]所以,进一步加强对它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总之,它集古代乐论之大成,其成果又为其它典籍所汲取。是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并立的古代文艺美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东方音乐美学的代表性著作。因此,它既是中国音乐美学专论,同时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经典著作。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系统的音乐美学专论。它以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基础,根据我国先秦时包括歌、舞在内的音乐艺术的实践,详尽而系统地论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创作的目的,音乐的美育作用,音乐与政治、社会生活、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音乐审美的过程、方法等问题,在我国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在我国美学思想史中的地位,宗白华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音乐,特别是音乐的社会作用、政治作用,向来是十分重视的。早在先秦就产生了一部在音乐美学方面带有总结性的著作,就是有名的《乐记》。它提供了一部相当完整的体系,对后代影响极大。”[2]《律吕正义》中说:“囊括古今音乐之道,精粗本末,威缕无遗。”[3]有关音乐的美学思想,从《毛诗序》开始,一直到晚清各家论乐的观点,都没超过它所论述的范围。因此,它在我国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中,不仅是第一部最系统的著作,而且是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在今天,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它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于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的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
三、它反映了儒家美学思想中的真实观,它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特点。在制礼作乐的关系时写道:“穷本知变……。”这是制礼作乐首先必须遵循的准则。在抨击郑卫之音时认为这种音乐会给社会带来“诬上行私而不可止”的不良风气,所以提出人要经受住外物的引诱,否则就会有“悖逆诈伪之心”,就会产生犯上作乱欺诈虚伪的念头。这种真实观是为统治思想服务的。虽受到历史局限性、阶级性的影响,它所表述的音乐美学思想有所偏差,但作为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能以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在两千多年以前应用于对音乐的解释,是很可贵的。只是它侧重的是古代的音乐观,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音乐美学。但它所论涉及到了音乐美学、哲学、心理学等十分广泛的领域,属于我国最早的“他律论”,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属于情感美学,比西方的德谟柯利特和卢克莱茨的模拟说更先进、更合理。
四、它是在批判总结先秦各家音乐美学思想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巨大成果,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最具系统性和经典性文献。从而被视为“中国美学的开山祖”。[4]它建立在“动静”说与“理欲”说基础上的音乐本源论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最先从正面提出了音乐的本源性问题,而且从人性论、认识论的高度进行探讨,并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它认为音乐本于人心,人心体现“天理”,充分强调人心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因而抓住了音乐艺术的本质。它不仅承认音乐产生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而且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表现对象上,即人的内心情感产生这一基点上,使之具有了极大的美学价值。它继承了荀子思想,对荀子“精合感应”命题作了发挥,用“感于物而后动”的命题将“情”与“性”区别开来,把荀子思想又推进了一步。它对艺术本源具有反映论的文源观思想,对后代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它的内容具有丰富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在两千多年前它就从音乐艺术创造、接受和再创造等方面,提出了前无古人的,而且是至今仍可借鉴的美学思想。因此,它被称为中国音乐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开山纲领是当之无愧的。它从哲学、伦理、政治出发,注重研究音乐的外部关系,极力强调音乐与政治的联系、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教化作用,这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将音乐艺术作为“以道制欲”的工具,这又违反了音乐是表达人的情感这一本质,限制人性中对其有艺术美感内在的普遍需求,割裂了音乐艺术是真、善、美统一和人类对精神解放、超越现实的自由追求,从而成为“艺术政教中心论”的先声。因此,主观上制约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发展。所以,对它的研究必须采取批判的继承态度,立足现实,涉其精华,扬弃糟粕以建立、发展和充实今天的音乐美学理论提供有益累积。这正是我们研究它音乐美学思想的现实目的和意义。就在它产生不多久的西方古希腊时期,也产生了《诗学》,这可以说是不同国度间的一个历史的巧合。尽管两者的内容各有所侧重,但它们所阐发的美学思想意义及影响同样是深远的。概括地说,它有两方面的历史功绩:一是深入总结了中国古代礼乐的历史经验;二是开启了感物说的先声并提出了有价值的音乐理论体系。它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奠基石。但它在某些内容观点上仍囿于儒家天命观、伦理观、功利观,甚至宗教迷信的影响与历史局限。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在黑格尔的哲学中,“沙在那里,金也在那里”。 它像一座丰富的矿藏,我们应继续不断地“披沙拣金”、辛勤开掘,让它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光照千秋。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美学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362.
[2][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9.
[3]刘向.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711-1712.
[作者简介]魁丽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08级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