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酰化蛋白(ASP)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来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酰化蛋白(ASP)代替经典激素"鸡尾酒"诱导法中胰岛素,通过形态学观察、油红染色分化百分比测定、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率和甘油三酯总量测定,并与经典激素"鸡尾酒"法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情况比较,探讨ASP是否具有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作用.ASP组诱导分化第6 d,3T3-L1前脂肪细胞变大、变圆,出现大量脂肪滴,形态由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转变;随着诱导分化时间延长,胞浆中脂滴进一步积累.分化9 d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完全.油红染色结果显示,ASP组分化率很高(85%),与胰岛素组分化率(90%)相似,明显高于IBMX+DEX组(40%).ASP不仅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形态向成熟脂肪细胞转化,同时促进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和积累.ASP组诱导分化第3 d时,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IBMX+DEX组,但仍低于胰岛素组;在分化第6 d和第9 d时,ASP组甘油三酯合成率进一步升高,与对照组和IBMX+DEX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与胰岛素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ASP组诱导分化3 d时,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IBMX+DEX组;分化6 d和9 d时,甘油三酯总量进一步升高,与对照组和IBMX+DEX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而与胰岛素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新型脂源性激素ASP具有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卢湾区两所幼儿园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管理效果。方法:以卢湾区两所全日制一级幼儿园作为监测点,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肥胖判断标准,对1999年以来在园3~6岁儿
介绍了我国熟肉制品辐照加工处理现状,通过分析熟肉制品辐照加工过程中相关环节可能出现的潜在危害,构建了熟肉制品辐照加工HACCP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熟肉制品辐照加工过程HACCP
2006年夏季,在牡丹江市工业区和绿化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采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白鹩鸽(Motacilla alba)、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红尾伯劳(Laniu
采用等离子体反应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甲苯,在分析负载等效电路的基础上,利用电压-电荷Lis-sajous图形法对气体放电过程中的放电参量进行测量研究,并探讨了相
Th17近来逐渐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辅助T细胞亚群,以分泌IL-17主要特征。Th17在防御胞外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介导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Th17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6组(n=18):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和不同剂量姜
目的 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钒的方法.方法 以氟化钡作为基体改进剂,进样30μl,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 方法的特征浓度为1.11×10-3μg/L,3倍空白测定标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造模方法.方法 二次造模分别采用:免疫介导法:小鼠经6.0 Gy60Co 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后,由尾静脉输入DBA/2小鼠的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悬
目的 探讨生黄合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生黄合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给
目的:观察Clara细胞10-KDa蛋白(CC10)在小鼠细菌性慢性鼻-鼻窦炎(BCRS)模型中的表达。方法:C57BL/6J小鼠用鼻腔阻塞加肺炎链球菌接种的方法建立BCRS模型。用RT-PCR、免疫组织