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篇的互动意义剖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没有签署任何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但是它对于整个世界对环保的关注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宣传这次大会的一组多模态的海报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研究多模态语篇的互动意义要通过接触、社会距离、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这则海报的互动意义,从而实现最佳宣传作用。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 互动意义 接触 社会距离 态度
  
  一、引言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加了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我们在此并不想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多加评论,但是作为一次重要的会议,它事先的宣传是非常到位的,为了敦促各位代表在峰会上通过切实有效的协议,tcktcktck运动战线和绿色和平组织在哥本哈根飞机场的各个角落挂满了用电脑制作出来的到了2020年时各国首脑老迈的头像,这些领导人表情凝重,充满遗憾之情,向世人道歉说:“对不起。我们本来有机会阻止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发生……可我们没有珍惜。”
  这一系列公益广告几乎包含了所有重要与会国家的首脑,其意图不言而喻。但这样简单的设计是如何达到如此明确而深刻的效果的呢?是如何与观者之间产生互动的呢?本文将用Kress和Van Leeuwen的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分析方法来解析这一系列宣传海报的互动意义。
  
  二、多模态语篇的互动意义
  
  美国语言学家Harris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研究方向,之后世界各地的话语分析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量实例分析,解剖了话语活动内在的规律以及话语活动与意识形态和认知模式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些理论和方法,基本上都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即只注意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及其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忽视诸如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朱永生,2007:82)随着电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普及和发展,语篇也呈现出多模态化。多模态语篇(multimodal discourse)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Kress & Van Leeuwen,2001:2)而Horn(1999:15~33)对多模态的描述更加形象。他说:“文字和图像构成统一的交流单位,如果把文字从整体中抽离出来,或反过来把图像拿出来,观者从这个整体中所获得的信息或意义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一些多模态研究就是对某种语言学理论加以应用和扩展,比如系统功能语言学;还有的学者关注语言学之外的其他领域,比如社会学。这些领域提供语言之外的意义构建资源模式。近年来的多模态研究主要有四种视角:交互社会学的视角、认知的视角、语体学的视角和功能符号学视角。功能符号学的视角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包括语言之内不同模态的意义构建模式。在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上,这一视角的研究成果最多,成为多模态研究的主要力量。其代表人物包括Kress(1996)、Van Leeuwen(1996)、O’Toole(1994)、Lemke(1995)、O’Halloran(2004)、Baldry(2006)、Thibault(2006)、Martinec(1998)等。
  (一)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
  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以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来研究社会符号学,将语言看成社会符号,从语言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来研究语言。Van Leeuwen和Jewitt(2001)的《视觉分析手册》以及Kress和Van Leeuwen(1996)的《阅读图像》构建了视觉语法,从而建立了图像分析的社会学框架。
  Baldry和Thibault(2006:18)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多模态话语的工具和概念,主要用于研究一个有技术支撑的平面,如一个印刷页、一个电视屏幕或一个网页中一个物质符号与其他物质符号的结合如何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一种符号资源,共同实现功能和表达意义。这些工具和概念包括元功能(metafunction)、资源群(clusters)、资源块(phases)、等级水平(scalar levels)、话语层(discourse strata)、意义制造轨道(meaning-making trajectories)、资源整合原则(resource integration principle)等。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是Kress和Van Leeuwen二人提出的多模态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因为系统功能语法有许多可借鉴之处:首先,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依赖于语境而存在的社会符号系统(Halliday,1978:4)。这一看法使得系统功能语法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符号的研究,也是它优越于其他语法的优势所在。其次,系统功能语法不仅关注文字本身,也关注文字的设计、布局,从其功能的角度来阐释语言结构体,要想提出多模态语篇语法,必须把语言与非语言结构有效地联系起来。最后,Halliday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符号过程,即认为语言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三大功能:表征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概念功能,体现语言使用者的交际参与和交际角色关系的人际功能,以及组织成语篇的语篇功能。(辛志英,2008:208)
  (二)社会符号学的三大元功能
  由于多模态话语理论提出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也和语言符号一样具有多功能性,所以他们把Halliday概括的语言所具有的三大元功能延伸到包括视觉符号在内的其他符号系统,并把它们在包含图像的多模态语篇中分别解释为再现(representation)、互动(interaction)和语篇(composition)三种功能(Kress & van Leeuwen,1996)。图像的概念功能体现了一种再现。Kress和van Leeuwen在解释图像的再现功能时把图像区分为叙事性和概念性两大类,认为叙事图像表达的是展开的动作和事件、变化的过程和瞬间的空间安排,而概念图像表示的是图像的类别、结构和意义,它表达一种概括的、稳定的和没有时间限制的精华。Kress和Van Leeuwen(1996:149)把图像的人际功能体现为一种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在接触、社会距离和态度三方面语篇功能在多模态语篇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布局,这种布局指的是语篇成分的空间顺序,通常是读者一眼就能获得的一个整体印象,通过三个同步原则实现,即信息价值(information value)、突出(salience)和框架(framing)。鉴于我们研究的多模态语篇对象是一则宣传海报,所以我们对它的互动意义更加关注。
  (三)多模态语篇的互动意义
  在《阅读图像》一书中,Kress与Van Leeuwen(1996)提出了可以用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符号语法。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对图像文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进而解决对多模态文本进行分析的难题。二人提出了图像互动意义分析的三个原则,即接触、社会距离以及态度。接触是指图像是以何种方式对观者发生作用(需要观者给出回馈还是只是向观者提供视觉信息);社会距离是指图像与观者之间的距离,是邀请观者靠近图像的表征参与者(私人交往的距离)还是想要与其保持距离(社交距离),抑或是拒之千里之外(非交往距离)。态度又可以细分为两种:水平层面及垂直层面。水平层面也包括是呼吁观者的参与(通过正面的图像)还是达到冷漠的效果(通过图像中表征参与者的侧面完成);垂直层面形成了观者与图像中表征参与者的权力关系:是有等级差异的还是平等的。本文试图应用Kress和Van Leeuwen的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分析方法来解读这一组哥本哈根会议的海报宣传的互动意义。
  
  三、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分析方法对海报中图像与文字互动意义的分析
  
  
  
  这一系列的海报除了使用的人物不同,其他的设计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本文仅以奥巴马这一版为例进行解读。这一海报由文字与图像共同构成:奥巴马的头像是该海报图像部分的主体,图中的奥巴马已不再英俊潇洒,满头白发的总统面色凝重,若有所思地看着远方。总统的左侧用色彩醒目的红色标出2020这一时间,提醒读者这是10年后的奥巴马,而其右侧则有一段引用的话,这段话用一对红色鲜明的双引号引出,似乎告诉观者,这是直接引用总统的原话。引号里最先出现的是大大的黑色字体的“对不起”,非常醒目,接下来总统解释他抱歉的缘由——“我们本来有机会阻止这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可我们没有珍惜。”海报的下端,除了海报的制作单位的名字tcktcktck运动战线和绿色和平组织(位于海报的左下角)之外,还表明了海报的主题,在海报的右下角明显地印有:2009哥本哈根的字样,下面还提出了口号——马上行动,拯救未来。这组海报被挂在哥本哈根机场的各个角落,悬挂的位置并不高,观者平视可见。我们将针对以上信息来分析这组多模态语篇海报的设计和效果。
  Kress和Van Leeuwen对图像互动意义的分析遵循三个原则,即接触、社会距离以及态度。这三方面的把握将更好地解释多模态语篇是如何完成其与观者的互动以及各模态语篇之间的互动意义是如何实现的。
  (一)接触
  Kress和Van Leeuwen认为,图像在传达意义时都有一个图像行为(image act),这种图像行为是由表征参与者的凝视系统(system of gaze)来实现的(Van Leeuwen,2005:120),它表达的要么是索求,要么是提供。在接触分析的是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与观者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主要有两种选择: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是需要观者的关注还是只是向观者提供信息。“索求的”图像中,表征参与者直接盯着观者,希望从观者那里获得一些回馈;而“提供的”图像中,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并不直视观者,而是看向别处。这时的接触是间接的,图像的用意是要引发观者的思考。
  海报中老年的奥巴马,面色凝重,并没有直视观者,好像更希望向观者提供一种信息,表达他的悔意。海报似乎并不需要观者给出任何回应,也许因为10年后的道歉为时已晚,海报中的奥巴马还能期冀从观者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回应呢?
  Kress和Van Leeuwen(1996)提出可以用话语行为及人称来分析多模态文本的文字文本部分,我们就借用这种理论来分析奥巴马的“道歉语”以及海报中的其他文字文本。
  针对话语行为,Halliday提出了四种最基本的话语行为,即陈述、疑问、命令以及提供,其功能分别为提供信息、索取信息、索取商品或服务以及提供商品或服务。英语中,所有这些功能都是通过语气(mood)实现的,如陈述语气、命令语气等。奥巴马的“道歉”更多的是为了提供信息,他使用的是陈述语气。而海报中宣传的部分“马上行动,拯救未来”则是命令的语气,其功能与用意不言而喻。
  在这幅海报的语言文本中,人称的使用也是有效传达信息不容忽视的部分。在“道歉”中,奥巴马用的都是第一人称“我”和“我们”,这和图像所提供的信息是一致的,都是提供一种致歉的信息。但是海报中宣传的部分,没有使用任何人称。我们知道,英语中祈使句的真正主语就是“你”,在这里就是所有在机场经过能够看得到该海报的观者。
  虽然奥巴马的图像与话语、观者的接触并不具备直接性,但宣传口号的文字却把这种接触变得直接、有力。这时,奥巴马的部分,不论是言语还是图像,更像是广告宣传的一种佐证,让所有观者有了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和体会。
  (二)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即图像中人或物所呈现出的与观者之间的距离,这一距离主要靠“取景”来实现,包括近景、中景及远景。近景体现的是图中表征参与者与观者一种私人交往的密切关系,中景体现的是公共场合的社交距离,而远景则体现一种非人际交往的关系,这种距离意味着二者只能是陌生的关系(Kress and Van Leeuwen,1996)。
  这则海报的图像部分就是奥巴马的头像,这一明显的近景设计拉近了观者与奥巴马的距离:10年后的奥巴马已经不再是远在白宫、日理万机的总统。海报中的他更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位老者,在向我们讲述他往日的遗憾。这样的图像设计必将让所有的观者感到他道歉的诚恳,使得宣传更具有说服力。
  图像部分呈现的距离如此,文字部分是否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呢?kress与Van Leeuwen(1996)认为,文本风格的正式与否能够体现多模态文本的社会距离。基于Joos(1967)的研究,二人提出了三种风格:私人交往类型、社交类型以及公开交往类型。私人交往类型使用的是亲密的语言,这样的语言风格常是含蓄的、需要有语境支持的、有具体所指的。社交类型就好像在从事业务往来,很少使用白话、缩写等,而更多地会使用标准的句法与词汇。这种类型要求语言更明了,因为交往者的距离要比前者更远一些。第三种公开交往类型适用于正式的场合,人们的话语非常标准,说话人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措辞严谨。这种模式下,交往者往往保持较远的距离。
  在这则海报中,奥巴马的“道歉”采用了口语化很强的风格,运用了缩写以及省略等表达方式。虽然他也用了“灾难性的”这样的形容词,但是整个“道歉”的风格突出的是动作以及动作的结果。社交类型和公开交往类型,会使用大量的抽象概念,强调的是形容词而不是动词。在口号宣传部分,很明显“马上行动,拯救未来”也是关注行动本身。所以我们可以认定,无论从文字文本分析还是从图像本身分析,该海报与观者的距离是被拉近的,对观者产生的影响也应该是切实而深刻的。
  (三)态度:参与与权力
  Kress与Van Leeuwen(1996)提出图像的互动意义不仅取决于图像与观者的接触是为了提供还是索取,也不单纯依赖取景的大小,还取决于角度的选择。对于图像,有两个层面可以考虑,一个是水平层面,一个是垂直层面。水平层面可以看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是正面呈现还是侧面呈现;垂直层面则可分为从高处、水平以及低处三种角度。水平的选择中,正面的代表着参与,而侧面则代表着冷漠。垂直选择的不同角度表现出观者与图像所展示的内容之间不同的权力关系。高处的角度表示观者优于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水平角度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关系;低处的设计角度表明观者的地位劣于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
  海报中的奥巴马头像正对观者,表明了海报的目的是为了呼吁观者的参与,水平角度的切入也体现了观者与奥巴马的平等关系。苍老的奥巴马已不再是昔日高高在上的总统,而只是生活在观者中间一位普通的老人,这样他的“道歉”才更显真诚,更具说服力。另外,海报悬挂的位置对于海报的互动意义也至关重要。在机场大厅,这一组海报被悬挂在所有观者平视可见的位置,这一客观位置也营造出海报应有的互动意义。
  海报中的文字文本呈现出何种态度呢?我们也从两方面考虑,即参与度的深浅以及权力差异的大小。海报中奥巴马“道歉”的话语是以“I’m Sorry.”开始的,这种致歉必然是有听众的,而这里的听众就是海报的观者。这样的处理明显体现了海报需要观者的参与,否则,这样的道歉就是没有听众的、是无效的。而海报的宣传语部分,如前所述,采用的是祈使句,更是需要观者的参与,观者就是被呼吁的对象。另外,从权力的层面来看,Kress和Van Leeuwen表示,判断文字文本的权力级别,可以参考文本中评价性词语的使用,使用的该类词语越多,就越能体现出文中的表征参与者优于观者的权力关系。我们再来回顾这幅海报中的文字部分:奥巴马的道歉中,只使用了一个形容词——灾难性的,但是其用意并不是为了对其以一个权威的地位进行评价,相反,只是为了陈述气候变暖的严重程度,从而表达出海报中的奥巴马后悔的程度。海报中的宣传文字更是简单明了:“马上行动,拯救未来!”句中没有任何评价性词语,虽然是祈使句,却并未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命令语气,而只是要呼吁观者参与进来。
  
  
  四、结语
  这组多模态语篇构成的海报由文字语篇和图像语篇共同构成。图像和文字共同构成的语篇不同模态的部分互为补充,构成了新的语义域(semantic domain),这一新的文本由两种文本共同构成,但是所呈现出的效果要大于二者之和。Roland Barthes(1977:41)曾经这样描述图像的表现力:“文本和图像互为补充,文字跟图像一样,是更一般性的结构体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实现信息的传递功能。”
  这则海报通过两种模态的相互补充,有效地实现了宣传效果,“老奥巴马”的“道歉”显得真实诚恳、平易近人。广告的宣传语简单有力,能够实现号召呼吁的作用。这样的宣传效果体现广告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现在有无数信息都是用多模态的语篇来传递的,为了更好地解析这些语篇,我们应该有一种更有效的分析手段,也就是分析多模态语篇的语法。这种多模态语篇语法需要既能对不同模态的部分进行分析,又能诠释各模态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个语篇与观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尽管还未找到这样一种语法,但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解多模态语篇及其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文对多模态语篇构成的海报宣传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身边越来越多的多模态语篇,以便更有效地设计多模态语篇,实现信息的传递。
  
  参考文献:
  [1]Baldry,A.& P.J.Thibault.Multim 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M].London:Equinox,2006.
  [2]Barthes,R.Image-Music-Text[M].London:Fontana,1977.
  [3]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4]Horn,Robert,E.“Information design:Emergence of a new
  profession.”[A].In Information Design,ed.R.Jacobson,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99.
  [5]Joos,M.The five Clocks of Language[M].New York:Harcourt
  Brace and World,1967.
  [6]Kress,G.& Jewitt,C.(eds.).Handbook of visual Analysis[C].
  London &NY:Continum,2001.
  [7]Kress,G.and 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8]Kress,G & 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mold,2001.
  [9]Lemke,J.Intertextuality and text semantics[A].In M.Gregory
  and P.Fries(eds.).Discourse in society:functional Perspectives[C].Norwood,N.J.:Ablex,1995.
  [10]Martinec,R.Cohesion in Action.[J].Semiotics,1998.
  [11]O’Halloran,K.L.Visual semiosis in film[A].In Kay L.O’
  Halloran(ed).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asis[C].2004
  [12]O’Toole,M.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Leicester: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13]Van Leeuwen,T.Introducing Social Sem iotics[M].London:
  Routledge,2005.
  [14]谢贤春.多模态话语分析《非诚勿扰》“和谐版”电影海报[J].
  电影文学,2009,(6).
  [15]辛志英.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J].社会科学
  辑刊,2008,(5).
  [16]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
  2007,(5).
  
  (陈晓颖 李欣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100083)
其他文献
摘 要:说话者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选用语码转换来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及心理动机的顺应,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运用顺应论,结合具体语料对语码转换进行解释,由此阐明语码转换的认知基础、认知途径及认知心理过程,从而揭示语码转换的认知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认知心理模型图。  关键词:语码转换 顺应论 认知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模型    一、引言  社
期刊
在交际中,凡是已经在话语中出现了的就是显性话语,而在话语中没有出现的则是潜性话语,客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语言称之为“显语言”,历史上出现的但已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便是“潜语言”。语言的一个完整概念应是:“语言=潜语言+显语言”。显语言中的显词是在我们观察它之前就已经存在着的词。对于观察者来说是一个经验的事实。本文的语料来源为通过网络检索到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新词新语。下面试以新词
期刊
摘 要:本文就《三国演义》中一段祭文从微观的评价语言角度和宏观的评价韵律角度阐述了其文体的评价特征及其体现的文体效果。祭文的文体评价特征受语境因素驱动,语境制约着祭文文体的评价特征。  关键词:祭文 文体 评价 语境    祭文也叫悼词,是在追悼会上宣读的对死者表示哀悼与敬意的文章,主要追述死者生平、对死者做出评价、表达追悼者的感情和态度(张建,2008)。可见,祭文蕴含着评价。Martin评价理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借用语料库对英汉动词“gain/获得”的词块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造成“gain/获得”词块同质性和异质性的认知缘由。研究发现:“gain/获得”词块均表现出[±连续性]、[+抽象性]、[+心理现实性]的特征;“gain”词块大多对动词进行抽象,结构多变,语义呈隐形义和错综义,“获得”词块大多对宾语进行抽象,结构统一,语义呈显性义和积极义;“gain”词块的概念整合
期刊
摘 要:汉语离合词在语法特点上与短语类似,在人脑中离合词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否也类似于短语,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区分高频、低频离合词,从语素粘着性角度,通过视觉词汇/短语判断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实验,比较了原式离合词与短语在人脑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实验发现:1.反应时:离合词为高频时受语素粘着性影响,低频时则不然;2.ERP:离合词为高频时仅P2a(
期刊
摘 要:“晒×”类词是如今汉语中新词新语的代表之一。自其出现以来,对“晒×”这一形式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对其新义的解释、源头的探究以及其词语内部结构修辞的分析。虽也有若干涉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其影响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未能抓住社会心理对“晒×”形式使用范围变化的影响。本文将结合以往对“晒×”的研究成果,着重关注社会心理对“晒×”形式使用范围变化的影响,以此探讨现代汉语中新词新语所体现出的文化深意。  关键
期刊
摘 要:社会的发展变化可以从语言中得到反映,因此,我们可以透过语言的变化来考查社会的变化。建国以来共召开过十届党代会,前四届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召开的,后六届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召开的。在前四届的主题报告中,“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等词使用的频率很高,而在后六届的主题报告中,“经济”“建设”“经济建设”等词使用的频率很高。这六个词的词频变化与党的方针、政策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变化是一致的。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现代词汇语义学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汉语大字典》中“收”字的动词义项分别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总结出各义项间的联系和历史发展,并对“收”的义项做更系统性的归纳。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 收 概念要素 词义系统    蒋绍愚《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一文,从“投”的基本意义入手,运用现代词汇语义学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汉语大词典》中“投”的动词义项(核心要素、
期刊
摘 要:本文以2009年网络流行语“杯具”为例,从用语的求新求变,时代对新词的影响,网民对网络新词的态度,以及谐音折射出来的不同情感等方面,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度及其相关规范问题。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杯具 生命度    网络流行语是最有代表性的网民意见表达,是网络文化的缩影,具有很强的网络语言代表性。本文以2009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杯具”为例,借助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检索,并进行删选归类和整合
期刊
摘要:“连X也/都VP”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文章首先从史的角度考察“连X也/都VP”结构的发展,然后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来分析这一结构。  关键词:“连X也/都VP”结构 句法 语义 语用    “连X也/都VP”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前人已经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三个平面理论进一步分析这一结构。     一、史的考察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