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另类代言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lono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0年之后,随着“明星配音”作品的增多,“明星配音”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明星配音”的实质是电影发行商们所采用的一种商业运作手段,过分追逐商业效益而使艺术成分缺失,导致国内配音行业病态发展。打造中国的“配音明星”,使他们既可以提高配音作品的艺术性,又能成为保证票房收入的“标志”,这也许是使国a内配音市场重现活力的最佳方法之一。
  [关键词]明星配音 艺术市场化 商业运作 明星效应 艺术缺失
  
  引言
  配音,是伴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指为影片或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而狭义上是指配音员替角色配上声音,或以其他语言代替原片中角色的语言对白。所谓“明星配音”,就是指发行商为了确保影片具有足够的市场吸引力和票房号召力而邀请娱乐明星取代专业配音员来担任影片配音的主角。明星配音风潮最早起源于美国好莱坞的动画电影,而后,中国的发行商借鉴了美国动画电影的明星配音模式,频频邀请明星大腕参与国产动画或译制影片的中文配音。从上世纪90年代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到《宝莲灯》,再到近期的《丛林大反攻》、《风云决》、《阿童木》等等,从最初的影视明星,到歌唱明星,发展到现在的体育明星,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明星们参与到电影的配音之中,打着“明星配音”宣传旗号的国产动画和译制电影逐渐增加,“明星配音”在国内俨然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
  1、“明星配音”的实质
  “明星配音”实际上是电影发行商们所采用的一种商业运作手段。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发行商选用明星为电影配音与广告商们选用明星做产品代言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希冀利用明星效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利润。可以说,“明星配音”就是明星们为所配电影做代言,从而吸引自己的拥护者花钱买票观看,创造出良好的票房成绩。发行商们选用明星来配音完全是从商业角度出发的,至于“明星配音”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1.1 中国“明星配音”的商业效用
  本文中所指的明星是狭义的明星,即那些在大众传媒包装下成为年轻人“偶像”的娱乐明星。上世纪末,大众文化在中国兴起,年轻人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传统的英雄式“明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芒,而影视等相关领域的娱乐明星则由于大众传媒的高度曝光成为了符合大众审美的偶像明星。偶像明星是其崇拜者们的“意见领袖”,年轻人们热衷于关注明星们的一举一动,盲目地追随着明星的脚步。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明星效应”的偶像明星们自然成为了可以被利用的工具,他们自身已经逐渐地商业化,成为了一种商业符号。“明星配音”正是利用了明星的商业价值,希望通过明星来为影片做代言,扩大影片的影响范围,招徕更多的观影群众。
  从1998年的《花木兰》到近期的《阿童木》,纵观十余年来这些明星配音大片的票房和观影评价,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明星配音”运行模式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中国“明星配音”的作品大多集中于国产和引进的动画电影之上。相较于由名不见经传的专业配音演员所配音的动画电影,由明星配音的电影得到了更多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这十多年来,曝光率高,宣传力度大的动画电影基本都是由明星们所配音的,而一些品质优良,但无明星加盟的动画电影如《小兵张嘎》、《梦回金沙城》等等所得到的关注远不如明星配音作品那样猛烈。这样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固然有发行商对于商业宣传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拥有了“明星”这个卖点的依托,大规模的媒体报道才更显得顺理成章。优秀的票房成绩与电影的关注程度是相挂钩的,从知名度和关注度这个角度来说,“明星配音”的商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2 中国“明星配音”的艺术缺失
  配音是一门独特的声音艺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王明军说过:一个好的配音演员必须首先要是一名演员。虽然是以声音为主要手段来塑造人物,但同样应该具有一个演员所有的专业素养和艺术感受力。要具有较强的有声语言的功力,比如语言的准确度,清晰度,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调控力,适应力等等。
  上世纪,邱岳峰、毕克、李梓、童自荣等优秀的专业配音演员凭借自己独特的嗓音,精湛的技巧,丰富的情感表达,创造出了无数经典的声音形象,这些极具艺术美感的声音深深地印刻在了一代人的心中。
  反观现在的“明星配音”,在参与电影配音的明星中,不乏一些语言基本功过硬,表现力强的人士,但大多明星并未受过系统的语言或表演训练,也没有过配音的经验。而且,工作繁忙的明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剧本,揣摩人物,因此,明星的配音往往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大多数明星的配音不是一种艺术创造,而只是将台本语音化的机械行为。以下就是“明星配音”明显的艺术缺陷。
  1.2.1 普通话、气息等语音基础差
  对于专业的配音演员而言,掌握标准的普通话与沉稳连贯的气息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这样的基础条件对一些参与配音的明星而言则成为了最明显的缺陷。大银幕上主角们带有明显口音的普通话与虚浮的气息往往会使观众们不时地跳脱到剧情之外。
  08年上映的国产动画大片《风云决》中的主角——两位古代侠士分别由谢霆锋与任贤齐这两位影视明星配音。这两位明星一个带台腔,一个带港音,与片中其他专业配音演员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十分怪异的感觉。由林志玲担任女主角配音的动画电影《马兰花》在上映之后也由于明星们不标准的普通话和不清晰的咬字而遭人诟病。
  1.2.2 情感缺乏,表现力不够
  “作为一个配音演员……必须在充分琢磨原片之后,根据角色的形态、表演、年龄、气质、性格再进行语言造型,达到语言艺术化。配音演员要在语言上打动人,就要进行语言造型。”[1]所谓语言造型,就是要根据所配人物的年龄、地位、性格等方面找准与之相符的声音基调,并运用一些语言技巧而刻画人物性格,强调人物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情感。要做到以上几点,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与生活观察以外,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理解剧本,揣摩人物。只有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在录音时,真正地与人物情感相契合,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与所配人物融为一体。
  对于工作繁忙的明星来说,配音只是一种有趣的“玩票”,他们不具备配音的经验,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做配音前的案头工作,所以,他们很难真正完全理解与把握人物不断变化的情感。如果所配角色是形象比较脸谱化,性格张扬夸张的儿童动画片的主人公,那么人物的情感还比较好把握与演绎,但如果所配角色个性复杂,内心活动较多的话,明星们就很难在情感上做到与人物的融合,很难表现出主人公的独特性。在译制片《黑客帝国2》中,李亚鹏为主角尼奥配音,他木讷呆板的表现,没有充分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而《风雨决》中,谢霆锋与任贤齐在配内心戏的时候也欠缺火候。
  1.2.3 明星声音识别度高,过多代入自身特点
  配音是一种以原片为基础的二度创作,配音演员的表现要忠实于原著,原片人物的感情幅度、语言分寸必须要把握住,还原好。可以说,配音演员的表演,与影视演员的表现相比,是一种“带着镣铐的舞蹈”。配音演员追求的是与画面人物的一种完全的契合,融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崭新、独立、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
  而很多参与配音的明星并没有真正理解配音所需要的“表演”,而是将自己惯常的表演风格安在了所配的人物身上,且作为为人熟知的偶像,这些明星声音的识别度很高,所以观众们在观看由这些明星配音的电影时,会很容易联想到明星们自身的形象,从而跳出剧情与人物。较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张铁林在《阿童木》中的配音。身为“皇帝专业户”的他为天马博士配音的时候,仍是操着较为威严的“皇帝腔”,浑厚且略带霸气的声音减弱了人物的代入感,观众们仿佛从动画中又看见了《还珠格格》里那个乾隆皇帝的形象,不得不说是影片配音的一大败笔。
  2、国内“明星配音潮”形成的原因
  其实,在中国,影视明星担任配音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就有着“配大片请大腕”的说法。但那时请著名的演员配音只是为了配得上参演电影的外国明星的名气,而不是将其当做译制电影的主要宣传手段,也没有靠着演员的人气来吸引观众的用意。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动画市场和译制片市场的持续低靡,为了能够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观看国产动画或译制电影,发行商们借鉴了美国动画配音的宣传手段,将大牌明星配音作为影片的卖点进行大肆宣传。
  具体来说,国内“明星配音潮”的产生有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2.1 文化领域走向市场化,发行商过度追求经济利益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文化领域逐渐走向了市场化,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被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原本连接精神世界的传媒愈来愈赤裸裸地显露商业气息”。[2]但原先发展势头迅猛的电影事业却遇上了“瓶颈期”。
  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网络等新兴的传播方式不断发展并普及开来,人们原先单调的娱乐方式被多元化的娱乐所取代,电影在电视、网络、卡拉OK等新兴的娱乐形式的冲击下,吸引力迅速下滑。“80年代中期开始,电影观众人次开始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票房收入也一路下滑,1992年我国票房收入为19.9亿元,到1999年已不足9亿元,2001年继续下滑为8亿元。”[3]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电影发行商们不得不在宣传和运作方面采取一些独特的手段。为了取悦大众,增加影片的人气,发行商们迎合了观众们的娱乐需求,邀请明星大腕来为一些译制电影或原创动画进行配音,试图通过这种商业运作手段来迎合观众胃口,吸引观众目光,从而使这些艺术作品产生更多的物质利益。
  2.2 国内配音人才流失,草台配音质量低劣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译制片事业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大量优秀的译制作品不断涌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配音界的元老们到了退休年龄,中青年配音演员中有很多因为配音的收益与付出不成正比而选择了离开,大量人才流失,中国优秀的配音力量寥寥无几。上世纪90年代后,大量国外的商业片被引入中国市场,与文艺片相比,人物声音的作用对剧情而言不再显得那么重要,配音的地位也大不如前。为了牟利,不少设备简陋的草台班子纷纷成立,揽来大量配音的生意。为了获取更大利益,草台班子中每个配音员都要分担许多角色的配音,并且没有充足的时间仔细研究人物。大量的工作和紧迫的时间消耗了他们的热情,对待配音也是敷衍了事。所以,国内配音质量逐渐下降,“千人一声”的现象层出不穷。这样的现实,也消解了配音迷们对于国语配音的喜爱和期待。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受过配音专业训练的明星们参与配音反而更能增添观众的几分期待。
  2.3美国的“明星配音模式”效果良好,被中国发行商借鉴采用
  邀请明星为动画片配音是美国动画公司首创的操作手段。强大的明星配音阵容是美国商业动画的卖点之一,也是一剂“票房灵药”。中国的发行商们在电影票房不景气的情况下,像美国学习,打出了“明星配音牌”,利用“明星效应”来牟利。在尝到了甜头之后,国内的“明星配音风”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明星配音潮”。
  3、对国内“明星配音”现象的评价及应对措施
  3.1 “明星配音”是大众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在中国得以形成。经济的迅猛发展,令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心灵的需求却并没得到满足。在文化与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快餐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受众的审美观念。相对于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他们更看重于短时间内的感官刺激,看重于作品的娱乐效果。这样的审美取向,也激发了受众对于富有个性的流行明星的一种崇拜心理。大众传媒的“授予地位”功效放大了明星身上的光环,从而出现了“明星效应”,明星空前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使他们的“玩票”行为同样能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使得发行商们利用“明星配音”来炒作提供了可能性。
  而大众文化的商业性诉求则使得电影发行商们对于经济效益的渴求不断膨胀,对于商业利益的过分追逐最终导致了“明星配音”这样一种商业运作方式的诞生。所以说,“明星配音”是大众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必然产物。
  3.2 打造中国的“配音明星”,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双丰收
  就目前国内“明星配音”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部分质量低劣的作品遭到了观影者的口诛笔伐,但在诱人的票房收入的驱动下,若无更好的替代方案,电影发行商们显然不会轻易放弃“明星配音”这个生财之道。
  那么,我们能否找到替代“明星配音”的方案,使得译制电影或原创动画既具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又能达到更高的配音水准呢?日本动漫配音演员超高的人气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将专业配音演员“明星化”,打造中国的“配音明星”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方式。
  2000年之后,以上译厂配音演员为代表的一批青年配音演员逐渐崭露头角,经过本土化改造、加入更多流行词汇的台词经过这些演员富于时尚感的配音,也使得一些国语配音的商业大片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好评。从新生代配音演员姜广涛等人新浪微博的粉丝数量、留言以及他们参与《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之后观众的反响来看,这批优秀青年配音演员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人气和成为“偶像”的实力,那么,在现今这个“造星时代”,不妨尝试一下对他们的“明星化”打造,通过加强形象的包装,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提高他们的曝光率与知名度等方式,将他们打造为适应现阶段观众审美要求的“配音明星”。
  打造中国的“配音明星”,使他们既可以提高配音作品的艺术性,又能成为保证票房收入的“标志”,还能通过发行广播剧,举行明星见面会等方式在获取更多附加利益的同时增加人气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这也许是使国内配音市场重现活力的最佳方法之一。
  
  注释
  [1]《配音演员的艺术创作》宋文姝 (选自《译制片探讨与研究》赵化勇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版P307)
  [2]《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周星 (选自《<世纪汇流中的沉思>--当代中国电视热点问题纵横谈》李晓枫、徐宏主编 重庆出版社 2007年版P64)
  [3]《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 王人殷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年 P1
  参考文献
  [1]《<世纪汇流中的沉思>--当代中国电视热点问题纵横谈》李晓枫、徐宏主编 重庆出版社 2007年版
  [2]《译制片探讨与研究》赵化勇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版
  [3]《文化嬗变的色彩》季国清著 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
  [4]《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邹广文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魅力人声》上海电影译制厂编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年版
  
  作者简介
  王爽,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7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其他文献
云水谣 顾彩华摄/佳能EOS 5D Mark IV相機,16mm焦距,光圈F18,速度30秒。  风光摄影赏心悦目,令人神往,但风光摄影的创作过程极为不易,景物的选择、画面的构成、光线的运用、技法的控制、色彩的处理、瞬间的抓取等无不体现着摄影者的艺术眼光、思想情感、语言风格和技术功力。这些灵动飘逸的风光作品源自女摄影家顾彩华之手。顾彩华不仅精于风光摄影,在古建及人文题材等方面均有独到的理解和建树。
本次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画质改善技巧,我们的讨论方向是细节的提出与强化技术。很多人有过折腾镜头和相机的经历,为了追求再加精细的画面细节,让色彩有立体感,不惜花很多钱购买高级镜头或者更新相机。而如果我们把精力放在后期制作方面,则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画面品质。希望学会本课之后,大家的画质能更上一层楼。  本文对大家的PS基础有一些要求,如果不懂PS,也可以了解一下套路。  ①首先我们谈一谈在ACR中的锐化,
【摘要】《杜拉拉升职记》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世界给予了独特的解读,既是对女性世界的关注也是对现实的映照。在男权文化语境中通过女性独特的生命自悟,电影向社会展示着女性内心的激愤和坦荡,展示着女性的气质和人格。然而她们最终逃脱不了一种矛盾的结与解,在命中注定与努力拼搏、带着镣铐跳舞与转角、思考与消解以及欣赏与被欣赏之间,她们终究从一种边缘重新退回到另一种边缘。  【关键词】《杜拉拉升职记》 徐静蕾
[摘要] 西方的电影音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传承与发展经历了各种革新,也经历了量到质的飞跃,从无声到有声、单一到综合,电影与音乐结下了水乳交融之缘。  [关键词] 西方 电影音乐 好莱坞 承袭发展    西方电影音乐,尤其是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音乐常常给人以辉煌恢宏的气势和博大之感。而且具有广泛的接受群体,为什么?其实当我们了解西方电影音乐所承袭的因素之后。我们就会明白和理解。西方音乐向
摘要 影片《色·戒》的改编非常成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改编对象的选择、从小说到电影的本质性转换、对原著精神的精准把握和对当下大众通俗娱乐审美心理的契合。  关键词 色戒 改编    《色·戒》的改编很成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改编对象的选择、从小说到电影的本质性转换、对原著精神的精准把握和对当下大众通俗娱乐审美心理的契合。  影片改编对象的选择是成功的。  众所周知,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
[摘要]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新浪潮”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导演丘赫莱依执导的影片《士兵之歌》正是这一时期的经典。  [关键词]战争片 “新浪潮” 人道主义    50多年来,每逢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以及众多影院都要放映一部名为《士兵之歌》的影片。俄罗斯观众都会满怀激情地去重温这部电影,回味那战争的岁月,欣赏主人公阿廖沙那真挚善良、忠贞赤诚、充满青春魅力的英雄形象
热衷于风光摄影的钟海明在摄影技巧及美学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和探索。《诗意钟山》不仅把握住了山峰造型在云雾间若隐若现的瞬间,更以冷调的色彩宣泄了自己的情绪;《三清雪松》以恰当的曝光、简洁的背景突显了雪松的造型;《春晨》以盛开的油菜花作为前景,与山峦晨雾形成冷与暖的对比;《荷塘晨晖》以占据近半幅的荷塘池水倒映出晨暉朝霞的色彩;《雪霁》色彩雅致,既体现了雪后山峰的细节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又体现出中国画般的洒
摘要 儿童作为拯救人类的希望和象征在不同时期的各类文学作品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张扬。在2009年的新片《先知》里,儿童却无力再次担当起拯救的重任而只能作为被拯救的对象。《先知》里儿童意识的转变不是人类对儿童的失望,而是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关键词 儿童 预见 拯救    影片《先知》作为2009年的新片,在三月份上映的一周内就创下了当周北美票房冠军的记录。在3000多家影院上映,当天就获得了
[摘要]作家“触电”是当代文学走向影视他的普遍现象,广西作家是其中重要的一支,作家“触电”一方面为作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形成创作动力,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吸收影视艺术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对文学创作产生冲击力,使文学的深度被部分削平,要实现文学与影视的双赢,需要作家平衡文学与影视创作之间的关系,了解两者的特点。  [关键词]触电 广西作家 文学影视化    在当代电子传媒技术充分发展的背景下,以图像为
摘要 所谓景观电影,就是依靠宏大的场面,唯美的画面来阐释导演的理念,尤其是超现实主义的画面描写和逼真的声音,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使观众陷入暂时的“沉醉”之中。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景观电影生产”的观念浸润到影片的每个细枝末节。  关键词 《满城尽带黄金甲》 景观社会 景观电影  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改编自曹禺先生家喻户晓的话剧作品《雷雨》。中国封建家庭覆灭的象征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