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雷加

来源 :当代工人·精品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绿江畔丹东市有一国家商业部命名为“百年老店”的“老天祥大药房”,在“老店”大匾旁还挂着百年前由山东“闯关东”来此创办此药房的刘老先生大幅遗像。我小时候,曾随祖母来“老天祥”买过药,记得祖母说,这个药店的药,灵!
  那时我不知,也没想到过,这个卖“灵”药的药房里有一高个男孩,以后他在《童年》忆文中称,他是第一个敢于穿上冰刀在鸭绿江冰层上滑冰;他是第一个敢于在鸭绿江里潜游过江心(国界)探头听听对岸朝鲜人的说话或唱歌。多年后,二战胜利,日寇投降,他最早从革命圣地延安返回鸭绿江故乡,第一个接办日伪统治、惨遭破坏的工厂,第一位获“模范厂长”称号,他又是第一个在家乡新创办的杂志上发表作品,逝世后第一位将骨灰撒入鸭绿江的“家乡人称为第一位抗战作家”。今天,中国作协、现代文学馆隆重纪念他的百岁诞辰。(1915年2月1日生)他就是著名作家雷加,原名刘涤,刘天达。
  雷加,没有按中国传统子承父业,他曾称他父亲“不曾违背过我的心愿”。他14岁离家去沈阳,考入张学良之友、爱国战将冯庸倾其全部家产创办的冯庸大学中学部(后同东北大学合并)。“九·一八”事变后,随校进关,加入义勇军,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1935年雷加东渡日本留学,积极参加有杜宣、颜一烟等众多中国进步学生组织的“剧人协会”,“一场场演出,就是一颗颗火种”,他们为维护郭沫若的讲演、为给溺水的聂耳筹办一个庄严的灵堂,四处奔走,同反动分子搏斗。同时他还日译了《高尔基四十年文学活动》等多篇苏联文学评论、介绍国内。抗战爆发,相继回国,在北方“左联”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到延安,曾在丁玲领导的文协任秘书长。雷加坚持上前线,下基层,在烽火硝烟中他写出了近二十篇战地特写、散文、小说。他多次采访白求恩大夫,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国际友人白求恩》于延安《军政》杂志上发表,毛主席读后挥笔批上五个大字“学习白求恩”。抗战胜利,实现了“打回鸭绿江边”的理想,徒步几个月,1945年11月回到家乡安东,立即被组织分配他去接管造纸厂。因为自卫战争急需要印报、印币、印文件、建军事后勤基地,而且那里还有尚未回国的日本厂长和技术人员。他以刘天达的名字单枪匹马走进了杂草丛生、满目疮痍、被日寇称为“王子造纸”的东北最大的造纸厂,他双手将挂着日本厂名的木牌摘下,当即定名为鸭绿江造纸厂。他担任了厂长。随之又被选为安东市首届参议会副议长,时年30周岁。
  1946年春,我在安东联合中学见到刚创办的《白山》文学杂志上刊有雷加的《一只三八式》、《五月的鲜花》,特别读到他的散文《鸭绿江》,使我感到是那么样的亲切,因为我也是喝鸭绿江水长大,看不够江上的白帆和飞翔的海燕,听不够高亢的卸船号子和浪涛声。真如他所写“凡是到过鸭绿江的人,永远不会忘记由青山雪顶上淌下来的这股碧流,它是无比清澈和深邃,它是谧静的,又是那么动人,那么使人心胸荡漾”。这使我一个小小中学生,对这位家乡作家五体投地崇拜!
  东北全部解放后,在安东召开辽宁省文代会。这时我任辽东省文联一小编辑、文代会工作人员。雷加出席东北地区文代会回来参加省文代会。我第一次看到这位曾被我崇拜的大作家,他身材高大、魁梧,头戴一顶哥萨克式羊皮帽,浓密黑发有弯曲波浪,两眼黑亮有神,像我在大连看到的苏联专家,我不敢仰脸直视,有些惧怕。当我向他送会议材料时,他张开大嘴问我叫什么名字,得知此名刚在《东北文艺》上发表了作品,他便哈哈笑说:“啊,小老乡”。(半个多世纪来他一直这样称呼我)随之他将在东北(或全国)文代会上得到的礼品——花格子围巾送给了我,让我将头戴的供给制发的帽子摘下,说“这就不像土八路喽!”我的惧怕全烟消云散了。转年我便系着这花格子围巾去他的造纸总厂,协助办工人文化夜校,该厂生产搞得好、职工俱乐部也抓得好。我们吃住在厂里,常常看到作家厂长那高大的身影在有七、八层高的叫着“木釜”的车间爬上爬下,也常看到他告诫工人要带口罩,女工的长发要挽在帽子里,还常看到他和工人一起端着大碗吃丹东的特产土饭“炒馇子”,边吃边唠,如一家人。我还知道了在国民党袭击安东时他怎样的奋不顾身掩护着工友们撤退至长白山,还带领工人机智地击退了原日本厂长暗中夺取工人武装枪支,煽动工人逃跑的“哗变事件”。反攻归来,他任了三厂合并的总厂厂长,又南北奔波,指挥千军万马,很快恢复生产。建国前夕,文化名人胡风曾来东北参观,到过造纸厂。胡风在《在工业战线上》一文曾有这样的记述:“这个厂被破坏的很厉害,据留用的日本工程师的估计,就现有的条件,要修复好安置三个大蒸罐的七层高楼,非得六个月不能完成。……他们,不顾一切困难,动员起工人来自己动手,连工人们的家属,妇女小孩子们也来帮忙和泥搬砖,高度的工作热情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仅仅用了二十四天的时间把那个大高楼修好了。”雷加亲自设计指挥在七层高楼上塑了一尊工人推着齿轮的高大塑像。全安东市以及对岸朝鲜人民仰首望天都能看到那座全市最高的巨大的工人英雄形象。当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著名摄影师吴立本曾到此拍摄了《民主东北》之一部,为建国前最早的好新闻记录片,永存史册。当年该厂产值为省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荣获了安东一等生产光荣红旗,刘天达(雷加)被东北民主政府授予“模范厂长”称号,随之荣任了东北造纸总公司经理。1950年底,他被时任国家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长的黄炎培选中,调入北京任轻工部造纸处处长(当时无司局、拟提为副部长)。但是他在造纸战线的五年激荡岁月,已在心中酿成长长画卷。他拜见了老上级丁玲,丁玲很了解这位东北作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他便手持任弼时同志为他亲笔写的介绍信前往习仲勋和王震所领导的绥德专区参加实际工作,早已体现了长期地无条件地到群众中去的精神。丁玲支持他归队。
  雷加被安排到成立不久的丁玲为所长的文学研究所任创作员。1953年,文研所二期招生,我被录取,老、小老乡又相会了。我的同屋贺抒玉大姐约我代表她丈夫李若冰去雷加家看望。正巧同来京参加文代会的东北作家马加、公木、吴伯箫、师田手相遇。雷加曾向他们说,现在我可是无官一身轻了。我知道,他在造纸厂当官的五年,每天都工作在12小时以上。而“一身轻”之后呢,他更是日夜笔耕,无暇休息。为补充他的长篇素材,曾多次赴安东骑自行车奔跑,住工厂或省文联办公室,常常夜灯长明。他最早送我的书是195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篇《我们的节日》。这里所反映的生活,正是我在纸厂工作的那段难忘的时日,我亲身参加过全厂超额完成任务,在厂区召开庆功会,劳模代表双手升起了五星红旗,雷加双目仰望飘荡的红旗和七层高楼上的工人英雄雕像,挥舞手臂大声说:“工人阶级的力量是无敌的!以后每当我们超额完成任务,我们就在这里升起庄严的国旗,这就是我们造纸工人的节日!”雷加振臂高呼的高大形象和洪亮嗓音,至今我历历在目、萦回耳畔。以后,他又相继出版了他的三部长篇《潜力三部曲》----《春天来到了鸭绿江》《站在最前列》《蓝色的青[罔][木]林》,写进了他经历的自鸭绿江岸到长白山青[罔][木]林接收、复工、生产、撤退、再复工、大发展的充满了工人的钢铁意志和血肉斗争的感人故事,为工业战线文学开创了新篇。茅盾先生曾在《夜读抄》一文中有评“《支持》——雷加长篇的一部分(《人民文学》一九五四、七月)就此一部分而言,写的相当好。文朴素而生动,(描写风景部分较差)写生活上琐细事件时,也不是硬凑以图“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而是与故事的发展有关系的,结构也还紧凑”。此后他又到三门峡工地任职三年,又多次回访延安,深入唐山震区。他身背相机、马不停蹄,北至黑龙江漠河,南至玉龙雪山,东至长白山天池,西至新疆沙漠,祖国山河大地无一没有留下雷加的脚印,留下他精美的文字。他除了写小说、电影外,还在各地发表、出版散文、特写、报告文学近百篇400余万字。我主编的《文学少年》也得到他的赐稿,为孩子献出一片爱心。他的《半月随笔二集》荣获过首届鲁迅文学奖,其他专集也获过各种奖。晚年还抽暇为他研读过的世界名篇编一部厚书《世界文学佳作八十篇》。他领悟古今中外名家的体验是“生活就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作家写作不是为自己,而是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时代的责任。
  上世纪80年代初,雷加担任了北京市文联的秘书长、作协副主席。而当年他任厂长时的纸厂党委书记早已是辽宁省的副省长了,有专车、有秘书,还曾问过我,雷加现任的文联秘书长算哪一级?我所知这时的雷加还一直骑自行车上下班,住在北京右安里28号以其夫人伊苇老司长分得的三间房(我去过多次),据说北京市文联给他分房,他坚决不要。雷加一生就是这样,对权力、地位、待遇、全然不放在心上。如同他在延安整风时被当成“汉奸”“特务”遭批判,他的夫人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来看望,还被锁进窑洞里;反胡风运动时更被审查,大批丁玲时也受牵连,文化大革命又蹲牛棚等等,他均不存心,不值一提,这一切,均依他所说“任其大江东流去”。他日夜思考的就是“永远萦回在我的梦中”碧绿的鸭绿江水,和鸭绿江一样清澈圣洁的文学事业。文学是他的生命!他赢得是“时代的歌者”“真善美的写手”“大写的人”!
  2009年(3月10日逝世),在“五月的鲜花”盛开的时日,我们追随着文学赤子雷加的足迹,在丹东市委精心安排好的素雅的游艇上,向摆满由中国作协、北京文联、丹东市委等单位赠送的花篮,上方悬挂雷加及其夫人伊苇遗像前深深三鞠躬,伴随着萨克斯名曲《回家》悠扬、深沉的音乐声中,儿女们、亲朋们将一捧捧绊着黄、白菊花和彩色玫瑰花瓣的骨灰,慢慢撒向静静流淌的鸭绿江水。我边撒边默默诵念:我尊敬的老乡,您真的回家了、回到我们可爱的故乡!永眠鸭绿江了!我透过模糊的眼光望着碧绿的江面上,出现了一条长长的五彩缤纷的花的彩带,在和煦的阳光和翠绿江水的映衬下那花链是那么的耀眼和绚丽。江岸上散步和跳舞的人们,都停止了脚步向着江水上的长长彩带凝望,对岸朝鲜国的朋友们也驻足远望,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中国一位近百岁高龄的文学战士魂归故里,而看到的是江中出现的奇异的美丽景象。这源自长白山天池的圣水鸭绿江,曾经历过日寇铁蹄的蹂躏,经历过美帝飞机的狂轰乱炸,流淌过烈士、英雄的鲜血,听过“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但是,汹涛骇浪之后,她依然静静流淌。今天,在鸭绿江之子雷加曾称赞的 “绿的真美,绿的透心的美” 的鸭绿江上又飘起长长的五彩缤纷最美的花链,流向汪洋大海!正展现出雷加一生追求、直述胸怀留下的墨宝!“多一种艺术,多一种美!”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提出: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作为工作的目标,在职工婚恋服务工作中,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形式,开创新方法,实实在在地为全市单身职工提供了更多、更好、更温馨、更有效的婚恋服务。总结起来共有6个变化:  1、活动形式的变化。从2009年举办第一届
期刊
12月9日,由阜新市总工会主办的第三场“相约银通,会员之恋”大型鹊桥会隆重举行,吸引了来自市直机关、卫生、金融、粮食系统、铁路工务段、大唐煤制天然气等多家单位的210名单身青年男女职工来到现场寻找有缘人。活动现场安排了小游戏让大家互相熟悉,还有25位现场“红娘”为职工牵线搭桥。截止活动结束,有2对职工牵手成功,多对职工互留联系方式,将进一步交往了解。  此次活动得到了基层的积极响应,把“以职工为本
期刊
他,给人的印象总是扎实稳重、不善言辞,让人感受不到他会有怎样惊异之举;他,与人交往一贯是温文尔雅、目光沉静,让人感受不到会有怎样的激情与力量。行动说明一切,能力说明一切,掌声说明一切。外柔内刚、低调内敛的他,每每总能用行动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他在平凡岗位上总能做到务实、勤奋、刻苦;做事情总能力求周到、细致、完美;干工作总能做到守时、整洁、优异。他就是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内蒙白音华能源公司机电修配厂厂长
期刊
一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在市委和省总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奋发进取,辽阳市总工会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全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劳动保护工作得到全国总工会的肯定,受到表彰并交流经验。  (一)建功立业,在促进辽阳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主力军风采  1、开展大规模劳动竞赛,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广泛开展“建功十二五、共同奔小康”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
期刊
摘要:湿地既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又具有文化功能。重视湿地保护和弘扬湿地文化相辅相成。湿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既可以展示美丽中国,又能够使人们更加了解湿地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从而提升人们保护湿地的自觉意识。大力发展湿地文化旅游产业,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湿地文化;文化生态旅游;湿地文化资源利用  按照《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
期刊
同志们:  从今年4月底开始,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是党中央延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重大举措。中央和省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4月21日,中央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座谈会,刘云山、赵乐际等中央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开展专题教育做出了全面部署。5月14日,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暨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上,李希书记做了专题讲话,要求全省各
期刊
推进组织建设,建好职工家园;围绕发展大局,岗位建功立业;关爱弱势群体,维护职工权益……刚刚过去的2014年,市国资委工会留下了一个个鲜明的印记。一年来,市国资委切实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我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机构,实现城市转型的中心工作。围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条主线,突出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岗位练兵竞赛、困难职工帮扶等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切为了职工”,市国资
期刊
【艺术简历】  大连合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自幼喜欢绘画。大连第十五中初中毕业,师从著名美术教育家徐世政。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大学期间任大连理工大学美术书法协会会长。工作后,美术和摄影成为业务爱好。对生活的感悟,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画笔、透过镜头再现生活,留住光与影。
期刊
“图书在学生间传阅,知识在阅读中增长,33类2500余册图书物尽其用”。学校领导说。目前,大连市职工慈善基金会已先后两次共向甘井子区30所小学捐送图书5万册,价值100万元。  2014年11月 11 日,对于甘井子区辛寨子小学千余名孩子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当日上午在南关岭小学举行的“爱心助学送书”公益活动捐赠仪式上,大连市职工慈善基金会又向该校捐赠各类图书2500余册。自2013年接到首批
期刊
叶宝华,市供暖管理处宜昌站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个不高,身不瘦,脸不白,走进人群里,真像一块可以取暖的煤炭。自投身供暖工作以来,他18年如一日,时刻将用户的冷暖放在心上。在今冬供暖初期,笔者走进了这个被群众誉为“供暖110”的人,触摸他像煤一样燃烧的风采。  岗位可以平凡  但作为不能平庸  在很多人眼里,供暖人的岗位非常平凡,甚至可以说成是“烧锅炉”的。但叶宝华在普通的岗位上,却留下了一串踏踏实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